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從長安出發,宇文泰曾經答應達奚武如果城破可以讓將士們屠城洗劫,但現在城未破而敵軍請降,是接受還是繼續進攻?如果接受了投降,大家可就白忙活了。達奚武召集眾將商議。
眾人意見不一。開府賀蘭願德等認為南鄭城內已經斷糧,應該繼續攻城,不出幾天就能拿下。儀同赫連達不同意:不戰而獲城為上策。
現在城中兵馬戰鬥力仍存,城池仍然堅固,如果攻打,必定兩敗俱傷,況且困獸猶鬥,成敗本不可預料。
既能讓敵人屈服,又能保存我軍實力減少傷亡,何樂而不為?事實上,賀蘭願德等不過貪圖城中子女財帛,如果接受了蕭循的投降,眾軍隻能以禮相待。
但如果攻破城池,自可燒殺搶掠,搶財帛,掠人口。達奚武讓其他眾將各抒己見,開府楊寬等讚同赫連達的意見。正在大家各持己見無法達成一致的時候,宇文泰命令到,命達奚武保全南鄭,隻要南鄭肯降,諸軍不得行屠城之舉,違抗者一律軍法從事
。一切都是劉璠的功勞。原來劉璠到了長安後受到宇文泰的禮遇,劉璠談吐不凡,宇文泰大為歎服,他感慨地對仆射申徽道:劉璠這樣的名士可以跟古人媲美。申徽乘機拍了一馬:當年晉主滅吳國,主要是為了得到二陸,明公今平江漢,實為得一劉璠啊。宇文泰大悅。
杜叔毗到長安後秘密拜訪劉璠,將南鄭的情況跟劉璠一說,劉璠著急了,他與蕭循的關係一直很好。如今見故主有難如何肯坐視不管?
劉璠請求宇文泰放過南鄭,宇文泰早已許達奚武屠城,因此怒而不許,但是告訴劉璠盡管放心,達奚武不會為難劉璠的家人。劉璠不肯放棄。再三流淚固請,正巧柳仲禮在旁邊陪著,他見宇文泰怒氣未消,自言自語地說:真是個烈士啊。
不知道烈士這個詞觸動了宇文泰的哪根神經,他臉色竟然緩和下來喃喃地說:做人就應該這樣。宇文泰答應了劉璠的請求,並且許諾隻要蕭循願意投降。以後可以禮送回梁國。宇文泰派人馳傳達奚武。
驚動上邊了,沒有人敢有不同意見了,於是蕭循率所部男女三萬口投降,蕭循及梁州文武被護送到長安,從此劍閣以北劃入西魏版圖。
漢中成為西魏進一步取巴蜀的踏板。達奚武載譽回京。此時柱國大將軍李虎已經病死,柱國大將軍八缺一,鑒於達奚武取南鄭的大功,朝議決定*奚武為柱國,然而,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達奚武以為宗室元子孝資曆比自己靠前,固辭不受。於是以大將軍出鎮玉璧。宇文泰對梁州文武以禮相待,大家皆大歡喜,唯一不痛快的人是杜叔毗。
杜叔毗做夢也沒想到。自己離開後家中居然遭此巨變,雖然劉曉已死,但曹策還活得好好的,並且跟隨蕭循到了長安,日子過得還挺逍遙。杜叔毗向西魏朝廷申訴,要求將曹策緝拿問罪。但是西魏政府就此案舉行公議。大家普遍認為這件事發生在歸附之前,因此不宜問罪。
杜叔毗悲憤不已。立誌報仇雪恨,由於擔心連累老母。所以一直沒敢行動,其母明白兒子的心思,鼓勵他說:你兄長橫遭慘禍,痛至骨髓。如果曹策早上死,我晚上死也願意。你不要因為我而遲疑。杜叔毗這才下了決心。
於是,當曹策某一日在長安鬧事閑逛的時候,杜叔毗突然衝過來就是一刀,曹策當場斃命,杜叔毗仍不解恨,幾刀下去將曹策斷首破腹,大卸八塊。完事後,杜叔毗不慌不忙到有司投案自首,請朝廷問罪。
