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目光變的更加短淺,他的眼睛隻盯著洛陽看,卻不知道天下很大,洛陽隻是一部分,即使是麵對洛陽,李密也沒有采取正確的戰略,耗費了幾年的時間也沒有將洛陽攻下。
權利一步一步的腐蝕著李密,而李密毫不知覺,那個曾經躊躇滿誌的少年已經被一個在亂世中被現實消磨不堪的梟雄所代替。梟雄,對,李密也就是個梟雄。他有成為英雄的可能,然而,是他自己放棄了。人不棄己,天亦不棄!要是自己拋棄自己,誰也幫不了!李密適合在逆境中成長,卻不適合在順境中生存。
打進洛陽一直是李密的夢想,為了洛陽他耗費了很多,包括:時間,金錢、糧食、心血、無數士兵的生命,但是他現在依舊在洛陽城外,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洛陽就像是被施了魔咒,他永遠隻是城外人。相比之下,王世充則幸運的多,一次敗仗把他請進了洛陽城,一次政變,他成了洛陽的主人。
李密一直在密切注意著洛陽的一切,他太想進入了洛陽了,想的都要瘋了,付出了很多,回報很少,李密心裏非常的不平衡。雖然他的思維已不如什麽都沒有的時候那樣敏捷,但是他依舊有著那份自信,王世充會向自己俯首稱臣,洛陽城我是主人。
自從上次王世充被李密打敗已經很長時間了,這段時間王世充一直很乖,不挑事,不惹事,隻要李密不找他。他絕對不會去惹李密,即使李密主動挑事,王世充的態度也是息事寧人,就由你鬧去吧,但是王世充一直沒有閑著。他在尋找一個機會,一次把李密打趴下,永難翻身的機會。
在李密投降的士卒口中,王世充得到了李密所作所為的消息,其中重要一點就是李密和宇文化及在童山大戰,雖然取得了勝利。李密自己的損失也不小,精兵戰馬大多死在戰場上,剩下的士兵士氣低落。對於王世充來說,這已經足夠,李密我來了。這次將是你人生的終點。
王世充的信心似乎不是很足,畢竟李密的實力他是見識過的,為了給自己,也給部下的士兵打打氣,王世充充分發揮了自主創新精神,想了一個好辦法。這個辦法放到現在不值一提,但是在那個年代,這個辦法對於戰爭的成敗卻起了一定的作用。
王世充首先找了一個叫張永通的人。大肆宣傳張永通三次夢見周公,周公讓張永通轉告王世充,現在攻打李密正是時候。一定能夠取得勝利。
王世充又給周公蓋了一座廟,每次出兵之前都去祭拜,王世充的部下多是楚地人,相信鬼神巫術。王世充又命巫師宣稱,現在攻打李密一定取得勝利,不打李密大軍則會發生瘟疫。
一聽見這樣的事。不用王世充說,部下的士兵都爭著搶著要求出戰。群情激憤,鬥誌昂揚。王世充的目的達到了,看著士卒們單純、激動的麵容,王世充躲在一個角落裏偷偷的笑。
李密和王世充之間的戰爭在所難免,唐高祖武德元年(618)九月,戰爭一觸即發,兩個宿命中的敵人,終於到了決戰的時刻。李密不想敗,王世充也不想敗。李密大戰王世充王世充親自挑選精銳士卒二萬多人,戰馬兩千多匹,首先出兵,向李密發動進攻。
李密命王伯當守金墉,自己率領精兵強將趕到偃師前線,王世充帥軍渡過洛水,與李密在偃師對峙。李密在北邙山麓紮營,單雄信在偃師城外紮營,王世充派騎兵攻擊單雄信大營,李密命大將裴行儼、程咬金增援單雄信。
