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舉兩個例子,就都明白了。他俘虜了一個叫庾立的人,對於庾立膽敢反對自己,拒絕投降,大為惱火,把庾立懸掛在火上,一麵烤一麵砍下他的四肢,一麵慢慢割他的肉,讓士卒拿去吃。
薛仁果不僅好殺,而且貪婪,攻克天水郡的時候,把所有富人召集一堂,頭上腳下,懸掛起來,用醋灌他們的鼻孔,讓他們獻出金銀財寶。
對於薛仁果的這種慘無人道的行為,薛舉看在眼裏,記在腦中,愁在心裏,薛舉曾用這樣的話告誡過薛仁果:“你的才能可以成就大的事業,然而殘暴寡恩,總有一天是會失敗的。”
對於這些話薛仁果不但沒記住,反而是壓根就沒聽。薛仁果當太子的時候,就和很多的將領合不來,不是你看不上我,就是我看不上你,總之誰也不鳥誰,到了薛仁果當皇帝,就開始猜忌和他不和的將領,那些將領也不忠心擁護他。做為薛舉集團的第一謀士,郝瑗因為對這薛舉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薛舉死了,郝瑗痛哭流涕,哭的比薛仁果還悲痛,傷心過度,最後病死了。秦國的國勢由此開始衰弱。但是這些似乎並沒有影響薛仁果的心情和他的雄心壯誌。現在世道變了,以前是您老人家當家,現在是我當家,讓我代替您完成你那沒有完成的夢想吧(打進關中),薛仁果是這樣想的,然後他就這樣去做了。他的具體做法就是不斷找事,沒事惹事,自從薛仁果當了秦國的家,唐國和秦國的邊境就一天沒有消停過。終於有一天。李淵實在忍受不了了,又派李世民出征。李世民又一次率領大軍到了前線,這一次他要一雪前恥,我的麵子是怎麽丟的,我就要怎麽樣的找回來。李世民駐軍在高墌城。薛仁果駐軍在折墌城。大戰一觸即發,李世民卻采取了閉門不出的守勢,不管你怎麽挑戰,我就是不出去,你又能把我怎麽樣。李世民的如意算盤打的很好,你薛仁果不是剛剛取得勝利嗎。士氣不是很旺盛嗎?你不是認為自己很牛嗎?你不是就是想乘著這股銳氣打敗我嗎?我偏偏不和你打,等你的銳氣耗盡了,等你不在驕傲了,等你不在認為自己很牛了,到那時候咱們再說。李世民下軍令:“敢有言戰者。斬”,高掛免戰牌,一直掛了兩個月。任你薛仁果百般挑釁,我李世民自巋然不動。兩個月後,情況發生了轉變。這個轉變不是李世民出戰,而是薛仁果hold不住了(糧食要沒了)。薛仁果手下的大將翟長孫等人紛紛向李世民投降,李世民知道這是一個機會,一個可以打敗薛仁果的機會。有了機會就要把握。放走機會的人不是仁慈,而是失敗。李世民不想當失敗者。
首先,李世民命令梁實在淺水原紮營。做為誘餌。百般求戰而被拒絕的宗羅睺看見了梁實,眼前一亮,認為梁實就是一隻待宰的羔羊,而自己恰恰是那隻餓虎。殊不知你不但不是餓虎,反而是一條被引誘上勾的魚。愚蠢的人有一個共同點,往往認為自己很聰明。餓虎很興奮的撲向了羔羊。事實似乎證明梁實的確是一隻羔羊,麵對宗羅睺的進攻。梁實無法打退,堅守險要。死守營寨。越不想讓我得到,我偏要得到。宗羅睺的攻擊更加猛烈,梁實用盡渾身的力氣才保住了營寨。此時,發生了一件更加糟糕的事情,使局勢急轉而下。梁實的營地本來就缺水,被圍了幾天,原本儲存的水都喝光了,現在已經一滴水都沒有了。沒有水,怎麽辦?梁實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沒有水,就不喝水。在這麽險惡的情況下,梁實堅守營寨,沒有退縮,沒有怨言,更加沒有恐懼和背叛的心,他相信李世民一定會來救他的。因為這是他們之間的約定。“你去當魚餌,我來抓魚”。李世民沒有讓梁實失望,他一直關注著淺水原的戰況,等待時機成熟,一舉進攻,他的目的不是打敗對手,而是一次性解決對手。在梁實連續斷水幾天後,宗羅睺率領的秦軍已經很疲憊,李世民認為時機到了,他向已經集結了好久的部隊下達命令:“出發”。
