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第一個投靠的是盤據在平原郡的一支隊伍,隊伍頭目叫郝孝德,是造反界的老前輩,手下有數萬兵馬,算得上實力派人士。李密是帶著滿腔熱情上山的,但讀過水滸傳的都知道,入夥有時候比考公務員還難,林衝拿著柴莊主的介紹信都差點被趕下山,何況李密這樣外觀不具觀賞性,手中又沒有資源的人。
果然,上山後,郝孝德聽說是楊玄感的謀主,還特地抽空接見了一下,見麵後,郝孝德完全失去了信心,聊了沒兩句,就一句廟小容不得大龍,將李密打發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下山後的李密又找上了第二家,此時的他,並沒有料到社會學有個定理:此處不留爺的,一般處處都不留爺。
李密投奔的第二家是盤據在長白山的王薄,此人自稱知世郎,意思是天上知道一半,地上全知道,論資曆,這位王薄可算第一個站出來反抗楊廣的武裝,在楊廣第一次征高句麗時,他就做了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號召大家與其到遼東送死,不如上山鬧革命。
憑著這首煸動的歌曲,王薄拉起了隊伍,占據了山頭,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而王薄也沒有辜負他知世郎的名號,此人確實眼光獨到,老奸滑頭,明白自己的小山頭是養不了李密的。
據後麵的事情來看,王薄連梁山上的王倫都不如,連紅包都沒封一個就將李密打發了。
從長白山下來,李密徹底陷入了困境,他想做一個良民。但楊廣不給他機會,他想當土匪,可沒有山寨願意收留他,混到這一步,真可謂山窮水盡。最要命的是錢沒有了。
李密原以為憑著自己過人的智慧。一定能找到單位(山寨單位),但沒想到,對這樣的高層次造反人才,各地山寨竟然都不歡迎
。而且這些山寨頭目大多小市民出身,小氣得很,連應聘人員的差旅費都不報銷。李密跑了大半年,很快把不多的盤纏花完了。這對於普通行走江湖的人來說,沒錢並不是問題,時遷可以去偷雞,史進可以客串一下打劫的。要麽就投靠一個大地主打打秋風。但李密出身貴族,就算逃亡也保持著貴族的尊嚴。沒有吃的也不願意偷老鄉的走地雞,更不願幹乞食的活。
當然,李密似乎也欠缺一些野外生存的能力。小說裏將李密描述成箭術過人,但從史書來看,這多半也是虛構的,因為李密並不擅長打獵這樣的貴族活動,流浪在野外。連一隻野兔子都無法打來充饑。一開始沒吃的時候,李密勒了勒腰帶,但顯然。把肚皮勒得再緊也無法控製胃口的張開,最後,李密選擇了吃樹皮。
樹皮是第一次進入李密的食譜,不消說,味蕃跟胃都拒絕這樣的進貢,好多次。李密都要將要樹皮吐出來,但最終。他強忍著吞了下去。
不吃,就死。吃,就活。李密的世界突然變得簡單而殘酷。除了吃之外,住也成了大問題,為了躲避隋兵的追捕,他選擇了晝伏夜出,白天要麽躲在山溝裏,要麽找一座破廟。到了夜晚,借著月色奔向自己也無法確定的遠方。這是狼狽不堪的李密,但這也是洗盡沿華的李密。
這時的李密才真正明白了這世間的苦難,懂得了那些拒絕他入夥的人曾經受過的一切。沒有經曆這一切,李密永遠都無法融入到他們當中去。
介紹信是靠不住的,投名狀也說明不了什麽,隻有經曆相同的苦難才能真正將人與人緊密聯係在一起。繼續走吧,上天已經勞君筋骨,餓君體膚,但曆練並沒有結束。
這是狼狽不堪的李密,但這也是洗盡沿華的李密。這時的李密才真正明白了這世間的苦難,懂得了那些拒絕他入夥的人曾經受過的一切。沒有經曆這一切,李密永遠都無法融入到他們當中去。介紹信是靠不住的,投名狀也說明不了什麽,隻有經曆相同的苦難才能真正將人與人緊密聯係在一起。