裴行儼搶先殺入敵陣,被流箭射中,從馬上栽到地麵,程咬金奔上救援,殺死數名敵兵,程咬金抱起裴行儼,共騎一匹馬衝出重圍,途中不斷受王世充騎兵的追擊,程咬金作戰神勇,一名騎兵一矛刺穿程咬金的鎧甲,程咬金轉身抓住長矛,把矛杆折斷,殺死了追擊的敵方騎兵,一路作戰不斷,終於和裴行儼回到李密大營。此戰李密軍遭受重創,很多將領受傷。李密召集各將領舉行軍事會議,商議下一步戰略計劃。
大將裴仁基向李密獻計,王世充傾巢而出,洛陽一定空虛,可趁機進攻洛陽。李密不同意,他的策略是登城堅守,王世充想要作戰,我們不搭理他,他的糧食不足,肯定和我們耗不起,不出十天,他的軍隊就會大亂,不戰自潰。
李密分析的頭頭是道,也很有道理,可是這時候又出現了第三種意見,以單雄信為代表的,主張主動向王世充進攻,大多數將領都支持單雄信的意見,此時的李密已經不再是那個打敗張須陀的睿智將領。他決定少數服從多數,聽從單雄信的意見,裴仁基苦苦相勸,李密不接受,裴仁基跺腳歎息說:“你會後悔的。”
打敗了宇文化及,李密不再把王世充看在眼裏,軍營四周不建壁壘,沒有防備,囂張到了極點,就是沒落的開始。九月十二日,決戰的日子來了。
王世充伏兵於北邙山。黎明,王世充與士卒盟誓,一段慷慨激昂的軍旗下演講,以往的演講無非就是這一戰對我們有多麽的重要,勝利了這麽樣,失敗了又怎麽樣,這些東西說了一大通,士兵們也不關心。王世充很實在,直接說:“此戰不勝則死,我們不僅是保護帝國,更是保護我們的生命,勝則享受榮華富貴。”
天亮後,王世充率軍進攻,由於李密沒有防備,王世充直接打到李密大營前,李密出營迎戰,李密軍隊的陣形還沒有排好,王世充突然發動進攻,動用了全部的軍隊,一點後路自己都沒有留。王世充知道自己的實力和李密比,還差的太遠,要想取得勝利隻有孤注一擲。破釜沉舟。
王世充的突然襲擊,產生了他預料之中的效果,陣角不穩的李密軍,起初被王世充打蒙了,但是李密的軍隊到底經受過嚴格的訓練。又久經沙場,士兵的素質是別的軍閥所不能比擬的,很快就恢複了鎮定,沉著冷靜的和王世充軍作戰。
戰爭進入了交著狀態,雙方激戰正酣,王世充知道這樣進行下去。自己凶多吉少,於是他決定使用殺手鐧。王世充安排了伏兵,搞了突然襲擊,但這都不是他的殺手鐧,他的殺手鐧是一個人。一個和李密長的很像的人。
事情是這樣的,王世充事先找了一個和李密很像的人,用繩索捆綁起來,藏在一個隱秘的地方,等到大戰激烈,命人把他拉向陣前,大聲呼喊:“李密已經被我們抓住了。”這個時候,王世充安排在北邙山的伏兵又突然殺出。居高臨下,直撲李密大營,縱火焚燒帳篷糧草。李密軍隊很快就土崩瓦解。
李密軍大將張童仁,陳智略在陣前向王世充投降。入夜,王世充包圍偃師,鎮守偃師的李密大將鄭頲(音ting三聲)出降。李密手下大將單雄信、裴仁基、秦叔寶、程咬金、樊文超等人紛紛向王世充投降。
李密兵敗如山倒,士卒士氣低落,想要到黎陽投奔徐世勣。又怕徐世勣(李密殺翟讓,衛士砍了徐世勣的脖子)記仇。不敢前往。王伯當聽說李密戰敗,丟棄金墉城。退守河陽城,李密前往河陽,投奔王伯當。
李密看見王伯當,像是看見了親人,多日來戰敗的辛酸苦楚一下子全部湧上心頭,李密嚎啕大哭,承認自己為戰敗負主要責任,要自殺來向大家賠罪。王伯當急忙抱住李密,傷心哭泣,李密手下諸將都悲哀落淚。
士卒們都已沒心打仗,士氣低落,手下大將大多投降王世充,沒有聽見黎陽徐世勣的消息,估計也得向王世充投降,窮途末路的李密決定到關中投降李淵。眾人都表示同意。李密對王伯當說:“你的家族都在這裏,你就別去了。”
