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修和高歡的蜜月期很快過去了。作為貴族子弟中的有誌青年,元修讀了不少書,又喜歡騎馬射箭,稱得上能文能武,所以總以為自己不同凡響,更重要的是,他還起了一身牛皮癬,這事放在你我身上是讓人痛不欲生的皮膚病,可擱在皇室貴族身上就演繹成遍體鱗文的天生異相,所謂真龍天子,龍能沒有鱗嗎?


    這還不算,元修在十八歲取得汝陽縣公爵位的時候還做過一個夢,夢裏有人告訴他“當得大貴”。果然,後來又被封為平陽王。大亂起後,元修躲了起來,隻有好友員外散騎侍郎王思政知道他的住處。


    當斛斯椿通過王思政找到他的時候,他曾經驚懼地以為好友王思政出賣了他,等到被高歡畢恭畢敬地迎到大帳,斛斯椿戰戰兢兢地奉上勸進表的時候一顆心才落到了肚子裏,不由一股傲氣上湧脫口而出:看了這個,就不得不稱朕了。怡然自得之情溢於言表。為什麽會選我?


    有人告訴他有活神仙之稱的嵩山道士曾經望見洛陽城西有天子氣,而那正是元修避禍躲藏的地方。


    所以,元修越來越相信自己是天命所歸,上天不過是假高歡的手讓自己坐上了這個位子,這麽一想,高歡的擁戴之功自然大大打了折扣。既然是天命所歸的天子,自然要行使天子的權力,高歡功勞再大也是丞相,縱然在萬人之上,也是在我一人之下。


    然而,元修很快發現,自己的詔書不如大丞相的命令有力度。放眼朝野,有一大半都是高歡的人,大州的刺史們都是高歡任命的,把持朝政的侍中封隆之、孫騰、高乾是高歡的心腹,甚至保衛自己安全的領軍將軍都是高歡的小舅子婁昭。新的矛盾產生了。


    皇帝和權臣相處。如果一個要權力,一個要名望,是可以相安無事的。但如果皇帝也要權力,矛盾就不可避免了。


    為什麽中國曆史上各個朝代君權和相權的鬥爭一直很激烈,雙方隻有勢均力敵的時候才能維持和平。元修不想做傀儡,元修信任的大臣王思政、斛斯椿也看不慣高歡的作派。尤其是斛斯椿,從高歡剛入洛陽的時候就想聯合賀拔勝做了他,當時由於賀拔勝猶豫不決,斛斯椿才沒有下手。


    但眼前的局勢,高歡純粹將元修這個皇帝當做了花瓶。就是擺著好看的,偏偏主是明君,臣是能臣,所以永安年間的故事在不長的時間裏再次重演。


    元修比元子攸更懂得籠絡軍人的重要性,本朝太祖說過槍杆子裏出政權,隻有取得軍隊係統的支持,才能夠真正坐穩江山。建立一支效忠於皇帝的武裝很重要,斛斯椿總覽朝政。他開始開始招募武士充實禁軍。


    當初永安皇帝不加選擇地直接接收禁軍,結果敵人來攻時沒有人肯幫忙。京畿武裝部隊和禁軍部隊必須得有自己人,必須能夠牢牢抓住才能保住皇宮的平安。外援也很重要。


    放眼天下。能與高歡實力相當的隻有關西的賀拔嶽了,賀拔嶽在爾朱天光身後接過了關西軍的領導權,關西從地理上相對封閉,高歡一直想染指但沒有成功。元修開始傾心結納賀拔兄弟,派領軍將軍、侍中賀拔勝為三荊、南雍、南襄、郢、南郢等七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加授南道大行台尚書左仆射。前往大魏南部經營。


    為了表示對賀拔勝的支持,元修派心腹持節、征東將軍史寧為軍司率一千羽林軍護送賀拔勝前往荊州上任。


    史寧祖籍涼州建康。祖父史灌以良家子遷居撫寧鎮,從此以撫寧為家。父史遵初為征虜將軍府鎧曹參軍,杜洛周反後,率鄉裏二千家奔恒州,恒州失陷後逃歸洛陽。史寧自小在軍中長大,以軍功拜別將,後升為直閣將軍、都督,成為一名光榮的皇宮侍衛。


