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讓雖然有許多不足的地方,但說他完全一無是處是不客觀的,至少,他這個人對自我有深刻的認識。翟讓審視了自己的內心,無論是本心也好,還是恩人的期許也好,他都略帶自卑但又慶幸地發現自己並沒有
爭奪天下的雄心。
如果人生可以倒帶,我還是願意回到過去當一個法曹啊。落草實屬無奈,我再不想往前走了。翟讓站起身來,向李密施以跪禮,然後真誠的說出了自己的心聲:“你所說的實是英雄之策,但我本來是個種田的,誌向沒有這麽高遠,這樣的大計我擔當不起。
如果非要幹這樣的大事,還請你領軍先行,我為殿後。”“得倉之日,當別議之。”最後,翟讓補充道。所謂的當別議之,就是重排座位。李密震驚了,他很快明白了翟讓的意思,也許,李密早已經盯著第一把交椅,但他沒有想到對方會主動讓出這個所有英雄都覬覦的寶座。
望著翟讓鄭重的表情,李密知道對方不是逗他玩,也不是在試探他。李密端正身體,然後朝翟讓跪拜下去,英雄膝下有黃金,能讓英雄舍金而折節的,唯有英雄!此時的翟頭領應該有如釋重負的感覺。
黃曹主,抱歉,我無法成為你所期侍的救世主,但我今天已經找到了一個願意這樣去做的人。李密跟翟讓挑選了數千的精兵,晝夜兼行,猛然向洛口倉發起了攻擊,奇襲取得了效果,守倉的隋兵四下散走。
天下第一倉向瓦崗軍打開了大門。洛口倉。在現在的鄭州市鞏義境內,這裏是大隋朝的交通樞紐,西抵長安洛陽,南通江浙,北至河北。
裏的土質堅硬幹燥。十分利於糧食的貯藏。大隋朝在這裏興建了全國最大的糧倉,存儲從江南等產糧區運來的糧食。據記載,容量十分巨大,最多可容糧二千多萬擔。
這個糧倉是楊廣大帝下令修建的,是兩京的特供糧倉,李密招呼也不打一聲。就把人家的特供糧給搶了,搶了也就罷了,還大開倉門,號召十裏八鄉的鄉親們都來背糧食,大有不是自己的不心疼的架式。
望著穿流不息前來取糧的人。翟讓像衝進大觀園的西門慶,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落草之後,他經常被糧食問題困擾,現在終於可以吃一碗倒一碗了。
但李密告訴他,要想把這碗飯做成鐵飯碗,還得經受洛陽大軍的考驗。看著翟讓的臉色又有點睛轉陰,李密馬上補充道:“翟公無須擔心。東都留守越王還是個小毛孩,不足畏也。”不可否讓,李密是這個時代的智者。但智者並不是全才,比如,識人就不是李密的長處。越王確實年輕,可年輕不代表著對好付。
當年在洛陽抵禦楊玄感的殺神樊子蓋已經去死,據史書記載,這位仁兄因為殺人太多。臨死之前各種曆鬼(以斷頭鬼為主要品種)圍繞在他的床頭。
殺氣固然是一種力量,但另一極。溫和也並不代表軟弱。越王楊侗就是一個溫和的人,他是隋帝楊廣的孫子。楊廣到揚州去之後,將他留在洛陽鎮守。
這一年,楊侗十三歲。老楊家素以陰沉狠辣聞名於史,楊廣就不說了,就是他爹隋文帝楊堅也是狠角色,該出的就出手,連外娚都能下得去手,而楊侗似乎例外。
楊侗性格寬厚,從來不擺架子,年紀雖輕,但不輕狂,靠著這樣的品性,楊侗團結著洛陽城內的官員。這樣的少年,並不是一個可以慶幸的對手。
很快,楊侗就對洛口倉失守做出了反應,他安排了虎賁郎將劉長恭率二萬五千兵馬從正麵攻擊李密,又安排另一路兵馬從後麵包抄,爭取讓李密們在洛口倉吃不了也別想兜著走。正麵進軍的劉長恭不足一提,值得注意的是後麵包抄這一路。