解決了一個鄰居,李淵有把眼光投向了另一個鄰居——李軌。李軌不像薛舉父子那樣不老實,總沒事找事,到後來把人家惹怒了,自己招來殺身之禍。如果薛舉是流氓學生,還涉黑的那種,跟黑社會勾結是他的資本;那麽李軌就像是一個三好學生,學習好,人品好,就是他的資本。李軌中規中矩的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招災,不惹禍,隻要你不主動找我的麻煩,我肯定就不惹你。
所以李淵對李軌的政策不是強硬的,而是懷柔的;不是利用軍事,而是利用政治;不是用李世民,而是用外交官。高明的政治家總能夠根據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對手,做出正確的判斷,采取相對最合適的辦法。按照規矩,我們先來介紹一下李淵的第三個對手。
第一個對手隋朝集團和第二個對手薛舉集團都已經被解決掉了,很容易,很輕鬆,李淵也很享受,在群雄逐鹿的遊戲中李淵嚐到了快感。是的,這類遊戲是世上最刺激,最過癮,對遊戲者素質要求最高,也是規則最為殘酷的遊戲。能夠加入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你的能力非常強,你的運氣再足夠好,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你就是人間極品。
李軌,字處則,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時任武威郡司馬,喜歡看書,有辯才,家裏很富有,而且毫不吝嗇,常常賑濟饑民,幫助窮人,因此名聲很好,老百姓們都很喜歡他。薛舉在金城起義,加入了反隋的行列,實際上他的所作所為還不如隋朝的軍隊呢。自己不事生產,沒事就搶劫。
反正這是一個沒有本錢的買賣,時間又沒有限定,形式靈活多樣。而李軌恰好是一個大地主,私有財產的擁用者總是害怕自己的財產被奪走。因此會想方設法的保護。
薛舉是李軌的一個威脅,和李軌同樣是地主的還有很多人,這些人也不想成為待宰的羔羊,碰巧他們又是朋友,於是他們走到了一起。在那樣的亂世,在薛舉的威脅下。一些想保住自己私有財產的地主,在一個漆黑的夜晚,找了一個很隱秘的地方開了一個會。
會議的議題很簡單,但很實在,怎麽樣保護我們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看樣子指望那些當官的保護自己。打退侵略者,是不可能的了,因為那些老爺們不但平時不管事,沒有能力,沒有威望,更主要的是沒有和薛舉叫板的膽量。指望他們,還不如指望自己呢?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逃走,然而。仔細看一下地圖你就知道了,當時偌大的一個隋朝已經體無完膚,想在隋朝的國土上找一方世外桃源式的樂土比找一隻三條腿的蛤蟆還難。逃也無處可去。況且你即使逃了,有能怎麽樣呢?那個時代,財產的多寡主要看土地的多少,現金有再多總有花完的一天,然而土地卻是可以再生產的。
而且就當時的情況看,有多少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手裏有沒有有糧。有錢不一定能夠買到吃的,所以即使很有錢。你也有可能有被餓死的一天。
土地就是來產糧食的,因此土地很重要。重要的幾乎就像是人的命,不到萬不得已不能拋棄自己的土地,李軌是這麽想的。逃又不能逃,政府官員們又指望不上(就知道幹吃飯,不幹活),總不能在這裏等著薛舉來搶吧?
經過集體的討論,多次的研究,反複的分析,最後他們得出了一天結論:妻子是我們的,糧食是我們的,土地是我們的,財產也是我們的,不能等著薛舉來搶我們,如果那樣我們會變的一無所有,性命也會有危險。
因此我們要拿起武器保護屬於我們的一切。“拿起武器保護屬於我們的一切。”群情激憤,鬥誌昂揚,這個結論得到了與會所有人的支持。接下了商議討論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就是具體該怎麽做?
