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宇文招卻拔出佩劍,眾人一驚,楊堅也因此有點酒醒。
原來他隻是用劍去切瓜。
楊弘和元胄,卻是樊噲樣的人物,因宇文招這一下,而看出殺機。
接下來這個動作,應該是可能的:宇文招用劍,剌穿上瓜,送到楊堅囗中。
這種玩法,常見於武將,但一般是自己送入囗中的。
而這已足以讓楊弘和元胄,看出大事不好。
真不知道這宇文招詩人,在玩什麽把戲,殺,還是不殺?這時又成了問題。
楊堅想的是,你那兩下子,我還不知道?
這種自信,會讓對方懷疑。
所以就有了機會。
元胄受不了這種折磨,跳了出來,擋在對楊堅麵前,說道:相府有事,不可久留。
宇文招被擋了劍和視線,大怒:我正在與丞相談話,你想幹什麽,退下!
元胄卻是不動。反而對宇文招瞪起眼來,雙目圓睜,怒氣衝衝,提刀站在楊堅身旁。
宇文招見此人的確有點象樊噲,就隻好賞賜他酒喝,並說:我難道會有什麽惡意,你為何必如此多疑,而加以戒備?
這話說起來有點假,宇文招有了象要嘔吐的樣子,要站起身離開,到後房去。
元胄怕他一離開,就會生變,於是多次扶他重新坐好。
宇文招又謊稱喉嚨幹渴,叫元胄到廚房取水來,元胄不動。
正巧滕王宇文逌到,楊堅下台階迎接他。
宇文逌為什麽會在這種時候到?
恐怕是聽到了風聲。
他也帶兵仗,也兼任詩人,這點他和七哥宇文招一樣。
大概他沒有想好要怎麽辦,就跑來了,但卻壞了宇文招的事。
元胄見狀,緊跟了出來,乘機在楊堅耳說:情況有變,請趕快離開這裏!
楊堅其實是借機離開的,他心裏明白,就說:他沒有軍隊,能有什麽作為!
元胄說:軍隊本來就是皇室的,他如果先發製人,到那時一切就完了。我元胄並不怕死,隻是怕死而無益。
楊堅卻沒有聽從元胄的勸告,仍舊回去入坐。
繼續喝酒。
元胄卻聽到寢室後麵有士兵穿鎧甲的聲音(這也正夠慢的,準備工作太差),立即上前對楊堅說:相府公事繁忙,您怎麽能如此暢飲停留!
見他神色不對,隻好讓元胄扶著,楊堅搖搖晃晃地下了座床,被拉著快步離去。
宇文招喊了幾聲,喊不住,這三人,包括那楊弘,一溜小跑。
宇文招起身,追趕上去,這元胄卻放下楊堅,交給楊弘,回過身來,用身體堵在門口,宇文招不得出,等楊堅到了大門口,元胄才從後麵趕上。
大門囗有一大幫隨從正等著。
文招那一聲喊殺的號令,至此沒有喊出囗。
可以說,楊堅一直是很有把握地,看著宇文招在表演。
他殺不了我的,這是楊堅的心裏話,
所以他幾乎一直座著,沒怎麽動。
這都是因為他兼任詩人,才把事情弄成這樣。有衝動,有想殺楊堅的激情,卻就隻少了那麽一點點實幹精神,隻有丟掉幻想,才能輕裝上陣,總結的就是就是這件事失敗的教訓。
宇文招後悔自己沒有及時下手,以至恨得彈指出血,當然不是要練彈指神功,而是去試那把劍的鋒芒,割破了手指。
割破手指到無大礙,隻是這樣的事,如不成功,隻能成仁了,要割破了脖子,丟了腦袋。
4、滅族
29日,楊堅以宇文招和越野王宇文盛謀反的罪名,殺了宇文招的兩個兒子,德廣公宇文員、永康公宇文貫,還有越攜公宇文乾銑,弟宇文乾鈴、宇文乾鏗等,並重賞了元胄。
宇文盛大概是和七哥宇文招差不多時間到京城的,當天的鴻門宴,他並不在場,可能也不知道,但楊堅是割了草,還要拔了根的,宇文盛因為不知道,所以沒能走掉。
