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鎮大革命被聯合絞殺了,關西的革命形勢卻一片大好。當初,羌人莫折大提在秦州稱秦王,南秦州城民張長命、韓祖香殺死刺史崔遊據城響應。
高平王胡琛攻打高平鎮未果後退入北部,派人向破六韓拔陵稱臣,蟄伏起來積蓄力量,暫時離開了人們的視線。
莫折大提派部將卜胡攻打高平鎮,鎮將赫連略和行台高元榮不敵被殺,高平失守,從此莫折大提的影響力直線上升。然而就在革命事業節節勝利的時候,莫折大提無福消受革命成果,居然一病不起,早早歸了極樂,兒子莫折念生接過革命旗幟,領導隴右人民繼續前進。
莫折念生比老爹更進了一步,他上位後先對自己進行了升級,秦王變作秦天子,學著北魏朝廷設置了三公九卿百官大臣,既然另起爐灶了,北魏的年號自然不宜再用,於是又改元天建,一個有模有樣的新政府誕生了。
從此,莫折念生跟破六韓拔陵一起成為大魏朝兩大有組織的*武裝。小股叛亂分子不可怕,因為他們沒有政治訴求,有了革命目標的反革命集團對政府具有更大的殺傷力。所以,莫折念生引起了朝廷的強烈關注。
在吏部尚書元修義、仆射蕭寶夤的推薦下,老將李崇取代臨淮王元彧北征六鎮,兩個月後,朝廷又任命元修義為西道行台、雍州刺史元誌為西征都督,與別將盧祖遷等開始了討伐莫折念生的軍事行動。
台軍還沒到,毗鄰秦州的各州郡首先迎來了秦軍的第一波攻擊。莫折念生遣都督楊伯年攻打氐王楊紹先故地武興,派兄長高陽王莫折天生出隴山東進。
楊伯年作為當地土豪。在東益州一帶有一定的影響力,莫折念生期待的是摧枯拉朽式的結果。但他遇到了一個猛人,大魏山南行台、東益州刺史魏子建。東益州成立之初,由於政府用人不當,當地的氐人作亂。全州陷入一派混亂之中,魏子建受命於危難之際以行台兼刺史。
魏子建恩威並用,州民皆服,開創了各民族大團結的和諧局麵,少數民族也是人,他們的需要跟漢人一樣。隻要能夠安居樂業,有地種有飯吃,誰會把腦袋別到褲腰帶上幹違法亂紀的事。
秦州叛亂後,武興離得近首當其衝,有人提醒魏子建州要提防城中的少數民族人士。這些人驍勇善戰,秦州造反主力就是羌人和氐人,難保有人會響應,不如先收繳他們的武器。魏子建搖搖頭:不可,城人們素來驍勇,安撫好了可以為我所用,操之過急則更容易出亂子。
魏子建把城中老壯之人叫到一起,對大家好言相慰。勸大家安心守城,我不會虧待大家。他說到做到,立即上書朝廷。為城人們請命,與叛軍有來往甚至能參與造反的城人隻要沒有犯下死罪,如果棄暗投明則一律予以赦免。
洛陽方麵照準。於是大家用心守城,楊伯年、樊元等進犯仇鳩、河池二戍,魏子建遣將尹祥、黎叔和迎戰,秦軍被殺千餘人。樊元陣亡,楊伯年敗退。
這樣以來。先前反了的氐人紛紛前來歸降,魏子建又分氐人兄弟們各守諸郡。沒有人有二心。魏子建的成功告訴我們,少數人士並不是不可利用,關鍵是要收服人心。
南下受挫,東進的莫折天生一路上行軍很順利。再說雍州刺史元誌接到西征的詔命後,自雍州誓師出兵,兵分兩路,別將盧祖遷、伊甕生等北上高平,元誌入隴向秦州進發。
