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鄭是梁、南北秦三州刺史宜豐侯蕭循(梁武帝的弟弟鄱陽王蕭恢之子)所領三州之地的政治中心,割南鄭給魏,等於間接罷免了蕭循的三州刺史,對於蕭循的去向,蕭繹早有安排,讓他到江陵任職。


    從都督轄區上說,劍北三州在蕭繹的防區,接受蕭繹的調度,但由於雍州的蕭詧不買賬,所以實際上蕭繹對隔著雍州的三州實際控製力有限。雖然蕭循還沒有像蕭詧一樣公開抗命,但蕭繹是一直不放心的,一旦蕭循跟蕭詧聯手或者蕭詧吞掉南鄭,雍州對江陵的威脅將進一步擴大,這是蕭繹不願意看到的。


    與其給自己的侄子還不如給外人,蕭繹此舉既斷絕了蕭詧的非分之想,又討好了西魏。


    蕭循在漢中七年,移風改俗,深得民心,州人呼為慈父。如今,從荊州一道命令過來讓自己把國土拱手讓人,蕭循如何肯聽,再說,亂世逞英雄靠的是實力是地盤,一旦丟失了自己的地盤過寄人籬下的日子,也隻有看人眼色了。


    大哥蕭範就是個例子,前車之鑒啊,不過,蕭循暫時還不想跟蕭繹翻臉,畢竟當前的形勢實在不容自己人繼續窩裏鬥了,思之再三他修書一封客客氣氣地請蕭繹修改命令。蕭繹根本不在乎蕭循的想法,反正自己已經把三州送給了西魏,取不取是西魏自己的事,沒有能力取更好,反正自己已經做了人情。


    西邊的事處理完後,蕭繹坐鎮江陵遙控指揮巴陵戰事,他令羅州刺史徐嗣徽、武州刺史杜掞率軍前往巴陵協助王僧辯。侯景大將宋子仙率先鋒營一萬殺向巴陵。


    麵對氣勢洶洶的侯景大軍,王僧辯自知敵人士氣正旺。硬碰硬是不明智的,便命令各軍將江上米糧卸船集中在巴陵城內,然後將沿江所有的公私船隻全部沉入江底,令各路軍隊各自固守城池,不得隨便出戰。隻要頂住敵人的第一波攻擊。我們就有機會取勝。


    宋子仙的前鋒營到了江口,王僧辯命各軍偃旗息鼓。賊兵到了城下,但見巴陵城死氣沉沉,似乎沒有一點生命的氣息,難道荊州兵已經棄城逃跑了?宋子仙滿腹狐疑,不敢貿然入城。便命人騎馬到城下大聲喝問:“城內誰在督軍?”城上有人回應:“王領軍在此!”“傳話給你們王領軍,我大隊人馬很快就會到達,形勢如此,何不早降?”


    王僧辯讓人回答:“如果大軍隻向荊州進發,此城不會阻止。王僧辯合家百口都在江陵。如何能降?”賊人騎兵走了,過了一會又回來喊話:“我們大王到了,王領軍如何不出來相見?”


    原來侯景已到,兩人算是老相識了,當年正是侯景放王僧辯一馬,王僧辯才得以返回江陵,但是此刻王僧辯並不理睬,任憑城下如何呼喊。一律以沉默作答。


    過了一會,賊兵押王洵等到城下,王洵勸誘城內投降。城內依然不管不問。沒辦法,侯景將船艦集中在北寺,然後分入渡口,士兵們棄舟登岸,在城東高地上修道、造氈房,修成八條通往巴陵城的道路。以五千光頭士兵攻城。


    城內一陣鼓噪,矢石如狂風暴雨般射出。賊兵死傷慘重,隻好退走。當天。賊兵再次發動進攻,水軍步兵分十處奪城。城上往下扔木頭和火烤過的石頭,賊兵被砸死、燙傷的無數。


    午後賊兵再次退走,王僧辯命繞城豎起柵欄,隔絕船隻。賊兵將大船停靠在城西南角,派人登岸,推著蛤蟆車填塹壕,引障礙車到城下,一連忙活了兩天。


    賊兵在大船上豎起木棒生火燒柵欄,風勢不利,火反而往後燒。一連強攻數日,巴陵城堅固如初,侯景黔驢技窮,沒招了。日子一天天過去,天漸漸暖和起來,侯景營中鬧了疫病,病死戰死大半。


    巴陵戰事陷入膠著,蕭繹又派平北將軍胡僧祐率兵二千人前來增援,侯景派任約以五千精卒阻擊,胡僧祐按照蕭繹的布置,避開任約繼續前進,任約以為梁軍怯戰,尾隨追擊,胡僧祐於赤亭設伏,任約中計被擒。