而當天晚上突然趕來的宇文逌,應該是跑掉了,他是在這年冬天,農曆十二月二十日,才被楊堅所殺的,一同被殺的還有代王宇文達,而這差不多是在反對派勢力被完全剿滅了以後。
而代王宇文達,當時在京城的活動,也無記載,他有軍功和政績,為北周武帝所重用,在北周滅北齊後,北周武帝因為他平時不近聲色,還特意把北齊後主高仁英所喜愛的妃子馮氏,賞賜給了他。
他當時可能因為沒有直接參加宇文招的暗殺活動,被楊堅暫時放了一馬,但最終還是逃不脫被殺的命運。
而陳王宇文純,是在過後的十月被殺的,一同被殺的還有他的兒子。
他是在其他四王來京之前,就被楊堅派“有武略”的門正上士,即把守宮門的衛隊長崔彭,到他的封地抓獲的。
以他不服從詔,即沒有在接到聖旨後,到京城去入宮侍奉生病的周天元(此時實已死亡),和為千金公主出嫁突厥送行的。
這樣說來,原來說五王六月份都趕到了京城是不對的,至少這位陳王宇文純,是在此之前就提前被告抓來了。
陳王宇文純為陳國公,即今山東省濟南市為其封地。楊堅先對他動手,恐怕是因為其封地為三年前被滅的北齊舊地,且其一直是領兵的將領,曾出任秦州(今甘肅省天水市),陝州(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總管,是宇文家族掌握軍政實權的重量級人物有關。
這宇文純,在北周武帝滅北齊之戰中,擔任一個方麵軍的司令,率步軍二萬守千裏徑(位於今山西臨汾北,是通往太原的要隘之一,是與雀鼠穀平行的近山隘道),當時齊王宇文憲同時領兵二萬守雀鼠穀(為晉中與晉南間往返的交通孔道和戰略襟喉),攻克並州(太原市)後,升官至上柱國,並成為並州的總管,隨後從雍州牧任上,升遷至太傅(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
楊堅先惦記的著的,就是這宇文純。
後來楊堅在五王的帶頭大哥宇文招擺瓣鴻門宴中聲色不變,說的一句話是,他宇文招又沒有兵。雖然這話有可能是指這人在京城,又不是在他的封地,沒有兵,但其實也是指宇文招並沒的軍隊,在他看來,五王中惟一能與之抗衡的宇文純,在此之前,已被告他抓了起來,隻是這幫人還不知道。
抓捕宇文純,是秘密進行的,因為楊堅讓崔彭,隻帶了兩個人前去。
因為這崔彭,是藝高人膽大那種。
說是此人弓馬之術超人。有一次,楊堅宴請突厥可汗的使者,有鴿子在屋簷上上不停,楊堅就命崔隊長顯示技藝,這位也不含糊,二話不說,搭箭拉弓,一發而中,使者大驚,回去時,把他遇見神箭手的事一說,可汗有些不樂意了,專門派這位又再跑一趟長安,說是要見崔將軍本人一麵,楊堅到是很高興,就說,去吧,這匈奴人不服氣,你再去露一手,但不許給我丟臉。
崔隊長領命,千裏迢迢,前來趕到匈奴王庭,參加射箭比賽。
那可汗召來善射者數十人,把肉丟在草地上,引來一群老鷹,那些善射者,紛紛放箭,卻少有射中的,因為這老鷹在飛,屬於移動目標,因此,這種比賽,相當於今天的飛碟射擊。
大概彎弓射大雕,即使是常練著的草原英雄,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說後來的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就可以征服世界,足見此技在當時的重要性。