一群地主們水平不見得有多高,他們辦事的速度卻是驚人的,在得出結論後不久,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就出爐了——武裝起義,奪取政權。隻有八個字,言簡意賅,簡潔明了。最後一個問題,就是由誰來當領導人?一提到這個,大家都沉默了,沒有人說話,氣氛一下子跌入了開會以來的最低穀
。大家都知道跟著別人幹,要是贏了,自己是股東,可以分紅,可以加官進爵,自己一點也不虧;要是敗了,還可以跳槽的別的公司,待遇不敢保證,最起碼能保住小命。要是當領導人就不同了。世上最糟糕的職業就是造反,在造反中最糟糕的位置就是領導人,因為別人興許還有退路,領導熱沒有退路,勝者王侯敗者寇,這就是領導人的宿命。
這些道理大家都懂,所以沒有人冒這個頭,但是一個組織必須得有領導人,更何況幹造反這麽大的事呢?在關鍵時刻曹珍說了一句,有人預言姓李的要取代姓楊的當皇帝,我們之中李軌就姓李,我們就尊奉他當領導人吧。
大家一聽,眼睛一亮,知道李軌平時為人挺厚道的,以後不能虧待自己,要是敗了,有他頂著,自己怕啥的。於是所有人都同意了——可算找到一個背黑鍋的了。而李軌本人呢,也是欣然接受了,絲毫沒有扭扭捏捏,他知道在這樣的的時代,老百姓需要一個好的統治者,他希望自己就是那個體諒民間疾苦,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統治者。
這群地主們繼續發揚著高效率辦事的傳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捉住了城裏的幾個領導,虎賁郎將謝統師,武威郡丞韋士政等人。於是政權就掌握在了李軌手中,他們完成了武裝起義,奪取政權的目標,下一步建立政權。
速度還是那麽快,李軌自稱河西大涼王。改武威為涼州,定都於此,扯個大旗,封官封爵,自然少不了力頂自己的那幫地主兄弟。關謹、曹珍、梁碩、李、安修仁等人都得到了他們想要的官位。關謹等將領建議殺了隋朝的官吏。分割他們的財產,說白了,殺人是輔助的,分割財產才是他們的真實目的。
此時的李軌表現出了較高的素質,說出了這樣的一段話:“你們既然推舉我當領袖,就要聽我的命令。我們興兵起義。是為了平禍亂救百姓,不是為了殺人劫財,那樣的話我們豈不是成了強盜。”
於是令謝統師,韋士政二人當了官。這時的李軌剛剛當上領導人,躊躇滿誌。想好好的治理自己屬下的百姓,讓他們吃飽,讓他們穿暖,讓他們幸福快樂的在自己的統治下生活。他打開政府倉庫救濟災民,他不主動挑事,隻要別人不招惹自己,他也不去招惹別人。於是人民在他的統治下看到了希望。可是李軌偏偏攤上了一個令人頭疼鄰居。
薛舉從來就不是一個老實的人,看著涼州就在自己的旁邊。早想搶一把了,一直沒有空出時間,後來聽說一個叫李軌的人。和自己一樣把政府官員幹掉,割據一方,薛舉越發想會會李軌,告訴他,誰才是真正的王。在一個晴朗的下午,薛舉的部隊出發了。他有信心自己可以一舉蕩平李軌。
然而,想象終歸是想象。和現實差的太遠。薛舉敗了,被李軌的部將李打敗。之後。李軌一鼓作氣又拿下張掖、敦煌、西平、枹罕四郡,盡占河西之地。自那以後,薛舉再沒有敢小瞧過這位鄰居。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由誰來當領導人?一提到這個,大家都沉默了,沒有人說話,氣氛一下子跌入了開會以來的最低穀。大家都知道跟著別人幹,要是贏了,自己是股東,可以分紅,可以加官進爵,自己一點也不虧;要是敗了,還可以跳槽的別的公司,待遇不敢保證,最起碼能保住小命。
要是當領導人就不同了。世上最糟糕的職業就是造反,在造反中最糟糕的位置就是領導人,因為別人興許還有退路,領導熱沒有退路,勝者王侯敗者寇,這就是領導人的宿命。這些道理大家都懂,所以沒有人冒這個頭,但是一個組織必須得有領導人,更何況幹造反這麽大的事呢?