老天爺的藥似乎下得過猛,在去除李密身上傲氣的同時,將李密的誌氣也洗得一幹兩淨。此時的李密像一個空洞的軀體,等待著另一股全新的力量重新注入體力。
經過一段窘迫的日子,李密流浪到淮陽郡,在一個小村子裏潛伏下來,為了掩人耳目,也為了解決吃飯問題,他辦了一個私塾。
在這裏,他不再叫李密,他有一個化名:劉智遠,這是正確的,畢竟每天捧著四書五經教一幫學僮實在有損八柱國之後的威名,還是改劉姓惡心劉邦劉備劉亦菲他們去吧。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段時間,潛伏效果不錯,沒有人發現這個新來的私塾老師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密,他的腦袋是可以拿去換錢的。
懸賞的金額挺高,隋朝政府是認真的。但亂世是無法隱藏一位梟雄的。我們可以隱去我們的姓名,可以藏匿我們的身形,但我們怎麽遮擋我們的內心?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們怎麽麵對內心的拷問?據我所知,當你的行動跟意願一致的時候,內心就像張開的帆,會為你收集前進的力量,而當你的行動跟意願背道而馳時,內心就一把鋒利的尖刀,刺破你的身體,讓血肉跟白骨暴露在陽光之下。
李密老師就裝不下去了,在一個公開課上,他精神恍恍惚惚,突然搞了一首詩出來。本人冒著連坐的風險摘錄如下:金鳳蕩初節,玉露凋晚林。此夕窮途士,空軫鬱陶心。
眺聽良多感,慷慨獨沾襟。沾襟何所為?悵然懷古意。秦俗猶未平,漢道將何冀!樊噲市井徒,蕭何刀筆吏。一朝時運合,萬古傳名器。
寄言世上雄。虛生真可愧。在這首詩裏,李密提到了樊噲,蕭何,這兩人出身低微,一個是在菜市場上班的(屠狗)。一個是低級公務員(獄警),可風雲際會,他們成為了一代名將良臣。
可我呢,我有蕭何之才,項羽之勇,韓信之技。劉邦之術,諸葛之謀,還是名門之後,卻為什麽殘喘於村舍?想到這裏,眼角已經滾下兩行濁淚。我們都知道。後來者宋江也寫過一首敢叫黃巢不丈夫的詩,之後就被抓了起來。
那件事情告訴我們,沒事不要隨便借詩抒情,尤其抒的還是反動情緒。李密不好好念學而時習之,反而寫反動詩的事情很快傳來了,縣裏的捕快聞風而至,好在李密消息靈通,在派出所的找上門之前溜走了。
李密又一次踏上了逃亡的道路。此時的他已經隱約感覺到了內心那頭躁動不安的野獸,可他依然不願意喚醒,他知道。喚醒之後將再無機會脫身,不是雄霸天下,就是為其吞噬。在審視清楚自己的內心前,李密投靠了一位親戚,這不能算是一個好主意。
李密投靠的是他的妹夫丘君明,得知大舅子來投靠。丘君明吃了一驚,上麵早就在這裏布控了。多呆一會就多一分危險,於是。丘君明將李密帶到一個叫王秀才的家裏。
史書特別在這位王秀才前麵冠以大俠二字。事實證明,此人確有大俠風範,明知李密是逃犯,卻大膽收留了他。不但包吃包住,見李密談吐不凡,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對於李密來說,這是一個完全沒有料到的情景。這一年,李密已經三十四歲,據史料所載,這大概是他的第一個妻子。也是最後一個。
新的家庭,新的生活,新的羈絆。這樣的生活對李密來說,很溫暖,很美好。這樣的幸福讓他內心那頭本已蠢蠢欲動的野獸漸漸平複下來。
這樣的一生,就算不青史留名,不轟轟烈烈,也是能讓人坦然接受的一生吧。翻看史書,常不經意有這樣的困惑,像秦未之項羽劉邦,漢末曹操劉備,這些人是自已選擇投身亂世,還是亂世選擇適合的人?