所以這崔隊長,在眾挑戰者們的挑戰的目光的注視下,從容不迫,連發數矢,那些老鷹們,應聲而落,讓眾挑戰者目瞪口呆,莫不歎服。
可汗大喜,想要留人,留了一百多天,因為楊堅惦記著這位,但又不能硬要,便施展行賂手段,什麽金銀珠寶,綾羅綢緞,舍得給。
公元六世紀時,什麽最重要,還是人材最重要,匈奴可汗,抵當不住,隻有放人,於是,崔隊長最終得以載譽而歸。
如此有武功的人,自然膽子大。
但要抓王爺,更何況是會打仗的,帶兵的王爺,光靠武藝還是不行。
所以這裏就用得上前麵介紹說的,崔隊長這人,還會來點陰招,也就是有武略。
具體經過是,這崔隊長走到離齊州城還有三十裏的地方,就不走了,說是生病,讓那兩個隨從,去傳話。
這二人到宇文純府上,說是天子有詔書,要到王府傳詣,但崔隊長生了病,不能走了,請大王屈尊,親自去接旨。
這種話,聽起來讓人將信將疑,但不敢不信,宇文純雖然懷疑有詐,但隻能去走一趟,於是,就帶了好些人馬前去。
到了地方,這崔隊長卻從屋裏出來。
宇文純見了,臉色馬上有變。
崔隊長見要出事,於是搶先一步說話,對宇文純說,大王可讓跟你來的人回避,有密事告知。
這宇文純想他一人,也玩不出什麽花招,就讓跟來的那些人,到一邊去。
這崔隊長又說,將宣詔,大王請下馬。
宇文純隻好下馬。
這時,崔隊長對邊上二位跟他來的,騎在馬上的隨從說道,陳王不服從詔征,可以把他抓起來。
騎在馬上的二位隨從,當即就把用鐵鏈,把這宇文純,鎖了起來。
這裏其實有一個細節,陳王宇文純沒有注意,那就是,既然送到聖旨,要他下馬接旨,為何那二位跟來的隨從不下馬?
崔隊長既得手,就不容這被鎖者聲辯些什麽,也不容邊上的人再說話,隻有他說的份,於是大聲道,陳王有罪,現詔征入朝,邊上的人,都不要亂動。
這話把剛才的理由,因果關係換了一下,是因為有罪,而詔入朝,不是因為拒絕詔征入朝,而有罪。
變化也就隻在這一瞬間,皇帝要拿人,邊上的人,除了吃驚,也就隻能吃驚。
總結這件事的前後經過,得出的結論是,說假話,搞欺詐,總重要的是麵不改色心不跳,而不在於要真的搞多複雜的花樣,越簡單,其實就越好,隻要欺詐者自己相信是真的,那麽被欺詐者,肯定相信是真的。
這陳王也是久經戰陣,還帶了好些人來,就是以為崔隊長說得是真的,才在這小小陰溝裏翻船的。
後來這崔隊長官升得很高,卻一直沒有脫離為楊老板保駕護航的崗位,其在宮中長達二十餘年,每當楊老板在上班,他就陪著,可以一天到晚,正襟危坐,危坐終日,隻要楊老板不下班,他就不下班,且從來未見過他有一點未疲倦的樣子,弄得楊老板時常都很感動地說道路,隻要你崔隊長當班,我就是安全的。
看來這成功之人,他身邊的人,也都是成功的,確實不假。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比如象那王謙,“任用多非其才”,因為是失敗者,所以身邊的人,不論挑出那個來,不是叛徒,就是小人,再不就是智障,更不用說那尉遲迥,也算得是個英雄,可他那兒子尉遲惇,10萬大軍,沁水列陣,卻要先自撤退,學那紙上談兵的趙括,搞什麽什麽誘敵深入,讓對方先渡河,然後再反撲過來,置對方於背水而戰絕境,卻反而引火燒身,兵敗如山倒,而這尉遲迥,好象在整個事件中,惟一可用的人,也就隻有他這個兒子是真想打一次勝仗的。
