一時衝動失言,就不得不自圓其說:慢著。
等著有人站出來求情,但是卻沒有。
因為這幫人,看透了他的心思。
再說,這顏卿正,也的確沒有人緣。
普六茹堅沒辦法,隻好再下令說:算啦。
並沒有動顏卿正一根汗毛。
不但如此,還讓這位做了西疆太守。
這西疆是郡,在新疆的伊犁河穀地區。
遠是遠了點,但太守級別在縣太爺之上。
可見這普六茹堅此時顯露出的政治智慧。
因為這顏之儀,不在假詔書上簽字,已在士民之中有很高的聲望,殺了他,隻會把這件事由半真半假,變成全部是真的。
五年後,為表現新皇朝不同於*的北周,這位當時敢和就要當皇帝的人叫板的梗直人,被調了回來,下放期結束,改任集州剌史。
集州大概位於現在的四川南江縣,風沙少了,還官升一級,成了省級幹部,但是離京城,還是很遠。
這位所任職上,卻是幹得很好,“百姓悅之”。老百姓說好,才是真正的好。
就此看來,這人並非真書呆子,還是有幾分本事的。
不過,這官僅幹了一年,普六茹堅皇帝在千裏之外明察秋毫,以總之是不放心的大智慧,讓新官代替了他的職務,並將他召回京城,封為新野郡公。
新野位於現在河南省西南部,與湖北省襄樊市接壤。
而這新野郡公是個閑職,可以在京城掛職,不用下鄉,且不幹活就可以領工資,相當於現在改非後的地廳級巡視員。
這樣的日子到也舒坦,隻是四年後發生了一件事,讓這時應該叫顏老夫子的顏公,想不到的是,會有如此誇張的退休儀式。
那天他按照慣例要入朝,接受普六茹皇帝對他們這些閑職人員的點名,看看有沒有冒領工資的。
在一大堆簇擁的人頭中,普六茹皇帝卻獨獨地發現了他。
這讓他想不到。
應該說,人們對於見慣的,都不太記得住,也就是見慣不怪。比如身為皇帝者,對身邊阿諛奉承的眾人,因為看得多了,看誰都長得差不多。而對於膽敢反對皇帝的人,這種稀罕物種,是會留下記憶的。
說來也是,要是有人連未來皇帝這種最可怕的稀罕之物種都不怕,應該同為稀罕物種。
他們之間,肯定會是惺惺惜惺惺的。
因此,對接下來發生的一幕,不用大驚小怪。
普六茹堅皇帝,對這位總是和自己過不去的人,表現出格外的熱情。
在場的人都很意外,更意外的是,普六茹堅皇帝熱情的程度。
這位在人堆中的後排者,被叫到了禦座前,在眾目睽睽之下,皇帝開金囗,說了一番話,讓在場人震耳發聵——
你這人不怕死,敢反對我,說明你品德高尚,應該給你發獎金。
但是,這絕不是鼓勵別人都學你的樣子。
後麵這句,普六茹堅皇帝到沒說,但他心裏應該是這樣想的。
不過,那獎金發的,真叫出手闊綽:賜錢十萬、米一百石。
錢十萬,也就是現在的一千多元,加上米一百石,經本人計算加估計,大約合現在的一萬多元。
而當時的郡守,一年的薪水,大概有三萬多元。
因此,普六茹堅皇帝的獎金數額,也就是給這位改非地廳級巡視員,多發了半年的薪水。
隻能說是重在精神獎勵。
就在這次二人見過麵的十一年後的冬天,退休老幹部顏大爺去世,終年六十九歲。他寫了十卷本的文集,留下給後人。
問題是,他在這些書中,是否提到到當初是由劉昉模仿了他的字跡,在偽造的詔書上簽字?