在關鍵時刻曹珍說了一句,有人預言姓李的要取代姓楊的當皇帝,我們之中李軌就姓李,我們就尊奉他當領導人吧。大家一聽,眼睛一亮,知道李軌平時為人挺厚道的,以後不能虧待自己,要是敗了,有他頂著,自己怕啥的。於是所有人都同意了——可算找到一個背黑鍋的了。
而李軌本人呢,也是欣然接受了,絲毫沒有扭扭捏捏,他知道在這樣的的時代,老百姓需要一個好的統治者,他希望自己就是那個體諒民間疾苦,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統治者。這群地主們繼續發揚著高效率辦事的傳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捉住了城裏的幾個領導,虎賁郎將謝統師,武威郡丞韋士政等人。於是政權就掌握在了李軌手中,他們完成了武裝起義,奪取政權的目標,下一步建立政權。
速度還是那麽快,李軌自稱河西大涼王,改武威為涼州,定都於此,扯個大旗,封官封爵,自然少不了力頂自己的那幫地主兄弟。關謹、曹珍、梁碩、李贇、安修仁等人都得到了他們想要的官位。關謹等將領建議殺了隋朝的官吏,分割他們的財產,說白了,殺人是輔助的,分割財產才是他們的真實目的。
此時的李軌表現出了較高的素質,說出了這樣的一段話:“你們既然推舉我當領袖,就要聽我的命令。我們興兵起義,是為了平禍亂救百姓,不是為了殺人劫財,那樣的話我們豈不是成了強盜。”於是令謝統師,韋士政二人當了官。
這時的李軌剛剛當上領導人,躊躇滿誌,想好好的治理自己屬下的百姓,讓他們吃飽,讓他們穿暖,讓他們幸福快樂的在自己的統治下生活。他打開政府倉庫救濟災民,他不主動挑事,隻要別人不招惹自己,他也不去招惹別人。於是人民在他的統治下看到了希望。
可是李軌偏偏攤上了一個令人頭疼鄰居。薛舉從來就不是一個老實的人,看著涼州就在自己的旁邊,早想搶一把了,一直沒有空出時間,後來聽說一個叫李軌的人,和自己一樣把政府官員幹掉,割據一方,薛舉越發想會會李軌,告訴他,誰才是真正的王。在一個晴朗的下午,薛舉的部隊出發了,他有信心自己可以一舉蕩平李軌。然而,想象終歸是想象,和現實差的太遠。
薛舉敗了,被李軌的部將李贇打敗。之後,李軌一鼓作氣又拿下張掖、敦煌、西平、枹罕四郡,盡占河西之地。自那以後,薛舉再沒有敢小瞧過這位鄰居。(未完待續)
薛仁果不僅好殺,而且貪婪,攻克天水郡的時候,把所有富人召集一堂,頭上腳下,懸掛起來,用醋灌他們的鼻孔,讓他們獻出金銀財寶。
對於薛仁果的這種慘無人道的行為,薛舉看在眼裏,記在腦中,愁在心裏,薛舉曾用這樣的話告誡過薛仁果:“你的才能可以成就大的事業,然而殘暴寡恩,總有一天是會失敗的。”
對於這些話薛仁果不但沒記住,反而是壓根就沒聽。薛仁果當太子的時候,就和很多的將領合不來,不是你看不上我,就是我看不上你,總之誰也不鳥誰,到了薛仁果當皇帝,就開始猜忌和他不和的將領,那些將領也不忠心擁護他。做為薛舉集團的第一謀士,郝瑗因為對這薛舉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薛舉死了,郝瑗痛哭流涕,哭的比薛仁果還悲痛,傷心過度,最後病死了。秦國的國勢由此開始衰弱。但是這些似乎並沒有影響薛仁果的心情和他的雄心壯誌。現在世道變了,以前是您老人家當家,現在是我當家,讓我代替您完成你那沒有完成的夢想吧(打進關中),薛仁果是這樣想的,然後他就這樣去做了。他的具體做法就是不斷找事,沒事惹事,自從薛仁果當了秦國的家,唐國和秦國的邊境就一天沒有消停過。終於有一天。李淵實在忍受不了了,又派李世民出征。李世民又一次率領大軍到了前線,這一次他要一雪前恥,我的麵子是怎麽丟的,我就要怎麽樣的找回來。李世民駐軍在高墌城。薛仁果駐軍在折墌城。大戰一觸即發,李世民卻采取了閉門不出的守勢,不管你怎麽挑戰,我就是不出去,你又能把我怎麽樣。李世民的如意算盤打的很好,你薛仁果不是剛剛取得勝利嗎。士氣不是很旺盛嗎?你不是認為自己很牛嗎?你不是就是想乘著這股銳氣打敗我嗎?我偏偏不和你打,等你的銳氣耗盡了,等你不在驕傲了,等你不在認為自己很牛了,到那時候咱們再說。李世民下軍令:“敢有言戰者。斬”,高掛免戰牌,一直掛了兩個月。任你薛仁果百般挑釁,我李世民自巋然不動。兩個月後,情況發生了轉變。這個轉變不是李世民出戰,而是薛仁果hold不住了(糧食要沒了)。薛仁果手下的大將翟長孫等人紛紛向李世民投降,李世民知道這是一個機會,一個可以打敗薛仁果的機會。有了機會就要把握。放走機會的人不是仁慈,而是失敗。李世民不想當失敗者。
