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三次東西大戰,兩魏元氣損傷不少,雙方都有一個恢複的過程,因此太平日子過了近三年,首先蠢蠢欲動的仍然是東魏。東魏兼尚書仆射、河南道大行台侯景坐鎮豫州,侯景雖然識字不多,卻有治理一方的大才,他南防梁朝西拒魏軍,河南的事從此讓高歡高枕無憂。在這種形勢下,高歡迫不及待地要同宇文泰再次決一死戰。
公元542年8月,高歡自晉陽出兵西征。大軍到了玉璧,不走了,汾北冒出來的這座玉璧城令高歡十分頭疼,有這麽個碉堡杵在這裏,他根本不能安心渡河,再笨的人也知道,隻要他的主力部隊過去了,玉璧的魏軍隨時會截斷他的糧道,沒有了後勤保障,仗根本就沒法打。
所以,要想痛痛快快地到關中跟宇文泰掐架,首先得過王思政這一關解決掉玉璧。高歡大軍將玉璧城圍住,但是玉璧地勢險要,強攻必然是一場惡戰,所以,高歡希望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
守城的是王思政,當年挾持永熙帝元修的兩大奸人之一,高歡一直對他非常痛恨,但是,為了減少點損失,為了能順利攻占長安,小不忍則亂大謀,何況冤家宜解不宜結,王思政隻要肯投降,咱們還是可以重歸於好的。於是,高歡向城中投書勸降,開出的條件是並州刺史,並州是東魏大丞相府所在,其地位甚至比相州還重要,誰幹過並州刺史?高隆之、高澄,他們一個是高歡最信任的兄弟,一個是親生兒子。
為了讓玉璧屈服。高歡開出的價碼可以說足夠高,但是,高歡失望了,他太不了解王思政這個老對手了。
相反,王思政對高歡太了解了。兩人雖然在一起共事的時間不長,卻一直貌合神離,王思政把高歡看做獨霸朝政挾持天子的權臣,高歡把王思政、斛斯椿看做皇帝身邊的奸佞之徒,高歡一直認為,元修出走的罪魁禍首不是他這個大丞相。而是皇帝身邊的宵小們。
當初,王思政不願容忍高歡,如今又如何能屈人之下。何況,王思政現在深得宇文泰的信任,宇文泰把潼關以西的軍事行動全權委托給他。他是感激的,何況,以王思政的風度性情,當然不是高官厚祿所能打動的。王思政讓長史裴俠回書,裴俠不負所望,寫的回信詞句壯烈,他在信末反詰高歡:可朱渾道元不遠萬裏去投靠你,
你怎麽沒有讓他做並州刺史?言外之意。並州刺史不過說說而已,做不得真,那麽重要的地方。除了高家人還能放心交給外人?玉璧方麵的回書讓高歡很無語,這事後來傳到宇文泰的耳內,宇文泰對裴俠的應對非常讚賞,玉璧之戰結束後特別提拔他做了河北郡守。
裴俠就是當年隨孝武帝元修入關的河東解人裴協,孝武帝跟高歡翻臉的時候征集各地軍馬入京,時任東郡太守、防城別將的裴協率部曲到了洛陽。那時候王思政正一門心思慫恿孝武帝跟高歡攤牌,並把關中當做了最後的底牌。但是裴協一針見血地指出宇文泰絕對靠不住。到關中恐怕是“據於蒺藜”。
唬得王思政連問:奈何?裴協無奈地說:高歡是眼前的憂患,西巡事將來的問題。也隻有走一步看一步了。後來發生的一係列事件證明了裴協的確見識非凡,王思政對他非常欽佩。孝武帝西遷,忠心不貳的裴協顧不上東郡的妻子隨行入關,做了西魏大丞相府的士曹參軍。
沙苑大戰裴協率鄉兵參戰,成為當時及時趕到戰場的少數幾支兵馬之一,給宇文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領導滿意了一切都好辦,戰後論功行賞為他進爵為侯,並賜名為俠。從此,裴協改名裴俠。