王伯當說:“當年蕭何領著全族的人跟著劉邦,打敗項羽,我恨不能讓我的兄弟們都跟著你,我怎麽可以不去呢?”李密用發紅的演講看著王伯當紅紅的眼睛,想到了向李密推薦自己的就是他,不由自主說了句:“我沒有看錯人,你是我的知己。”王伯當堅定的說:“知己要交心。”李密點點頭。不做準備的人,就是準備失敗的人,這話有道理。
王世充在戰前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例如:借周公之言打李密(李密你不能怪我,都是周公讓的,和我王世充沒有關係),找和李密長的像的人(這個對戰爭的勝敗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因為它所代表的並不隻是一張臉,還有人心與信心),埋伏伏兵,作戰前思想動員……而這些李密都沒有。失敗讓王世充成長,勝利讓李密退後。
一個流氓戰勝了一個書生。隻是目前,在接著往下看,你會發現王世充和李密如出一轍。但是從總體上卡,李密比王世充更能陪的上那個“雄”字。
李密的結局李密在長安的日子過的並不舒心,他本以為李淵會讓他當宰相那樣的大官,然而事實卻是,李淵封他為邢國公、光祿卿。光祿卿是個什麽官呢?光祿卿是管理宮廷宴會的,九卿之一,品級不低,這個工作要是讓別人幹,會很高興,讓李密幹,李密感覺有點不長臉。畢竟咱曾經是天下第一諸侯,你現在讓我伺候別人吃飯,別人坐著我站著,別人吃著我看著。
看來李淵還對李密的事耿耿於懷,今天你好不容易撈我手裏了,我得好好整整你。李淵表麵上對李密客客氣氣的,兄弟長,兄弟短的,而且把自己的表妹嫁給了李密。但是李淵手下的人對李密可就沒有那麽客氣了,本來李密就是在中原混不下去,來關中混口飯吃的,李淵手下的那些掌權派還認為曾經作為天下第一諸侯的李密肯定富得流油,沒事就來打打秋風,還帶點小話,例如:不給錢,我就告訴皇上(李密)你謀反。這不就是*裸的敲詐嗎?
對於這種行為李密很氣憤,但是氣氛是沒有用的。隻有錢才能解決問題。今天李密給了這個,明天又來了那個,慢慢的李密把帶來的家當都送出去了,還外帶不少外債,即使這樣。那些當權派也沒有放過李密,還是三天兩頭的來一趟,他們把李密當成取款機,而且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那種。
李密越想越氣憤,氣的流出了渾濁的淚水,我容易嗎?做為曾經的天下第一諸侯讓你們這麽欺負。李密回想起曾經率領千軍萬馬、馳騁疆場的日子,李密非常的懷念,他還想再過過那樣的日子。
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李密找王伯當發發牢騷,王伯當可以說是李密唯一的一個朋友。王伯當對於李密所處的環境也很氣憤,但是他也沒錢,也幫不了李密。看著王伯當隻能聽著自己發牢騷,而全無對策,李密很失望,哎,伯當的膽子變小了,智商也下降了。
李密知道現在的自己。和一無所有時一樣,誰也指望不上,隻能靠自己。但是他不明白的是。他現在的心已經不如一無所有時那麽平靜、那麽淡定、那麽坦然。
聽見徐世勣拒絕投降王世充的消息,李密一陣落寞,一陣驚喜。落寞的是自己看錯了徐世勣,驚喜的是他終於發現徐世勣才是真正可靠的人,甚至比王伯當還可靠。
李密想重新回到中原,和徐世勣聯手。再一次加入群雄逐鹿的遊戲,即使失敗也好比在這裏伺候別人吃飯要強。要想回到中原。首先要得到李淵的同意,畢竟是在人家的地盤上。李密還不敢太囂張,他向李淵建議自己回中原招降徐世勣等以前的部屬,經略洛陽。出乎李密意料的是,李淵很爽快的就答應了。