這是不清楚的。因為他寫的這十卷書,後來遺失了。
所以是不由其本人說了當時的那個秘密,不得而知,總之是沒有書證。
不過,從普六茹堅後來對他的寬宏大量的態度來看,並不象是對顏大人是否透露了這個秘密,有多大興趣。
這也許是搞政治的人,必須具備大度。
但真實的原因隻能是,那件事不值得追究。
這似乎是在說,他普六如堅想當皇帝,是好漢做事好漢當,做就做了,不怕別人嚼舌頭,當然也就不在乎這事是不是顏老夫子敞了出去。
這種理直氣壯的做法,是一種什麽樣的精神?
依本人看來,這並非是一種死豬不怕滾水燙的黑厚學精神。
這種說法,不足以概括本文在以後的講述中,會處處閃耀出奪目光芒的,這個新立朝代的不同凡響的的精神。
這種精神,可以用雄雞樣昂頭闊步,時時都在誇張自己漂亮羽毛的,爭強好勝,天下無敵的精神來比喻。
在這種精神麵前,小小的陰謀詭計,因為算不了什麽,根本不配拿到桌麵上來說。
而不論陰謀詭計的目的,是做好事,還是幹壞事。它們都因為這種精神的光芒,而被遮蔽,就象根本沒有存在過一樣。
這種精神,讓幾個戰戰驚驚的文官炮製的,製造偽詔的陰謀,變得象陽謀一樣,不怕動靜大,不怕人不知,理所當然。
幹了壞事不怕批評,所顯示出的,隻能是豪氣和霸氣。
這當然似乎應了那句亂世出英雄的話,但並非僅僅如此。
因為接下來要說是,這幾位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並非朝中權高位重者,竟敢大逆不道,尤其是那位劉小卿正,對未來皇帝說出那番教訓的話來,總覺得象是假的。
這劉小卿正,在當時,是當著他們幾位準備入股新公司的股東的麵,說是要請普六茹堅出任新公司懂事長,但話說得太露——
你要幹,就快點表態,要是不幹,我劉某人就自己幹。
劉某人這句載入史冊的話,讓在場的人,當時都沒有想到。
這句話其實含意非比一般。
但效果是明顯的。
剛才還表示決不能這樣幹的普六茹堅,屈從了,也就是不得不答應幹了。
幹什麽呢?先當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輔政,然後再當皇帝。
如此好事,也是天大的事,這劉小卿正,卻說得這樣隨便,就好象幾個人在一起,見到了可以打劫的對象,卻是隻能一個人上時說,你不上,我上,江湖味十足。
不過,仔細點,就會發現,這話好象並不是說,你要是不上,劉某人就自己當了輔政,再當皇帝。
因為這是不可能的。
然而,這句話的含意,不僅如此。
劉某人這句話中,其實還暗藏玄機。
所謂你不幹,我幹,接下來的意思就隻能是,他劉某人要幹的話,可能會變成是為另一個人幹。
這是一個不引人注意的細節。
因為這另一個人,是真有其人的。
也許正因為這一點,讓普六茹堅本來是顯得象是被迫同意,變成了真的同意的樣子。
這其實是有區別的。
如前麵所說,如此大事,不會這樣草率,二人之間,是有約定的,所以會讓人覺得普六茹堅象是被迫同意,是劉小卿正在演戲。
但是,後來普六茹堅變成是真的同意的樣子,並且看起來劉小卿正也是臨場發揮,對普六茹堅來說,應該算做是他們之間協議以外的事,但對劉小卿正來說,也並非是一時之念,因為有可能他正準備簽另外一個協議。