王思政出鎮玉璧,特別請這位有見識的老朋友過來做了軍府長史,幫他打理軍政要務。高歡看罷書信,明白王思政是鐵了心跟宇文泰混了,軟的不行隻有來硬的了,於是下令強攻。
坐鎮關中的宇文泰當然也知道玉璧的重要性,所以得到玉璧被圍的消息後,立即自華州率諸將出兵,到了蒲阪,留下太子元欽駐守,自己率大軍緩緩向玉璧移動。高歡強攻玉璧九日,玉璧城紋絲不動,於是,閃電戰變成了拉鋸戰,雙方就這樣耗了下去。
宇文泰駐軍觀望,從心裏講他並不願意同高歡決戰,畢竟河陰的陰影還未完全在西軍心頭散去,所以,他雖然來了,卻隻是慢騰騰地行進。
王思政不斷送給宇文泰驚喜,他並沒有要求宇文泰馬上救援。攻城不是高歡的強項,守城卻是王思政的強項。不幸的是高歡,很快,高歡遇到了比王思政更強大的敵人。八月份從晉陽出兵的時候,天氣仍然炎熱,軍士都穿著單衣,原想速戰速決,趕在入冬前班師,哪知道碰上王思政這個硬骨頭,一座小小的玉璧城居然生生拖了兩個多月沒有拿下。
這一年氣候反常,冬天早早來了,十月份居然飄起了大雪。王思政有準備,城中守軍早早換上了棉衣,高歡手下的東魏士兵可就慘了,可憐身上衣正單,凍死者不計其數。無奈,高歡隻好撤圍而去。
一直在慢吞吞行軍的宇文泰磨蹭了兩個月才到皂莢,斥候來報高歡跑了,他立馬來精神了,當即提高了行軍速度要去追擊高歡占點便宜,等到了邊境,高歡早沒影了,宇文泰耀武揚威一番後撤軍,宣傳機構開動一切宣傳機器:東賊聽到我大軍來攻,嚇跑了!
此戰首功非王思政莫屬,宇文泰有功必賞,王思政升為驃騎大將軍加開府儀同三司,兩魏邊境再次恢複了平靜。
高歡也很可愛,返回晉陽後便立即任命可朱渾道元為並州刺史,以示自己公而忘私信任降將的態度,不知道可朱渾道元是否會因此感激王思政。
轉過年的二月份(公元543年2月)。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到長安,東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舉城投降。高仲密的叛變無異於東魏政壇的一次大地震,由於他身份特殊,所以其影響遠遠超過了一個州的叛變,高歡明白。以高仲密的大族出身和在東魏的地位、威望,如果處理不慎,則會動搖國之根本。
高仲密,名慎,原籍渤海蓨縣,出身正宗河北大族渤海高氏。高歡都起義的主要參與者,高家一門四傑都是信都建義的大功臣,高慎行二,原為禦史中尉,老大高乾位居司空在孝武帝時代成為君相鬥爭的犧牲品。老三高敖曹曾經是東魏漢軍的一麵旗幟,不幸戰死於河陰,老四高季式任濟州刺史。高氏滿門與高歡同宗連枝,應該算高歡最信任的人。
然而,高仲密反了,起因居然是為了一起流氓騷擾案。高仲密原娶博陵崔暹的妹妹,後來夫妻感情不和離了,兩家也從親戚變成了仇人。
坐鎮晉陽遙控鄴城的東魏大丞相高歡派兒子高澄入京輔政整頓吏治。高澄親自擔任吏部尚書,以崔暹為吏部郎。高仲密一向以執法嚴厲聞名,所以高歡以其為禦史中尉。但高仲密選用下屬多用親戚鄉人,把禦史台變成了高家莊,這怎麽可以呢,高澄令其重新改選。這件事讓高仲密很丟麵子,他認為一定是崔暹從中搗鬼,所以對崔暹非常痛恨。
本來矛盾的種子已經種下。偏偏又發生了一次意外事件。那高澄生的英俊瀟灑,玉樹臨風。偏偏這麽個主卻天性好色,高歡討伐步落稽的時候他曾經跟高歡的小老婆鄭大車私通。那次險些連帶高歡的正牌王妃婁昭君被廢,幸虧司馬子如從中調停母子才得以過關。