也許無法得出一個準確的答案,但可以肯定,李密注定是被亂世選擇的那一個人。一切美好的憧憬在一個下午被打破,那一天,李密出去辦了點事,回家後就發現一片狼藉,顯然,隋兵來過了。王秀才被抓走了,新婚的妻子被抓了,妹夫丘君明也被抓走了。他們被告發了,等待他們的隻有死亡。望著空空的家,看了看這曾經給他短暫安穩與幸福的家,李密轉身離去,越走越快,然後開始跑起來,越跑越快。
淚水濕了腳下的路。淚水卻讓前路清晰起來。他一直在逃避隋兵的追捕,但從這裏開始,他將直麵隋兵的挑戰。力量有很多源泉,它可能來自*,來自恥辱心,但最強的力量一定來自己所珍惜的人。
失去親人的憤怒漸漸填充滿李密的內心,這憤怒終於將深藏李密內心的那頭怒獸喚醒。如果與隋朝為敵是命運給我的安排,那我就做一名合格的反抗者,讓它認真聽我的怒吼。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海明威李密所受的,正是這樣的曆練。
李密沒有項羽那樣的神力,沒有劉邦那樣的人脈,也沒有劉備那樣的際遇,更沒有曹操那樣的根基,但他相信,自己有一件足以實現目標的特長。
奇計,謀奪天下的奇計。有了這樣的奇計,兵馬會有的,地盤會有的。李密始終相信,謀略才是造反事業的核心資產。
從那時起,經常可以看到一個黑瘦幹練的人往來於河朔大地,此人不走大道,晝伏夜出,去的地方還是高危地區。往來於各個山頭,李密熱情的向各位義軍領袖推銷他的奇計。
當年呂不韋與父親探討商業之道,得出立一國之主利潤可達無數倍,呂不韋亦成為天下第一商人。現在的李密推銷的是奪天下的奇計,可謂天下第一推銷員。
某一天,李密會認真給某位將軍(自封)詳細分析天下大計,然後告訴他隻要如此如此,就一定能做大做強。稱霸山東。又過某些天,他會麵對另一個老大,他會十分熱情的告訴對方,將軍兵多將廣,如果能夠審時度勢。一定能幹出更大的事業來。
又過些時候,他又十分惋惜地告訴另一位老大,以你現在的實力,不去整合河朔的力量就太可惜了。這說明,李密應聘了很多家造反企業,同時說明。李密沒有應聘上。
很多人聽得心潮澎湃,但一頓酒喝下來,就紛紛表示,兄弟說得太遠了點,這麽大的g事還是以後再說吧。這個情況讓李密有點意料不到。他沒想到奪天之計在各大造反企業裏竟然沒有市場。
其實這是正常的,不是每一個農民起義者都有高遠的理想,絕大多數的義軍是走投無路才造的反,能夠有個地方棲身,活下來就已經滿足了,真要去奪天下,這是要了親的命。很快,李密就被各山頭列為不受歡迎的人。有時。李密連山門都進不去,進去了,也就一頓酒飯打發了。
沒有人願意相信真的可以挑戰隋朝的統治。倘若是以前的李密。隻要又要灰心得去當鄉村教師,但此時的李密已經沒有退路。
他的朋友楊玄感死了,他的妹夫也死了,大義收留他的王秀才也死了,最後,新婚的妻子也死了。這世間,還有什麽可以讓他失去?了無牽掛的李密隻剩下一件事:推翻隋朝。來往於山林之間。李密就像一個傳道士,區別是傳道士傳遞愛與和平。李密卻在布道恨與暴力。盡管如此,殊途同歸吧。
山東,郊外,夜當空氣變得清涼,天空變得黑暗時,李密從夢中醒來了。他已經度過了不少這樣晝伏夜出的日子,接下來,應該是奔赴又一家用人單位進行自我推銷。
收拾一下,李密邁開步子,走在月光下,前路像月光這樣朦朧,又象月光這樣美麗。通過時光的迷霧,李密似乎可以清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未來。那時,他不再是逃亡的犯人,不是流浪的說客,而是身披金甲的大將,是指揮千軍萬馬橫掃天下的霸主。