元誌的西征軍跟莫折天生的東征軍相遇於隴口,大戰一觸即發。元誌也有一段光輝曆史,他的發達是用自己一隻眼睛換來的。
當年孝文帝元弘南征,一支冷箭射過來,身為從事中郎的元誌奮不顧身擋在了皇帝前麵,皇帝得救了,元誌的一眼也廢了,對於他這種為了領導不顧個人安危的壯舉,孝文帝很感動,皇帝高興了,元誌的仕途就順了,先後擔任過荊州刺史、廷尉卿、揚州刺史。
晚年的元誌沉湎與聲色,揚州刺史任上身邊有一百多個美女相伴,及刺雍州,仍是奢侈無度,貪腐無極,所以官聲不怎麽好。
隴口一場大戰,官軍大敗,元誌棄軍逃奔岐州,莫折天生緊隨而來。岐州刺史裴芬之擔心城中的羌人通敵,請求元誌將羌人全部驅逐出城,元誌不從,莫折天生包圍岐州後,羌人果然開城迎接秦軍入城,元誌和裴芬之被捉後押送秦州,不久即被殺害。
官軍出師不利,西征主帥元修義氣急之下一病不起,原來元修義酷愛杯中物,整日沉湎在醉鄉裏,不小心中風了,主帥連說話也不利索了,西征軍失去了主心骨,盧祖遷等頓軍涇州待命。
消息傳到洛陽,北魏政府緊急以尚書左仆射齊王蕭寶夤為西道行台、大都督,代元修義主持西征事宜,然而,北魏政府和蕭寶夤都沒有想到的是,蕭寶夤這次居然有去無回,惹起了更大的亂子。
寶夤西征先翻一翻蕭寶夤的檔案:姓名:蕭寶夤,字智亮籍貫:齊國建康人家庭關係:父親齊明帝蕭鸞哥哥齊廢主蕭寶卷爵位:在齊為建安王、鄱陽王,入魏為丹楊郡公、齊王。
蕭寶夤出身江南齊朝皇族,封建安王,後改封鄱陽王,雍州刺史蕭衍起兵,皇帝蕭寶卷被殺,梁代齊的前夜準皇帝蕭衍大肆誅殺齊朝宗室,蕭寶夤在一些齊朝忠臣的保護下流亡北魏。北魏政府定都洛陽,但索虜的出身使他們在文化上有自卑感,所以對於南朝叛將一律優待,加上蕭寶夤皇族血統奇貨可居,北魏宣武皇帝對他表示了隆重歡迎。
蕭衍的梁朝取代齊朝後,蕭寶夤請求出兵討伐梁朝,一為報家仇國恨。二為報答魏朝收容之恩,三要為自己建功立業。
於是宣武帝以蕭寶夤為齊王,配兵一萬,讓他在南方招募義勇,隨時準備攻打江南。以舊皇室的影響力。蕭寶夤不日即聚集了數千人開始南下並在壽春大破入侵的梁將,後又與中山王元英南伐,值淮水泛濫,大軍敗退,以此免官爵回家。
但正統皇族的招牌對草原來的大魏皇族還是有吸引力的,不久。北魏南陽長公主嫁給了這個落魄王子,蕭寶夤成為北魏朝廷的皇親國戚。後來,蕭寶夤又在在南部邊疆多次打敗蕭衍軍隊,戰功卓著。
蕭寶夤文武全才,打仗有一套。處理政事也是一把好手,正光二年被提升為尚書左仆射,成為大魏朝高層管理班子成員。所以,此次派蕭寶夤到關中對付秦州叛軍,大魏朝也算選人得當。
主帥選定的同時,北魏政府又以撫軍大將軍、北海王元顥為西征都督,以假征西將軍、行岐州刺史崔延伯為使持節、征西將軍、西道都督。蕭寶夤、崔延伯的主攻方向是隴右的秦軍,元顥主攻豳、夏、北華州一帶的叛亂武裝。皇帝親自設宴為眾將送行。
此時。朝廷剛剛頒布改鎮為州的法令,但同樣,關隴地區的形勢同北鎮一樣亂成了一鍋粥。改鎮為州同樣沒有影響到普通鎮民的生活。所以,關中局勢繼續惡化,莫折念生的勢力已經延伸到涼州。