但是,高澄吃鹽不長記性,一點也不收斂。是啊,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擔任帝國總理這樣的要職,好比初生的牛犢子插上了翅膀,還有什麽是他能怕的。
高仲密後娶的妻子李氏聰明豔麗,不巧讓高澄給看上了,他瞅準一個機會就要霸王強上弓,出身趙郡大族的李氏堅決不從,拉扯之下把衣服都撕爛了。聽罷愛妻的哭訴,高仲密非常惱火,可是又有什麽辦法呢?小霸王是自己的頂頭上司,所以他也隻能背後發發狠。
這次打擊讓高仲密心灰意冷,從此開始消極怠工,該幹的活也不幹,作為政府高級檢察官,在較長時間裏幾乎沒有彈劾過什麽人,高歡很惱火,領導不滿意,高仲密也暗自心驚。此時,東魏政局的*已經到了讓高歡不得不痛下殺手的程度,連笑星石動筩都諷喻高歡的姐夫尉景貪汙不法
。所以,高歡要運用鐵腕整頓吏治,授權高澄放手大膽地去做,在高澄的建議下,高仲密被外放到成皋做北豫州刺史,崔暹接替他做了禦史中尉。這個安排,高歡也知道高仲密肯定不滿意,所以他多了個心眼。
高仲密外放的這個刺史是單車刺史,所謂單車刺史就是隻管民政不管軍隊,隻要你手裏沒有兵權,隻是靠你的部曲諒你也幹不出什麽出格的事,高歡另派將軍奚壽興為鎮城都督負責虎牢防務。高仲密心懷不滿,決定倒反虎牢。但是,自己一個單車刺史,手中要兵無兵要將無將,如何反?
高仲密與心腹北豫州掾李棠密謀,李棠自信都追隨高氏兄弟,見證了高乾遇害,高敖曹殉職,對高澄欺負高仲密非常不平,所以讚同高慎之謀。至於奚壽興,李棠冷笑道:一介武夫,何足掛齒,使君擺上一桌酒席請他來,擒之一力士足矣。高仲密於是暗地裏埋伏好壯士,擺酒邀請奚壽興過府一敘。
沒想到奚壽興警惕性還很高,婉言謝絕了高仲密的美意。高仲密很沮喪,李棠道:“無妨,我親自去請,一定能讓他乖乖就範。”李棠見到奚壽興道:“奉高公之命請將軍赴宴。”奚壽興道:“軍務繁忙,不敢懈怠,煩請先生為我致謝。”“這就是將軍的不對了,如此難道不怕北豫軍民說閑話嗎?”“先生何出此言?”“將軍與使君,義同兄弟,今日高公擺席。以將軍為主客。哪裏有賓客們都到齊了而主客不到的道理?
恐怕遠近聽說這件事,一定會有些不好的議論。”“這……”對於高家兄弟的分量,奚壽興如何不知,高家一門四傑皆建義元勳,高乾高昂位列三公。高慎本為禦史中尉,不過與高澄有些不對付故外放至此,誰敢擔保哪一天高丞相不會重新啟用他?說真的,還真得罪不起。
奚壽興隻好赴宴。奚壽興一個武夫如何鬥得過文武全才的高仲密,鴻門宴酒過三巡,壯士四起。奚壽被軟禁,北豫州舉旗造反,李棠奉命入關中向西魏請降。
同時,高仲密派出兩路信使,一路到濟州通知四弟高季式一起造反。但是高季式根本不看好二哥所為,不但不響應,而且把哥哥的信送交高歡以示與高慎分道揚鑣,高歡好言撫慰。
另一路信使到了高仲密的家鄉冀州,聯絡冀州豪族,一時冀州蠢蠢欲動,高歡趕忙派封隆之回去處理。以封家的威望,冀州很快平靜了。
北豫州作為洛陽的一道門戶。虎牢關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所以西魏方麵非常重視,遙拜高仲密為侍中、司徒。但是。北豫州地處河南腹地,侯景坐鎮河南,高歡指日即到,要不要派人接應高仲密入關?