按計劃,此路將由新任河南討捕大使隋將裴仁基率領。這位仁兄是一員猛將,騎馬射箭是其特長,最近實力更是大增,張須陀戰死之後,張的部下紛紛投靠到裴仁基的營裏,這裏麵就有秦叔寶跟羅士信。這個方案如果能夠得到順利執行,對李密將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可惜,事情的一開始就變味了。劉長恭領出來的二萬五千士兵並不是真正的戰士。當聽說城裏將出擊李密時,東都三大國辦學校國子、太學、四門的學生紛紛來到軍營,報名參軍,要求出城征討瓦崗軍。這些書生放著好好的教室不坐,非要跑到沙場上,應該是被憋壞了。
天下大亂,時局不穩,高考(科舉)也中止了,沒有高考,天天在教室裏之乎者實在無趣。除了書生之外,還有不少達官貴人的親戚。皇親國戚也不是精忠報國衛朝廷,一腔熱血譜青春。在他們看來,這是一次絕佳撈戰功的機會。據洛陽的市民分析,李密不過是盜書饑賊。
出現這樣不美好的誤會應該要怪李密。本來聽說此人要攻打東都,偵察兵都來踩過點了,那知道掉頭一轉,跑到洛口倉搶糧食去了。這不是一群餓暈了頭的饑民是什麽?
對於這樣的饑民,不打上對不起楊廣陛下,下對不起自己。一路上,這一群天天坐自習室的書生像被放風一樣,精力旺盛。隊伍彩旗飄飄,服裝整齊,裝備精良,戰鼓震天,頗有鳴鼓而攻之的氣勢。
隋義寧元年(617)二月十一日,興洛倉城,石子河。這是劉長恭跟裴仁基約好會師的時間與地點。裴仁基還沒有到。劉長恭已經到了。
這說明學生哥比老兵們有幹勁,不知道書生們是以下課奔食堂的覺悟還是以搶自習室座位的覺悟抵達得現場。唯一可知是,現在是早上,早飯還沒有開。
早餐責任人劉長恭正在點數,不是點自己書生的名。而是在點對方的人數。很快,他點清楚了,與此同時,臉上浮現出了喜色。對方兵少!少到什麽程度呢?
李密跟翟讓本隻領了數千精兵過來,現在為了對付裴仁基的夾擊。他將部隊分成十隊,四隊前去阻擊裴仁基,剩下六隊列營石子河東,對陣劉長恭。
這個六隊估摸著大概就二三千人吧。二三千對二萬五,數量上的懸殊讓劉長恭做出了一個衝動的決定。不等裴仁基了,立刻踱河發起攻擊!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
每次在史書中看到點人數就能決定是否發動攻擊的武將。我就恨不得告訴當年的數學老師:數學這個東西不一定是好東西。劉長恭連早飯都沒開,就下達了渡河擊敵的命令,在他看來,打完回來再吃,飯可能會比較香一點。
大不了早飯中飯一起吃了。猛然發動的攻擊竟然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翟讓第一個受到了隋軍的攻擊。也不知道翟頭領是不是上戰場之前都不洗手的,手氣這麽差,不是被人當魚餌,就是被人先攻擊。
行走多年的老江湖也栽了跟頭,翟讓被平時打架就會隻扯頭發的國子監學生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陣腳大亂,翟頭領本人搞不好就要光榮犧牲。關鍵時刻,救世主出現了。石子河邊。橫嶺之上,呼嘯聲掠嶺而來,直抵河岸。