當初,涼州幢帥於菩提抓住刺史宋潁據州叛亂,宋穎秘密求救於吐穀渾王伏連籌,伏連籌親自帶兵進攻涼州。於菩提棄城而逃,吐穀渾人追上去殺了他。城民趙天安等把宋穎放出來繼續當刺史。但宋刺史很快發現。趙天安隻不過是借助自己的威望,自己隻是一個傀儡。
不久。莫折念生攻打涼州,趙天安又捉宋穎獻城投降。就在莫折念生四處出擊的時候,蟄伏了半年多的高平王胡琛回來了。
胡琛的回歸引起了高平鎮的騷動,高平鎮民以高車、鮮卑人為主,他們一向輕視羌人,所以卜胡雖然占據高平,但並不能收伏民心,換言之高平鎮不認可這個領導,現在胡琛回來了,城民們突然發難殺死卜胡迎接胡琛入城,胡琛入駐高平。
胡琛當初攻打高平鎮沒占著便宜,又被大魏別將盧祖遷一頓痛扁,不得已遠走北方,之後胡琛依附破六韓拔陵,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後卷土重來,目標直指豳、夏、北華州三州。
夏州已經被圍了很久了,從破六韓拔陵起事開始朔方一帶的胡人就反了,然後,叛軍開始進攻統萬城。在這裏,他們遇到了頑強的抵抗,統萬城在夏州刺史源子邕的領導下,曆經一年屹立不倒。保衛戰
看一下統萬城的資料:城基25米,高23.33米,寬11.16米。高大寬厚不是統萬城的特色,統萬城最大的特點近似一個傳說,城牆硬得可以做磨刀石。統萬城在今陝西省靖邊縣東北約80公裏處,原是大夏國的都城,大夏皇帝赫連勃勃征發十萬民夫曆時七年建成。
七年裏,十萬人勞動人民可一點也沒偷懶,土要經過蒸熟預處理後築城,城牆築成一段後在武裝士兵的監督下一名民夫充當質檢員做大鐵椎刺入試驗,刺進去一寸即格殺築城者,刺不進去就殺死質檢員。
這招毒啊,為了活命,築城者拚命把城牆打結實,質檢員則拚命要把城牆刺穿。
一座鋼鐵堡壘般的土城就這樣伴隨著殺戮誕生了。然而,碉堡再結實也沒有挽救大夏國滅亡的命運,北魏滅夏後在此設立了統萬鎮,後改鎮為州成立夏州政府,夏州地處少數民族聚集區,民族矛盾突出,北方暴亂後,夏州的天沒變主要得益於夏州雙絕。堅硬的城牆和牛人源子邕。源子邕來自大魏朝一個輝煌顯赫的家族。
源家的始祖源賀,本河西王禿發傉檀的兒子,傉檀被乞伏熾盤消滅後投奔了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拓跋珪素聞其名,又見他思維敏捷,心生喜愛,對他說:我跟你同源,因事分姓,從今可為源氏。
從此源賀隨道武帝征戰南北,官拜太尉。源子邕是源賀的孫子,自小喜歡讀書,為人真誠,很得士人的敬重。
自從執掌夏州以來,源子邕特別注意安撫百姓,胡人們都很敬重他,城民也都願意為他效死力。
所以,響應北鎮叛亂的朔方胡人想把統萬城作為禮物送給破六韓拔陵的想法曆經一年仍然隻是個夢。隻要統萬城的大魏旗幟不倒,即使夏州全境淪陷,夏州依然屬於大魏朝。
夏州被圍日久,城中斷糧了,人們隻好煮皮革充饑,即使這樣也沒有人打算投降。在這種情況下,源刺史以為繼續這樣耗下去,即使城池不破城民們也會餓死了,大家為自己不惜性命,自己又如何忍心讓大家等死呢?於是,他做了一個決定:出城運糧。