    當然,孝武帝元修派史寧跟隨賀拔勝還有一層意思:為自己保留一隻眼,暗地裏監視賀拔勝的動向,畢竟有個自己人隨軍更加令人放心。


    元修沒有想到的是,史寧從此追隨在賀拔勝左右,成為賀拔勝的心腹大將。賀拔兄弟在武人眼裏就是軍神,跟這樣的人混是光榮和自豪的。賀拔勝在荊州還有一個熟人,他非常清楚這個人的能耐,放眼天下,以文武兼備而論還真沒有幾個人能與之匹敵,所以如果取得他的幫助那麽南巡無疑如虎添翼,所以,賀拔勝更皇帝要了這個人。


    此人是武川鎮獨孤如願,時為新野鎮將兼郡守。當初,賀拔父子同宇文家族聯合襲殺叛軍主帥衛可孤的時候,獨孤如願曾經同賀拔勝並肩戰鬥,不過後來隨著六鎮陷落一個投了準政府軍爾朱榮部,另一個投了叛軍葛榮部。


    葛榮敗亡後,獨孤如願歸降爾朱榮,武川老鄉又聚在一起,成為一個戰壕裏的戰友。獨孤如願開始嶄露頭角,征韓樓的時候曾經單騎入陣生擒漁陽王袁肆周,以功拜員外散騎侍郎,後隨賀拔勝鎮守滏口。


    建明年間,軍號生為安南將軍、封爵位為爰德縣侯的獨孤如願被派到荊州任新野鎮將兼郡守,這時楊侃的女婿都督韋孝寬隨荊州刺史源子恭鎮襄城,以功授淅陽郡守,兩人同在荊州下下,又一見如故,從此結為好友,加上兩人皆治民有方,受到兩郡百姓的歡迎和擁護,荊州人將二人號為“聯璧”。


    賀拔勝對獨孤如願這個同鄉加老部下的能力非常了解,獨孤如願又熟悉荊州風土人情,所以賀拔勝上表請求以獨孤如願為大都督,把他招到軍中效力。賀拔勝的請求焉有不準之理?


    就這樣,獨孤如願升職為荊州城防大都督兼南鄉郡守。賀拔勝上任路上,恰巧荊州土人造反斷絕了通三鴉的道路,史寧自告奮勇為先鋒開路。在他的強力攻擊下,造反派一觸即潰,當地豪族大家一向誰強服誰,所以紛紛歸附,並獻上駿馬一千五百匹。大大擴充了賀拔勝的軍力。


    史寧以功升為大都督兼南郢州刺史。賀拔勝到任後很快便集結了七州兵力向梁朝控製區大舉進攻。


    賀拔勝、史寧、獨孤信以步騎一萬攻克梁朝的下溠戍,擒其戍主尹道珍等,然後,賀拔勝坐鎮指揮,諸將各自向梁軍挑戰。史寧接連攻克梁朝齊興鎮等九座城池,俘虜敵人兩萬戶。


    獨孤信率都督宇文虯、楊忠拿下南陽、廣平二城。擒郡守一人,楊忠自洛陽即追隨在獨孤如願左右。


    其餘眾將也各有所獲,南雍州刺史長孫亮、南荊州刺史李魔憐、大都督王元軌取久山、白洎,都督拔略昶、史仵龍取義城、均口,又獲甲卒數千人。不久馮翊、安定、沔陽等地都被收入囊中。賀拔勝鬧的動靜委實太大。以至於震動了江南朝廷。


    梁武帝蕭衍指示梁雍州刺史蕭續:賀拔勝是北方驍將,野戰勇不可擋,所以你一定要當心,隻需全力守城,不可隨便出戰。得到了最高首長的指示,蕭續樂得龜縮在城內。當賀拔勝殺到穀城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個真正的對手,梁軍大將柳仲禮堅守穀城。賀拔勝攻勢受挫,柳仲禮也因此一舉成名。


    賀拔勝在三荊風生水起,皇帝很高興。正所謂任人得當莫過於此。荊州這塊根據地就這樣鞏固並發展壯大起來。皇帝又刻意拉攏關西的賀拔嶽,三番五次派使者到關中慰問賀拔嶽,弄得賀拔嶽心中有點發毛,他還搞不清高歡現在的狀況,高歡和皇帝已經親上加親,他會造皇帝的反嗎?