宇文泰對杜叔毗的誌氣很佩服,特別下令赦免了他。誰也沒想到,杜叔毗的複仇故事竟然激勵了一個叫柳雄亮的孩子,他欽佩地看著從容不破為兄報仇的杜叔毗,一臉嚴肅地對叔父柳慶說:我也要做杜叔毗這樣的人,總有一天,我會讓黃賊身首異處。柳慶趕緊捂住了他的嘴,但他知道,為哥哥報仇後繼有人了。事情還得從王雄平定上津、魏興說起。
王雄平定東梁州後,為了便於管理,西魏朝廷在上津設南洛州,以隨王雄出征的泉仲遵為刺史,以魏興設東梁州,以劉孟良為刺史,這個安排留下了隱患。
泉仲遵雖然出自巴人,但為人有操守,居官清廉,上津群蠻率服,流民歸附者相繼而至。而劉孟良為人貪婪,民多背叛,巴州刺史杜清和本蠻帥出身,不願奉劉孟良號令,要求隸屬於泉仲遵指揮,朝廷以兩地山水相隔交通不便為由駁回,杜清和隨即聯絡安康酋帥黃眾寶等舉兵造反。
黃眾寶等以安康郡守柳檜勇猛,擔心受到安康與東梁州的兩麵夾擊,所以起事後先包圍了安康,安康城小,守軍寡弱,柳檜連戰十餘日,最終身負重傷力屈被俘。消除後患後,黃眾寶率軍進圍東梁州,東梁州守軍奮力守城,東梁州城中存糧不多,戰事一開交通線被切斷,眼看就要斷糧。
黃眾寶久攻不下,當他無意間看到被羈押在軍中的柳檜時,眼中一亮,來主意了。黃眾寶令柳檜勸說城中投降,柳檜將計就計,假裝同意。
柳檜被綁至城下,在城下大呼道:賊兵不過烏合之眾,他們的糧食已經吃光,隻要再堅持一會賊軍就會潰散,大家互相勉勵啊!叛軍惱羞成怒,把刀架在柳檜脖子上:趕快改口,否則性命不保。柳檜毫不畏懼,口內仍不迭聲地鼓勵城上守軍用命。黃眾寶惱羞成怒,手起刀落,將柳檜砍死,屍體被扔到水裏。
柳檜的忠勇和視死如歸的精神感動了東梁州守軍,城中將士們都為之流淚,用命死戰。柳檜的死換來這樣一個結果,一個字:值!西魏朝廷詔王雄征討。以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陸騰自子午穀出兵救援,魏軍大破黃眾寶,解了東梁州之圍。為了安撫這些部落酋帥,宇文泰赦免了黃眾寶等,將他們遷移到雍州一帶。黃眾寶受到特別優待,居住於長安城中。
巴州改名為洵州,受泉仲遵節度,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對於東梁州的土豪們來說。一番抗爭畢竟有了一個預期的結果,也算沒有白白造一次反。柳檜壯烈犧牲後,作為烈士遺孤,柳檜的三個兒子由其弟柳慶撫養。
很多年之後,柳檜次子柳雄亮長大。這是個苦大仇深的孩子,活著的第一要務就是為父親報仇,時隔多年,一直受到朝廷優待的黃眾寶也許早就忘記了當年的仇人,所以毫無防備的黃眾寶被柳雄亮大白天持刀殺死在長安城中。
這是後話。漢中丟失了,蕭繹很得意自己的神來之筆,他一向信奉內部敵人比外部敵人更可恨,但此舉實際上已經將他陷入危險之地。雖然讀書破了萬卷,但蕭繹是個糊塗蛋,他根本認不清自己的處境。將自己送上了一條不歸路。蕭繹稱得上讀書無用論的典型事例。
西魏出兵南下,蕭繹很高興,這就意味著上流諸軍不再對自己構成威脅了,所以他決定全力以赴對侯景做最後一擊。