臨走,源子邕命兒子源延伯繼續堅守城池,左右勸說其父子同走。不要以為我是為了逃命!源子邕悲壯地說:我受朝廷重恩當於此城共亡,但當下沒有糧食,所以打算往東夏州為大家借糧,如果糧食有了,城池一定可以守住。
精銳部隊留在了夏州,源子邕帶著一群老弱病殘出發了,眾將哭送源刺史出城,圍城的胡人部隊大概早就麻木了,所以出城倒也沒經過激烈戰鬥,大家就這樣悄悄離開了統萬城。
然而,夏州境內早已是星火點點,到處都有叛亂武裝,所以路上基本不太平,源子邕帶著這幫老弱病殘走幾天還沒出境,就遭到叛軍曹阿各拔部的襲擊,找糧隊基本沒有什麽戰鬥力,源子邕毫無懸念地被俘。
由於源子邕在眾胡人中很有威望,胡人們雖然把他抓起來,卻對他依然很尊重。見叛軍還有人懂得感恩,源子邕動心思了,他抓住一切機會給大家擺事實講道理,勸阿各拔投降,阿各拔沒有表明態度,其弟桑生卻被源子邕說動,將哥哥殺死後棄暗投明。能說動人家骨肉相殘,源子邕的嘴上功夫原也甚是了得。
就這樣,源子邕和他的老弱病殘得以繼續東行,一直走到東夏州,西征都督元顥的行營駐紮於此。原來元顥膽小,不敢跟叛軍正麵衝突,奉命出師後一直躲在東夏州(今陝西延安)觀望。源子邕向元顥匯報了夏州賊兵的情況,並且獻上了滅賊之計。
元顥大喜,以源子邕為前驅,帶著人馬糧食前往夏州。一路上到處都是叛軍,源子邕邊走邊打,前後數十戰,東夏州境內的叛軍全部被鏟平,糧食順利運到了統萬城。
夏州守軍不但有了糧草,還補充了生力軍,氣勢洶洶而來的高平軍見源子邕威猛,知道夏州不可圖,便拉著本地的造反隊伍離開了。夏州保住了,豳州情況卻危急萬分,平叛大軍在元顥帶領下一直在慢吞吞地往前蠕動。(未完待續)
高平王胡琛攻打高平鎮未果後退入北部,派人向破六韓拔陵稱臣,蟄伏起來積蓄力量,暫時離開了人們的視線。
莫折大提派部將卜胡攻打高平鎮,鎮將赫連略和行台高元榮不敵被殺,高平失守,從此莫折大提的影響力直線上升。然而就在革命事業節節勝利的時候,莫折大提無福消受革命成果,居然一病不起,早早歸了極樂,兒子莫折念生接過革命旗幟,領導隴右人民繼續前進。
莫折念生比老爹更進了一步,他上位後先對自己進行了升級,秦王變作秦天子,學著北魏朝廷設置了三公九卿百官大臣,既然另起爐灶了,北魏的年號自然不宜再用,於是又改元天建,一個有模有樣的新政府誕生了。
從此,莫折念生跟破六韓拔陵一起成為大魏朝兩大有組織的*武裝。小股叛亂分子不可怕,因為他們沒有政治訴求,有了革命目標的反革命集團對政府具有更大的殺傷力。所以,莫折念生引起了朝廷的強烈關注。
在吏部尚書元修義、仆射蕭寶夤的推薦下,老將李崇取代臨淮王元彧北征六鎮,兩個月後,朝廷又任命元修義為西道行台、雍州刺史元誌為西征都督,與別將盧祖遷等開始了討伐莫折念生的軍事行動。
台軍還沒到,毗鄰秦州的各州郡首先迎來了秦軍的第一波攻擊。莫折念生遣都督楊伯年攻打氐王楊紹先故地武興,派兄長高陽王莫折天生出隴山東進。
楊伯年作為當地土豪。在東益州一帶有一定的影響力,莫折念生期待的是摧枯拉朽式的結果。但他遇到了一個猛人,大魏山南行台、東益州刺史魏子建。東益州成立之初,由於政府用人不當,當地的氐人作亂。全州陷入一派混亂之中,魏子建受命於危難之際以行台兼刺史。
