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軍諸將分散開布陣。侯景率眾衝擊王僧誌的兵陣,王僧誌抵擋不住稍稍後退,陳霸先以將軍徐度帶二十名弩手自後攻擊,弩箭穿透力強,漢軍鐵甲無法阻礙,登時折了些許兵馬,侯景驚懼之下回兵退走。陳霸先、王琳、杜龕率鐵騎追擊,王僧辯大軍繼進,侯景急急退入柵中,閉營拒戰。


    侯景儀同盧暉略開石頭城北門投降,石頭城落入西軍之手。兩軍再戰,陳霸先與侯景死戰,侯景率百餘騎手棄長槊執大刀左右衝陣,但陳霸先布置嚴密,無論侯景如何往來衝突,陣型一點都不亂,侯景終於銳氣盡失,倉皇敗走,諸軍一路追趕到西明門。


    到了此時,侯景不敢再入台城,把王偉叫過來埋怨道:都是你讓我做皇帝,誤我。王偉看侯景惡狠狠的樣子,嚇得躲到闕後藏起來。侯景擺馬要走,王偉上前攔住馬頭,勸道:自古以來哪裏有反叛的天子!宮中衛士足可一戰,放棄這裏,能到那裏去?


    侯景仰天長歎:我過去敗賀拔勝,破葛榮,揚名河朔,渡江平台城,破降柳仲禮易如反掌,今天這樣是老天要亡我啊。此時的侯景的心情與烏江邊上的楚霸王倒有幾分相似,死到臨頭也沒弄明白自己敗亡的原因,把一切歸於天意。


    侯景將自己在江東所生的兩個兒子放在皮囊裏,把皮囊掛在馬鞍後,與左右百餘騎倉皇離開台城東去,他要投奔在吳地的謝答仁。皇帝逃走了,台城堅守已經失去了意義,王偉、侯子鑒等也棄城而逃。


    西軍進入台城。城內留下的大臣們列隊歡迎王僧辯入城,但遺憾的是,但皇帝璽綬不見了,侯景讓人將傳國玉璽拋到江裏去,但玉璽卻輾轉到了北齊皇帝高洋的手裏。為此,北齊著實慶賀了一番。


    光複了,建康人民喜迎王師,然而,救星卻跟惡魔並無二致。裴之橫、王琳縱兵大掠,台城官衙府庫被洗劫一空。建康居民再一次領略了官匪一家親,家裏值錢的東西搶光了還不算,很多人的衣服都被扒下來,自石頭城到東城,到處都是裸身號哭的百姓。建康自侯景入城之後再次成為人間地獄。


    士兵們搶夠了,為了毀滅證據,又在城內放了一把火,太極殿、東西堂的寶器、羽儀等一點都沒剩。


    城中的喧嘩聲嚇了王僧辯一跳,但他已經無力製止亂兵的暴行。


    關在台城的廢帝蕭棟兄弟三人被放了出來,在離開江陵的時候,關於他們的命運,王僧辯曾特別請示過蕭繹。蕭繹所答非問地回答道:六門之內,自極兵威。王僧辯明白蕭繹的意思,但他假裝聽不懂地對蕭繹說:討賊之事。請放心交給我,其他的事情,請讓別人做。蕭繹此時仰仗王僧辯平賊建功,所以隻好密令宣猛將軍朱買臣處理。朱買臣邀請蕭棟兄弟江中飲酒,很不幸,三人都失足落水而死。


    樹倒猢猻散。駐軍廣陵的侯景行台郭元建向西軍請降,王僧辯讓陳霸先去受理。陳霸先走後,王僧辯感覺不太放心。便派出特使前往安撫,西軍諸將也各派使者前去索要賄賂,侯子鑒到了廣陵,勸說郭元建降了東魏,王偉被抓送到江陵被蕭繹處死。


    侯景也走到了末日,在逃亡路上被羊侃的兒子羊鶤殺死,這樣一個魔星僅僅死了是不夠的,南徐州刺史徐嗣徽把他一分二,頭顱砍下來送往江陵,身子用鹽醃了運往京城。


    蕭繹把侯景的腦袋下鍋煮爛,去肉後晾幹塗漆儲存起來。侯景的身子被老百姓搶食,連溧陽公主也吃了一小口,肉光了,剩下的骨頭被一把火燒成灰,憤怒的百姓們還不解恨,有些人把骨灰和酒和在一塊兒吃掉了。


