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彧舉棋不定。賀拔勝見元彧一言不發,便懇切地說:懷朔被圍,軍民翹首以待官軍的到來,一旦懷朔失陷,武川也就保不住了,到了那個時候,賊兵氣盛,就是韓信、白起複生,張良、陳平獻策也無能為力了。元彧為賀拔勝的言辭所打動,答應出兵,讓賀拔勝回去複命。


    賀拔勝大喜,帶著自己的敢死隊又殺回懷朔,他們一邊馬踏賊營一邊高聲叫喊:賀拔破胡與官兵到了。衛可孤義軍大營再次大亂,又被賀拔勝衝開了一道缺口。城中守軍趕緊開城門放他們進來。


    等賀拔勝領眾人進到城裏,城裏的人和城外的人都明白過來了,原來還是老幾位回來了,出去多少回來多少。不要緊,繼續等,援軍會來的。眾人算是吃了定心丸。然而,希望終究化作了失望,懷朔守軍又堅持了一段時間,連官軍的鬼影子也沒見著。


    原來,元彧空有滿腹經綸自比荀文若,卻是地道的書呆子,被賀拔勝一番慷慨陳詞所打動頭腦一熱答應增援,可賀拔勝前腳剛走他就後悔了。懾於賊兵勢眾,元彧居然自毀前言,繼續坐守朔州觀望。可憐懷朔軍民日夜盼望官兵的到來,終究望穿秋水一場空。


    楊鈞算是混在朝廷的老江湖了,一看這個情勢知道官軍是指望不上了,唯一的辦法就是向附近軍鎮求援,讓其他各鎮派兵增援,然而,懷朔被圍,估計其他各鎮也好不到那裏去。楊鈞命賀拔勝到武川打探消息。


    賀拔勝再次領著自己的敢死隊上路了,他們毫無懸念地殺出重圍,直奔武川,然而,令賀拔勝沮喪的是。自己的家鄉武川已經落入叛軍之手,這下好,家也沒了,無奈之下,賀拔勝隻好調轉馬頭返回懷朔。然而,一座孤城靠幾個牛人支撐又能堅持多久?


    不久。懷朔鎮失陷,楊鈞戰死,楊鈞的兒子行台郎中楊寬僥幸逃脫北走柔然。楊鈞雖然殉國了,他的後代們將繼續活躍在北朝舞台上,對了。大隋朝第一權臣楊素就是楊鈞的重孫。


    賀拔父子做了衛可孤的俘虜。衛可孤敬重賀拔父子忠勇,居然不計賀拔嶽一箭之仇,不但沒有難為他們,而且禮遇有加,奉為座上賓,請他們入夥一起做一番事業,賀拔父子無奈之下隻好答應了,就這樣四人回到了武川鎮家中。


    畏縮不前的元彧也沒好到哪裏去。既然是來平叛的,不打肯定不行,朝廷不答應。叛軍也不答應,最終在五原雙方一場惡戰,官軍大敗。作為敗軍之將,朝廷剝奪了元彧的王爵。鑒於叛軍勢大,眼見逼近雲中金陵祖墳,皇帝真著急了。馬上主持召開了禦前會議,商量解決北鎮問題的辦法。


    吏部尚書元修義、尚書仆射蕭寶寅等推薦尚書令李崇掛帥北征。


    李崇稱得上北魏朝廷最會打仗的將軍之一。去年阿那瑰寇邊,李崇同左仆射元纂率軍出擊。一直把柔然人攆出邊界三千裏。


    也就在那次北征中,李崇屬下魏蘭根看到了大魏真正的隱患不是柔然而在六鎮,他提出了改鎮設州的設想,鎮民變平民,取消一切不平等待遇,重新給大家升官的希望,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減輕鎮民們的對抗情緒。當時,李崇根據魏蘭根的思想把報告打上去,朝廷置之不理,顯然高居廟堂的大魏高層管理者們根本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一年過去了,李崇已經七十歲,人到七十古來稀,在那個年代絕對算是高壽了。人不服老不行,碰巧李崇又是個明白人,知道此行的凶險,所以再三推辭不願意去,但皇帝和大臣們商量來商量去竟然認為隻有老將出馬才能擺平。