在達奚武向南鄭進軍的時候,蕭繹發動了對侯景的春季攻勢,使持節、大都督、征東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尚書令、長寧縣開國侯王僧辯率眾十萬自尋陽出兵。數百裏的江麵上艦船相連。旌旗招展,兩岸百姓奔走相告。光複舊京的時刻就要來了。
使持節、都督會稽東陽新安臨海永嘉五郡諸軍事、平東將軍、東揚州刺史、領會稽太守、豫章內史陳霸先率甲兵三萬,舟艦二千自南江(贛水)出湓口。與王僧辯會師於白茅灣,陳霸先部裝備了五千張強弩,強弩是重甲騎兵的克星。
反侯的各路大軍雲集在王僧辯的麾下,實力最強大的王僧辯無可爭議地成為盟軍總司令,陳霸先成為僅次於王僧辯的二號人物。陳霸先的鋒頭越來越盛,他的這支隊伍在從廣州北上勤王的路上經曆了無數次的戰鬥,不但沒有被打垮,反而逐漸壯大成為一支鐵軍。
麵對陳霸先,王僧辯心頭湧起一種說不出口的複雜感情,他隱隱感覺到陳霸先對他形成了威脅,至於這種威脅會到什麽程度他不得而知,但是,王僧辯還有些大局意識,不管陳霸先日後如何,至少,現在是自己最重要的盟軍,去年陳霸先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贈送給自己三十萬石大米,對此,他一直心懷感激。
王僧辯同陳霸先商量搞一個誓師動員大會,畢竟,前麵要麵對的是侯景領導下的漢軍,一支由索虜訓練指揮的精銳,擱在從前,別說同索虜交手,有人隻是看到侯景的青袍鐵麵就嚇破了膽。一座神聖高大的祭壇平地而起,西軍將士們聚集在祭壇下。
王僧辯和陳霸先登上祭壇,兩人殺白馬立盟約,共讀盟文,申明同心協力誓平侯賊之意,讀到動情處,兩人都是慷慨激昂,涕淚交加。
眾軍受他們的感奮,念及侯景在江南殺燒搶掠的種種暴行,恨不得馬上攻下建康,生吃索虜肉,熱喝索虜血,大家的情緒被調動起來。王僧辯的先頭部隊在大將侯瑱的率領下勢如破竹,接連拿下南陵、鵲頭等戍,西軍順流而下,進軍神速。
自從巴陵一敗,轉眼半年多過去了,荊州方麵遲遲沒有動靜,侯景斷定蕭繹不過是虛張聲勢,借他個膽子也不敢主動出擊,何況,在上流還有蕭紀、蕭詧這些人牽製著他,如果荊州兵傾巢出動,他們保住準就會抄了蕭繹的後路。既然西邊不用擔心,還是把家門口的敵人清楚幹淨吧。
在侯景的籌劃下,漢軍大將侯子鑒與郭元建聯合攻打北齊竊據的合肥,齊軍守得很頑強,雖然攻下了羅城,內城依然堅不可摧,恰在此時,西軍大至的消息傳來,兩人驚懼之下撤圍退兵,郭元建匆匆趕往廣陵,侯子鑒返回姑孰布防。同時緊急上奏大漢皇帝侯景。
淮南郡是抵擋西軍東進的戰略要地,一旦姑孰失利,敵軍會長驅直入經丹陽,侯景怕侯子鑒有失,調兩千兵給侯子鑒助防。
侯景還不放心。又親自到侯子鑒處視察防務,甚至對同西軍作戰的方略也親自做了安排:要吸取任約失利的教訓,千萬不要隨便同西軍水戰,要誘引他們上岸,然後用騎兵衝突,西軍不足破。
每個人都有所長。每個人都有短板,侯景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也清楚敵人的長短。此刻,他的頭腦非常清醒。侯子鑒很聽話,立即命令水軍棄舟登岸。在岸邊立柵安營。