    關西大行台從事中郎馮景被派往晉陽打探高歡的動靜。高歡聽說關西來人了,很高興。他把馮景接到大丞相府,回憶了當初跟賀拔嶽一起走過的日子。並與馮景歃血為盟,同賀拔嶽約為兄弟。然而,馮景卻不是那麽好糊弄的,回到長安,總結晉陽之行最後濃縮成一句話:高歡奸詐有餘,不可信。


    對馮景的話賀拔嶽半信半疑,畢竟當初跟高歡共事多年,但對高歡的評價關係到賀拔嶽部未來的方向,他不能不慎重。宇文泰自告奮勇前往晉陽。


    兩個未來真正的對手見麵了。高歡先吃了一驚,但見眼前的宇文泰身長八尺,方顙廣額,垂手過膝,美須髯,加上麵有紫光,令人望而生畏。所謂天生異相,高歡不自覺間竟為這個年輕人身上投射出的英雄氣所折服。


    及問起關中軍事,宇文泰應答自如,滴水不漏,高歡本就有識人之能,當下不禁歎道:“人才!”兩人談完公事,高歡忽然提出了一個要求:黑獺,留下吧,留在我的大丞相府,你一定有出頭之日的


    。宇文泰沒想到高歡會提出這樣一個荒唐的建議,他並沒有被高歡的承諾所吸引:謝丞相厚愛,黑獺是賀拔公的使者,應該回長安複命。高歡所不知道的是,眼前的年輕人其實早已有了跟他年齡不相稱的成熟。


    是啊,從北鎮豪族子弟到一家人顛沛流離,期間經曆了喪父、喪兄的悲痛,經曆了生與死的抉擇,經曆了這麽多,怎麽會還是那個懵懂少年呢?對於賀拔嶽,宇文泰視之若父,他又怎麽會背叛自己的恩人加貴人呢?


    何況,退一萬步,真要留在晉陽,一切要從零開始,自己又怎能屈居侯景、竇泰、厙狄幹這些人之下。高歡的話委實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在晉陽,宇文泰看到霸府人的飛揚跋扈,他們一個個除了高歡誰也不放在眼裏,從他們那裏可以看到真實的高歡,所以,他要走,盡快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見宇文泰如此堅決,高歡放棄了,對於賀拔嶽,他還是有所忌諱的,既然黑獺不願意留下,自己又如何能夠強人所難。


    所以,高歡答應了,讓宇文泰歇息幾天再走,宇文泰的家人還留在晉陽。


    高歡以為宇文泰一定會見過親人拖延幾日再辭行。但是,宇文泰強烈地預感到此地不宜久留,所以他顧不上跟家人道別,連夜踏上了回長安的路。


    第二天,高歡忽然覺得後悔了,宇文泰這樣的人傑既然不能為我所用,就不應該留給賀拔嶽做幫手,他命人即刻請宇文泰過府,然而,派去的人複命宇文泰已經不辭而別。高歡趕緊派人追趕。


    宇文泰早就料到高歡會有這一招,所以,一上路快馬加鞭日夜兼程,丞相府的人一直追到潼關也沒趕上,眼見再往西到了人家的地盤,隻好返回晉陽複命。


    高歡更加確定宇文泰絕非凡人,不禁後悔不迭。宇文泰回到長安,將在晉陽的所見所聞一一向賀拔嶽作了匯報,個別地方還誇大其詞,他的本意就是要賀拔嶽在強大敵人的壓力下奮發圖強,激起賀拔嶽的鬥誌。


    在宇文泰的嘴裏高歡自然不是什麽好東西,造反是早晚的事,之所以至今反狀未顯,正是忌憚賀拔兄弟的實力,至於侯莫陳悅之流根本就不在高歡的眼裏。“那該如何應對?”“早早做準備圖高歡並不難。


    關西目前還有費也頭人萬餘精騎、夏州刺史斛拔彌俄突有三千精兵、靈州刺史曹泥、河西流民紇豆陵伊利各擁部眾,未知所屬。明公應當引軍近隴,恩威並用,將這些地方割據勢力納為己用,西輯氐、羌,北撫沙塞,然後還軍長安,匡扶魏室,這是什麽,這是齊桓晉文所做的事。”


    賀拔嶽聽罷宇文泰一番高論,心中頓時豁然開朗,按照這個戰略,關隴地區就是我賀拔嶽的天下了。當然,真要做這些事還要有皇帝的授權,手段合法才具有正義性。


    洛陽方麵賀拔嶽一點也不擔心,元修已經多次派使者到關中示好,說起來,皇帝跟自己結盟的意願更加迫切,隻要是為了牽製高歡,皇帝一定會支持。當前要做的就是派人秘密前往洛陽跟皇帝講清楚自己的計劃,然後請一道聖旨過來。完成這個任務的不二人選自然是宇文泰。(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