首先,李世民命令梁實在淺水原紮營。做為誘餌。百般求戰而被拒絕的宗羅睺看見了梁實,眼前一亮,認為梁實就是一隻待宰的羔羊,而自己恰恰是那隻餓虎。殊不知你不但不是餓虎,反而是一條被引誘上勾的魚。愚蠢的人有一個共同點,往往認為自己很聰明。餓虎很興奮的撲向了羔羊。事實似乎證明梁實的確是一隻羔羊,麵對宗羅睺的進攻。梁實無法打退,堅守險要。死守營寨。越不想讓我得到,我偏要得到。宗羅睺的攻擊更加猛烈,梁實用盡渾身的力氣才保住了營寨。此時,發生了一件更加糟糕的事情,使局勢急轉而下。梁實的營地本來就缺水,被圍了幾天,原本儲存的水都喝光了,現在已經一滴水都沒有了。沒有水,怎麽辦?梁實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沒有水,就不喝水。在這麽險惡的情況下,梁實堅守營寨,沒有退縮,沒有怨言,更加沒有恐懼和背叛的心,他相信李世民一定會來救他的。因為這是他們之間的約定。“你去當魚餌,我來抓魚”。李世民沒有讓梁實失望,他一直關注著淺水原的戰況,等待時機成熟,一舉進攻,他的目的不是打敗對手,而是一次性解決對手。在梁實連續斷水幾天後,宗羅睺率領的秦軍已經很疲憊,李世民認為時機到了,他向已經集結了好久的部隊下達命令:“出發”。
解決了一個鄰居,李淵有把眼光投向了另一個鄰居——李軌。李軌不像薛舉父子那樣不老實,總沒事找事,到後來把人家惹怒了,自己招來殺身之禍。如果薛舉是流氓學生,還涉黑的那種,跟黑社會勾結是他的資本;那麽李軌就像是一個三好學生,學習好,人品好,就是他的資本。李軌中規中矩的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招災,不惹禍,隻要你不主動找我的麻煩,我肯定就不惹你。
所以李淵對李軌的政策不是強硬的,而是懷柔的;不是利用軍事,而是利用政治;不是用李世民,而是用外交官。高明的政治家總能夠根據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對手,做出正確的判斷,采取相對最合適的辦法。按照規矩,我們先來介紹一下李淵的第三個對手。
第一個對手隋朝集團和第二個對手薛舉集團都已經被解決掉了,很容易,很輕鬆,李淵也很享受,在群雄逐鹿的遊戲中李淵嚐到了快感。是的,這類遊戲是世上最刺激,最過癮,對遊戲者素質要求最高,也是規則最為殘酷的遊戲。能夠加入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你的能力非常強,你的運氣再足夠好,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你就是人間極品。
李軌,字處則,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時任武威郡司馬,喜歡看書,有辯才,家裏很富有,而且毫不吝嗇,常常賑濟饑民,幫助窮人,因此名聲很好,老百姓們都很喜歡他。薛舉在金城起義,加入了反隋的行列,實際上他的所作所為還不如隋朝的軍隊呢。自己不事生產,沒事就搶劫。
反正這是一個沒有本錢的買賣,時間又沒有限定,形式靈活多樣。而李軌恰好是一個大地主,私有財產的擁用者總是害怕自己的財產被奪走。因此會想方設法的保護。
薛舉是李軌的一個威脅,和李軌同樣是地主的還有很多人,這些人也不想成為待宰的羔羊,碰巧他們又是朋友,於是他們走到了一起。在那樣的亂世,在薛舉的威脅下。一些想保住自己私有財產的地主,在一個漆黑的夜晚,找了一個很隱秘的地方開了一個會。
會議的議題很簡單,但很實在,怎麽樣保護我們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看樣子指望那些當官的保護自己。打退侵略者,是不可能的了,因為那些老爺們不但平時不管事,沒有能力,沒有威望,更主要的是沒有和薛舉叫板的膽量。指望他們,還不如指望自己呢?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逃走,然而。仔細看一下地圖你就知道了,當時偌大的一個隋朝已經體無完膚,想在隋朝的國土上找一方世外桃源式的樂土比找一隻三條腿的蛤蟆還難。逃也無處可去。況且你即使逃了,有能怎麽樣呢?那個時代,財產的多寡主要看土地的多少,現金有再多總有花完的一天,然而土地卻是可以再生產的。
而且就當時的情況看,有多少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手裏有沒有有糧。有錢不一定能夠買到吃的,所以即使很有錢。你也有可能有被餓死的一天。
土地就是來產糧食的,因此土地很重要。重要的幾乎就像是人的命,不到萬不得已不能拋棄自己的土地,李軌是這麽想的。逃又不能逃,政府官員們又指望不上(就知道幹吃飯,不幹活),總不能在這裏等著薛舉來搶吧?