王僧辯兵至蕪湖,漢軍大將張黑棄城逃跑,再往前不到六十裏就是侯子鑒的大營了,王僧辯不再前進,他希望同侯子鑒來一場水戰,自任約、宋子仙相繼敗後,侯子鑒部成為侯景所剩不多的精銳之一,如果消滅了侯部那麽戰爭就贏了一半。
王僧辯很清楚自己水軍的弱點。他們的陸戰本領比起侯景的精騎要差一大截,不過,要說在江上對決。他有必勝的信心,當務之急是要引誘敵人到江裏來。敵人會上當嗎?王僧辯命諸軍原地休整待命,沒有命令,誰也不許擅自進兵。
侯子鑒同漢軍將士們嚴陣以待,緊張而焦急地等待著西軍的到來,然而。他們失望了,一連十幾天過去了。西軍一直按兵不動。一直處於臨戰狀態的侯子鑒精神高度緊張地熬了數日,攥緊的拳頭不自覺鬆開了。王僧辯依然滯留蕪湖不前。
漢軍產生了一種錯覺。即西軍根本不敢與他們交手,這幾年,他們對梁軍這種氣勢洶洶而來,垂頭喪氣而逃的作風已經司空見慣。漢軍的耐心正在一點點喪失,有人擔心西軍在準備逃跑,此時如果不主動出擊,將失去殲敵立功的大好時機。
大家慫恿侯子鑒請示侯景,事情已經發生了變化,是不是要改動一下原先製定的作戰方案。這麽以來弄得侯景也動搖了,他選擇性遺忘了巴陵大敗的教訓,讓侯子鑒收拾戰船做好水上追敵的準備。侯子鑒發千艘裝配有八十對槳的快船在江上待命。
得到敵軍戰船異動的消息後,王僧辯鬆了一口氣,既然魚兒終於上鉤,該收杆了。王僧辯一聲令下,西路軍各部突然轉入戰鬥狀體,巨艦在前麵掩護,大船小船如過江之鯽魚貫而進。西軍來得如此迅猛令侯子鑒始料未及,當即命步騎在岸邊挑戰,水軍整裝迎戰。
看到西軍戰艦漸漸與敵船接近,王僧辯忽然命巨艦停泊在靠近兩岸的水域,小船調轉船頭往後退。看起來似乎是巨艦擋住岸上的步騎,掩護小船撤退。侯子鑒哪裏知道這是王僧辯的誘敵深入之計,眼見西軍小船紛紛掉頭,以為王僧辯真要逃跑,慌忙命諸軍上船追趕,侯子鑒的船是八十對槳快船,雖是逆水而行,仍然飛快地趕了上去。
侯子鑒的戰船越過王僧辯的巨艦後,王僧辯命巨艦駛向江心截斷了侯子鑒戰船的退路。
鼓聲大作,退走的西軍小船原路折回,與巨艦形成對侯子鑒兩麵夾攻之勢,巨艦上由著名水戰兵器專家徐世普設計的拍竿發威了,大石塊像炮彈一樣重重擊向敵船,把船上的樓雉打得粉碎,西軍快船往來衝突視敵船如無物,數千漢軍士兵落水而死,侯子鑒收拾殘卒敗逃建康。
侯景聽聞敗信,霎時驚呆了,兩行淚珠順著麵龐流下來,然後身子一軟倒在床上,伸手拉過被子蓋在身上,渾身簌簌發抖,一直躺了很久才站起來,他真害怕了,心中萬分後悔不該把蕭綱這個擋箭牌廢了。
侯景還是不明白,即使今天蕭綱還活著也救不了他,真正讓他的大漢政權興也勃衰也忽的原因是他的治國理念,他信奉強權至上,殺人立威是他傳授給手下大將們的武器,在他獨裁*的統治之下,江南人人自危朝不保夕。他的殘暴隻能讓人怕,不能讓人服,一旦有人敢於反抗,大家的覺醒速度是驚人的。
不管侯景如何不願意,敵人已經殺到家門口了,侯子鑒敗後,曆陽聞風而降,建康外圍再無障礙,盟軍順利殺到張公洲。侯景再也無法安心做他的皇帝夢了,強打精神安排建康防守,他命駐守石頭城的漢軍引秦淮河中的小船填上大石頭沉入水底塞住入淮口。
然而,上天要滅侯誰也擋不住,盟軍殺到的時候,趕上江水漲潮,水麵急劇上升,沉船形成的障礙失去了作用,大小戰船隨著潮水進入秦淮河,一直到達禪靈寺前。上不上岸?