也就是說,這另外有人,是真的。
對手
這另外一個人,叫尉遲迥。
是當時的四位政治局常委之一。
要說劉小卿正敢放話,且話中有話,正是因為有這個竟爭對手。
有些話沒有說出來,是因為不能過早暴露。
不過,他這句話卻在日後,卻成為禍從囗出的示範標本,而以案例而論,可以稱得上是“**”的鼻祖。
簡單來說,劉小卿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普六茹堅竟爭上崗。
正因為如此,普六茹堅才象是被迫同意,他不是怕竟爭,而是更願意搶到先手。
這普六茹堅從小不太讀書,卻從小就做官,自然是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的。
以他的實力,和他的眼光來看,當時天下,敢和他叫板,且能夠有資格和他叫板的人,就隻有這位尉遲迥。
然而,這段曆史也有模糊的地方。
一般史書上都說,尉遲迥起兵反對楊堅,是“恐對北周不利”,但這個說法很勉強。
因為楊堅當時並沒有馬上取代北周皇帝。這種話分兩段說的做法,由於隻說上半截,是對的,讓你不敢說他下半截要說的是什麽,更不敢說是不對。
雖然楊堅為當皇帝的準備活動,動作大了點,隱約透露出他下半截話的意思。
首先是他這百官之上的左大丞相,當得也太招搖了點:即在宣皇帝死後,秘不發喪,卻對外宣稱,宣皇帝有詔,讓他住進宮中,侍奉疾病,並且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
所謂假黃鉞,是代表皇帝行使征伐權之意。
鉞為古代兵器,像斧,但是比斧大,圓刃可砍劈,重量也較斧更大,因形製沉重,靈活不足,終退為儀仗用途。而黃鉞,以黃金為飾的鉞,為帝王儀仗所用,而“假”是借的意思。
這種做法,早在三國時,魏將曹真,就享有過此種權力。
僅以如此形狀的表達,就足以讓其他對手膽寒。
因為無論從那方麵解讀,這個動作,都有磨快了刀,準備動手的意思,就看誰的脖子硬,來試這第一刀。
還有就是其以千金公主將嫁於突厥和為名,詔告趙、陳、越、代、滕五王入朝。
這千金公主的名號,成為現在名媛淑女們的通用代名詞,但在這裏卻是所指具體,其仍趙王宇文招之女,後又被賜號大義公主的宇文芳。
北周和親,這次是動真格的,大概與不是楊堅的骨肉有關。
關鍵是召五王進京後不久,又以為宣皇帝舉行國葬為由,召這位尉遲迥進京。
身為政治局四常委之一的大右弼,兼大前疑,兼相州總管的尉遲迥,知道這其中的含意。
因為楊左大丞相,通過一種看來有點奇怪的方式,即先召尉遲迥之子尉遲惇入朝,再通過這位當兒子的,親囗傳話,告述老爸,我來了,沒事,你就來吧。
這種自古就有的招數,在此到得有點象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樣子,尉遲常委深疑之,理所當然。
所以尉遲常委沒有聽從召喚。
皇帝死了要奔喪,本不用拐這麽大的彎子。
但反過來看,尉遲常委不從,到有反而象是心中有鬼了。
而關於這一點,曆史的模糊是,尉遲迥常委早在此以前,是不是就是有準備的?