    史上最強大的破壞者落了個身敗名裂、淒慘可悲的下場。


    侯景之亂促成了陳霸先的崛起,他現在已經與王僧辯並列為平定侯景的大英雄。


    建康的皇帝都死了,蜀地的皇帝影響力不夠頂多算是割據一方的軍閥,帶著平定侯景的光環,江陵的蕭繹此時的威望如日中天,他這個代理皇帝離皇帝的位置隻剩下了一小步。


    王僧辯等上表請蕭繹稱帝,本來是順理成章的事,沒想到竟然被蕭繹駁回了。


    是蕭老七不想當這個皇帝嗎?非也,看看蕭紀要東下時他給老八寫的信,信中說:咱倆互不侵犯,你做劉備,我當孫權。孫權是東吳大帝,不想稱帝能自擬孫權嗎?借刀害蕭綸,指使人殺蕭棟,不肯承認蕭綱的地位,如此種種,都證明他一直在為至尊的位子努力著。


    但是,蕭繹還有一個身份——讀書人,讀書多了,慢慢把自己當做了五百年一遇的聖人,聖人一出,天下臣服,這個臣服指的是天下人,是包括什麽齊國、魏國在內的天下人。可現在,靠著王僧辯、陳霸先,侯景是消停了,但是南方有蕭勃、西邊有蕭紀、北邊有蕭詧,這些人擁有相當的實力,都不肯臣服自己,都有與自己爭位子的心。


    聖人要當至尊,這是上天賦予的使命,但是,要讓天下人臣服,所以,位子,還是不要著急,我要想向天下人顯示,我並不熱戀權力,我隻是想為國家做點事。


    宗室中最支持蕭繹上位的是南平王蕭恪,但很不幸,沒等著蕭繹坐上至尊寶座,蕭恪竟然病死了,也就在這個時候,宜豐侯蕭循被西魏政府送回來了。


    對於蕭循的回歸,蕭繹很頭疼,當初正是自己出賣了蕭循,如今蕭循被西魏禮送返國,他到底要做什麽?蕭繹猜不透西魏方麵送蕭循回來的目的,蕭循的資曆、威望在梁國宗室中是翹楚人物,他該不會是來和自己爭權的吧。


    事實上,事情一點也不複雜,當初蕭循投降的時候。宇文泰曾經承諾送他返回梁國,不過,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蕭循在長安呆了不少日子,宇文泰隻字不提南返的事。


    蕭循對祖國的安危非常關心。看當前的局勢,蕭繹將侯景滅掉,已經建立了不世功勳,登基是早晚的事,梁國的希望在江陵,蕭循想到江陵幫忙。不管怎麽說,自己也是梁國宗室,一直呆在西魏也不是個事。


    蕭循拜托老朋友劉璠幫忙,劉璠一口應承,但是。當劉璠向宇文泰提起蕭循想回國的事時,宇文泰總是顧左右而言他,不置可否。


    宇文泰對劉璠很敬重,經常讓他陪侍左右。


    有一天兩人在一起閑聊,宇文泰隨口問道:我可與古人誰比擬?


    劉璠回答道:過去,我一直把你看做商湯、周武那樣的賢君,不過很遺憾現在看法改變了,你連齊桓、晉文這樣的霸主也不如。


    宇文泰笑道:我哪裏敢跟天子比。但望能做伊尹、周公罷了,不過要說我連齊桓、晉文也比不上,給個理由吧!


    劉璠回答道:齊桓公使三個亡國複存。晉文公討伐原國的時候不曾失信於人。


    劉璠不愧博學之士,出口皆是典故。


    “齊桓存三亡國”,說的是第一年宋國伐杞,國君出逃,齊桓公修築緣陵城讓杞人複國;第二年,狄人攻打邢國。邢國國君跑到齊國避難,齊桓公又幫助他修築夷儀重建邢國;第三年。狄人攻衛國,衛君又被打跑了。齊桓公修築楚丘城幫助他複國。不過,劉璠說了半截話,全句說:齊桓公存三亡國以屬諸侯,義士猶曰德薄。齊桓公幫助三位國君複國,人們還是說他德行不夠。


    “晉文伐原”說的是晉文公包圍原國,與謀士們說隻用七天破城,但原國很頑強,到了第七天仍不肯降,重耳如約退兵,有間諜報告原國已經堅持不了兩天,手下謀士們請再等一等,重耳道:得到原國而失去誠信,損失更大。於是退走,走了還沒有三十裏,原國就投降了。