    更有甚者,年輕皇帝居然說都是因為老頭提出改鎮為州的建議才使得北鎮人有了非分之想,正是由於這種非分之想得不到滿足才鋌而走險,所以老李崇惹的禍還得他親自去消除。在皇帝眼裏,李崇居然成了六鎮大起義的罪魁禍首。


    簡直是混蛋邏輯!小胳膊拗不過大腿,最終老將李崇就任北討大都督,統帥鎮軍將軍廣陽王元淵、撫軍大將軍崔暹馳援五原。其實,李崇也不用難受,慫恿皇帝抓住他不放的元修義、蕭寶夤很快也跟他一樣開赴前線,而且他們的命還沒有他好。


    北邊的活不好幹,老將出馬也不行。先是東道都督崔暹不服節度,輕兵冒進,在白道被破六韓拔陵打得全軍覆沒,不過崔暹單兵作戰能力強,軍隊沒了,自己竟然毫發無損地逃了回來,喪師辱國罪名不輕,李崇也沒客氣,立即將崔暹捆起來押送洛陽廷尉府問罪。破六韓拔陵輕鬆搞定東道都督崔暹後,立即集中兵力攻擊李崇。李崇和元淵苦戰多日,奈何義軍人多勢眾,仗打得很艱難。


    官軍自雲中退守平城,鑒於朔州戰略地位的重要,李崇留部下勇將費穆為朔州刺史鎮守雲中。為了鼓舞士氣,大魏朝廷派太尉府元天穆為特使到前線勞軍,元天穆途經秀容川,受到秀容契胡大首領爾朱榮的熱情招待。


    爾朱榮還是北魏政府正式在編的公務員,任秀容第一領民酋長、秀容別將。爾朱家族擁有富可敵國的財富,家裏的牛馬羊駝多得用山穀計量,北鎮動亂後,作為有野心的人,爾朱榮開始散家財招兵買馬,積蓄力量,準備亂中取勝開辟新天地。


    爾朱榮和元天穆兩人一見如故,還有啥說的,兩個當世美男插香結拜,約為生死兄弟。爾朱榮以元天穆為兄長,爾朱榮性情暴烈,元天穆性情寬厚,性格上兩人具有互補性。誰又能想到他們的這次會麵將會影響到大魏朝未來的曆史,這次見麵注定被載入史冊。


    元天穆屬於皇族遠支,家族身份已經沒有太特別的意義,但他跟爾朱榮一樣有匡扶天下的大誌。倆人一拍即合,準備合夥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所以,這次見麵後沒多久元天穆就以別將的身份正式來到了秀容。就在北征勞而無功的時候,官軍營中又發生了李崇開府長史祖瑩虛報戰功貪墨軍用物資的事,這件事給了元淵一個扳倒李崇的機會。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元淵沒有錯。


    元淵也是大魏朝廷少有的明白人,對北鎮動亂的根源很有研究,他非常認同魏蘭根的觀點,於是上了一道史上著名的奏折,提出要徹底解決六鎮問題首先就得改鎮為州滿足六鎮人的政治訴求,同時順便把祖瑩的事捅到了洛陽。


    照元淵的建議大魏朝亡羊補牢。還有挽回的餘地。幾日後,聖旨到,關於改鎮為州的事隻字未提,但對祖瑩貪墨的事措辭嚴厲,並且雷厲風行地下了處分決定:祖瑩被開除公職。李崇免職回家,由元淵全麵負責北邊的戰事。


    元淵這一狀收獲不少,如今大權在握,接下來該大顯身手平定叛亂了。元淵高興了沒兩天,壞消息再次傳來,東西高車的部族武裝也反了。曾經的懷朔軍主高車部落酋長斛律敦投降了破六韓拔陵,破六韓拔陵一高興,斛律敦也封王了。