雖然有的大臣不同意,但是李淵力排眾議,我相信我這個兄弟。李密和王伯當走在重回中原的路上,心情很好,李密相信走到伊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他就安全了,因為伊州在他的部將張善相手中,但是走到稠桑(今河南靈寶市北)出問題了,李淵突然下詔讓李密回長安。
李密感覺到李淵對自己起了疑心,他決定拒絕李淵的命令,但是王伯當不同意,王伯當認為既然已經歸順了唐朝,就是大唐的臣子,要忠君愛國,就要聽從李淵的命令。對於李密準備回中原東山再起,明顯是反叛唐朝的行為,王伯當更加不同意,然而無論王伯當怎麽勸說李密,李密都堅定的認為,即使是死也不能再回長安伺候別人吃飯。
王伯當無可奈何,最後說了句:“要是這樣,咱們一起去死吧。”李密很惆悵的說:“李密還是當年的李密,王伯當已經不是當年的王伯當”。王伯當歎了口氣,沒有說什麽,在心裏下定決心,我不會背叛你的,即使所有人都背叛你。
李密錯了,王伯當還是那個王伯當,李密已經不是那個李密。當李密決定反叛唐朝的那一刻,就已經注定他那悲劇的結局。之後武德元年年底,李密占領桃林縣,脅迫部眾從山路前往伊州,唐將盛彥師早早埋伏伏兵在李密必經之路。李密全軍覆沒,盛彥師斬李密(37歲)、王伯當。
從一個一事無成的讀書人、滿腹熱血的少年到擁兵天下,又從天下第一諸侯到一個反賊,這就是李密蕩氣回腸、大起大落的一生。在他什麽都沒有的時候,飽經各種磨難,幾次有都有失去性命的危險,從一無所有到擁兵天下這個過程很心酸,很痛苦,要承受各種挫折、失敗、磨難的打擊。
意誌力不堅強的人,千萬別想著幹大事。從打敗王世充到被王世充打敗,李密的心理形成了一個非常大逆差,以至於北邙山之戰後,李密毫不猶豫的投降了唐朝,這一點他和項羽很像。韓信十麵埋伏,項羽不一定要烏江自刎,然而最後項羽還是死了,並不是對手打敗了他,而是自己打敗了自己,項羽的心理承受能力明顯不如劉邦。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對於李密的成功與失敗,我已經總結過,就在寫李密的開頭,還引用了*的一句話。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李密的成功,因為謙虛;李密的失敗,因為驕傲!對於李密這個人我也已經說過。
李密適合在逆境中成長,不適合在順境中生存!隋末第一諸侯,一代梟雄李密!李密死了,我們的故事還要繼續,王世充是李密的老對手,“老朋友”了,兩個人的交情那是沒得說,見麵要是不幹一仗都不是他們的性格。王世充打敗李密,這回是徹底消停了,回到洛陽的王世充舒了口氣,拍拍胸脯,自言自語:“可真不容易”。
。”(想知道《唐朝那些事兒》更多精彩動態嗎?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選擇添加朋友中添加公眾號,搜索“wang”,關注公眾號,再也不會錯過每次更新!)(未完待續)
權利一步一步的腐蝕著李密,而李密毫不知覺,那個曾經躊躇滿誌的少年已經被一個在亂世中被現實消磨不堪的梟雄所代替。梟雄,對,李密也就是個梟雄。他有成為英雄的可能,然而,是他自己放棄了。人不棄己,天亦不棄!要是自己拋棄自己,誰也幫不了!李密適合在逆境中成長,卻不適合在順境中生存。