如果上岸就要與侯景短兵相接,當年台城大戰的往事一幕幕浮現在眼前,王僧辯多少有些怯意,他命人叫來陳霸先商量。陳霸先勸道:前柳仲禮數十萬精兵隔水而坐,韋粲在青溪,都不渡河上岸,以至賊兵登高觀察,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所以輕鬆將我軍打敗。現在我們包圍石頭城,必須渡河到北岸。諸將如果害怕,霸先願意先行一步前往立柵。王僧辯看著陳霸先連連頷首:公所言甚合吾意。
陳霸先渡過秦淮河於石頭城西的落星山安營,其他各軍也相繼跟進,大家依次建起八座營柵,一直連到石頭城的北邊。侯景留王偉守台城,自己親率侯子鑒等在石頭城東北立起五座營柵與西軍對峙。王僧辯率諸軍到達石頭城北邊的招提寺,侯景率眾萬餘和八百鐵騎在西州之西列陣相迎。大戰一觸即發。
陳霸先感到有些不對勁,遠遠望著侯景鐵騎,他忽然發現了危險所在,現在大家一窩蜂地擠在一起,倘若侯景用鐵騎衝突,如何抵擋的住?想到這裏,他急急地對王僧辯道:我眾賊寡,應該分其兵馬,以強製弱,不要讓賊人的鋒銳聚齊,陷我等於死地。(未完待續)
眾人意見不一。開府賀蘭願德等認為南鄭城內已經斷糧,應該繼續攻城,不出幾天就能拿下。儀同赫連達不同意:不戰而獲城為上策。
現在城中兵馬戰鬥力仍存,城池仍然堅固,如果攻打,必定兩敗俱傷,況且困獸猶鬥,成敗本不可預料。
既能讓敵人屈服,又能保存我軍實力減少傷亡,何樂而不為?事實上,賀蘭願德等不過貪圖城中子女財帛,如果接受了蕭循的投降,眾軍隻能以禮相待。
但如果攻破城池,自可燒殺搶掠,搶財帛,掠人口。達奚武讓其他眾將各抒己見,開府楊寬等讚同赫連達的意見。正在大家各持己見無法達成一致的時候,宇文泰命令到,命達奚武保全南鄭,隻要南鄭肯降,諸軍不得行屠城之舉,違抗者一律軍法從事
。一切都是劉璠的功勞。原來劉璠到了長安後受到宇文泰的禮遇,劉璠談吐不凡,宇文泰大為歎服,他感慨地對仆射申徽道:劉璠這樣的名士可以跟古人媲美。申徽乘機拍了一馬:當年晉主滅吳國,主要是為了得到二陸,明公今平江漢,實為得一劉璠啊。宇文泰大悅。
杜叔毗到長安後秘密拜訪劉璠,將南鄭的情況跟劉璠一說,劉璠著急了,他與蕭循的關係一直很好。如今見故主有難如何肯坐視不管?
劉璠請求宇文泰放過南鄭,宇文泰早已許達奚武屠城,因此怒而不許,但是告訴劉璠盡管放心,達奚武不會為難劉璠的家人。劉璠不肯放棄。再三流淚固請,正巧柳仲禮在旁邊陪著,他見宇文泰怒氣未消,自言自語地說:真是個烈士啊。
不知道烈士這個詞觸動了宇文泰的哪根神經,他臉色竟然緩和下來喃喃地說:做人就應該這樣。宇文泰答應了劉璠的請求,並且許諾隻要蕭循願意投降。以後可以禮送回梁國。宇文泰派人馳傳達奚武。
驚動上邊了,沒有人敢有不同意見了,於是蕭循率所部男女三萬口投降,蕭循及梁州文武被護送到長安,從此劍閣以北劃入西魏版圖。
漢中成為西魏進一步取巴蜀的踏板。達奚武載譽回京。此時柱國大將軍李虎已經病死,柱國大將軍八缺一,鑒於達奚武取南鄭的大功,朝議決定*奚武為柱國,然而,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達奚武以為宗室元子孝資曆比自己靠前,固辭不受。於是以大將軍出鎮玉璧。宇文泰對梁州文武以禮相待,大家皆大歡喜,唯一不痛快的人是杜叔毗。
杜叔毗做夢也沒想到。自己離開後家中居然遭此巨變,雖然劉曉已死,但曹策還活得好好的,並且跟隨蕭循到了長安,日子過得還挺逍遙。杜叔毗向西魏朝廷申訴,要求將曹策緝拿問罪。但是西魏政府就此案舉行公議。大家普遍認為這件事發生在歸附之前,因此不宜問罪。