    斛律敦有三大絕活。一是聽力嗅覺異於常人,把耳朵貼在地上就能分辨出戰馬的遠近,二是跟阿寶一樣有一副好嗓子。歌聲高亢悠揚,擅長吟唱民族歌曲《敕勒歌》,高車又稱為敕勒、鐵勒,隻是翻譯不同;三是騎射本領非凡,當初以軍主身份隨楊鈞護送阿那瑰回家,他的箭術曾經征服了同樣善騎射的柔然王子。


    高車人驍勇善戰。往年打仗的時候大魏正規軍喜歡用高車人當突騎打先鋒。所以,高車人的叛變對北魏政府打擊很大。到了這個時候,政府幕僚們算是見到棺材該落淚了。他們開始認真審視元淵的報告,把它當做了救命良方,宣布改鎮為州,置朔州於懷朔鎮,改原朔州為雲州,改高平鎮為原州、薄骨律鎮為靈州等。


    鎮民們除了充軍發配的勞改犯外一律改為編戶百姓,解放了,準奴隸們!但是,現在六鎮到處都在打仗,朝廷的恩澤已經無法傳到鎮民手裏,改鎮為州並沒有改變北鎮的混亂局麵。換言之,新政策出台晚了!


    真正跟著破六韓拔陵鬧的大多數是普通的鎮民,他們的日子很艱難,朝廷把他們作為棄兒,鎮裏的將軍們把他們當做奴隸,所以按照哪裏與壓迫哪裏就有反抗的社會公理,他們理當造反。


    不願意造反的有兩類人,其一是六鎮的中上層軍官們,按照史書記載六鎮軍官惡性膨脹,一個鎮就有將軍八百多人,他們屬於既得利益者,所以一般不會跟著胡鬧。


    賀拔一家就是這樣,所以與其說他們保衛的大魏江山,倒不如說他們在維護自己的利益。


    其次就是六鎮的豪族們,他們位列軍籍屬於國家預備役,由於經營有方家境殷實,不缺吃不缺穿,他們沒有造反的動機。宇文紘一家就是屬於這種情況。


    所以,北鎮的豪族純粹是被動卷入戰爭的。所以,賀拔度拔是不屑於跟叛軍同流合汙的


    。因此,武川賀拔父子的投降不過權宜之計。為了借助地方豪族勢力重建秩序,衛可孤讓投降的賀拔父子回武川。但是,賀拔父子回到武川後,他們沒有如衛可孤所願幫助義軍穩定局勢,相反,他們借機秘密聯絡武川的各大家族,預謀光複武川。


    賀拔度拔取得了宇文、獨孤等家族的支持,暗地裏組織起一支義勇軍,然後瞅準機會突然發難,出其不意地幹掉了衛可孤。武川的貴族豪傑們基本都參加了這次軍事冒險行動,據史書記載加入這次行動的有賀拔父子四人、宇文父子五人、獨孤如願、、輿珍、念賢、乙弗庫根、尉遲真檀等。


    這次聯盟對以後各位的發展意義重大,曾經一起流過血的是什麽?是戰友,戰友為什麽比同學更容易貼心,因為一起流過血經曆過生死考驗。


    然而,雖然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武川豪族們還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畢竟,衛可孤還是有實力的,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犧牲在所難免。宇文紘失去了自己的長子宇文顥。


    原來,在雙方交手的時候。宇文紘的戰馬突然馬失前蹄把老頭掀翻在地,叛軍一下圍了上來,眼看老頭性命不保,關鍵時刻,宇文紘的大兒子宇文顥率領數騎衝了過來,格殺數十人。叛軍後退,宇文顥將父親救出。