打進洛陽一直是李密的夢想,為了洛陽他耗費了很多,包括:時間,金錢、糧食、心血、無數士兵的生命,但是他現在依舊在洛陽城外,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洛陽就像是被施了魔咒,他永遠隻是城外人。相比之下,王世充則幸運的多,一次敗仗把他請進了洛陽城,一次政變,他成了洛陽的主人。
李密一直在密切注意著洛陽的一切,他太想進入了洛陽了,想的都要瘋了,付出了很多,回報很少,李密心裏非常的不平衡。雖然他的思維已不如什麽都沒有的時候那樣敏捷,但是他依舊有著那份自信,王世充會向自己俯首稱臣,洛陽城我是主人。
自從上次王世充被李密打敗已經很長時間了,這段時間王世充一直很乖,不挑事,不惹事,隻要李密不找他。他絕對不會去惹李密,即使李密主動挑事,王世充的態度也是息事寧人,就由你鬧去吧,但是王世充一直沒有閑著。他在尋找一個機會,一次把李密打趴下,永難翻身的機會。
在李密投降的士卒口中,王世充得到了李密所作所為的消息,其中重要一點就是李密和宇文化及在童山大戰,雖然取得了勝利。李密自己的損失也不小,精兵戰馬大多死在戰場上,剩下的士兵士氣低落。對於王世充來說,這已經足夠,李密我來了。這次將是你人生的終點。
王世充的信心似乎不是很足,畢竟李密的實力他是見識過的,為了給自己,也給部下的士兵打打氣,王世充充分發揮了自主創新精神,想了一個好辦法。這個辦法放到現在不值一提,但是在那個年代,這個辦法對於戰爭的成敗卻起了一定的作用。
王世充首先找了一個叫張永通的人。大肆宣傳張永通三次夢見周公,周公讓張永通轉告王世充,現在攻打李密正是時候。一定能夠取得勝利。
王世充又給周公蓋了一座廟,每次出兵之前都去祭拜,王世充的部下多是楚地人,相信鬼神巫術。王世充又命巫師宣稱,現在攻打李密一定取得勝利,不打李密大軍則會發生瘟疫。
一聽見這樣的事。不用王世充說,部下的士兵都爭著搶著要求出戰。群情激憤,鬥誌昂揚。王世充的目的達到了,看著士卒們單純、激動的麵容,王世充躲在一個角落裏偷偷的笑。
李密和王世充之間的戰爭在所難免,唐高祖武德元年(618)九月,戰爭一觸即發,兩個宿命中的敵人,終於到了決戰的時刻。李密不想敗,王世充也不想敗。李密大戰王世充王世充親自挑選精銳士卒二萬多人,戰馬兩千多匹,首先出兵,向李密發動進攻。
李密命王伯當守金墉,自己率領精兵強將趕到偃師前線,王世充帥軍渡過洛水,與李密在偃師對峙。李密在北邙山麓紮營,單雄信在偃師城外紮營,王世充派騎兵攻擊單雄信大營,李密命大將裴行儼、程咬金增援單雄信。
裴行儼搶先殺入敵陣,被流箭射中,從馬上栽到地麵,程咬金奔上救援,殺死數名敵兵,程咬金抱起裴行儼,共騎一匹馬衝出重圍,途中不斷受王世充騎兵的追擊,程咬金作戰神勇,一名騎兵一矛刺穿程咬金的鎧甲,程咬金轉身抓住長矛,把矛杆折斷,殺死了追擊的敵方騎兵,一路作戰不斷,終於和裴行儼回到李密大營。此戰李密軍遭受重創,很多將領受傷。李密召集各將領舉行軍事會議,商議下一步戰略計劃。
大將裴仁基向李密獻計,王世充傾巢而出,洛陽一定空虛,可趁機進攻洛陽。李密不同意,他的策略是登城堅守,王世充想要作戰,我們不搭理他,他的糧食不足,肯定和我們耗不起,不出十天,他的軍隊就會大亂,不戰自潰。