所以說,趕上這楊堅身邊能派上用場的人多,他也就是殺不死的人。
而這殺不死的人的威力,在於要殺他的人,肯定要死,也就是所謂你死我活的基本含意。
也許這趙王宇文招,親自出手暗殺楊堅,是在此之前發生的多次暗殺中,影響最大的一次,而楊堅多次躲過暗殺,具體說來,還在於身邊有了一位類似昆侖奴的人物,這人名叫李圓通。
所謂昆侖奴,據考證,就是來自今越南西貢的外海,昆侖島(今昆山島)上的亞洲馬來黑人,屬於爪哇土著。據曆史記載,西貢自公元三世紀以來就是亞洲最大的奴隸市場,主要向中國銷售奴隸,這種販奴行為一直持續到明代。而古人發音不準確,誤將“柴棍”讀為“昆侖”,這才有了“昆侖奴”的名稱。後來的唐代長安流行“昆侖奴,新羅婢”的說法,新羅的婢女等同於今天的菲傭。
李圓通,京兆涇陽(今西安市附近的涇陽縣)人。其父李景,是武元皇帝即楊忠的家將,因與家中的黑人女仆私通,生下了李圓通。但是這李景不認這個私生子,因此,這李圓通從小就孤獨卑賤,成為楊堅的家奴。
這李圓通雖為家奴,卻很不象個奴才,善於嚴格要求別人,到象個主子,弄得左右婢女仆人都怕他。
楊堅家每次請客,總是讓他到廚房進行監督,就連楊老板孩子的奶媽,也被他整治過一次狠的,沒想到,李圓通卻因此而改變了命運。
這位奶媽,平時隻有她對這個臉黑得象鍋底的家奴不服。有一次,她到廚房來要吃的,但由於還沒有給賓客上菜,所以李監廚不同意,沒想到她拿了東西就走,於是這李監廚發起老爺脾氣來,當下大怒,叫過那些做飯的廚子來,讓他們每人都要動手,打這奶媽至少幾十下,弄得喊叫聲,響徹院內外。
那些前來赴宴官員們的手下,都嚇得變了臉色。
原來他隻是用劍去切瓜。
楊弘和元胄,卻是樊噲樣的人物,因宇文招這一下,而看出殺機。
接下來這個動作,應該是可能的:宇文招用劍,剌穿上瓜,送到楊堅囗中。
這種玩法,常見於武將,但一般是自己送入囗中的。
而這已足以讓楊弘和元胄,看出大事不好。
真不知道這宇文招詩人,在玩什麽把戲,殺,還是不殺?這時又成了問題。
楊堅想的是,你那兩下子,我還不知道?
這種自信,會讓對方懷疑。
所以就有了機會。
元胄受不了這種折磨,跳了出來,擋在對楊堅麵前,說道:相府有事,不可久留。
宇文招被擋了劍和視線,大怒:我正在與丞相談話,你想幹什麽,退下!
元胄卻是不動。反而對宇文招瞪起眼來,雙目圓睜,怒氣衝衝,提刀站在楊堅身旁。
宇文招見此人的確有點象樊噲,就隻好賞賜他酒喝,並說:我難道會有什麽惡意,你為何必如此多疑,而加以戒備?
這話說起來有點假,宇文招有了象要嘔吐的樣子,要站起身離開,到後房去。
元胄怕他一離開,就會生變,於是多次扶他重新坐好。
宇文招又謊稱喉嚨幹渴,叫元胄到廚房取水來,元胄不動。
正巧滕王宇文逌到,楊堅下台階迎接他。
宇文逌為什麽會在這種時候到?
恐怕是聽到了風聲。
他也帶兵仗,也兼任詩人,這點他和七哥宇文招一樣。
大概他沒有想好要怎麽辦,就跑來了,但卻壞了宇文招的事。
元胄見狀,緊跟了出來,乘機在楊堅耳說:情況有變,請趕快離開這裏!
楊堅其實是借機離開的,他心裏明白,就說:他沒有軍隊,能有什麽作為!