派誰去?宇文泰召集諸將商議,幾乎沒有人讚成出兵。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少師李遠勸道:北豫州離得遠,高歡又在河陽屯有重兵。按照常理確實難以救援,但是兵貴神速。事貴合機。古人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若出奇兵。也許大事可成。
倘若有失,也是兵家常事。如顧慮不行,則永無成功之日。宇文泰被李遠一番話打動,遂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再奪河南地。
北齊君王多好色,沒有弄出宮闈醜聞的基本沒有,從高歡開始,一個比一個牛。高澄的好色是天生的,從小就對女人有興趣,還把父親最寵愛的鄭大車給泡了,差點沒惹出大禍。高仲密是被高澄逼跑的,侯景在相當程度上也是被高澄給惹毛的。
高仲密心懷不滿,決定倒反虎牢。但是,自己一個單車刺史,手中要兵無兵要將無將,如何反?高仲密與心腹北豫州掾李棠密謀,李棠自信都追隨高氏兄弟,見證了高乾遇害,高敖曹殉職,對高澄欺負高仲密非常不平,所以讚同高慎之謀。
至於奚壽興,李棠冷笑道:一介武夫,何足掛齒,使君擺上一桌酒席請他來,擒之一力士足矣。高仲密於是暗地裏埋伏好壯士,擺酒邀請奚壽興過府一敘。沒想到奚壽興警惕性還很高,婉言謝絕了高仲密的美意。高仲密很沮喪,李棠道:“無妨,我親自去請,一定能讓他乖乖就範。”
李棠見到奚壽興道:“奉高公之命請將軍赴宴。”奚壽興道:“軍務繁忙,不敢懈怠,煩請先生為我致謝。”“這就是將軍的不對了,如此難道不怕北豫軍民說閑話嗎?”“先生何出此言?”“將軍與使君,義同兄弟,今日高公擺席,以將軍為主客。哪裏有賓客們都到齊了而主客不到的道理?
恐怕遠近聽說這件事,一定會有些不好的議論。”“這……”對於高家兄弟的分量,奚壽興如何不知,高家一門四傑皆建義元勳,高乾高昂位列三公,高慎本為禦史中尉,不過與高澄有些不對付故外放至此,誰敢擔保哪一天高丞相不會重新啟用他?說真的,還真得罪不起。
奚壽興隻好赴宴。奚壽興一個武夫如何鬥得過文武全才的高仲密,鴻門宴酒過三巡,壯士四起,奚壽被軟禁,北豫州舉旗造反,李棠奉命入關中向西魏請降。
同時,高仲密派出兩路信使,一路到濟州通知四弟高季式一起造反,但是高季式根本不看好二哥所為,不但不響應,而且把哥哥的信送交高歡以示與高慎分道揚鑣,高歡好言撫慰。
另一路信使到了高仲密的家鄉冀州,聯絡冀州豪族,一時冀州蠢蠢欲動,高歡趕忙派封隆之回去處理。以封家的威望,冀州很快平靜了。
北豫州作為洛陽的一道門戶,虎牢關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所以西魏方麵非常重視,遙拜高仲密為侍中、司徒。
但是,北豫州地處河南腹地,侯景坐鎮河南,高歡指日即到,要不要派人接應高仲密入關?