    消息傳到巴陵,侯景心下著慌,連夜燒營撤軍,回到夏首,侯景留下宋子仙等率二萬部屬駐守郢城,自己帶數千兵卒返回建康。王僧辯率巴陵諸軍展開了戰略反攻,攻魯山,俘支化仁,破郢州,擒宋子仙,一路勢如破竹,很快進入江州。起家嶺南的江州刺史陳霸先率五萬大軍來會,王僧辯所部軍糧不足,陳霸先將自己的五十萬擔米分出三十萬擔支援西路軍。


    巴陵大勝鼓舞了江南各地不滿侯景的勢力,不管是做官的還是地方土豪,紛紛起兵攻擊侯景所部,討賊形勢一片大好。蕭繹命王僧辯駐紮在尋陽等待各路大軍的到來。


    王僧辯率諸軍開始戰略大反攻之時,台城又生變故。侯景的第一謀士王偉極力勸說侯景廢掉蕭綱另立,原來侯景娶了蕭綱的女兒溧陽公主,老夫少妻其樂融融,王偉擔心公主會磨掉侯景的銳氣,再三勸侯景莫貪女色,溧陽公主對王偉很不滿,王偉有點害怕,所以極力勸說侯景另立新君。


    不久,傀儡皇帝蕭綱被廢,蕭衍的長重孫豫章王蕭棟即皇帝位,改元天正。親蕭綱的人倒黴了,梁宗室親王公侯二十多人被殺,蕭綱退位不久便被侯景殺害了。


    廢掉蕭綱又增加了侯景的一條罪狀,江南人無不痛恨侯景,侯景的敗亡已成定局,在這種情況下,侯景決定過把癮再死,於是廢掉蕭棟,從宇宙大將軍、都督*諸軍事、漢王升級為皇帝,國號漢,開始了百日皇帝的垂死掙紮。


    在蕭繹同侯景對決的時候,有一雙眼睛一直盯著江南的局勢。當初,蕭繹邀請西魏出兵協助平定侯景,西魏兵馬一直遲遲未動。說到底,宇文泰不想卷入侯景之亂太深,但此時他看到侯景末日即將來臨,想到蕭繹送給自己的禮物還沒有收,如果蕭繹攻破侯景。到時候江南一統,百姓歸心,這禮物恐怕就取不成了。


    漢東的勝利讓宇文泰嚐到了甜頭,所以他很珍惜蕭繹送給自己的機會。事實上,對西魏來說,這是以正義的名義擴張領土的又一次機會。宇文泰對漢中之地垂涎已久,有了漢中,進可以圖謀蜀地,退可以屏障長安,這樣一塊肥肉宇文泰絕不會輕易放棄。


    西魏大統天子元寶炬已經在三月份病逝。太子元欽即位,宇文泰進位大塚宰,繼續主持西魏政局,元首的更迭沒有動搖西魏的政治格局,宇文泰還是那個說了算的人。西魏元欽元年(公元551年)10月,宇文泰先後派出兩路人馬南下,大將軍達奚武率兵三萬自散關走陳倉道進攻漢中,大將軍王雄兵出子午穀走子午道進攻上津、魏興。


    別看長安與漢中直線距離不大。但中間橫亙著東西綿延千裏的秦嶺,山南山北氣候迥異,與關中相比。漢中平原氣候溫暖濕潤,屬於典型的南方氣候特征,非常適合稻米生長,所以漢中有山南糧倉之稱。


    自關中穿越秦嶺有四條路,從東往西依次為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都是穿行山穀間的險峻小道,很多地方全是懸崖峭壁。路就是所謂的棧道。


    陳倉道在最西端,自散關翻過黃牛嶺。沿嘉陵江河穀至武興,道路迂回曲折。繞的最遠,但是這條路山勢相對平緩,即使如此,曹操在經過這條路打張魯的時候曾經感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牛頓不起,車墮穀間。”


    子午道由長安出發,經子午穀,穿越山間河穀進入漢中平原,全長六百多裏,這條道也很難走,當年曹魏大將軍曹真要通過這裏攻打漢中,趕上連綿雨季,一個月才走了一半的路程,隻好原路折回。道路艱難,補給困難,這也是宇文泰遲遲未下定決心出兵的原因之一。達奚武出兵之時秘密拜見了宇文泰,請求宇文泰授予自己便宜行事的特權,一旦南鄭拒不投降,他可以決定在城破之日血洗南鄭。