蒲山公營的將士終於出現。這一回李密還是比較厚道的。他把東都來的書生軍留給了翟讓,然後領著四隊到一個叫橫嶺的山坡埋伏起來,準備伏擊實力更強的裴仁基。可他沒想到,裴仁基竟然放了劉仁恭的鴿子,到現在連個影子都沒有,他更沒想到。翟大當家的連讀書人都打不過。
驚魂稍定之後,翟讓回頭。以四十五度角仰望衝擊而下的李密,不經意間。他的心中泛起讚歎,那個瘦小黑膚的人比以前更耐看了,從橫嶺衝下時,竟有金剛的威風。應該就是此刻,翟讓下了決定,頭把交椅是該讓給此人來坐了。劉長恭大敗而走,一旦瓦崗軍站穩腳跟,他的書生軍當然不是是對手。
書中雖然有黃金屋,也有顏如玉,更有雄兵百萬,但顯然,這隊學生兵還沒有學到這個層次。何況,同學們還餓著肚子。隋軍兵敗如山倒,眼見不對,劉長恭趕緊換了一身衣服,丟下潰敗的大軍,逃回了洛陽。這一趟也不算白來,此戰過後,瓦崗軍不少戰士換上了新新裝備。
感謝楊廣,感謝洛陽!英雄大集合擊退劉長恭後,翟讓兌現了他的承諾,讓出了第一把交椅。李密終於成為了瓦崗的一把手。他自號魏公,為了表示其正統性,還設了一個壇,準備向老天注冊一下.那一天,李密身著寬鬆的大袍,走向了祭壇.登台的第一感覺是祭壇還行,挺大,另外,風也太大了點。一陣勁風橫吹過來,鼓起了李密的大袍,李密噸位不夠,差點就此摔倒,提前給老天爺行大禮。
軍中的書記看到了這一幕,意識到這是上天的一個暗示,於是,他將此事記錄下來。直到多年以後,大家才可以確定這個異象意味著什麽.李密大概知道這不是一個好的兆頭,但他不會讓這突然殺出的橫風打亂他的腳步。我已經不是命運的奴隸,命運於我,無可複加矣。
我命,我書!踉蹌了一下,李密迅速調整身體,站穩了腳跟。然後大步登上了最高位。從這一刻開始,謀士李密已經消滅,取代得是號令群雄的領袖李密。
李密等這一天等著太久,上天給他的磨曆也太多了,但值得欣慰地得,等待跟回報往往成正比,像窖酒一樣,放得越久,回報越豐厚。瓦崗英雄大聚義的時刻已經來到。
一
個月前,各地的義軍接到了一封密信,信是李密起草,翟讓簽署的,信中提到瓦崗軍將攻打洛口倉,如果大家鍋裏缺吃的,不妨點起兵馬,大家共聚洛口倉,吃大鍋飯,喝大碗酒。
這是江湖盛事,但指望大家都來共襄盛舉是不現實的,事實上,靜觀其變的不少,反正洛口倉糧多。遲點去,瓦崗軍也吃不完。等洛陽的劉長恭被擊敗,各地義軍終於動了。
曾經拒絕李密的長白山王薄,平原郡郝孝德拉著部隊來了,除此之外。孟讓,王德仁以及濟陰房獻伯、上穀王君廓、長平李士才、淮陽魏六兒、李德謙、譙郡張遷、魏郡李文相、譙郡黑社、白社、濟北張青特、上洛周比洮、胡驢賊等等義軍紛紛前來入夥。
這些都是雄據一方的梟雄,以他們的實力打個縣城是沒問題,但想要做更大的事情,隻有團結一條道路。洛口倉城裏很快聚集了數十萬的兵馬,而李密還在等另一批人的到來。李密等的是裴仁基。裴仁基據守的虎牢關很重要。這是洛陽的東麵門戶,要想攻取洛陽,必
須拿下虎牢關。對於裴仁基,李密沒有動武,他采取的是勸降。此時。裴仁基很糾結,本來約好跟劉長恭會戰洛口倉,可跑到半路,劉長恭已經完事逃跑了。
裴仁基遲到了,遲到的原因似乎並不是睡過頭或者表壞了,事實上,他在隋朝體製內過得並不怎麽開心。隋帝楊廣給他配了一名副手,名為幫助工作。實則監視他的一舉一動。