元胄說:軍隊本來就是皇室的,他如果先發製人,到那時一切就完了。我元胄並不怕死,隻是怕死而無益。
楊堅卻沒有聽從元胄的勸告,仍舊回去入坐。
繼續喝酒。
元胄卻聽到寢室後麵有士兵穿鎧甲的聲音(這也正夠慢的,準備工作太差),立即上前對楊堅說:相府公事繁忙,您怎麽能如此暢飲停留!
見他神色不對,隻好讓元胄扶著,楊堅搖搖晃晃地下了座床,被拉著快步離去。
宇文招喊了幾聲,喊不住,這三人,包括那楊弘,一溜小跑。
宇文招起身,追趕上去,這元胄卻放下楊堅,交給楊弘,回過身來,用身體堵在門口,宇文招不得出,等楊堅到了大門口,元胄才從後麵趕上。
大門囗有一大幫隨從正等著。
文招那一聲喊殺的號令,至此沒有喊出囗。
可以說,楊堅一直是很有把握地,看著宇文招在表演。
他殺不了我的,這是楊堅的心裏話,
所以他幾乎一直座著,沒怎麽動。
這都是因為他兼任詩人,才把事情弄成這樣。有衝動,有想殺楊堅的激情,卻就隻少了那麽一點點實幹精神,隻有丟掉幻想,才能輕裝上陣,總結的就是就是這件事失敗的教訓。
宇文招後悔自己沒有及時下手,以至恨得彈指出血,當然不是要練彈指神功,而是去試那把劍的鋒芒,割破了手指。
割破手指到無大礙,隻是這樣的事,如不成功,隻能成仁了,要割破了脖子,丟了腦袋。
4、滅族
29日,楊堅以宇文招和越野王宇文盛謀反的罪名,殺了宇文招的兩個兒子,德廣公宇文員、永康公宇文貫,還有越攜公宇文乾銑,弟宇文乾鈴、宇文乾鏗等,並重賞了元胄。
宇文盛大概是和七哥宇文招差不多時間到京城的,當天的鴻門宴,他並不在場,可能也不知道,但楊堅是割了草,還要拔了根的,宇文盛因為不知道,所以沒能走掉。
而當天晚上突然趕來的宇文逌,應該是跑掉了,他是在這年冬天,農曆十二月二十日,才被楊堅所殺的,一同被殺的還有代王宇文達,而這差不多是在反對派勢力被完全剿滅了以後。
而代王宇文達,當時在京城的活動,也無記載,他有軍功和政績,為北周武帝所重用,在北周滅北齊後,北周武帝因為他平時不近聲色,還特意把北齊後主高仁英所喜愛的妃子馮氏,賞賜給了他。
他當時可能因為沒有直接參加宇文招的暗殺活動,被楊堅暫時放了一馬,但最終還是逃不脫被殺的命運。
而陳王宇文純,是在過後的十月被殺的,一同被殺的還有他的兒子。
他是在其他四王來京之前,就被楊堅派“有武略”的門正上士,即把守宮門的衛隊長崔彭,到他的封地抓獲的。
以他不服從詔,即沒有在接到聖旨後,到京城去入宮侍奉生病的周天元(此時實已死亡),和為千金公主出嫁突厥送行的。
這樣說來,原來說五王六月份都趕到了京城是不對的,至少這位陳王宇文純,是在此之前就提前被告抓來了。
陳王宇文純為陳國公,即今山東省濟南市為其封地。楊堅先對他動手,恐怕是因為其封地為三年前被滅的北齊舊地,且其一直是領兵的將領,曾出任秦州(今甘肅省天水市),陝州(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總管,是宇文家族掌握軍政實權的重量級人物有關。
這宇文純,在北周武帝滅北齊之戰中,擔任一個方麵軍的司令,率步軍二萬守千裏徑(位於今山西臨汾北,是通往太原的要隘之一,是與雀鼠穀平行的近山隘道),當時齊王宇文憲同時領兵二萬守雀鼠穀(為晉中與晉南間往返的交通孔道和戰略襟喉),攻克並州(太原市)後,升官至上柱國,並成為並州的總管,隨後從雍州牧任上,升遷至太傅(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