因為他也有露出馬腳的地方。
那是他起兵討伐楊堅時,奉宇文招少子為主。
這是因為,當時皇帝靜帝宇文闡在位,尉遲迥這樣做,分明是要另立新皇帝,讓人懷疑他另有所圖。
宇文招,即普六茹堅召到京城的五王之一,趙僣王招。
此人即那位不交皇帝大印的顏正卿,在與楊堅叫板中提到過的,五王中最年長者,“以親以德”,都當繼承皇位的人。
他是北周太祖宇文泰第七子,北周武王宇文邕之弟,那位周天元皇帝的叔叔。
而宇文招少子宇文貫,有關此人,除後來與其父共同再現“鴻門宴”時,作為埋伏的刀斧手頭領,露過一麵之外,史上並無更多記載,有關其被尉遲常委拉大旗用作名號一事,僅有上述一處言及,大概是尉遲常委的反叛行動,隻持續了八十六天的緣故。
但是,要說這尉遲常委,赳赳武夫,且年歲已高,起事時,已有六十四歲,要說他本人想當皇帝,沒人會信。
這應該與政治有關,是被稱之為“謀略”的東西在起作用,這背後的人,應該是趙僣王招。
這位王爺,在尉遲常委發飆時,應該正在京城,是不是被普六茹堅軟禁,不得而知,往壞處說,是生死不明,所以作為王爺的幼子,有理由相信老爸凶多吉少,被尉遲常委用作旗號,是自願意的。
可是,這宇文貫還有位兄長宇文員,卻沒有拿他來做為旗號。
因為這樣可以保有兩全。
用其幼子的名號,從表麵上看,是因為趙僣王奉詔入京時,這宇文貫留在他們家的封地襄國,也就是現在的河北邢台縣,所以打了他的旗號。
但藏在後麵的原因是,這樣做,可以保全長子,以備所需或不測。最簡單的理由是,當時其長子宇文員,並沒有進京。
趙僣王招是呼聲最大的皇位繼承者,同樣年事已高。
史書上到沒有留下他的出生年月,所以不太好計算他在此時的準確年齡。
但他作為周天元的叔父,就應該是周靜帝宇文闡的叔公,在外人看來,確實老了點,總不太好意思和侄孫爭皇位,讓自己的兒子出麵最好。
但此時趙僣王招,人在京城,要說尉遲迥起兵,是他的主謀,有點沾不上。
不過,看出楊堅有反相,應該不是一天兩天,周天元在臨走前不久,還一直嚷嚷著要殺他,雖然是他老婆的親爹,卻一點麵子都不給,時不時將一句狠話掛在嘴邊,並且是當著楊皇後的麵說:“我一定要滅了你們全家”。
當然,周天元不說“我”,而是說“天”,這話就變成:“天一定要天了你們全家”,聽起來好象楊家劫數難逃,但事實正好相反。
回過頭來看,周天元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這句話本身:不用多說,你楊堅等著瞧,不怕你女兒給你報信。
不僅這樣說了,還真的準備動手。
但事前楊皇後肯定是派了人,去通風報信。
等著有人站出來求情,但是卻沒有。
因為這幫人,看透了他的心思。
再說,這顏卿正,也的確沒有人緣。
普六茹堅沒辦法,隻好再下令說:算啦。
並沒有動顏卿正一根汗毛。
不但如此,還讓這位做了西疆太守。
這西疆是郡,在新疆的伊犁河穀地區。
遠是遠了點,但太守級別在縣太爺之上。
可見這普六茹堅此時顯露出的政治智慧。
因為這顏之儀,不在假詔書上簽字,已在士民之中有很高的聲望,殺了他,隻會把這件事由半真半假,變成全部是真的。
五年後,為表現新皇朝不同於*的北周,這位當時敢和就要當皇帝的人叫板的梗直人,被調了回來,下放期結束,改任集州剌史。
集州大概位於現在的四川南江縣,風沙少了,還官升一級,成了省級幹部,但是離京城,還是很遠。
這位所任職上,卻是幹得很好,“百姓悅之”。老百姓說好,才是真正的好。
就此看來,這人並非真書呆子,還是有幾分本事的。
不過,這官僅幹了一年,普六茹堅皇帝在千裏之外明察秋毫,以總之是不放心的大智慧,讓新官代替了他的職務,並將他召回京城,封為新野郡公。
新野位於現在河南省西南部,與湖北省襄樊市接壤。
而這新野郡公是個閑職,可以在京城掛職,不用下鄉,且不幹活就可以領工資,相當於現在改非後的地廳級巡視員。
這樣的日子到也舒坦,隻是四年後發生了一件事,讓這時應該叫顏老夫子的顏公,想不到的是,會有如此誇張的退休儀式。