杜叔毗悲憤不已。立誌報仇雪恨,由於擔心連累老母。所以一直沒敢行動,其母明白兒子的心思,鼓勵他說:你兄長橫遭慘禍,痛至骨髓。如果曹策早上死,我晚上死也願意。你不要因為我而遲疑。杜叔毗這才下了決心。
於是,當曹策某一日在長安鬧事閑逛的時候,杜叔毗突然衝過來就是一刀,曹策當場斃命,杜叔毗仍不解恨,幾刀下去將曹策斷首破腹,大卸八塊。完事後,杜叔毗不慌不忙到有司投案自首,請朝廷問罪。
宇文泰對杜叔毗的誌氣很佩服,特別下令赦免了他。誰也沒想到,杜叔毗的複仇故事竟然激勵了一個叫柳雄亮的孩子,他欽佩地看著從容不破為兄報仇的杜叔毗,一臉嚴肅地對叔父柳慶說:我也要做杜叔毗這樣的人,總有一天,我會讓黃賊身首異處。柳慶趕緊捂住了他的嘴,但他知道,為哥哥報仇後繼有人了。事情還得從王雄平定上津、魏興說起。
王雄平定東梁州後,為了便於管理,西魏朝廷在上津設南洛州,以隨王雄出征的泉仲遵為刺史,以魏興設東梁州,以劉孟良為刺史,這個安排留下了隱患。
泉仲遵雖然出自巴人,但為人有操守,居官清廉,上津群蠻率服,流民歸附者相繼而至。而劉孟良為人貪婪,民多背叛,巴州刺史杜清和本蠻帥出身,不願奉劉孟良號令,要求隸屬於泉仲遵指揮,朝廷以兩地山水相隔交通不便為由駁回,杜清和隨即聯絡安康酋帥黃眾寶等舉兵造反。
黃眾寶等以安康郡守柳檜勇猛,擔心受到安康與東梁州的兩麵夾擊,所以起事後先包圍了安康,安康城小,守軍寡弱,柳檜連戰十餘日,最終身負重傷力屈被俘。消除後患後,黃眾寶率軍進圍東梁州,東梁州守軍奮力守城,東梁州城中存糧不多,戰事一開交通線被切斷,眼看就要斷糧。
黃眾寶久攻不下,當他無意間看到被羈押在軍中的柳檜時,眼中一亮,來主意了。黃眾寶令柳檜勸說城中投降,柳檜將計就計,假裝同意。
柳檜被綁至城下,在城下大呼道:賊兵不過烏合之眾,他們的糧食已經吃光,隻要再堅持一會賊軍就會潰散,大家互相勉勵啊!叛軍惱羞成怒,把刀架在柳檜脖子上:趕快改口,否則性命不保。柳檜毫不畏懼,口內仍不迭聲地鼓勵城上守軍用命。黃眾寶惱羞成怒,手起刀落,將柳檜砍死,屍體被扔到水裏。
柳檜的忠勇和視死如歸的精神感動了東梁州守軍,城中將士們都為之流淚,用命死戰。柳檜的死換來這樣一個結果,一個字:值!西魏朝廷詔王雄征討。以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陸騰自子午穀出兵救援,魏軍大破黃眾寶,解了東梁州之圍。為了安撫這些部落酋帥,宇文泰赦免了黃眾寶等,將他們遷移到雍州一帶。黃眾寶受到特別優待,居住於長安城中。
巴州改名為洵州,受泉仲遵節度,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對於東梁州的土豪們來說。一番抗爭畢竟有了一個預期的結果,也算沒有白白造一次反。柳檜壯烈犧牲後,作為烈士遺孤,柳檜的三個兒子由其弟柳慶撫養。
很多年之後,柳檜次子柳雄亮長大。這是個苦大仇深的孩子,活著的第一要務就是為父親報仇,時隔多年,一直受到朝廷優待的黃眾寶也許早就忘記了當年的仇人,所以毫無防備的黃眾寶被柳雄亮大白天持刀殺死在長安城中。
這是後話。漢中丟失了,蕭繹很得意自己的神來之筆,他一向信奉內部敵人比外部敵人更可恨,但此舉實際上已經將他陷入危險之地。雖然讀書破了萬卷,但蕭繹是個糊塗蛋,他根本認不清自己的處境。將自己送上了一條不歸路。蕭繹稱得上讀書無用論的典型事例。
西魏出兵南下,蕭繹很高興,這就意味著上流諸軍不再對自己構成威脅了,所以他決定全力以赴對侯景做最後一擊。
在達奚武向南鄭進軍的時候,蕭繹發動了對侯景的春季攻勢,使持節、大都督、征東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尚書令、長寧縣開國侯王僧辯率眾十萬自尋陽出兵。數百裏的江麵上艦船相連。旌旗招展,兩岸百姓奔走相告。光複舊京的時刻就要來了。