魏子建恩威並用,州民皆服,開創了各民族大團結的和諧局麵,少數民族也是人,他們的需要跟漢人一樣。隻要能夠安居樂業,有地種有飯吃,誰會把腦袋別到褲腰帶上幹違法亂紀的事。
秦州叛亂後,武興離得近首當其衝,有人提醒魏子建州要提防城中的少數民族人士。這些人驍勇善戰,秦州造反主力就是羌人和氐人,難保有人會響應,不如先收繳他們的武器。魏子建搖搖頭:不可,城人們素來驍勇,安撫好了可以為我所用,操之過急則更容易出亂子。
魏子建把城中老壯之人叫到一起,對大家好言相慰。勸大家安心守城,我不會虧待大家。他說到做到,立即上書朝廷。為城人們請命,與叛軍有來往甚至能參與造反的城人隻要沒有犯下死罪,如果棄暗投明則一律予以赦免。
洛陽方麵照準。於是大家用心守城,楊伯年、樊元等進犯仇鳩、河池二戍,魏子建遣將尹祥、黎叔和迎戰,秦軍被殺千餘人。樊元陣亡,楊伯年敗退。
這樣以來。先前反了的氐人紛紛前來歸降,魏子建又分氐人兄弟們各守諸郡。沒有人有二心。魏子建的成功告訴我們,少數人士並不是不可利用,關鍵是要收服人心。
南下受挫,東進的莫折天生一路上行軍很順利。再說雍州刺史元誌接到西征的詔命後,自雍州誓師出兵,兵分兩路,別將盧祖遷、伊甕生等北上高平,元誌入隴向秦州進發。
元誌的西征軍跟莫折天生的東征軍相遇於隴口,大戰一觸即發。元誌也有一段光輝曆史,他的發達是用自己一隻眼睛換來的。
當年孝文帝元弘南征,一支冷箭射過來,身為從事中郎的元誌奮不顧身擋在了皇帝前麵,皇帝得救了,元誌的一眼也廢了,對於他這種為了領導不顧個人安危的壯舉,孝文帝很感動,皇帝高興了,元誌的仕途就順了,先後擔任過荊州刺史、廷尉卿、揚州刺史。
晚年的元誌沉湎與聲色,揚州刺史任上身邊有一百多個美女相伴,及刺雍州,仍是奢侈無度,貪腐無極,所以官聲不怎麽好。
隴口一場大戰,官軍大敗,元誌棄軍逃奔岐州,莫折天生緊隨而來。岐州刺史裴芬之擔心城中的羌人通敵,請求元誌將羌人全部驅逐出城,元誌不從,莫折天生包圍岐州後,羌人果然開城迎接秦軍入城,元誌和裴芬之被捉後押送秦州,不久即被殺害。
官軍出師不利,西征主帥元修義氣急之下一病不起,原來元修義酷愛杯中物,整日沉湎在醉鄉裏,不小心中風了,主帥連說話也不利索了,西征軍失去了主心骨,盧祖遷等頓軍涇州待命。
消息傳到洛陽,北魏政府緊急以尚書左仆射齊王蕭寶夤為西道行台、大都督,代元修義主持西征事宜,然而,北魏政府和蕭寶夤都沒有想到的是,蕭寶夤這次居然有去無回,惹起了更大的亂子。
寶夤西征先翻一翻蕭寶夤的檔案:姓名:蕭寶夤,字智亮籍貫:齊國建康人家庭關係:父親齊明帝蕭鸞哥哥齊廢主蕭寶卷爵位:在齊為建安王、鄱陽王,入魏為丹楊郡公、齊王。
蕭寶夤出身江南齊朝皇族,封建安王,後改封鄱陽王,雍州刺史蕭衍起兵,皇帝蕭寶卷被殺,梁代齊的前夜準皇帝蕭衍大肆誅殺齊朝宗室,蕭寶夤在一些齊朝忠臣的保護下流亡北魏。北魏政府定都洛陽,但索虜的出身使他們在文化上有自卑感,所以對於南朝叛將一律優待,加上蕭寶夤皇族血統奇貨可居,北魏宣武皇帝對他表示了隆重歡迎。