派誰去?宇文泰召集諸將商議,幾乎沒有人讚成出兵。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少師李遠勸道:北豫州離得遠,高歡又在河陽屯有重兵,按照常理確實難以救援,但是兵貴神速,事貴合機。古人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若出奇兵,也許大事可成。倘若有失,也是兵家常事。如顧慮不行,則永無成功之日。
宇文泰被李遠一番話打動,遂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再奪河南地。北齊君王多好色,沒有弄出宮闈醜聞的基本沒有,從高歡開始,一個比一個牛。(未完待續)
公元542年8月,高歡自晉陽出兵西征。大軍到了玉璧,不走了,汾北冒出來的這座玉璧城令高歡十分頭疼,有這麽個碉堡杵在這裏,他根本不能安心渡河,再笨的人也知道,隻要他的主力部隊過去了,玉璧的魏軍隨時會截斷他的糧道,沒有了後勤保障,仗根本就沒法打。
所以,要想痛痛快快地到關中跟宇文泰掐架,首先得過王思政這一關解決掉玉璧。高歡大軍將玉璧城圍住,但是玉璧地勢險要,強攻必然是一場惡戰,所以,高歡希望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
守城的是王思政,當年挾持永熙帝元修的兩大奸人之一,高歡一直對他非常痛恨,但是,為了減少點損失,為了能順利攻占長安,小不忍則亂大謀,何況冤家宜解不宜結,王思政隻要肯投降,咱們還是可以重歸於好的。於是,高歡向城中投書勸降,開出的條件是並州刺史,並州是東魏大丞相府所在,其地位甚至比相州還重要,誰幹過並州刺史?高隆之、高澄,他們一個是高歡最信任的兄弟,一個是親生兒子。
為了讓玉璧屈服。高歡開出的價碼可以說足夠高,但是,高歡失望了,他太不了解王思政這個老對手了。
相反,王思政對高歡太了解了。兩人雖然在一起共事的時間不長,卻一直貌合神離,王思政把高歡看做獨霸朝政挾持天子的權臣,高歡把王思政、斛斯椿看做皇帝身邊的奸佞之徒,高歡一直認為,元修出走的罪魁禍首不是他這個大丞相。而是皇帝身邊的宵小們。
當初,王思政不願容忍高歡,如今又如何能屈人之下。何況,王思政現在深得宇文泰的信任,宇文泰把潼關以西的軍事行動全權委托給他。他是感激的,何況,以王思政的風度性情,當然不是高官厚祿所能打動的。王思政讓長史裴俠回書,裴俠不負所望,寫的回信詞句壯烈,他在信末反詰高歡:可朱渾道元不遠萬裏去投靠你,
你怎麽沒有讓他做並州刺史?言外之意。並州刺史不過說說而已,做不得真,那麽重要的地方。除了高家人還能放心交給外人?玉璧方麵的回書讓高歡很無語,這事後來傳到宇文泰的耳內,宇文泰對裴俠的應對非常讚賞,玉璧之戰結束後特別提拔他做了河北郡守。
裴俠就是當年隨孝武帝元修入關的河東解人裴協,孝武帝跟高歡翻臉的時候征集各地軍馬入京,時任東郡太守、防城別將的裴協率部曲到了洛陽。那時候王思政正一門心思慫恿孝武帝跟高歡攤牌,並把關中當做了最後的底牌。但是裴協一針見血地指出宇文泰絕對靠不住。到關中恐怕是“據於蒺藜”。
唬得王思政連問:奈何?裴協無奈地說:高歡是眼前的憂患,西巡事將來的問題。也隻有走一步看一步了。後來發生的一係列事件證明了裴協的確見識非凡,王思政對他非常欽佩。孝武帝西遷,忠心不貳的裴協顧不上東郡的妻子隨行入關,做了西魏大丞相府的士曹參軍。