楊堅先惦記的著的,就是這宇文純。
後來楊堅在五王的帶頭大哥宇文招擺瓣鴻門宴中聲色不變,說的一句話是,他宇文招又沒有兵。雖然這話有可能是指這人在京城,又不是在他的封地,沒有兵,但其實也是指宇文招並沒的軍隊,在他看來,五王中惟一能與之抗衡的宇文純,在此之前,已被告他抓了起來,隻是這幫人還不知道。
抓捕宇文純,是秘密進行的,因為楊堅讓崔彭,隻帶了兩個人前去。
因為這崔彭,是藝高人膽大那種。
說是此人弓馬之術超人。有一次,楊堅宴請突厥可汗的使者,有鴿子在屋簷上上不停,楊堅就命崔隊長顯示技藝,這位也不含糊,二話不說,搭箭拉弓,一發而中,使者大驚,回去時,把他遇見神箭手的事一說,可汗有些不樂意了,專門派這位又再跑一趟長安,說是要見崔將軍本人一麵,楊堅到是很高興,就說,去吧,這匈奴人不服氣,你再去露一手,但不許給我丟臉。
崔隊長領命,千裏迢迢,前來趕到匈奴王庭,參加射箭比賽。
那可汗召來善射者數十人,把肉丟在草地上,引來一群老鷹,那些善射者,紛紛放箭,卻少有射中的,因為這老鷹在飛,屬於移動目標,因此,這種比賽,相當於今天的飛碟射擊。
大概彎弓射大雕,即使是常練著的草原英雄,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說後來的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就可以征服世界,足見此技在當時的重要性。
所以這崔隊長,在眾挑戰者們的挑戰的目光的注視下,從容不迫,連發數矢,那些老鷹們,應聲而落,讓眾挑戰者目瞪口呆,莫不歎服。
可汗大喜,想要留人,留了一百多天,因為楊堅惦記著這位,但又不能硬要,便施展行賂手段,什麽金銀珠寶,綾羅綢緞,舍得給。
公元六世紀時,什麽最重要,還是人材最重要,匈奴可汗,抵當不住,隻有放人,於是,崔隊長最終得以載譽而歸。
如此有武功的人,自然膽子大。
但要抓王爺,更何況是會打仗的,帶兵的王爺,光靠武藝還是不行。
所以這裏就用得上前麵介紹說的,崔隊長這人,還會來點陰招,也就是有武略。
具體經過是,這崔隊長走到離齊州城還有三十裏的地方,就不走了,說是生病,讓那兩個隨從,去傳話。
這二人到宇文純府上,說是天子有詔書,要到王府傳詣,但崔隊長生了病,不能走了,請大王屈尊,親自去接旨。
這種話,聽起來讓人將信將疑,但不敢不信,宇文純雖然懷疑有詐,但隻能去走一趟,於是,就帶了好些人馬前去。
到了地方,這崔隊長卻從屋裏出來。
宇文純見了,臉色馬上有變。
崔隊長見要出事,於是搶先一步說話,對宇文純說,大王可讓跟你來的人回避,有密事告知。
這宇文純想他一人,也玩不出什麽花招,就讓跟來的那些人,到一邊去。
這崔隊長又說,將宣詔,大王請下馬。
宇文純隻好下馬。
這時,崔隊長對邊上二位跟他來的,騎在馬上的隨從說道,陳王不服從詔征,可以把他抓起來。
騎在馬上的二位隨從,當即就把用鐵鏈,把這宇文純,鎖了起來。
這裏其實有一個細節,陳王宇文純沒有注意,那就是,既然送到聖旨,要他下馬接旨,為何那二位跟來的隨從不下馬?