    文人喜歡賣弄知識,喜歡讓人聽言外之意,話又說回來,這樣說話也有風險,因為隻有聽得懂的人才能明白言外之意。


    宇文泰雖出身代北武人,卻很喜歡中華傳統文化,所以這些典故難不倒他。自己曾經答應蕭循回國,如今一直沒有放他回去,劉璠這是在用典故激我啊。


    宇文泰聽出弦外之音了,聽懂了說明自己有學問,所以宇文泰很高興,不由自主地拍起了巴掌,開懷笑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就不要用激將法了。


    看到宇文泰興高采烈的樣子,劉璠知道自己成功了。


    過了幾日,宇文泰命人傳蕭循來見。蕭循施禮畢,宇文泰並不繞彎子,直接問道:大王是要到荊州還是到益州。蕭循道:願意到江陵去。江陵的蕭繹稱臣西魏,雖然不如蕭詧貼心,但到底名義上屬於西魏的藩國,蕭紀自恃蜀地天險,並不曾與西魏往來,所以,蕭循到江陵還是符合魏國利益的。宇文泰大悅,當即厚贈蕭循,並許可原梁州文武官員隨行南返。於是蕭循帶著屬下上千家浩浩蕩蕩上路了。


    消息傳到江陵,把蕭繹嚇壞了,心中暗道:這位兄弟帶這麽多人來是跟我爭位?如果是別人,蕭繹早就暗暗派人去行刺或者截殺了,但蕭循是宇文泰送回來的,蕭繹不敢輕舉妄動。


    蕭繹派出一批批人馬打探蕭循的行蹤,但見蕭循大隊人馬毫無異常,到了江陵後蕭繹沒有馬上去跟他見麵,讓蕭循把大隊人馬留在城外,蕭循和家人暫時在驛館歇息。當夜,蕭繹命人扮作盜賊打劫了蕭循,將蕭循隨身所帶財物悉數盜走。


    對於這些,蕭循心中有數,在蕭繹的地盤上,盜賊是誰不是明擺著嘛。但他並不道破,這也是蕭循聰明之處,這次回來是做臣子的,得讓人家放心。七官啊,財物算什麽,我什麽都會給你的,你急什麽?天亮了,蕭循命人先向蕭繹報到,並將隨身所帶馬匹軍器全部獻給蕭繹。


    應該說,蕭循這幅藥算是對了蕭繹的症候,蕭繹一顆心終於放到肚子裏,原來這哥們不是來跟自己爭位子的。隻要不跟自己爭。一切都好說,一切都好辦,大家照樣是好兄弟。


    感動之餘這才想起一直還沒跟蕭循見麵,於是趕緊派人去傳。兩人見麵後抱頭痛哭,盡釋前嫌。蕭繹加封蕭循為侍中、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安頓完蕭循,蕭繹大會文武,突然宣布逮捕王琳,將王琳下獄,並處死了王琳的副將殷晏。


    說起來,王琳還是蕭繹的小舅子。他怎麽會突然對王琳下手呢?這個王琳卻是一等一的大英雄,剿滅侯景的大功臣。侯景主要亡於王僧辯和陳霸先聯軍,而在王僧辯軍中,王琳和杜龕功居第一。


    王琳出身會稽兵戶,有姐妹二人為湘東王後宮妃子。所以他自小便跟在蕭繹左右。王琳為人好勇鬥狠,因為關係硬,年齡稍長便到軍中效力,不出幾年便成為一支萬人軍隊的主帥,他這支隊伍以收攏的江淮大盜為主,為荊州軍的主力部隊之一。


    王琳帶兵,所得賞賜從不獨吞,所以深得將士們的愛戴。其軍成為一支虎狼之師,但王琳軍隊的軍紀很差,攻入建康後大事劫掠。由於亂兵火燒太極殿及東西堂。王僧辯想找個替罪羊,於是秘密將情況報告了蕭繹。救苦救難的王師洗劫了舊都,這事如果沒有人負責,天下人將會如何看荊州,如何看我蕭繹?