李密分析的頭頭是道,也很有道理,可是這時候又出現了第三種意見,以單雄信為代表的,主張主動向王世充進攻,大多數將領都支持單雄信的意見,此時的李密已經不再是那個打敗張須陀的睿智將領。他決定少數服從多數,聽從單雄信的意見,裴仁基苦苦相勸,李密不接受,裴仁基跺腳歎息說:“你會後悔的。”
打敗了宇文化及,李密不再把王世充看在眼裏,軍營四周不建壁壘,沒有防備,囂張到了極點,就是沒落的開始。九月十二日,決戰的日子來了。
王世充伏兵於北邙山。黎明,王世充與士卒盟誓,一段慷慨激昂的軍旗下演講,以往的演講無非就是這一戰對我們有多麽的重要,勝利了這麽樣,失敗了又怎麽樣,這些東西說了一大通,士兵們也不關心。王世充很實在,直接說:“此戰不勝則死,我們不僅是保護帝國,更是保護我們的生命,勝則享受榮華富貴。”
天亮後,王世充率軍進攻,由於李密沒有防備,王世充直接打到李密大營前,李密出營迎戰,李密軍隊的陣形還沒有排好,王世充突然發動進攻,動用了全部的軍隊,一點後路自己都沒有留。王世充知道自己的實力和李密比,還差的太遠,要想取得勝利隻有孤注一擲。破釜沉舟。
王世充的突然襲擊,產生了他預料之中的效果,陣角不穩的李密軍,起初被王世充打蒙了,但是李密的軍隊到底經受過嚴格的訓練。又久經沙場,士兵的素質是別的軍閥所不能比擬的,很快就恢複了鎮定,沉著冷靜的和王世充軍作戰。
戰爭進入了交著狀態,雙方激戰正酣,王世充知道這樣進行下去。自己凶多吉少,於是他決定使用殺手鐧。王世充安排了伏兵,搞了突然襲擊,但這都不是他的殺手鐧,他的殺手鐧是一個人。一個和李密長的很像的人。
事情是這樣的,王世充事先找了一個和李密很像的人,用繩索捆綁起來,藏在一個隱秘的地方,等到大戰激烈,命人把他拉向陣前,大聲呼喊:“李密已經被我們抓住了。”這個時候,王世充安排在北邙山的伏兵又突然殺出。居高臨下,直撲李密大營,縱火焚燒帳篷糧草。李密軍隊很快就土崩瓦解。
李密軍大將張童仁,陳智略在陣前向王世充投降。入夜,王世充包圍偃師,鎮守偃師的李密大將鄭頲(音ting三聲)出降。李密手下大將單雄信、裴仁基、秦叔寶、程咬金、樊文超等人紛紛向王世充投降。
李密兵敗如山倒,士卒士氣低落,想要到黎陽投奔徐世勣。又怕徐世勣(李密殺翟讓,衛士砍了徐世勣的脖子)記仇。不敢前往。王伯當聽說李密戰敗,丟棄金墉城。退守河陽城,李密前往河陽,投奔王伯當。
李密看見王伯當,像是看見了親人,多日來戰敗的辛酸苦楚一下子全部湧上心頭,李密嚎啕大哭,承認自己為戰敗負主要責任,要自殺來向大家賠罪。王伯當急忙抱住李密,傷心哭泣,李密手下諸將都悲哀落淚。
士卒們都已沒心打仗,士氣低落,手下大將大多投降王世充,沒有聽見黎陽徐世勣的消息,估計也得向王世充投降,窮途末路的李密決定到關中投降李淵。眾人都表示同意。李密對王伯當說:“你的家族都在這裏,你就別去了。”
王伯當說:“當年蕭何領著全族的人跟著劉邦,打敗項羽,我恨不能讓我的兄弟們都跟著你,我怎麽可以不去呢?”李密用發紅的演講看著王伯當紅紅的眼睛,想到了向李密推薦自己的就是他,不由自主說了句:“我沒有看錯人,你是我的知己。”王伯當堅定的說:“知己要交心。”李密點點頭。不做準備的人,就是準備失敗的人,這話有道理。