這才是真正的我,這才是我一定要成為的我。無論有多少困難,我一定要成為這樣的我!信念改變了李密,這種強烈的信念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它不但能改變自己,還能感染別人。漸漸地,李密不再隻是一個人,他的身邊多了一些誌同道合的人。
據記載有一位叫李玄英的人,這位仁兄放著城裏的舒服日子不過,專門跑到山東來,還專往起義軍的大本營裏鑽,到處打聽李密的下落。當有人問起原因時,他神秘地說了一個事情:“民間興起一個歌謠:桃李子,皇後繞揚州,宛轉花園裏。
勿浪語,誰道許!”他對各位江湖大哥認真解釋,桃李子,就是逃跑中的李姓人,皇後繞揚州,宛轉花園裏。是說楊廣在揚州已經回不來了。而勿浪語,誰道許!就暗指一個密字。
這是一個為李密量身打造的歌謠,曆史上將這種有預言性質的歌謠稱之為讖言。讖言是改朝換代之際的常客。
這位突然冒出來的兄弟堪稱李密的鐵杆粉絲,在無數次得到他剛離去,他剛離去,寨門之上還留有他的唾沫星兒之後,他終於找到了偶像李密,並成為其忠實的跟班。四處推銷的李密終於有了第一個信徒,事實證明,破冰之始,就是春天。
李密的執著終於打動了一些山大王,很多人開始相信這位神采飛揚,唾沫橫飛的人可能說的是真的。也許,推翻隋朝建立新天下的願望並不是遙不可及。
而我們也不隻是小山賊,我們也可以做一番大事業!李密身後的人越來越多,在這裏麵,有一位的名字大家想必很熟悉,此人是濟陽人王伯當,在隋唐各種演義中,此人被塑造成百步穿楊的神射手,位列隋唐十八條好漢第十七名,並對李密十分忠誠。
神射手也許有藝術加工的成份,但忠誠卻是真實的,此人一直是李密最忠實的信徒,並陪李密走完了最後的一步。
李密決定再去找找平原郝孝德。雖然已經聯絡並說服了不少的起義隊伍,但這些隊伍有個共同的特點,人數小地盤窄,都屬小本經營,城管掃蕩一次就會血本無歸,靠這些力量是無法實施他的計劃的。
看到造反推銷員李密又上門了,郝孝德的頭都大了,但這一次的李密已經不是當初的李密,人家有跟班,也是老大。於是,郝孝德忍著性子將李密請了進來。
李密把他偉大的理想說了一遍,他告訴對方,郝老大這些兵馬加上我的計謀,河朔可以指揮而定。遲疑了一會,郝孝德露出了為難的表情,最終,他說出了心底的話:“兄弟當年我落草,實在是餓得沒辦法,現在隻求能夠活下來,你說的這些,我想都不敢想。”“蒲山公還是下山吧,要是朝廷知道你在我這裏,我死定了!”李密奇怪的看著他,怕死還鬧什麽革命,真搞不明白這樣的人竟然也能拉起這麽大的隊伍。
被李密看得不好意思,郝孝德隻好抬了另一個人出來擋箭。“翟讓兵馬眾多,你要是願意,我馬上派兵護送你去那裏。”韋城人翟讓是上天送給李密的禮物,他已經在瓦崗戰鬥了很久。曾經的翟讓被認為是可以解救天下蒼生的人,至少在一個人的眼裏是如此。
寨主翟讓數年前的一個夜晚,東郡,大牢。潮濕的死牢泛濫著死亡的氣息,時間已經不晚,但在這裏能按時作息的人應該是沒有的。翟讓同誌沒有睡著,他本來是東郡的法曹,主管一郡之司法工作,可竟然知法犯法,犯下了死罪,此時被關在裏麵,就等吃斷頭飯了。(未完待續)