使持節、都督會稽東陽新安臨海永嘉五郡諸軍事、平東將軍、東揚州刺史、領會稽太守、豫章內史陳霸先率甲兵三萬,舟艦二千自南江(贛水)出湓口。與王僧辯會師於白茅灣,陳霸先部裝備了五千張強弩,強弩是重甲騎兵的克星。
反侯的各路大軍雲集在王僧辯的麾下,實力最強大的王僧辯無可爭議地成為盟軍總司令,陳霸先成為僅次於王僧辯的二號人物。陳霸先的鋒頭越來越盛,他的這支隊伍在從廣州北上勤王的路上經曆了無數次的戰鬥,不但沒有被打垮,反而逐漸壯大成為一支鐵軍。
麵對陳霸先,王僧辯心頭湧起一種說不出口的複雜感情,他隱隱感覺到陳霸先對他形成了威脅,至於這種威脅會到什麽程度他不得而知,但是,王僧辯還有些大局意識,不管陳霸先日後如何,至少,現在是自己最重要的盟軍,去年陳霸先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贈送給自己三十萬石大米,對此,他一直心懷感激。
王僧辯同陳霸先商量搞一個誓師動員大會,畢竟,前麵要麵對的是侯景領導下的漢軍,一支由索虜訓練指揮的精銳,擱在從前,別說同索虜交手,有人隻是看到侯景的青袍鐵麵就嚇破了膽。一座神聖高大的祭壇平地而起,西軍將士們聚集在祭壇下。
王僧辯和陳霸先登上祭壇,兩人殺白馬立盟約,共讀盟文,申明同心協力誓平侯賊之意,讀到動情處,兩人都是慷慨激昂,涕淚交加。
眾軍受他們的感奮,念及侯景在江南殺燒搶掠的種種暴行,恨不得馬上攻下建康,生吃索虜肉,熱喝索虜血,大家的情緒被調動起來。王僧辯的先頭部隊在大將侯瑱的率領下勢如破竹,接連拿下南陵、鵲頭等戍,西軍順流而下,進軍神速。
自從巴陵一敗,轉眼半年多過去了,荊州方麵遲遲沒有動靜,侯景斷定蕭繹不過是虛張聲勢,借他個膽子也不敢主動出擊,何況,在上流還有蕭紀、蕭詧這些人牽製著他,如果荊州兵傾巢出動,他們保住準就會抄了蕭繹的後路。既然西邊不用擔心,還是把家門口的敵人清楚幹淨吧。
在侯景的籌劃下,漢軍大將侯子鑒與郭元建聯合攻打北齊竊據的合肥,齊軍守得很頑強,雖然攻下了羅城,內城依然堅不可摧,恰在此時,西軍大至的消息傳來,兩人驚懼之下撤圍退兵,郭元建匆匆趕往廣陵,侯子鑒返回姑孰布防。同時緊急上奏大漢皇帝侯景。
淮南郡是抵擋西軍東進的戰略要地,一旦姑孰失利,敵軍會長驅直入經丹陽,侯景怕侯子鑒有失,調兩千兵給侯子鑒助防。
侯景還不放心。又親自到侯子鑒處視察防務,甚至對同西軍作戰的方略也親自做了安排:要吸取任約失利的教訓,千萬不要隨便同西軍水戰,要誘引他們上岸,然後用騎兵衝突,西軍不足破。
每個人都有所長。每個人都有短板,侯景清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也清楚敵人的長短。此刻,他的頭腦非常清醒。侯子鑒很聽話,立即命令水軍棄舟登岸。在岸邊立柵安營。
王僧辯兵至蕪湖,漢軍大將張黑棄城逃跑,再往前不到六十裏就是侯子鑒的大營了,王僧辯不再前進,他希望同侯子鑒來一場水戰,自任約、宋子仙相繼敗後,侯子鑒部成為侯景所剩不多的精銳之一,如果消滅了侯部那麽戰爭就贏了一半。
王僧辯很清楚自己水軍的弱點。他們的陸戰本領比起侯景的精騎要差一大截,不過,要說在江上對決。他有必勝的信心,當務之急是要引誘敵人到江裏來。敵人會上當嗎?王僧辯命諸軍原地休整待命,沒有命令,誰也不許擅自進兵。
侯子鑒同漢軍將士們嚴陣以待,緊張而焦急地等待著西軍的到來,然而。他們失望了,一連十幾天過去了。西軍一直按兵不動。一直處於臨戰狀態的侯子鑒精神高度緊張地熬了數日,攥緊的拳頭不自覺鬆開了。王僧辯依然滯留蕪湖不前。