沙苑大戰裴協率鄉兵參戰,成為當時及時趕到戰場的少數幾支兵馬之一,給宇文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領導滿意了一切都好辦,戰後論功行賞為他進爵為侯,並賜名為俠。從此,裴協改名裴俠。
王思政出鎮玉璧,特別請這位有見識的老朋友過來做了軍府長史,幫他打理軍政要務。高歡看罷書信,明白王思政是鐵了心跟宇文泰混了,軟的不行隻有來硬的了,於是下令強攻。
坐鎮關中的宇文泰當然也知道玉璧的重要性,所以得到玉璧被圍的消息後,立即自華州率諸將出兵,到了蒲阪,留下太子元欽駐守,自己率大軍緩緩向玉璧移動。高歡強攻玉璧九日,玉璧城紋絲不動,於是,閃電戰變成了拉鋸戰,雙方就這樣耗了下去。
宇文泰駐軍觀望,從心裏講他並不願意同高歡決戰,畢竟河陰的陰影還未完全在西軍心頭散去,所以,他雖然來了,卻隻是慢騰騰地行進。
王思政不斷送給宇文泰驚喜,他並沒有要求宇文泰馬上救援。攻城不是高歡的強項,守城卻是王思政的強項。不幸的是高歡,很快,高歡遇到了比王思政更強大的敵人。八月份從晉陽出兵的時候,天氣仍然炎熱,軍士都穿著單衣,原想速戰速決,趕在入冬前班師,哪知道碰上王思政這個硬骨頭,一座小小的玉璧城居然生生拖了兩個多月沒有拿下。
這一年氣候反常,冬天早早來了,十月份居然飄起了大雪。王思政有準備,城中守軍早早換上了棉衣,高歡手下的東魏士兵可就慘了,可憐身上衣正單,凍死者不計其數。無奈,高歡隻好撤圍而去。
一直在慢吞吞行軍的宇文泰磨蹭了兩個月才到皂莢,斥候來報高歡跑了,他立馬來精神了,當即提高了行軍速度要去追擊高歡占點便宜,等到了邊境,高歡早沒影了,宇文泰耀武揚威一番後撤軍,宣傳機構開動一切宣傳機器:東賊聽到我大軍來攻,嚇跑了!
此戰首功非王思政莫屬,宇文泰有功必賞,王思政升為驃騎大將軍加開府儀同三司,兩魏邊境再次恢複了平靜。
高歡也很可愛,返回晉陽後便立即任命可朱渾道元為並州刺史,以示自己公而忘私信任降將的態度,不知道可朱渾道元是否會因此感激王思政。
轉過年的二月份(公元543年2月)。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到長安,東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舉城投降。高仲密的叛變無異於東魏政壇的一次大地震,由於他身份特殊,所以其影響遠遠超過了一個州的叛變,高歡明白。以高仲密的大族出身和在東魏的地位、威望,如果處理不慎,則會動搖國之根本。
高仲密,名慎,原籍渤海蓨縣,出身正宗河北大族渤海高氏。高歡都起義的主要參與者,高家一門四傑都是信都建義的大功臣,高慎行二,原為禦史中尉,老大高乾位居司空在孝武帝時代成為君相鬥爭的犧牲品。老三高敖曹曾經是東魏漢軍的一麵旗幟,不幸戰死於河陰,老四高季式任濟州刺史。高氏滿門與高歡同宗連枝,應該算高歡最信任的人。
然而,高仲密反了,起因居然是為了一起流氓騷擾案。高仲密原娶博陵崔暹的妹妹,後來夫妻感情不和離了,兩家也從親戚變成了仇人。
坐鎮晉陽遙控鄴城的東魏大丞相高歡派兒子高澄入京輔政整頓吏治。高澄親自擔任吏部尚書,以崔暹為吏部郎。高仲密一向以執法嚴厲聞名,所以高歡以其為禦史中尉。但高仲密選用下屬多用親戚鄉人,把禦史台變成了高家莊,這怎麽可以呢,高澄令其重新改選。這件事讓高仲密很丟麵子,他認為一定是崔暹從中搗鬼,所以對崔暹非常痛恨。