他跟副手之間的關係很緊張。裴仁基有個特點,大方,經常給部下發獎金。這個舉動引起了副手的不滿,數次警告要上報楊廣。身邊有個刺頭,現在失期不至,裴仁基看來需要找陰陽先生給自己找塊風水寶地建地下安居房了。此時,李密的說客找到了他。
給他提供了第二條路。裴仁基沒有猶豫,回頭就將副手砍了。然後拉著
隊伍投向了李密。這是一次極其成功的策反,除了得到裴仁基這位猛將以及虎牢關外。瓦崗的大軍又新增了兩員虎將:秦叔寶跟羅士信。千金易得,猛將難求。見到秦叔寶跟羅士信後,李密大喜過望。做為一名反軍領袖,一支忠勇的近衛軍是必備的,現在李密終於配齊了人員。
李密在招募來的士兵中挑選出八千員,組成內外軍馬,分隸於四驃騎,李密表示:此八千人可當百萬。
這並不是一個太誇張的說法。秦叔寶就是四大驃騎將軍之一,其他的驃騎將軍,史書記載不一,但還有一個人是可以肯定的。
此人是程咬金。程咬金領著一幫鄉勇,騎著馬,拿著長槍(不是斧頭)來到了洛口倉城要求入夥。在演義小說裏,程咬金屬於開心果的人物,頭腦簡單,大手大腳,性格直爽,正如梁山少了李逵便少了三分趣味,瓦崗軍裏自然不能沒有程咬金。
但要注意的是,曆史中的程咬金跟演義中的程三斧是不同的,首先,程咬金的兵器不是斧頭,而是馬槊,其次,程咬金不是倒黴的私鹽販子,事實上,他極有可能是一位地主。
程咬金,濟州東阿人,在投奔李密以前,他在老家組織了數百人搞了個自保會,他本人任保長。平時抵禦一下遊寇的騷擾。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程咬金並不是一個馬大哈,這個人是一個很精明的人。程咬金成功活到了大唐朝,位列唐朝著名功臣團隊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享年七十六歲。
據我所知,如果程咬金是像李逵那樣隻認大哥,低頭猛走的人物,他肯是活不了這麽久。在老家當了一段保長後,程咬金敏銳地發現,世道已經變了,各立山頭的時代已經結束,馬上就會迎來寡頭競雄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下,勢單力薄的自保會再也沒法保住家鄉。於是,程咬金一咬牙,領著部隊投奔了李密。打不過對方,就加入對方。
這就是程咬金的智慧。英雄終於聚首。現在的瓦崗軍有翟讓係的三架馬車:翟讓、單世雄、徐世勣。李密的蒲山公營有四驃騎,以及各地匯集來的義軍頭領。論陣容之強,瓦崗軍絕不亞於梁山上的那套班子。
洛口倉城,李密步出軍營,春天的風吹來醉人的飯香。糧草已備,兵馬大集,猛將如雲。這正是我夢寐以求的時刻。
我的霸業,就此啟舵,我的前路,誰能阻擋?正如秦未項羽,漢末曹操們,李密終於找到了屬於他自己的位置。而曆史是一個比較愛熱鬧的人,他不可能隻安排項羽,而不安排劉邦,安排了曹操,卻不安排劉備孫權們。
亂世,不是一枝可以獨秀的時代,亂世,向來是群雄逐鹿的時代。縱觀隋末,天下勢力三分,關隴貴族,山東豪傑,江淮勁卒,得一而可爭天下,李密算是一個另類,他以關隴貴族的身份,統領的卻是山東豪傑。
這樣的組合不失其英勇,又不會有一般農民軍常有的目光短淺的毛病,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李密所率的山東豪傑並不是全部的山東豪傑。