    宇文紘上馬逃走,為了掩護父親撤退,天性至孝的宇文顥親自斷後,很快衛可孤部下大軍追來。宇文顥深陷重圍,最終死於亂軍之中。


    不管怎麽說,武川又重新回到了大魏朝的懷抱。賀拔度拔令賀拔勝立即將光複武川的消息飛報雲州,畢竟,敵人人多勢眾,衛可孤部雖然暫時潰散了,保不住還會卷土重來。


    自己手裏這點人,搞個突然襲擊或可得手。要真刀實槍與敵人對抗守城,還真沒有勝算。隻有朝廷大軍要趕快接手武川防務,武川才有保住的可能。賀拔勝領命前行。然而。賀拔勝前腳剛走,武川豪族們便迎來了一場生死大戰。


    依附破六韓拔陵的高車人開始進攻武川,麵對驍勇善戰的高車戰士,武川豪傑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賀拔度拔戰死,賀拔允兄弟突圍奔雲中。宇文紘帶家人向中山方向逃亡。武川再次陷落的消息傳到雲州,賀拔勝心急如焚。但理智告訴他大勢已去,回武川已經無濟於事。


    雲州刺史費穆很佩服賀拔勝的膽略。在北部戰場,賀拔勝在叛軍重圍中進進出出如入無人之境的故事廣為傳誦,賀拔勝已經成了北鎮人民心中的戰神。如果賀拔勝肯助自己一臂之力那是再好不過了。於是,費穆勸賀拔勝暫時留在雲州,想想自己目前的確沒有更好的選擇,無奈之下,賀拔勝留下了。


    自武川突圍而出的賀拔允、賀拔嶽兄弟這時候也輾轉來到雲中,兄弟們相聚,三兄弟忍著喪父的悲痛,加入了雲州官軍繼續抗擊義軍的進攻。然而,一道命令結束了賀拔勝的雲州生活,大魏北征軍總司令廣陽王元淵命令他馳赴五原,賀拔勝慨然允諾。費穆雖然滿心不樂意,但總司令的話費穆不得不聽,不敢不聽。


    原來,廣陽王元淵同破六韓拔陵打得很不順利,北征大軍被迫退守五原城,破六韓拔陵將城池團團圍住。元淵也聽到了關於賀拔勝的傳奇故事,所以當他聽說賀拔勝滯留雲州的時候,便派人前往,請賀拔勝到五原城助戰。賀拔勝做了軍主,他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一到五原便給了敵人一個下馬威。五原戰事一直處於膠著狀態,義軍主動進攻,官軍拚死防守,大家都習慣了這種模式。賀拔勝向元淵請纓出戰。


    賀拔勝率二百人開東城門出戰,一戰殺敵二百餘人,義軍大驚,知道五原城來了高手,於是後退數十裏。元淵大喜,率領大軍乘勝向朔州方向推進,賀拔勝由軍主升為統軍。但是,叛軍人多勢眾,元淵的大軍不斷遭到叛軍隊伍的攻擊,每推進一步都異常艱難。


    北部軍鎮一一陷落,隻剩下雲州尚在堅持,費穆獨守孤城幾個月,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元淵也靠不住,最後不得已放棄了雲中,帶著投奔自己的鮮卑人庫狄幹來到秀容川。秀容契胡大首領爾朱榮和費穆早在李崇討伐阿那瑰的時候就有交往,現在老朋友見麵自然格外高興,費穆留了下來。


    不久,費穆給朝廷遞上了請罪報告,都這個時候了,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洛陽政府也顧不得問罪,讓他速速到洛陽擔任左衛將軍,其實費穆能在北鎮堅持這麽久本身就不容易。費穆走了,但庫狄幹在秀容留了下來,加入了爾朱榮組建的新軍。


    而世事難料,費穆棄城逃跑後沒有多久,元淵的北伐軍便有了重大突破,從戰略堅守階段轉為戰略進攻階段,驚天大逆轉的原因除了賀拔兄弟的加盟,更得力於軍中一個叫於謹的參軍。一個未來叱吒風雲的猛人就此登場。(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