那天他按照慣例要入朝,接受普六茹皇帝對他們這些閑職人員的點名,看看有沒有冒領工資的。
在一大堆簇擁的人頭中,普六茹皇帝卻獨獨地發現了他。
這讓他想不到。
應該說,人們對於見慣的,都不太記得住,也就是見慣不怪。比如身為皇帝者,對身邊阿諛奉承的眾人,因為看得多了,看誰都長得差不多。而對於膽敢反對皇帝的人,這種稀罕物種,是會留下記憶的。
說來也是,要是有人連未來皇帝這種最可怕的稀罕之物種都不怕,應該同為稀罕物種。
他們之間,肯定會是惺惺惜惺惺的。
因此,對接下來發生的一幕,不用大驚小怪。
普六茹堅皇帝,對這位總是和自己過不去的人,表現出格外的熱情。
在場的人都很意外,更意外的是,普六茹堅皇帝熱情的程度。
這位在人堆中的後排者,被叫到了禦座前,在眾目睽睽之下,皇帝開金囗,說了一番話,讓在場人震耳發聵——
你這人不怕死,敢反對我,說明你品德高尚,應該給你發獎金。
但是,這絕不是鼓勵別人都學你的樣子。
後麵這句,普六茹堅皇帝到沒說,但他心裏應該是這樣想的。
不過,那獎金發的,真叫出手闊綽:賜錢十萬、米一百石。
錢十萬,也就是現在的一千多元,加上米一百石,經本人計算加估計,大約合現在的一萬多元。
而當時的郡守,一年的薪水,大概有三萬多元。
因此,普六茹堅皇帝的獎金數額,也就是給這位改非地廳級巡視員,多發了半年的薪水。
隻能說是重在精神獎勵。
就在這次二人見過麵的十一年後的冬天,退休老幹部顏大爺去世,終年六十九歲。他寫了十卷本的文集,留下給後人。
問題是,他在這些書中,是否提到到當初是由劉昉模仿了他的字跡,在偽造的詔書上簽字?
這是不清楚的。因為他寫的這十卷書,後來遺失了。
所以是不由其本人說了當時的那個秘密,不得而知,總之是沒有書證。
不過,從普六茹堅後來對他的寬宏大量的態度來看,並不象是對顏大人是否透露了這個秘密,有多大興趣。
這也許是搞政治的人,必須具備大度。
但真實的原因隻能是,那件事不值得追究。
這似乎是在說,他普六如堅想當皇帝,是好漢做事好漢當,做就做了,不怕別人嚼舌頭,當然也就不在乎這事是不是顏老夫子敞了出去。
這種理直氣壯的做法,是一種什麽樣的精神?
依本人看來,這並非是一種死豬不怕滾水燙的黑厚學精神。
這種說法,不足以概括本文在以後的講述中,會處處閃耀出奪目光芒的,這個新立朝代的不同凡響的的精神。
這種精神,可以用雄雞樣昂頭闊步,時時都在誇張自己漂亮羽毛的,爭強好勝,天下無敵的精神來比喻。
在這種精神麵前,小小的陰謀詭計,因為算不了什麽,根本不配拿到桌麵上來說。
而不論陰謀詭計的目的,是做好事,還是幹壞事。它們都因為這種精神的光芒,而被遮蔽,就象根本沒有存在過一樣。
這種精神,讓幾個戰戰驚驚的文官炮製的,製造偽詔的陰謀,變得象陽謀一樣,不怕動靜大,不怕人不知,理所當然。
幹了壞事不怕批評,所顯示出的,隻能是豪氣和霸氣。
這當然似乎應了那句亂世出英雄的話,但並非僅僅如此。
因為接下來要說是,這幾位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並非朝中權高位重者,竟敢大逆不道,尤其是那位劉小卿正,對未來皇帝說出那番教訓的話來,總覺得象是假的。
這劉小卿正,在當時,是當著他們幾位準備入股新公司的股東的麵,說是要請普六茹堅出任新公司懂事長,但話說得太露——
你要幹,就快點表態,要是不幹,我劉某人就自己幹。
劉某人這句載入史冊的話,讓在場的人,當時都沒有想到。
這句話其實含意非比一般。
但效果是明顯的。
剛才還表示決不能這樣幹的普六茹堅,屈從了,也就是不得不答應幹了。
幹什麽呢?先當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輔政,然後再當皇帝。
如此好事,也是天大的事,這劉小卿正,卻說得這樣隨便,就好象幾個人在一起,見到了可以打劫的對象,卻是隻能一個人上時說,你不上,我上,江湖味十足。