    蕭繹非常震怒。蕭繹詔駐軍巴陵的王琳即刻赴江陵,王琳也知道自己所作所為過分。臨行前秘密做了安排,告訴長史陸納如果自己出事便率部曲赴湘州奪了長沙自立。安排妥當後王琳偕副將殷晏入朝。果然,一到江陵。蕭繹便翻了臉,將殷晏處決,王琳被關入牢房。


    王琳入獄後,蕭繹任命兒子蕭方略為湘州刺史,以廷尉黃羅漢為長史,與太舟卿張載赴巴陵安撫王軍。陸納不肯受命,將黃羅漢、張載收押,蕭繹又命宦官陳旻來,陸納當著陳旻的麵將張載破腹抽腸係在馬足上,然後馬鞭子一揚打在馬屁股上,張載腸盡氣絕身亡。


    陸納等還不解氣,又將張載臠割,挖出心做下酒菜,然後一把火把骨頭燒了。張載仗著受蕭繹寵愛一向對人嚴苛,荊州人恨之入骨,黃羅漢因為人清廉免禍。做完了這些事,陸納即引兵襲擊湘州,湘州無主,陸納隨即占據湘州。逼反了王琳部是蕭繹沒有想到的,畢竟,自己不代表國家,陸納的叛亂隻是反荊州而不是反國家,蕭繹對自己緩稱帝的思想產生了懷疑,正在這時王僧辯、蕭循再次勸進。


    公元552年11月12日,一直徘徊掙紮在至尊誘惑和忠臣孝子之間的蕭繹終於摘下羞答答的麵具,宣布登基,定都江陵,改太清六年為承聖元年。


    因為侯景的一番折騰,梁朝北部的州郡大半被兩魏占領,嶺南地區又為蕭勃控製,西邊還有蕭紀和蕭詧,所以盡管做了皇帝,這位新皇帝的詔令不過自巴陵到建康,北到武寧,西到峽口大約千裏之地,登記的戶籍不過三萬多戶。


    稱帝後的蕭繹立即著手處理湘州兵變,他任命蕭循為湘州刺史,把湘州這堆亂攤子交給了蕭循。陸納還挺能折騰,長沙太小了,他開始四麵出擊,首先帶人襲擊了臨近的衡州,刺史丁道貴逃奔零陵,衡州部眾投降。


    蕭繹又征調司徒王僧辯、平北將軍裴之橫與蕭循共討陸納。王僧辯接到蕭繹詔命後,以征北大將軍陳霸先鎮守揚州,自己率兵自建康趕往長沙。


    蕭循頓軍巴陵,營州刺史零陵人李洪雅主動請戰,丁道貴率殘兵相隨,可惜出師不利,兩人被陸納大將吳藏所破,李洪雅退保空雲城(長沙建寧縣故城),吳藏緊隨而至。就在梁軍上下一片沮喪之際,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連戰告捷的陸納竟然派人來請降,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陸納表示願意將自己的妻子作為人質。


    大梁朝新晉皇帝蕭繹非常高興,隻要願意服從我,過往是可以不計較的,於是派陳旻前往接洽。陳旻到長沙後,陸納及部眾一齊拜倒哭訴:王郎被囚禁,我等因為害怕大禍臨頭所以奪了湘州,我們並沒有非分之想,請朝廷體諒。


    會談很成功,陸納不服前約,將妻子交給陳旻。陳旻帶著陸納的妻子回到巴陵,大家都很高興,隻有蕭循冷靜地說:大家不要高興的太早了,這不過是詐降罷了,我以為陸納必定會來偷襲我們。大家將信將疑。


    公元563年9月,北周皇帝宇文邕巡查邊境,自原州上隴,這時候同州方麵來了宇文護的急報,宇文邕立即擺駕同州。原來,出使突厥的禦伯大夫楊薦取得了重大外交成果,雙方敲定了周突通婚事宜,同時突厥木杆可汗同意聯合出兵征討北齊。


    在大周還是大魏的時代,突厥可汗曾經打算將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宇文泰,這事隨著宇文泰的故去擱淺了,後來,宇文邕上位,婚事再次被提起,兩國曾經約定由周皇帝納可汗女為皇後,兩家締結友好條約,共同對付北齊。突厥對北齊一直很畏懼,北齊皇帝高洋曾經數次北伐,滅柔然,敗庫莫奚,破契丹,打得北方草原武裝七零八落。突厥同北齊一戰不利從此不敢與北齊爭鋒。高洋死後,突厥人也懷了報仇之誌。(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