崔隊長既得手,就不容這被鎖者聲辯些什麽,也不容邊上的人再說話,隻有他說的份,於是大聲道,陳王有罪,現詔征入朝,邊上的人,都不要亂動。
這話把剛才的理由,因果關係換了一下,是因為有罪,而詔入朝,不是因為拒絕詔征入朝,而有罪。
變化也就隻在這一瞬間,皇帝要拿人,邊上的人,除了吃驚,也就隻能吃驚。
總結這件事的前後經過,得出的結論是,說假話,搞欺詐,總重要的是麵不改色心不跳,而不在於要真的搞多複雜的花樣,越簡單,其實就越好,隻要欺詐者自己相信是真的,那麽被欺詐者,肯定相信是真的。
這陳王也是久經戰陣,還帶了好些人來,就是以為崔隊長說得是真的,才在這小小陰溝裏翻船的。
後來這崔隊長官升得很高,卻一直沒有脫離為楊老板保駕護航的崗位,其在宮中長達二十餘年,每當楊老板在上班,他就陪著,可以一天到晚,正襟危坐,危坐終日,隻要楊老板不下班,他就不下班,且從來未見過他有一點未疲倦的樣子,弄得楊老板時常都很感動地說道路,隻要你崔隊長當班,我就是安全的。
看來這成功之人,他身邊的人,也都是成功的,確實不假。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比如象那王謙,“任用多非其才”,因為是失敗者,所以身邊的人,不論挑出那個來,不是叛徒,就是小人,再不就是智障,更不用說那尉遲迥,也算得是個英雄,可他那兒子尉遲惇,10萬大軍,沁水列陣,卻要先自撤退,學那紙上談兵的趙括,搞什麽什麽誘敵深入,讓對方先渡河,然後再反撲過來,置對方於背水而戰絕境,卻反而引火燒身,兵敗如山倒,而這尉遲迥,好象在整個事件中,惟一可用的人,也就隻有他這個兒子是真想打一次勝仗的。
所以說,趕上這楊堅身邊能派上用場的人多,他也就是殺不死的人。
而這殺不死的人的威力,在於要殺他的人,肯定要死,也就是所謂你死我活的基本含意。
也許這趙王宇文招,親自出手暗殺楊堅,是在此之前發生的多次暗殺中,影響最大的一次,而楊堅多次躲過暗殺,具體說來,還在於身邊有了一位類似昆侖奴的人物,這人名叫李圓通。
所謂昆侖奴,據考證,就是來自今越南西貢的外海,昆侖島(今昆山島)上的亞洲馬來黑人,屬於爪哇土著。據曆史記載,西貢自公元三世紀以來就是亞洲最大的奴隸市場,主要向中國銷售奴隸,這種販奴行為一直持續到明代。而古人發音不準確,誤將“柴棍”讀為“昆侖”,這才有了“昆侖奴”的名稱。後來的唐代長安流行“昆侖奴,新羅婢”的說法,新羅的婢女等同於今天的菲傭。
李圓通,京兆涇陽(今西安市附近的涇陽縣)人。其父李景,是武元皇帝即楊忠的家將,因與家中的黑人女仆私通,生下了李圓通。但是這李景不認這個私生子,因此,這李圓通從小就孤獨卑賤,成為楊堅的家奴。
這李圓通雖為家奴,卻很不象個奴才,善於嚴格要求別人,到象個主子,弄得左右婢女仆人都怕他。
楊堅家每次請客,總是讓他到廚房進行監督,就連楊老板孩子的奶媽,也被他整治過一次狠的,沒想到,李圓通卻因此而改變了命運。
這位奶媽,平時隻有她對這個臉黑得象鍋底的家奴不服。有一次,她到廚房來要吃的,但由於還沒有給賓客上菜,所以李監廚不同意,沒想到她拿了東西就走,於是這李監廚發起老爺脾氣來,當下大怒,叫過那些做飯的廚子來,讓他們每人都要動手,打這奶媽至少幾十下,弄得喊叫聲,響徹院內外。
那些前來赴宴官員們的手下,都嚇得變了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