果然,上山後,郝孝德聽說是楊玄感的謀主,還特地抽空接見了一下,見麵後,郝孝德完全失去了信心,聊了沒兩句,就一句廟小容不得大龍,將李密打發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下山後的李密又找上了第二家,此時的他,並沒有料到社會學有個定理:此處不留爺的,一般處處都不留爺。
李密投奔的第二家是盤據在長白山的王薄,此人自稱知世郎,意思是天上知道一半,地上全知道,論資曆,這位王薄可算第一個站出來反抗楊廣的武裝,在楊廣第一次征高句麗時,他就做了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號召大家與其到遼東送死,不如上山鬧革命。
憑著這首煸動的歌曲,王薄拉起了隊伍,占據了山頭,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而王薄也沒有辜負他知世郎的名號,此人確實眼光獨到,老奸滑頭,明白自己的小山頭是養不了李密的。
據後麵的事情來看,王薄連梁山上的王倫都不如,連紅包都沒封一個就將李密打發了。
從長白山下來,李密徹底陷入了困境,他想做一個良民。但楊廣不給他機會,他想當土匪,可沒有山寨願意收留他,混到這一步,真可謂山窮水盡。最要命的是錢沒有了。
李密原以為憑著自己過人的智慧。一定能找到單位(山寨單位),但沒想到,對這樣的高層次造反人才,各地山寨竟然都不歡迎
。而且這些山寨頭目大多小市民出身,小氣得很,連應聘人員的差旅費都不報銷。李密跑了大半年,很快把不多的盤纏花完了。這對於普通行走江湖的人來說,沒錢並不是問題,時遷可以去偷雞,史進可以客串一下打劫的。要麽就投靠一個大地主打打秋風。但李密出身貴族,就算逃亡也保持著貴族的尊嚴。沒有吃的也不願意偷老鄉的走地雞,更不願幹乞食的活。
當然,李密似乎也欠缺一些野外生存的能力。小說裏將李密描述成箭術過人,但從史書來看,這多半也是虛構的,因為李密並不擅長打獵這樣的貴族活動,流浪在野外。連一隻野兔子都無法打來充饑。一開始沒吃的時候,李密勒了勒腰帶,但顯然。把肚皮勒得再緊也無法控製胃口的張開,最後,李密選擇了吃樹皮。
樹皮是第一次進入李密的食譜,不消說,味蕃跟胃都拒絕這樣的進貢,好多次。李密都要將要樹皮吐出來,但最終。他強忍著吞了下去。
不吃,就死。吃,就活。李密的世界突然變得簡單而殘酷。除了吃之外,住也成了大問題,為了躲避隋兵的追捕,他選擇了晝伏夜出,白天要麽躲在山溝裏,要麽找一座破廟。到了夜晚,借著月色奔向自己也無法確定的遠方。這是狼狽不堪的李密,但這也是洗盡沿華的李密。
這時的李密才真正明白了這世間的苦難,懂得了那些拒絕他入夥的人曾經受過的一切。沒有經曆這一切,李密永遠都無法融入到他們當中去。
介紹信是靠不住的,投名狀也說明不了什麽,隻有經曆相同的苦難才能真正將人與人緊密聯係在一起。繼續走吧,上天已經勞君筋骨,餓君體膚,但曆練並沒有結束。
這是狼狽不堪的李密,但這也是洗盡沿華的李密。這時的李密才真正明白了這世間的苦難,懂得了那些拒絕他入夥的人曾經受過的一切。沒有經曆這一切,李密永遠都無法融入到他們當中去。介紹信是靠不住的,投名狀也說明不了什麽,隻有經曆相同的苦難才能真正將人與人緊密聯係在一起。
老天爺的藥似乎下得過猛,在去除李密身上傲氣的同時,將李密的誌氣也洗得一幹兩淨。此時的李密像一個空洞的軀體,等待著另一股全新的力量重新注入體力。