蕭衍的梁朝取代齊朝後,蕭寶夤請求出兵討伐梁朝,一為報家仇國恨。二為報答魏朝收容之恩,三要為自己建功立業。
於是宣武帝以蕭寶夤為齊王,配兵一萬,讓他在南方招募義勇,隨時準備攻打江南。以舊皇室的影響力。蕭寶夤不日即聚集了數千人開始南下並在壽春大破入侵的梁將,後又與中山王元英南伐,值淮水泛濫,大軍敗退,以此免官爵回家。
但正統皇族的招牌對草原來的大魏皇族還是有吸引力的,不久。北魏南陽長公主嫁給了這個落魄王子,蕭寶夤成為北魏朝廷的皇親國戚。後來,蕭寶夤又在在南部邊疆多次打敗蕭衍軍隊,戰功卓著。
蕭寶夤文武全才,打仗有一套。處理政事也是一把好手,正光二年被提升為尚書左仆射,成為大魏朝高層管理班子成員。所以,此次派蕭寶夤到關中對付秦州叛軍,大魏朝也算選人得當。
主帥選定的同時,北魏政府又以撫軍大將軍、北海王元顥為西征都督,以假征西將軍、行岐州刺史崔延伯為使持節、征西將軍、西道都督。蕭寶夤、崔延伯的主攻方向是隴右的秦軍,元顥主攻豳、夏、北華州一帶的叛亂武裝。皇帝親自設宴為眾將送行。
此時。朝廷剛剛頒布改鎮為州的法令,但同樣,關隴地區的形勢同北鎮一樣亂成了一鍋粥。改鎮為州同樣沒有影響到普通鎮民的生活。所以,關中局勢繼續惡化,莫折念生的勢力已經延伸到涼州。
當初,涼州幢帥於菩提抓住刺史宋潁據州叛亂,宋穎秘密求救於吐穀渾王伏連籌,伏連籌親自帶兵進攻涼州。於菩提棄城而逃,吐穀渾人追上去殺了他。城民趙天安等把宋穎放出來繼續當刺史。但宋刺史很快發現。趙天安隻不過是借助自己的威望,自己隻是一個傀儡。
不久。莫折念生攻打涼州,趙天安又捉宋穎獻城投降。就在莫折念生四處出擊的時候,蟄伏了半年多的高平王胡琛回來了。
胡琛的回歸引起了高平鎮的騷動,高平鎮民以高車、鮮卑人為主,他們一向輕視羌人,所以卜胡雖然占據高平,但並不能收伏民心,換言之高平鎮不認可這個領導,現在胡琛回來了,城民們突然發難殺死卜胡迎接胡琛入城,胡琛入駐高平。
胡琛當初攻打高平鎮沒占著便宜,又被大魏別將盧祖遷一頓痛扁,不得已遠走北方,之後胡琛依附破六韓拔陵,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後卷土重來,目標直指豳、夏、北華州三州。
夏州已經被圍了很久了,從破六韓拔陵起事開始朔方一帶的胡人就反了,然後,叛軍開始進攻統萬城。在這裏,他們遇到了頑強的抵抗,統萬城在夏州刺史源子邕的領導下,曆經一年屹立不倒。保衛戰
看一下統萬城的資料:城基25米,高23.33米,寬11.16米。高大寬厚不是統萬城的特色,統萬城最大的特點近似一個傳說,城牆硬得可以做磨刀石。統萬城在今陝西省靖邊縣東北約80公裏處,原是大夏國的都城,大夏皇帝赫連勃勃征發十萬民夫曆時七年建成。
七年裏,十萬人勞動人民可一點也沒偷懶,土要經過蒸熟預處理後築城,城牆築成一段後在武裝士兵的監督下一名民夫充當質檢員做大鐵椎刺入試驗,刺進去一寸即格殺築城者,刺不進去就殺死質檢員。
這招毒啊,為了活命,築城者拚命把城牆打結實,質檢員則拚命要把城牆刺穿。