本來矛盾的種子已經種下。偏偏又發生了一次意外事件。那高澄生的英俊瀟灑,玉樹臨風。偏偏這麽個主卻天性好色,高歡討伐步落稽的時候他曾經跟高歡的小老婆鄭大車私通。那次險些連帶高歡的正牌王妃婁昭君被廢,幸虧司馬子如從中調停母子才得以過關。
但是,高澄吃鹽不長記性,一點也不收斂。是啊,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擔任帝國總理這樣的要職,好比初生的牛犢子插上了翅膀,還有什麽是他能怕的。
高仲密後娶的妻子李氏聰明豔麗,不巧讓高澄給看上了,他瞅準一個機會就要霸王強上弓,出身趙郡大族的李氏堅決不從,拉扯之下把衣服都撕爛了。聽罷愛妻的哭訴,高仲密非常惱火,可是又有什麽辦法呢?小霸王是自己的頂頭上司,所以他也隻能背後發發狠。
這次打擊讓高仲密心灰意冷,從此開始消極怠工,該幹的活也不幹,作為政府高級檢察官,在較長時間裏幾乎沒有彈劾過什麽人,高歡很惱火,領導不滿意,高仲密也暗自心驚。此時,東魏政局的*已經到了讓高歡不得不痛下殺手的程度,連笑星石動筩都諷喻高歡的姐夫尉景貪汙不法
。所以,高歡要運用鐵腕整頓吏治,授權高澄放手大膽地去做,在高澄的建議下,高仲密被外放到成皋做北豫州刺史,崔暹接替他做了禦史中尉。這個安排,高歡也知道高仲密肯定不滿意,所以他多了個心眼。
高仲密外放的這個刺史是單車刺史,所謂單車刺史就是隻管民政不管軍隊,隻要你手裏沒有兵權,隻是靠你的部曲諒你也幹不出什麽出格的事,高歡另派將軍奚壽興為鎮城都督負責虎牢防務。高仲密心懷不滿,決定倒反虎牢。但是,自己一個單車刺史,手中要兵無兵要將無將,如何反?
高仲密與心腹北豫州掾李棠密謀,李棠自信都追隨高氏兄弟,見證了高乾遇害,高敖曹殉職,對高澄欺負高仲密非常不平,所以讚同高慎之謀。至於奚壽興,李棠冷笑道:一介武夫,何足掛齒,使君擺上一桌酒席請他來,擒之一力士足矣。高仲密於是暗地裏埋伏好壯士,擺酒邀請奚壽興過府一敘。
沒想到奚壽興警惕性還很高,婉言謝絕了高仲密的美意。高仲密很沮喪,李棠道:“無妨,我親自去請,一定能讓他乖乖就範。”李棠見到奚壽興道:“奉高公之命請將軍赴宴。”奚壽興道:“軍務繁忙,不敢懈怠,煩請先生為我致謝。”“這就是將軍的不對了,如此難道不怕北豫軍民說閑話嗎?”“先生何出此言?”“將軍與使君,義同兄弟,今日高公擺席。以將軍為主客。哪裏有賓客們都到齊了而主客不到的道理?
恐怕遠近聽說這件事,一定會有些不好的議論。”“這……”對於高家兄弟的分量,奚壽興如何不知,高家一門四傑皆建義元勳,高乾高昂位列三公。高慎本為禦史中尉,不過與高澄有些不對付故外放至此,誰敢擔保哪一天高丞相不會重新啟用他?說真的,還真得罪不起。
奚壽興隻好赴宴。奚壽興一個武夫如何鬥得過文武全才的高仲密,鴻門宴酒過三巡,壯士四起。奚壽被軟禁,北豫州舉旗造反,李棠奉命入關中向西魏請降。
同時,高仲密派出兩路信使,一路到濟州通知四弟高季式一起造反。但是高季式根本不看好二哥所為,不但不響應,而且把哥哥的信送交高歡以示與高慎分道揚鑣,高歡好言撫慰。
另一路信使到了高仲密的家鄉冀州,聯絡冀州豪族,一時冀州蠢蠢欲動,高歡趕忙派封隆之回去處理。以封家的威望,冀州很快平靜了。
北豫州作為洛陽的一道門戶。虎牢關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所以西魏方麵非常重視,遙拜高仲密為侍中、司徒。但是。北豫州地處河南腹地,侯景坐鎮河南,高歡指日即到,要不要派人接應高仲密入關?