    在西魏諸將中,達奚武以膽略著名,當年沙苑對敵深入敵營探聽敵情的故事已經成為軍中傳奇,這也是宇文泰將這次任務交給他的主要原因。


    但是,達奚武擔心此去可謂千裏奔襲,路途遙遠,山路崎嶇,將士們別說作戰,就是僅僅越過秦嶺棧道就是九死一。因此,如果不給大家一點希望,恐怕很難完成任務。


    允許大家屠城,就預示著大家可以把南鄭劫掠一空,搶金銀財帛據為己有,掠梁人子女為奴為婢。宇文泰軍紀要求很嚴,楊忠下漢東勞苦功高,就因為縱容部下劫掠差點成了階下囚,前車之鑒,各帶兵大將們再也不敢任意胡為。宇文泰沉吟半晌,最終答應了達奚武的要求。至於王雄一路,宇文泰沒有給特殊政策,王雄的目標是東梁州,其目的是牽製東邊的梁軍對漢中的救援。


    冬季河穀水少,王雄比曹真運氣好,進軍相當順利,由於梁國內亂,各州郡都據州自保,所以幾條穀道的出口險峻之處都沒有派兵把守。梁國都督魏興、上庸等八郡諸軍事東梁州刺史李遷哲本山南豪族,梁國內亂後處於半獨立狀態,抵抗意誌並不頑強,一經交戰不利便投降了王雄,宇文泰還要用他安撫山南,所以對他非常客氣,不但赦其無罪,還加封他為車騎大將軍。達奚武軍至武興、白馬。


    武興守將楊賢、白馬守將梁深向魏軍投誠,達奚武部一路奔波勞累,人困馬乏,在白馬就地休整,此時王雄已經平定上庸,漢中失去了東援,達奚武認為進攻南鄭的時機已到,於是分兵駐守武興、白馬,魏軍馬不停蹄一路東進,逐漸逼近漢中首府南鄭。


    魏軍在崇山峻嶺中穿行,雖然倍感疲憊,依然鬥誌昂揚,大家都盼著早日將南鄭拿下,漢中物產豐饒,南鄭是漢中的中心,人口數萬。百姓富足,據說平北府府庫裏的金銀財帛堆積如山。然而,事情進展並不順利。


    在這裏,達奚武遇到了強大的對手,蕭循算是梁朝宗室中少見的忠義之人。他拒不投降,堅守城池不出。就在不久前的一個傍晚,蕭循步入臥室的時候嚇了一跳,床上赫然躺了一條狗,他沒有把這件事單純地看做一個意外事件,他認為這是上天示警。預示著北邊的索虜要對自己下手了,民間稱黑獺為焦梨狗子,黑獺是宇文泰的字。所以,蕭循開始大興土木,挖塹壕。修城郭,起樓櫓,積芻秣,修理守城戰具,愣是將南鄭城弄成了一座鋼鐵堡壘。


    蕭循的功夫沒白費,達奚武頓兵城下發起了一輪又一輪強攻。鮮卑騎兵擅長野戰,攻城從來不是他們的強項,而守城卻是漢軍所長。達奚武以數萬精騎麵對隻有幾千兵馬的南鄭竟然奈何不得。南鄭成了一塊難啃的骨頭,戰事陷入僵局。


    轉眼一旬過去了,西魏諸將都有些急躁。儀同楊紹以為圍守堅城,曠日持久,時間一長糧草補給跟不上,大軍必死無葬身之地。他著急地對達奚武說:元帥,我們不能讓南人總是龜縮在城裏,得把他們引出城才好。


    達奚武心說這還用的著你說啊。他不耐煩地說:楊儀同有何高見。請元帥暫時撤兵,下官願到城下挑戰。達奚武答應了。魏軍後撤,留下楊紹軍繼續攻城。


    楊紹找了些聲音洪亮的軍士每日坐在南鄭城下百般辱罵。把蕭循的祖宗十八代翻了個遍,守城梁軍怒火中燒,紛紛請戰,蕭循開始並不理會,但最終坳不過大家,隻好同意出戰。楊紹見城中兵馬殺出,佯裝退兵,梁軍掩殺過來。梁軍進入魏軍的伏擊圈,伏兵四起,梁軍死傷大半。


    經此一敗,蕭循清楚如果繼續以孤城堅守,自己撐不了多少日子,而此時請直接上司蕭繹相救絕無可能,自己就是被他出賣的!