經過一段窘迫的日子,李密流浪到淮陽郡,在一個小村子裏潛伏下來,為了掩人耳目,也為了解決吃飯問題,他辦了一個私塾。
在這裏,他不再叫李密,他有一個化名:劉智遠,這是正確的,畢竟每天捧著四書五經教一幫學僮實在有損八柱國之後的威名,還是改劉姓惡心劉邦劉備劉亦菲他們去吧。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段時間,潛伏效果不錯,沒有人發現這個新來的私塾老師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密,他的腦袋是可以拿去換錢的。
懸賞的金額挺高,隋朝政府是認真的。但亂世是無法隱藏一位梟雄的。我們可以隱去我們的姓名,可以藏匿我們的身形,但我們怎麽遮擋我們的內心?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們怎麽麵對內心的拷問?據我所知,當你的行動跟意願一致的時候,內心就像張開的帆,會為你收集前進的力量,而當你的行動跟意願背道而馳時,內心就一把鋒利的尖刀,刺破你的身體,讓血肉跟白骨暴露在陽光之下。
李密老師就裝不下去了,在一個公開課上,他精神恍恍惚惚,突然搞了一首詩出來。本人冒著連坐的風險摘錄如下:金鳳蕩初節,玉露凋晚林。此夕窮途士,空軫鬱陶心。
眺聽良多感,慷慨獨沾襟。沾襟何所為?悵然懷古意。秦俗猶未平,漢道將何冀!樊噲市井徒,蕭何刀筆吏。一朝時運合,萬古傳名器。
寄言世上雄。虛生真可愧。在這首詩裏,李密提到了樊噲,蕭何,這兩人出身低微,一個是在菜市場上班的(屠狗)。一個是低級公務員(獄警),可風雲際會,他們成為了一代名將良臣。
可我呢,我有蕭何之才,項羽之勇,韓信之技。劉邦之術,諸葛之謀,還是名門之後,卻為什麽殘喘於村舍?想到這裏,眼角已經滾下兩行濁淚。我們都知道。後來者宋江也寫過一首敢叫黃巢不丈夫的詩,之後就被抓了起來。
那件事情告訴我們,沒事不要隨便借詩抒情,尤其抒的還是反動情緒。李密不好好念學而時習之,反而寫反動詩的事情很快傳來了,縣裏的捕快聞風而至,好在李密消息靈通,在派出所的找上門之前溜走了。
李密又一次踏上了逃亡的道路。此時的他已經隱約感覺到了內心那頭躁動不安的野獸,可他依然不願意喚醒,他知道。喚醒之後將再無機會脫身,不是雄霸天下,就是為其吞噬。在審視清楚自己的內心前,李密投靠了一位親戚,這不能算是一個好主意。
李密投靠的是他的妹夫丘君明,得知大舅子來投靠。丘君明吃了一驚,上麵早就在這裏布控了。多呆一會就多一分危險,於是。丘君明將李密帶到一個叫王秀才的家裏。
史書特別在這位王秀才前麵冠以大俠二字。事實證明,此人確有大俠風範,明知李密是逃犯,卻大膽收留了他。不但包吃包住,見李密談吐不凡,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對於李密來說,這是一個完全沒有料到的情景。這一年,李密已經三十四歲,據史料所載,這大概是他的第一個妻子。也是最後一個。
新的家庭,新的生活,新的羈絆。這樣的生活對李密來說,很溫暖,很美好。這樣的幸福讓他內心那頭本已蠢蠢欲動的野獸漸漸平複下來。
這樣的一生,就算不青史留名,不轟轟烈烈,也是能讓人坦然接受的一生吧。翻看史書,常不經意有這樣的困惑,像秦未之項羽劉邦,漢末曹操劉備,這些人是自已選擇投身亂世,還是亂世選擇適合的人?