一座鋼鐵堡壘般的土城就這樣伴隨著殺戮誕生了。然而,碉堡再結實也沒有挽救大夏國滅亡的命運,北魏滅夏後在此設立了統萬鎮,後改鎮為州成立夏州政府,夏州地處少數民族聚集區,民族矛盾突出,北方暴亂後,夏州的天沒變主要得益於夏州雙絕。堅硬的城牆和牛人源子邕。源子邕來自大魏朝一個輝煌顯赫的家族。
源家的始祖源賀,本河西王禿發傉檀的兒子,傉檀被乞伏熾盤消滅後投奔了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拓跋珪素聞其名,又見他思維敏捷,心生喜愛,對他說:我跟你同源,因事分姓,從今可為源氏。
從此源賀隨道武帝征戰南北,官拜太尉。源子邕是源賀的孫子,自小喜歡讀書,為人真誠,很得士人的敬重。
自從執掌夏州以來,源子邕特別注意安撫百姓,胡人們都很敬重他,城民也都願意為他效死力。
所以,響應北鎮叛亂的朔方胡人想把統萬城作為禮物送給破六韓拔陵的想法曆經一年仍然隻是個夢。隻要統萬城的大魏旗幟不倒,即使夏州全境淪陷,夏州依然屬於大魏朝。
夏州被圍日久,城中斷糧了,人們隻好煮皮革充饑,即使這樣也沒有人打算投降。在這種情況下,源刺史以為繼續這樣耗下去,即使城池不破城民們也會餓死了,大家為自己不惜性命,自己又如何忍心讓大家等死呢?於是,他做了一個決定:出城運糧。
臨走,源子邕命兒子源延伯繼續堅守城池,左右勸說其父子同走。不要以為我是為了逃命!源子邕悲壯地說:我受朝廷重恩當於此城共亡,但當下沒有糧食,所以打算往東夏州為大家借糧,如果糧食有了,城池一定可以守住。
精銳部隊留在了夏州,源子邕帶著一群老弱病殘出發了,眾將哭送源刺史出城,圍城的胡人部隊大概早就麻木了,所以出城倒也沒經過激烈戰鬥,大家就這樣悄悄離開了統萬城。
然而,夏州境內早已是星火點點,到處都有叛亂武裝,所以路上基本不太平,源子邕帶著這幫老弱病殘走幾天還沒出境,就遭到叛軍曹阿各拔部的襲擊,找糧隊基本沒有什麽戰鬥力,源子邕毫無懸念地被俘。
由於源子邕在眾胡人中很有威望,胡人們雖然把他抓起來,卻對他依然很尊重。見叛軍還有人懂得感恩,源子邕動心思了,他抓住一切機會給大家擺事實講道理,勸阿各拔投降,阿各拔沒有表明態度,其弟桑生卻被源子邕說動,將哥哥殺死後棄暗投明。能說動人家骨肉相殘,源子邕的嘴上功夫原也甚是了得。
就這樣,源子邕和他的老弱病殘得以繼續東行,一直走到東夏州,西征都督元顥的行營駐紮於此。原來元顥膽小,不敢跟叛軍正麵衝突,奉命出師後一直躲在東夏州(今陝西延安)觀望。源子邕向元顥匯報了夏州賊兵的情況,並且獻上了滅賊之計。
元顥大喜,以源子邕為前驅,帶著人馬糧食前往夏州。一路上到處都是叛軍,源子邕邊走邊打,前後數十戰,東夏州境內的叛軍全部被鏟平,糧食順利運到了統萬城。
夏州守軍不但有了糧草,還補充了生力軍,氣勢洶洶而來的高平軍見源子邕威猛,知道夏州不可圖,便拉著本地的造反隊伍離開了。夏州保住了,豳州情況卻危急萬分,平叛大軍在元顥帶領下一直在慢吞吞地往前蠕動。(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