就在李密號魏公的二個月前,在河間郡,一位大漢登上祭台自稱長樂王。這個人統率著另一支山東豪傑組成的隊伍。(未完待續)
爭奪天下的雄心。
如果人生可以倒帶,我還是願意回到過去當一個法曹啊。落草實屬無奈,我再不想往前走了。翟讓站起身來,向李密施以跪禮,然後真誠的說出了自己的心聲:“你所說的實是英雄之策,但我本來是個種田的,誌向沒有這麽高遠,這樣的大計我擔當不起。
如果非要幹這樣的大事,還請你領軍先行,我為殿後。”“得倉之日,當別議之。”最後,翟讓補充道。所謂的當別議之,就是重排座位。李密震驚了,他很快明白了翟讓的意思,也許,李密早已經盯著第一把交椅,但他沒有想到對方會主動讓出這個所有英雄都覬覦的寶座。
望著翟讓鄭重的表情,李密知道對方不是逗他玩,也不是在試探他。李密端正身體,然後朝翟讓跪拜下去,英雄膝下有黃金,能讓英雄舍金而折節的,唯有英雄!此時的翟頭領應該有如釋重負的感覺。
黃曹主,抱歉,我無法成為你所期侍的救世主,但我今天已經找到了一個願意這樣去做的人。李密跟翟讓挑選了數千的精兵,晝夜兼行,猛然向洛口倉發起了攻擊,奇襲取得了效果,守倉的隋兵四下散走。
天下第一倉向瓦崗軍打開了大門。洛口倉。在現在的鄭州市鞏義境內,這裏是大隋朝的交通樞紐,西抵長安洛陽,南通江浙,北至河北。
裏的土質堅硬幹燥。十分利於糧食的貯藏。大隋朝在這裏興建了全國最大的糧倉,存儲從江南等產糧區運來的糧食。據記載,容量十分巨大,最多可容糧二千多萬擔。
這個糧倉是楊廣大帝下令修建的,是兩京的特供糧倉,李密招呼也不打一聲。就把人家的特供糧給搶了,搶了也就罷了,還大開倉門,號召十裏八鄉的鄉親們都來背糧食,大有不是自己的不心疼的架式。
望著穿流不息前來取糧的人。翟讓像衝進大觀園的西門慶,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落草之後,他經常被糧食問題困擾,現在終於可以吃一碗倒一碗了。
但李密告訴他,要想把這碗飯做成鐵飯碗,還得經受洛陽大軍的考驗。看著翟讓的臉色又有點睛轉陰,李密馬上補充道:“翟公無須擔心。東都留守越王還是個小毛孩,不足畏也。”不可否讓,李密是這個時代的智者。但智者並不是全才,比如,識人就不是李密的長處。越王確實年輕,可年輕不代表著對好付。
當年在洛陽抵禦楊玄感的殺神樊子蓋已經去死,據史書記載,這位仁兄因為殺人太多。臨死之前各種曆鬼(以斷頭鬼為主要品種)圍繞在他的床頭。
殺氣固然是一種力量,但另一極。溫和也並不代表軟弱。越王楊侗就是一個溫和的人,他是隋帝楊廣的孫子。楊廣到揚州去之後,將他留在洛陽鎮守。
這一年,楊侗十三歲。老楊家素以陰沉狠辣聞名於史,楊廣就不說了,就是他爹隋文帝楊堅也是狠角色,該出的就出手,連外娚都能下得去手,而楊侗似乎例外。
楊侗性格寬厚,從來不擺架子,年紀雖輕,但不輕狂,靠著這樣的品性,楊侗團結著洛陽城內的官員。這樣的少年,並不是一個可以慶幸的對手。
很快,楊侗就對洛口倉失守做出了反應,他安排了虎賁郎將劉長恭率二萬五千兵馬從正麵攻擊李密,又安排另一路兵馬從後麵包抄,爭取讓李密們在洛口倉吃不了也別想兜著走。正麵進軍的劉長恭不足一提,值得注意的是後麵包抄這一路。