經過集體的討論,多次的研究,反複的分析,最後他們得出了一天結論:妻子是我們的,糧食是我們的,土地是我們的,財產也是我們的,不能等著薛舉來搶我們,如果那樣我們會變的一無所有,性命也會有危險。
因此我們要拿起武器保護屬於我們的一切。“拿起武器保護屬於我們的一切。”群情激憤,鬥誌昂揚,這個結論得到了與會所有人的支持。接下了商議討論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就是具體該怎麽做?
一群地主們水平不見得有多高,他們辦事的速度卻是驚人的,在得出結論後不久,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就出爐了——武裝起義,奪取政權。隻有八個字,言簡意賅,簡潔明了。最後一個問題,就是由誰來當領導人?一提到這個,大家都沉默了,沒有人說話,氣氛一下子跌入了開會以來的最低穀
。大家都知道跟著別人幹,要是贏了,自己是股東,可以分紅,可以加官進爵,自己一點也不虧;要是敗了,還可以跳槽的別的公司,待遇不敢保證,最起碼能保住小命。要是當領導人就不同了。世上最糟糕的職業就是造反,在造反中最糟糕的位置就是領導人,因為別人興許還有退路,領導熱沒有退路,勝者王侯敗者寇,這就是領導人的宿命。
這些道理大家都懂,所以沒有人冒這個頭,但是一個組織必須得有領導人,更何況幹造反這麽大的事呢?在關鍵時刻曹珍說了一句,有人預言姓李的要取代姓楊的當皇帝,我們之中李軌就姓李,我們就尊奉他當領導人吧。
大家一聽,眼睛一亮,知道李軌平時為人挺厚道的,以後不能虧待自己,要是敗了,有他頂著,自己怕啥的。於是所有人都同意了——可算找到一個背黑鍋的了。而李軌本人呢,也是欣然接受了,絲毫沒有扭扭捏捏,他知道在這樣的的時代,老百姓需要一個好的統治者,他希望自己就是那個體諒民間疾苦,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統治者。
這群地主們繼續發揚著高效率辦事的傳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捉住了城裏的幾個領導,虎賁郎將謝統師,武威郡丞韋士政等人。於是政權就掌握在了李軌手中,他們完成了武裝起義,奪取政權的目標,下一步建立政權。
速度還是那麽快,李軌自稱河西大涼王。改武威為涼州,定都於此,扯個大旗,封官封爵,自然少不了力頂自己的那幫地主兄弟。關謹、曹珍、梁碩、李、安修仁等人都得到了他們想要的官位。關謹等將領建議殺了隋朝的官吏。分割他們的財產,說白了,殺人是輔助的,分割財產才是他們的真實目的。
此時的李軌表現出了較高的素質,說出了這樣的一段話:“你們既然推舉我當領袖,就要聽我的命令。我們興兵起義。是為了平禍亂救百姓,不是為了殺人劫財,那樣的話我們豈不是成了強盜。”
於是令謝統師,韋士政二人當了官。這時的李軌剛剛當上領導人,躊躇滿誌。想好好的治理自己屬下的百姓,讓他們吃飽,讓他們穿暖,讓他們幸福快樂的在自己的統治下生活。他打開政府倉庫救濟災民,他不主動挑事,隻要別人不招惹自己,他也不去招惹別人。於是人民在他的統治下看到了希望。可是李軌偏偏攤上了一個令人頭疼鄰居。
薛舉從來就不是一個老實的人,看著涼州就在自己的旁邊。早想搶一把了,一直沒有空出時間,後來聽說一個叫李軌的人。和自己一樣把政府官員幹掉,割據一方,薛舉越發想會會李軌,告訴他,誰才是真正的王。在一個晴朗的下午,薛舉的部隊出發了。他有信心自己可以一舉蕩平李軌。