    而建康朝廷為侯景所控製更指望不上,眼下能幫忙的也隻有成都方麵的蕭紀了,於是派平北府司馬劉璠向武陵王蕭紀求援。武陵王此時已經稱帝,為了拉攏蕭循,以蕭循為益州刺史,加封隨郡王,以劉璠為長史,蕭紀因為劉璠是江南名士,曾經先後八次派使者召劉璠到成都任中書侍郎,劉璠拒不從命。對於蕭紀給自己的封官進爵,蕭循並不接受,因為梁州屬於荊州軍區管轄,所以他接受了蕭繹給自己加的鄱陽王封號。


    現在大敵當前,劉璠不得已到了成都。劉璠終於來了,蕭紀很高興。但不管蕭紀封什麽官劉璠一律婉拒,苦苦哀求返回南鄭,蕭紀隻好答應了,同時派潼州刺史楊乾運發兵萬餘赴南鄭救援。


    劉璠返回南鄭時為達奚武所獲,達奚武自長安出發的時候宇文泰曾經讓他留意這個人,所以達奚武不敢怠慢。達奚武讓劉璠勸蕭循投降,蕭循怒道:你不能死節,反而要做說客嗎!


    你我恩斷義絕,來人,給我射死這個變節之徒。左右親兵彎弓搭箭向劉璠瞄準,達奚武慌忙讓人擁劉璠回營,由於劉璠是宇文泰點名要的人,達奚武派人將劉璠送往長安。


    楊乾運率領潼州兵馬向劍北趕來。援軍讓南鄭看到了希望,守城梁軍士氣大振。達奚武知道,蕭循盼著成都救兵,所以要想拿下南鄭,必須先滅掉梁人的希望。


    達奚武命大丞相府司馬楊寬率開府王傑、賀蘭願德領精騎三千阻擊潼州軍,雙方遇於白馬,步騎相交,蜀軍在魏軍騎兵的衝擊下潰敗,楊乾運留下數千顆首級後退走了。


    達奚武將蜀軍首級一個個擺在南鄭城下,以此威懾守軍。不安和恐懼在南鄭城蔓延,很多人都聽到了一個謠言,說索虜已經下令一旦城破將血洗南鄭,城內軍民人心惶惶,有些人開始暗地裏為自己打算。


    梁州中直兵參軍陳晷自告奮勇出城探聽消息,但不幸被抓,他英勇不屈,破口大罵,被達奚武殺害。蕭循又派諮議虞馨帶肥牛美酒到達奚武營中犒勞,以此表示南鄭城糧食充足,再堅守半年一點問題都沒有。達奚武不解地對虞馨說:梁國已經被侯景滅了,大王守這座孤城有什麽意義?


    虞馨回答道:大王立意以死守城,誓為斷頭將軍,其中深意非我等所知。事實上,蕭循堅守的意誌已經動搖,既然援軍已經沒有指望,城破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了,正如達奚武所言,梁朝早名存實亡,即使忠心為國又是為哪一個的國?武陵王稱帝蜀地擺明了要爭天下,湘東王承製江陵一次次向兄弟子侄們下黑手,他們哪一個能為江山社稷著想?


    為他們死節,當真不值得!蕭循不得不為南鄭的將來打算,為了保全城內數萬軍民的生命,他決定投降,但是,他還有顧慮,屠城的說法絕非空穴來風,誰能保證索虜不會在我們繳械後置道義於不顧對我們下手?能下這個保證的人隻有一個,就是遠在關中的宇文泰。


    思之再三,蕭循有了計較,派中直兵參軍杜叔毗到關中麵見宇文泰,投降的條件是讓宇文泰保證不讓魏軍亂來。蕭循又囑咐杜叔毗到長安可以先去找劉璠幫忙。杜叔毗秘密出城,帶著蕭循的使命匆忙向長安而去。杜叔毗走了沒多久,南鄭城發生了一起內亂。


    杜叔毗的兄長和兩個侄子都為參軍,且各領部曲數百人,他們堅定地支持蕭循,曹策擔心杜家人會阻撓,所以他們認為要想起事就要先除掉杜氏父子。大水衝了龍王廟,曹策哪裏知道蕭循跟杜叔毗正在謀劃投降,信息不對稱導致的悲劇還是發生了。


    劉曉、曹策突然發難,將毫無準備的杜氏叔侄殺害,然後誣陷三人謀反,蕭循對杜家父子推心置腹,當然不相信曹策的話,所以立即將曹、劉二人抓捕,劉曉被處決,曹策被赦免。


    內亂發生後,蕭循悲哀地看到南鄭已經不是鐵板一塊,再固執地堅守,恐怕還會有人起異心,不等了,還是盡快投降吧。蕭循派人向達奚武請降。(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