按計劃,此路將由新任河南討捕大使隋將裴仁基率領。這位仁兄是一員猛將,騎馬射箭是其特長,最近實力更是大增,張須陀戰死之後,張的部下紛紛投靠到裴仁基的營裏,這裏麵就有秦叔寶跟羅士信。這個方案如果能夠得到順利執行,對李密將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可惜,事情的一開始就變味了。劉長恭領出來的二萬五千士兵並不是真正的戰士。當聽說城裏將出擊李密時,東都三大國辦學校國子、太學、四門的學生紛紛來到軍營,報名參軍,要求出城征討瓦崗軍。這些書生放著好好的教室不坐,非要跑到沙場上,應該是被憋壞了。
天下大亂,時局不穩,高考(科舉)也中止了,沒有高考,天天在教室裏之乎者實在無趣。除了書生之外,還有不少達官貴人的親戚。皇親國戚也不是精忠報國衛朝廷,一腔熱血譜青春。在他們看來,這是一次絕佳撈戰功的機會。據洛陽的市民分析,李密不過是盜書饑賊。
出現這樣不美好的誤會應該要怪李密。本來聽說此人要攻打東都,偵察兵都來踩過點了,那知道掉頭一轉,跑到洛口倉搶糧食去了。這不是一群餓暈了頭的饑民是什麽?
對於這樣的饑民,不打上對不起楊廣陛下,下對不起自己。一路上,這一群天天坐自習室的書生像被放風一樣,精力旺盛。隊伍彩旗飄飄,服裝整齊,裝備精良,戰鼓震天,頗有鳴鼓而攻之的氣勢。
隋義寧元年(617)二月十一日,興洛倉城,石子河。這是劉長恭跟裴仁基約好會師的時間與地點。裴仁基還沒有到。劉長恭已經到了。
這說明學生哥比老兵們有幹勁,不知道書生們是以下課奔食堂的覺悟還是以搶自習室座位的覺悟抵達得現場。唯一可知是,現在是早上,早飯還沒有開。
早餐責任人劉長恭正在點數,不是點自己書生的名。而是在點對方的人數。很快,他點清楚了,與此同時,臉上浮現出了喜色。對方兵少!少到什麽程度呢?
李密跟翟讓本隻領了數千精兵過來,現在為了對付裴仁基的夾擊。他將部隊分成十隊,四隊前去阻擊裴仁基,剩下六隊列營石子河東,對陣劉長恭。
這個六隊估摸著大概就二三千人吧。二三千對二萬五,數量上的懸殊讓劉長恭做出了一個衝動的決定。不等裴仁基了,立刻踱河發起攻擊!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
每次在史書中看到點人數就能決定是否發動攻擊的武將。我就恨不得告訴當年的數學老師:數學這個東西不一定是好東西。劉長恭連早飯都沒開,就下達了渡河擊敵的命令,在他看來,打完回來再吃,飯可能會比較香一點。
大不了早飯中飯一起吃了。猛然發動的攻擊竟然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翟讓第一個受到了隋軍的攻擊。也不知道翟頭領是不是上戰場之前都不洗手的,手氣這麽差,不是被人當魚餌,就是被人先攻擊。
行走多年的老江湖也栽了跟頭,翟讓被平時打架就會隻扯頭發的國子監學生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陣腳大亂,翟頭領本人搞不好就要光榮犧牲。關鍵時刻,救世主出現了。石子河邊。橫嶺之上,呼嘯聲掠嶺而來,直抵河岸。
蒲山公營的將士終於出現。這一回李密還是比較厚道的。他把東都來的書生軍留給了翟讓,然後領著四隊到一個叫橫嶺的山坡埋伏起來,準備伏擊實力更強的裴仁基。可他沒想到,裴仁基竟然放了劉仁恭的鴿子,到現在連個影子都沒有,他更沒想到。翟大當家的連讀書人都打不過。