也許無法得出一個準確的答案,但可以肯定,李密注定是被亂世選擇的那一個人。一切美好的憧憬在一個下午被打破,那一天,李密出去辦了點事,回家後就發現一片狼藉,顯然,隋兵來過了。王秀才被抓走了,新婚的妻子被抓了,妹夫丘君明也被抓走了。他們被告發了,等待他們的隻有死亡。望著空空的家,看了看這曾經給他短暫安穩與幸福的家,李密轉身離去,越走越快,然後開始跑起來,越跑越快。
淚水濕了腳下的路。淚水卻讓前路清晰起來。他一直在逃避隋兵的追捕,但從這裏開始,他將直麵隋兵的挑戰。力量有很多源泉,它可能來自*,來自恥辱心,但最強的力量一定來自己所珍惜的人。
失去親人的憤怒漸漸填充滿李密的內心,這憤怒終於將深藏李密內心的那頭怒獸喚醒。如果與隋朝為敵是命運給我的安排,那我就做一名合格的反抗者,讓它認真聽我的怒吼。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海明威李密所受的,正是這樣的曆練。
李密沒有項羽那樣的神力,沒有劉邦那樣的人脈,也沒有劉備那樣的際遇,更沒有曹操那樣的根基,但他相信,自己有一件足以實現目標的特長。
奇計,謀奪天下的奇計。有了這樣的奇計,兵馬會有的,地盤會有的。李密始終相信,謀略才是造反事業的核心資產。
從那時起,經常可以看到一個黑瘦幹練的人往來於河朔大地,此人不走大道,晝伏夜出,去的地方還是高危地區。往來於各個山頭,李密熱情的向各位義軍領袖推銷他的奇計。
當年呂不韋與父親探討商業之道,得出立一國之主利潤可達無數倍,呂不韋亦成為天下第一商人。現在的李密推銷的是奪天下的奇計,可謂天下第一推銷員。
某一天,李密會認真給某位將軍(自封)詳細分析天下大計,然後告訴他隻要如此如此,就一定能做大做強。稱霸山東。又過某些天,他會麵對另一個老大,他會十分熱情的告訴對方,將軍兵多將廣,如果能夠審時度勢。一定能幹出更大的事業來。
又過些時候,他又十分惋惜地告訴另一位老大,以你現在的實力,不去整合河朔的力量就太可惜了。這說明,李密應聘了很多家造反企業,同時說明。李密沒有應聘上。
很多人聽得心潮澎湃,但一頓酒喝下來,就紛紛表示,兄弟說得太遠了點,這麽大的g事還是以後再說吧。這個情況讓李密有點意料不到。他沒想到奪天之計在各大造反企業裏竟然沒有市場。
其實這是正常的,不是每一個農民起義者都有高遠的理想,絕大多數的義軍是走投無路才造的反,能夠有個地方棲身,活下來就已經滿足了,真要去奪天下,這是要了親的命。很快,李密就被各山頭列為不受歡迎的人。有時。李密連山門都進不去,進去了,也就一頓酒飯打發了。
沒有人願意相信真的可以挑戰隋朝的統治。倘若是以前的李密。隻要又要灰心得去當鄉村教師,但此時的李密已經沒有退路。
他的朋友楊玄感死了,他的妹夫也死了,大義收留他的王秀才也死了,最後,新婚的妻子也死了。這世間,還有什麽可以讓他失去?了無牽掛的李密隻剩下一件事:推翻隋朝。來往於山林之間。李密就像一個傳道士,區別是傳道士傳遞愛與和平。李密卻在布道恨與暴力。盡管如此,殊途同歸吧。
山東,郊外,夜當空氣變得清涼,天空變得黑暗時,李密從夢中醒來了。他已經度過了不少這樣晝伏夜出的日子,接下來,應該是奔赴又一家用人單位進行自我推銷。
收拾一下,李密邁開步子,走在月光下,前路像月光這樣朦朧,又象月光這樣美麗。通過時光的迷霧,李密似乎可以清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未來。那時,他不再是逃亡的犯人,不是流浪的說客,而是身披金甲的大將,是指揮千軍萬馬橫掃天下的霸主。