派誰去?宇文泰召集諸將商議,幾乎沒有人讚成出兵。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少師李遠勸道:北豫州離得遠,高歡又在河陽屯有重兵。按照常理確實難以救援,但是兵貴神速。事貴合機。古人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若出奇兵。也許大事可成。
倘若有失,也是兵家常事。如顧慮不行,則永無成功之日。宇文泰被李遠一番話打動,遂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再奪河南地。
北齊君王多好色,沒有弄出宮闈醜聞的基本沒有,從高歡開始,一個比一個牛。高澄的好色是天生的,從小就對女人有興趣,還把父親最寵愛的鄭大車給泡了,差點沒惹出大禍。高仲密是被高澄逼跑的,侯景在相當程度上也是被高澄給惹毛的。
高仲密心懷不滿,決定倒反虎牢。但是,自己一個單車刺史,手中要兵無兵要將無將,如何反?高仲密與心腹北豫州掾李棠密謀,李棠自信都追隨高氏兄弟,見證了高乾遇害,高敖曹殉職,對高澄欺負高仲密非常不平,所以讚同高慎之謀。
至於奚壽興,李棠冷笑道:一介武夫,何足掛齒,使君擺上一桌酒席請他來,擒之一力士足矣。高仲密於是暗地裏埋伏好壯士,擺酒邀請奚壽興過府一敘。沒想到奚壽興警惕性還很高,婉言謝絕了高仲密的美意。高仲密很沮喪,李棠道:“無妨,我親自去請,一定能讓他乖乖就範。”
李棠見到奚壽興道:“奉高公之命請將軍赴宴。”奚壽興道:“軍務繁忙,不敢懈怠,煩請先生為我致謝。”“這就是將軍的不對了,如此難道不怕北豫軍民說閑話嗎?”“先生何出此言?”“將軍與使君,義同兄弟,今日高公擺席,以將軍為主客。哪裏有賓客們都到齊了而主客不到的道理?
恐怕遠近聽說這件事,一定會有些不好的議論。”“這……”對於高家兄弟的分量,奚壽興如何不知,高家一門四傑皆建義元勳,高乾高昂位列三公,高慎本為禦史中尉,不過與高澄有些不對付故外放至此,誰敢擔保哪一天高丞相不會重新啟用他?說真的,還真得罪不起。
奚壽興隻好赴宴。奚壽興一個武夫如何鬥得過文武全才的高仲密,鴻門宴酒過三巡,壯士四起,奚壽被軟禁,北豫州舉旗造反,李棠奉命入關中向西魏請降。
同時,高仲密派出兩路信使,一路到濟州通知四弟高季式一起造反,但是高季式根本不看好二哥所為,不但不響應,而且把哥哥的信送交高歡以示與高慎分道揚鑣,高歡好言撫慰。
另一路信使到了高仲密的家鄉冀州,聯絡冀州豪族,一時冀州蠢蠢欲動,高歡趕忙派封隆之回去處理。以封家的威望,冀州很快平靜了。
北豫州作為洛陽的一道門戶,虎牢關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所以西魏方麵非常重視,遙拜高仲密為侍中、司徒。
但是,北豫州地處河南腹地,侯景坐鎮河南,高歡指日即到,要不要派人接應高仲密入關?
派誰去?宇文泰召集諸將商議,幾乎沒有人讚成出兵。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少師李遠勸道:北豫州離得遠,高歡又在河陽屯有重兵,按照常理確實難以救援,但是兵貴神速,事貴合機。古人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若出奇兵,也許大事可成。倘若有失,也是兵家常事。如顧慮不行,則永無成功之日。
宇文泰被李遠一番話打動,遂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再奪河南地。北齊君王多好色,沒有弄出宮闈醜聞的基本沒有,從高歡開始,一個比一個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