驚魂稍定之後,翟讓回頭。以四十五度角仰望衝擊而下的李密,不經意間。他的心中泛起讚歎,那個瘦小黑膚的人比以前更耐看了,從橫嶺衝下時,竟有金剛的威風。應該就是此刻,翟讓下了決定,頭把交椅是該讓給此人來坐了。劉長恭大敗而走,一旦瓦崗軍站穩腳跟,他的書生軍當然不是是對手。
書中雖然有黃金屋,也有顏如玉,更有雄兵百萬,但顯然,這隊學生兵還沒有學到這個層次。何況,同學們還餓著肚子。隋軍兵敗如山倒,眼見不對,劉長恭趕緊換了一身衣服,丟下潰敗的大軍,逃回了洛陽。這一趟也不算白來,此戰過後,瓦崗軍不少戰士換上了新新裝備。
感謝楊廣,感謝洛陽!英雄大集合擊退劉長恭後,翟讓兌現了他的承諾,讓出了第一把交椅。李密終於成為了瓦崗的一把手。他自號魏公,為了表示其正統性,還設了一個壇,準備向老天注冊一下.那一天,李密身著寬鬆的大袍,走向了祭壇.登台的第一感覺是祭壇還行,挺大,另外,風也太大了點。一陣勁風橫吹過來,鼓起了李密的大袍,李密噸位不夠,差點就此摔倒,提前給老天爺行大禮。
軍中的書記看到了這一幕,意識到這是上天的一個暗示,於是,他將此事記錄下來。直到多年以後,大家才可以確定這個異象意味著什麽.李密大概知道這不是一個好的兆頭,但他不會讓這突然殺出的橫風打亂他的腳步。我已經不是命運的奴隸,命運於我,無可複加矣。
我命,我書!踉蹌了一下,李密迅速調整身體,站穩了腳跟。然後大步登上了最高位。從這一刻開始,謀士李密已經消滅,取代得是號令群雄的領袖李密。
李密等這一天等著太久,上天給他的磨曆也太多了,但值得欣慰地得,等待跟回報往往成正比,像窖酒一樣,放得越久,回報越豐厚。瓦崗英雄大聚義的時刻已經來到。
一
個月前,各地的義軍接到了一封密信,信是李密起草,翟讓簽署的,信中提到瓦崗軍將攻打洛口倉,如果大家鍋裏缺吃的,不妨點起兵馬,大家共聚洛口倉,吃大鍋飯,喝大碗酒。
這是江湖盛事,但指望大家都來共襄盛舉是不現實的,事實上,靜觀其變的不少,反正洛口倉糧多。遲點去,瓦崗軍也吃不完。等洛陽的劉長恭被擊敗,各地義軍終於動了。
曾經拒絕李密的長白山王薄,平原郡郝孝德拉著部隊來了,除此之外。孟讓,王德仁以及濟陰房獻伯、上穀王君廓、長平李士才、淮陽魏六兒、李德謙、譙郡張遷、魏郡李文相、譙郡黑社、白社、濟北張青特、上洛周比洮、胡驢賊等等義軍紛紛前來入夥。
這些都是雄據一方的梟雄,以他們的實力打個縣城是沒問題,但想要做更大的事情,隻有團結一條道路。洛口倉城裏很快聚集了數十萬的兵馬,而李密還在等另一批人的到來。李密等的是裴仁基。裴仁基據守的虎牢關很重要。這是洛陽的東麵門戶,要想攻取洛陽,必
須拿下虎牢關。對於裴仁基,李密沒有動武,他采取的是勸降。此時。裴仁基很糾結,本來約好跟劉長恭會戰洛口倉,可跑到半路,劉長恭已經完事逃跑了。
裴仁基遲到了,遲到的原因似乎並不是睡過頭或者表壞了,事實上,他在隋朝體製內過得並不怎麽開心。隋帝楊廣給他配了一名副手,名為幫助工作。實則監視他的一舉一動。
他跟副手之間的關係很緊張。裴仁基有個特點,大方,經常給部下發獎金。這個舉動引起了副手的不滿,數次警告要上報楊廣。身邊有個刺頭,現在失期不至,裴仁基看來需要找陰陽先生給自己找塊風水寶地建地下安居房了。此時,李密的說客找到了他。