這才是真正的我,這才是我一定要成為的我。無論有多少困難,我一定要成為這樣的我!信念改變了李密,這種強烈的信念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它不但能改變自己,還能感染別人。漸漸地,李密不再隻是一個人,他的身邊多了一些誌同道合的人。
據記載有一位叫李玄英的人,這位仁兄放著城裏的舒服日子不過,專門跑到山東來,還專往起義軍的大本營裏鑽,到處打聽李密的下落。當有人問起原因時,他神秘地說了一個事情:“民間興起一個歌謠:桃李子,皇後繞揚州,宛轉花園裏。
勿浪語,誰道許!”他對各位江湖大哥認真解釋,桃李子,就是逃跑中的李姓人,皇後繞揚州,宛轉花園裏。是說楊廣在揚州已經回不來了。而勿浪語,誰道許!就暗指一個密字。
這是一個為李密量身打造的歌謠,曆史上將這種有預言性質的歌謠稱之為讖言。讖言是改朝換代之際的常客。
這位突然冒出來的兄弟堪稱李密的鐵杆粉絲,在無數次得到他剛離去,他剛離去,寨門之上還留有他的唾沫星兒之後,他終於找到了偶像李密,並成為其忠實的跟班。四處推銷的李密終於有了第一個信徒,事實證明,破冰之始,就是春天。
李密的執著終於打動了一些山大王,很多人開始相信這位神采飛揚,唾沫橫飛的人可能說的是真的。也許,推翻隋朝建立新天下的願望並不是遙不可及。
而我們也不隻是小山賊,我們也可以做一番大事業!李密身後的人越來越多,在這裏麵,有一位的名字大家想必很熟悉,此人是濟陽人王伯當,在隋唐各種演義中,此人被塑造成百步穿楊的神射手,位列隋唐十八條好漢第十七名,並對李密十分忠誠。
神射手也許有藝術加工的成份,但忠誠卻是真實的,此人一直是李密最忠實的信徒,並陪李密走完了最後的一步。
李密決定再去找找平原郝孝德。雖然已經聯絡並說服了不少的起義隊伍,但這些隊伍有個共同的特點,人數小地盤窄,都屬小本經營,城管掃蕩一次就會血本無歸,靠這些力量是無法實施他的計劃的。
看到造反推銷員李密又上門了,郝孝德的頭都大了,但這一次的李密已經不是當初的李密,人家有跟班,也是老大。於是,郝孝德忍著性子將李密請了進來。
李密把他偉大的理想說了一遍,他告訴對方,郝老大這些兵馬加上我的計謀,河朔可以指揮而定。遲疑了一會,郝孝德露出了為難的表情,最終,他說出了心底的話:“兄弟當年我落草,實在是餓得沒辦法,現在隻求能夠活下來,你說的這些,我想都不敢想。”“蒲山公還是下山吧,要是朝廷知道你在我這裏,我死定了!”李密奇怪的看著他,怕死還鬧什麽革命,真搞不明白這樣的人竟然也能拉起這麽大的隊伍。
被李密看得不好意思,郝孝德隻好抬了另一個人出來擋箭。“翟讓兵馬眾多,你要是願意,我馬上派兵護送你去那裏。”韋城人翟讓是上天送給李密的禮物,他已經在瓦崗戰鬥了很久。曾經的翟讓被認為是可以解救天下蒼生的人,至少在一個人的眼裏是如此。
寨主翟讓數年前的一個夜晚,東郡,大牢。潮濕的死牢泛濫著死亡的氣息,時間已經不晚,但在這裏能按時作息的人應該是沒有的。翟讓同誌沒有睡著,他本來是東郡的法曹,主管一郡之司法工作,可竟然知法犯法,犯下了死罪,此時被關在裏麵,就等吃斷頭飯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