然而,想象終歸是想象。和現實差的太遠。薛舉敗了,被李軌的部將李打敗。之後。李軌一鼓作氣又拿下張掖、敦煌、西平、枹罕四郡,盡占河西之地。自那以後,薛舉再沒有敢小瞧過這位鄰居。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由誰來當領導人?一提到這個,大家都沉默了,沒有人說話,氣氛一下子跌入了開會以來的最低穀。大家都知道跟著別人幹,要是贏了,自己是股東,可以分紅,可以加官進爵,自己一點也不虧;要是敗了,還可以跳槽的別的公司,待遇不敢保證,最起碼能保住小命。
要是當領導人就不同了。世上最糟糕的職業就是造反,在造反中最糟糕的位置就是領導人,因為別人興許還有退路,領導熱沒有退路,勝者王侯敗者寇,這就是領導人的宿命。這些道理大家都懂,所以沒有人冒這個頭,但是一個組織必須得有領導人,更何況幹造反這麽大的事呢?
在關鍵時刻曹珍說了一句,有人預言姓李的要取代姓楊的當皇帝,我們之中李軌就姓李,我們就尊奉他當領導人吧。大家一聽,眼睛一亮,知道李軌平時為人挺厚道的,以後不能虧待自己,要是敗了,有他頂著,自己怕啥的。於是所有人都同意了——可算找到一個背黑鍋的了。
而李軌本人呢,也是欣然接受了,絲毫沒有扭扭捏捏,他知道在這樣的的時代,老百姓需要一個好的統治者,他希望自己就是那個體諒民間疾苦,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統治者。這群地主們繼續發揚著高效率辦事的傳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捉住了城裏的幾個領導,虎賁郎將謝統師,武威郡丞韋士政等人。於是政權就掌握在了李軌手中,他們完成了武裝起義,奪取政權的目標,下一步建立政權。
速度還是那麽快,李軌自稱河西大涼王,改武威為涼州,定都於此,扯個大旗,封官封爵,自然少不了力頂自己的那幫地主兄弟。關謹、曹珍、梁碩、李贇、安修仁等人都得到了他們想要的官位。關謹等將領建議殺了隋朝的官吏,分割他們的財產,說白了,殺人是輔助的,分割財產才是他們的真實目的。
此時的李軌表現出了較高的素質,說出了這樣的一段話:“你們既然推舉我當領袖,就要聽我的命令。我們興兵起義,是為了平禍亂救百姓,不是為了殺人劫財,那樣的話我們豈不是成了強盜。”於是令謝統師,韋士政二人當了官。
這時的李軌剛剛當上領導人,躊躇滿誌,想好好的治理自己屬下的百姓,讓他們吃飽,讓他們穿暖,讓他們幸福快樂的在自己的統治下生活。他打開政府倉庫救濟災民,他不主動挑事,隻要別人不招惹自己,他也不去招惹別人。於是人民在他的統治下看到了希望。
可是李軌偏偏攤上了一個令人頭疼鄰居。薛舉從來就不是一個老實的人,看著涼州就在自己的旁邊,早想搶一把了,一直沒有空出時間,後來聽說一個叫李軌的人,和自己一樣把政府官員幹掉,割據一方,薛舉越發想會會李軌,告訴他,誰才是真正的王。在一個晴朗的下午,薛舉的部隊出發了,他有信心自己可以一舉蕩平李軌。然而,想象終歸是想象,和現實差的太遠。
薛舉敗了,被李軌的部將李贇打敗。之後,李軌一鼓作氣又拿下張掖、敦煌、西平、枹罕四郡,盡占河西之地。自那以後,薛舉再沒有敢小瞧過這位鄰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