不過,仔細點,就會發現,這話好象並不是說,你要是不上,劉某人就自己當了輔政,再當皇帝。
因為這是不可能的。
然而,這句話的含意,不僅如此。
劉某人這句話中,其實還暗藏玄機。
所謂你不幹,我幹,接下來的意思就隻能是,他劉某人要幹的話,可能會變成是為另一個人幹。
這是一個不引人注意的細節。
因為這另一個人,是真有其人的。
也許正因為這一點,讓普六茹堅本來是顯得象是被迫同意,變成了真的同意的樣子。
這其實是有區別的。
如前麵所說,如此大事,不會這樣草率,二人之間,是有約定的,所以會讓人覺得普六茹堅象是被迫同意,是劉小卿正在演戲。
但是,後來普六茹堅變成是真的同意的樣子,並且看起來劉小卿正也是臨場發揮,對普六茹堅來說,應該算做是他們之間協議以外的事,但對劉小卿正來說,也並非是一時之念,因為有可能他正準備簽另外一個協議。
也就是說,這另外有人,是真的。
對手
這另外一個人,叫尉遲迥。
是當時的四位政治局常委之一。
要說劉小卿正敢放話,且話中有話,正是因為有這個竟爭對手。
有些話沒有說出來,是因為不能過早暴露。
不過,他這句話卻在日後,卻成為禍從囗出的示範標本,而以案例而論,可以稱得上是“**”的鼻祖。
簡單來說,劉小卿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普六茹堅竟爭上崗。
正因為如此,普六茹堅才象是被迫同意,他不是怕竟爭,而是更願意搶到先手。
這普六茹堅從小不太讀書,卻從小就做官,自然是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的。
以他的實力,和他的眼光來看,當時天下,敢和他叫板,且能夠有資格和他叫板的人,就隻有這位尉遲迥。
然而,這段曆史也有模糊的地方。
一般史書上都說,尉遲迥起兵反對楊堅,是“恐對北周不利”,但這個說法很勉強。
因為楊堅當時並沒有馬上取代北周皇帝。這種話分兩段說的做法,由於隻說上半截,是對的,讓你不敢說他下半截要說的是什麽,更不敢說是不對。
雖然楊堅為當皇帝的準備活動,動作大了點,隱約透露出他下半截話的意思。
首先是他這百官之上的左大丞相,當得也太招搖了點:即在宣皇帝死後,秘不發喪,卻對外宣稱,宣皇帝有詔,讓他住進宮中,侍奉疾病,並且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
所謂假黃鉞,是代表皇帝行使征伐權之意。
鉞為古代兵器,像斧,但是比斧大,圓刃可砍劈,重量也較斧更大,因形製沉重,靈活不足,終退為儀仗用途。而黃鉞,以黃金為飾的鉞,為帝王儀仗所用,而“假”是借的意思。
這種做法,早在三國時,魏將曹真,就享有過此種權力。
僅以如此形狀的表達,就足以讓其他對手膽寒。
因為無論從那方麵解讀,這個動作,都有磨快了刀,準備動手的意思,就看誰的脖子硬,來試這第一刀。
還有就是其以千金公主將嫁於突厥和為名,詔告趙、陳、越、代、滕五王入朝。
這千金公主的名號,成為現在名媛淑女們的通用代名詞,但在這裏卻是所指具體,其仍趙王宇文招之女,後又被賜號大義公主的宇文芳。
北周和親,這次是動真格的,大概與不是楊堅的骨肉有關。
關鍵是召五王進京後不久,又以為宣皇帝舉行國葬為由,召這位尉遲迥進京。
身為政治局四常委之一的大右弼,兼大前疑,兼相州總管的尉遲迥,知道這其中的含意。
因為楊左大丞相,通過一種看來有點奇怪的方式,即先召尉遲迥之子尉遲惇入朝,再通過這位當兒子的,親囗傳話,告述老爸,我來了,沒事,你就來吧。
這種自古就有的招數,在此到得有點象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樣子,尉遲常委深疑之,理所當然。
所以尉遲常委沒有聽從召喚。
皇帝死了要奔喪,本不用拐這麽大的彎子。
但反過來看,尉遲常委不從,到有反而象是心中有鬼了。
而關於這一點,曆史的模糊是,尉遲迥常委早在此以前,是不是就是有準備的?