漢軍產生了一種錯覺。即西軍根本不敢與他們交手,這幾年,他們對梁軍這種氣勢洶洶而來,垂頭喪氣而逃的作風已經司空見慣。漢軍的耐心正在一點點喪失,有人擔心西軍在準備逃跑,此時如果不主動出擊,將失去殲敵立功的大好時機。
大家慫恿侯子鑒請示侯景,事情已經發生了變化,是不是要改動一下原先製定的作戰方案。這麽以來弄得侯景也動搖了,他選擇性遺忘了巴陵大敗的教訓,讓侯子鑒收拾戰船做好水上追敵的準備。侯子鑒發千艘裝配有八十對槳的快船在江上待命。
得到敵軍戰船異動的消息後,王僧辯鬆了一口氣,既然魚兒終於上鉤,該收杆了。王僧辯一聲令下,西路軍各部突然轉入戰鬥狀體,巨艦在前麵掩護,大船小船如過江之鯽魚貫而進。西軍來得如此迅猛令侯子鑒始料未及,當即命步騎在岸邊挑戰,水軍整裝迎戰。
看到西軍戰艦漸漸與敵船接近,王僧辯忽然命巨艦停泊在靠近兩岸的水域,小船調轉船頭往後退。看起來似乎是巨艦擋住岸上的步騎,掩護小船撤退。侯子鑒哪裏知道這是王僧辯的誘敵深入之計,眼見西軍小船紛紛掉頭,以為王僧辯真要逃跑,慌忙命諸軍上船追趕,侯子鑒的船是八十對槳快船,雖是逆水而行,仍然飛快地趕了上去。
侯子鑒的戰船越過王僧辯的巨艦後,王僧辯命巨艦駛向江心截斷了侯子鑒戰船的退路。
鼓聲大作,退走的西軍小船原路折回,與巨艦形成對侯子鑒兩麵夾攻之勢,巨艦上由著名水戰兵器專家徐世普設計的拍竿發威了,大石塊像炮彈一樣重重擊向敵船,把船上的樓雉打得粉碎,西軍快船往來衝突視敵船如無物,數千漢軍士兵落水而死,侯子鑒收拾殘卒敗逃建康。
侯景聽聞敗信,霎時驚呆了,兩行淚珠順著麵龐流下來,然後身子一軟倒在床上,伸手拉過被子蓋在身上,渾身簌簌發抖,一直躺了很久才站起來,他真害怕了,心中萬分後悔不該把蕭綱這個擋箭牌廢了。
侯景還是不明白,即使今天蕭綱還活著也救不了他,真正讓他的大漢政權興也勃衰也忽的原因是他的治國理念,他信奉強權至上,殺人立威是他傳授給手下大將們的武器,在他獨裁*的統治之下,江南人人自危朝不保夕。他的殘暴隻能讓人怕,不能讓人服,一旦有人敢於反抗,大家的覺醒速度是驚人的。
不管侯景如何不願意,敵人已經殺到家門口了,侯子鑒敗後,曆陽聞風而降,建康外圍再無障礙,盟軍順利殺到張公洲。侯景再也無法安心做他的皇帝夢了,強打精神安排建康防守,他命駐守石頭城的漢軍引秦淮河中的小船填上大石頭沉入水底塞住入淮口。
然而,上天要滅侯誰也擋不住,盟軍殺到的時候,趕上江水漲潮,水麵急劇上升,沉船形成的障礙失去了作用,大小戰船隨著潮水進入秦淮河,一直到達禪靈寺前。上不上岸?
如果上岸就要與侯景短兵相接,當年台城大戰的往事一幕幕浮現在眼前,王僧辯多少有些怯意,他命人叫來陳霸先商量。陳霸先勸道:前柳仲禮數十萬精兵隔水而坐,韋粲在青溪,都不渡河上岸,以至賊兵登高觀察,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所以輕鬆將我軍打敗。現在我們包圍石頭城,必須渡河到北岸。諸將如果害怕,霸先願意先行一步前往立柵。王僧辯看著陳霸先連連頷首:公所言甚合吾意。
陳霸先渡過秦淮河於石頭城西的落星山安營,其他各軍也相繼跟進,大家依次建起八座營柵,一直連到石頭城的北邊。侯景留王偉守台城,自己親率侯子鑒等在石頭城東北立起五座營柵與西軍對峙。王僧辯率諸軍到達石頭城北邊的招提寺,侯景率眾萬餘和八百鐵騎在西州之西列陣相迎。大戰一觸即發。
陳霸先感到有些不對勁,遠遠望著侯景鐵騎,他忽然發現了危險所在,現在大家一窩蜂地擠在一起,倘若侯景用鐵騎衝突,如何抵擋的住?想到這裏,他急急地對王僧辯道:我眾賊寡,應該分其兵馬,以強製弱,不要讓賊人的鋒銳聚齊,陷我等於死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