給他提供了第二條路。裴仁基沒有猶豫,回頭就將副手砍了。然後拉著
隊伍投向了李密。這是一次極其成功的策反,除了得到裴仁基這位猛將以及虎牢關外。瓦崗的大軍又新增了兩員虎將:秦叔寶跟羅士信。千金易得,猛將難求。見到秦叔寶跟羅士信後,李密大喜過望。做為一名反軍領袖,一支忠勇的近衛軍是必備的,現在李密終於配齊了人員。
李密在招募來的士兵中挑選出八千員,組成內外軍馬,分隸於四驃騎,李密表示:此八千人可當百萬。
這並不是一個太誇張的說法。秦叔寶就是四大驃騎將軍之一,其他的驃騎將軍,史書記載不一,但還有一個人是可以肯定的。
此人是程咬金。程咬金領著一幫鄉勇,騎著馬,拿著長槍(不是斧頭)來到了洛口倉城要求入夥。在演義小說裏,程咬金屬於開心果的人物,頭腦簡單,大手大腳,性格直爽,正如梁山少了李逵便少了三分趣味,瓦崗軍裏自然不能沒有程咬金。
但要注意的是,曆史中的程咬金跟演義中的程三斧是不同的,首先,程咬金的兵器不是斧頭,而是馬槊,其次,程咬金不是倒黴的私鹽販子,事實上,他極有可能是一位地主。
程咬金,濟州東阿人,在投奔李密以前,他在老家組織了數百人搞了個自保會,他本人任保長。平時抵禦一下遊寇的騷擾。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程咬金並不是一個馬大哈,這個人是一個很精明的人。程咬金成功活到了大唐朝,位列唐朝著名功臣團隊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享年七十六歲。
據我所知,如果程咬金是像李逵那樣隻認大哥,低頭猛走的人物,他肯是活不了這麽久。在老家當了一段保長後,程咬金敏銳地發現,世道已經變了,各立山頭的時代已經結束,馬上就會迎來寡頭競雄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下,勢單力薄的自保會再也沒法保住家鄉。於是,程咬金一咬牙,領著部隊投奔了李密。打不過對方,就加入對方。
這就是程咬金的智慧。英雄終於聚首。現在的瓦崗軍有翟讓係的三架馬車:翟讓、單世雄、徐世勣。李密的蒲山公營有四驃騎,以及各地匯集來的義軍頭領。論陣容之強,瓦崗軍絕不亞於梁山上的那套班子。
洛口倉城,李密步出軍營,春天的風吹來醉人的飯香。糧草已備,兵馬大集,猛將如雲。這正是我夢寐以求的時刻。
我的霸業,就此啟舵,我的前路,誰能阻擋?正如秦未項羽,漢末曹操們,李密終於找到了屬於他自己的位置。而曆史是一個比較愛熱鬧的人,他不可能隻安排項羽,而不安排劉邦,安排了曹操,卻不安排劉備孫權們。
亂世,不是一枝可以獨秀的時代,亂世,向來是群雄逐鹿的時代。縱觀隋末,天下勢力三分,關隴貴族,山東豪傑,江淮勁卒,得一而可爭天下,李密算是一個另類,他以關隴貴族的身份,統領的卻是山東豪傑。
這樣的組合不失其英勇,又不會有一般農民軍常有的目光短淺的毛病,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李密所率的山東豪傑並不是全部的山東豪傑。
就在李密號魏公的二個月前,在河間郡,一位大漢登上祭台自稱長樂王。這個人統率著另一支山東豪傑組成的隊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