因為他也有露出馬腳的地方。
那是他起兵討伐楊堅時,奉宇文招少子為主。
這是因為,當時皇帝靜帝宇文闡在位,尉遲迥這樣做,分明是要另立新皇帝,讓人懷疑他另有所圖。
宇文招,即普六茹堅召到京城的五王之一,趙僣王招。
此人即那位不交皇帝大印的顏正卿,在與楊堅叫板中提到過的,五王中最年長者,“以親以德”,都當繼承皇位的人。
他是北周太祖宇文泰第七子,北周武王宇文邕之弟,那位周天元皇帝的叔叔。
而宇文招少子宇文貫,有關此人,除後來與其父共同再現“鴻門宴”時,作為埋伏的刀斧手頭領,露過一麵之外,史上並無更多記載,有關其被尉遲常委拉大旗用作名號一事,僅有上述一處言及,大概是尉遲常委的反叛行動,隻持續了八十六天的緣故。
但是,要說這尉遲常委,赳赳武夫,且年歲已高,起事時,已有六十四歲,要說他本人想當皇帝,沒人會信。
這應該與政治有關,是被稱之為“謀略”的東西在起作用,這背後的人,應該是趙僣王招。
這位王爺,在尉遲常委發飆時,應該正在京城,是不是被普六茹堅軟禁,不得而知,往壞處說,是生死不明,所以作為王爺的幼子,有理由相信老爸凶多吉少,被尉遲常委用作旗號,是自願意的。
可是,這宇文貫還有位兄長宇文員,卻沒有拿他來做為旗號。
因為這樣可以保有兩全。
用其幼子的名號,從表麵上看,是因為趙僣王奉詔入京時,這宇文貫留在他們家的封地襄國,也就是現在的河北邢台縣,所以打了他的旗號。
但藏在後麵的原因是,這樣做,可以保全長子,以備所需或不測。最簡單的理由是,當時其長子宇文員,並沒有進京。
趙僣王招是呼聲最大的皇位繼承者,同樣年事已高。
史書上到沒有留下他的出生年月,所以不太好計算他在此時的準確年齡。
但他作為周天元的叔父,就應該是周靜帝宇文闡的叔公,在外人看來,確實老了點,總不太好意思和侄孫爭皇位,讓自己的兒子出麵最好。
但此時趙僣王招,人在京城,要說尉遲迥起兵,是他的主謀,有點沾不上。
不過,看出楊堅有反相,應該不是一天兩天,周天元在臨走前不久,還一直嚷嚷著要殺他,雖然是他老婆的親爹,卻一點麵子都不給,時不時將一句狠話掛在嘴邊,並且是當著楊皇後的麵說:“我一定要滅了你們全家”。
當然,周天元不說“我”,而是說“天”,這話就變成:“天一定要天了你們全家”,聽起來好象楊家劫數難逃,但事實正好相反。
回過頭來看,周天元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這句話本身:不用多說,你楊堅等著瞧,不怕你女兒給你報信。
不僅這樣說了,還真的準備動手。
但事前楊皇後肯定是派了人,去通風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