王世充在戰前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例如:借周公之言打李密(李密你不能怪我,都是周公讓的,和我王世充沒有關係),找和李密長的像的人(這個對戰爭的勝敗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因為它所代表的並不隻是一張臉,還有人心與信心),埋伏伏兵,作戰前思想動員……而這些李密都沒有。失敗讓王世充成長,勝利讓李密退後。
一個流氓戰勝了一個書生。隻是目前,在接著往下看,你會發現王世充和李密如出一轍。但是從總體上卡,李密比王世充更能陪的上那個“雄”字。
李密的結局李密在長安的日子過的並不舒心,他本以為李淵會讓他當宰相那樣的大官,然而事實卻是,李淵封他為邢國公、光祿卿。光祿卿是個什麽官呢?光祿卿是管理宮廷宴會的,九卿之一,品級不低,這個工作要是讓別人幹,會很高興,讓李密幹,李密感覺有點不長臉。畢竟咱曾經是天下第一諸侯,你現在讓我伺候別人吃飯,別人坐著我站著,別人吃著我看著。
看來李淵還對李密的事耿耿於懷,今天你好不容易撈我手裏了,我得好好整整你。李淵表麵上對李密客客氣氣的,兄弟長,兄弟短的,而且把自己的表妹嫁給了李密。但是李淵手下的人對李密可就沒有那麽客氣了,本來李密就是在中原混不下去,來關中混口飯吃的,李淵手下的那些掌權派還認為曾經作為天下第一諸侯的李密肯定富得流油,沒事就來打打秋風,還帶點小話,例如:不給錢,我就告訴皇上(李密)你謀反。這不就是*裸的敲詐嗎?
對於這種行為李密很氣憤,但是氣氛是沒有用的。隻有錢才能解決問題。今天李密給了這個,明天又來了那個,慢慢的李密把帶來的家當都送出去了,還外帶不少外債,即使這樣。那些當權派也沒有放過李密,還是三天兩頭的來一趟,他們把李密當成取款機,而且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那種。
李密越想越氣憤,氣的流出了渾濁的淚水,我容易嗎?做為曾經的天下第一諸侯讓你們這麽欺負。李密回想起曾經率領千軍萬馬、馳騁疆場的日子,李密非常的懷念,他還想再過過那樣的日子。
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李密找王伯當發發牢騷,王伯當可以說是李密唯一的一個朋友。王伯當對於李密所處的環境也很氣憤,但是他也沒錢,也幫不了李密。看著王伯當隻能聽著自己發牢騷,而全無對策,李密很失望,哎,伯當的膽子變小了,智商也下降了。
李密知道現在的自己。和一無所有時一樣,誰也指望不上,隻能靠自己。但是他不明白的是。他現在的心已經不如一無所有時那麽平靜、那麽淡定、那麽坦然。
聽見徐世勣拒絕投降王世充的消息,李密一陣落寞,一陣驚喜。落寞的是自己看錯了徐世勣,驚喜的是他終於發現徐世勣才是真正可靠的人,甚至比王伯當還可靠。
李密想重新回到中原,和徐世勣聯手。再一次加入群雄逐鹿的遊戲,即使失敗也好比在這裏伺候別人吃飯要強。要想回到中原。首先要得到李淵的同意,畢竟是在人家的地盤上。李密還不敢太囂張,他向李淵建議自己回中原招降徐世勣等以前的部屬,經略洛陽。出乎李密意料的是,李淵很爽快的就答應了。
雖然有的大臣不同意,但是李淵力排眾議,我相信我這個兄弟。李密和王伯當走在重回中原的路上,心情很好,李密相信走到伊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他就安全了,因為伊州在他的部將張善相手中,但是走到稠桑(今河南靈寶市北)出問題了,李淵突然下詔讓李密回長安。
李密感覺到李淵對自己起了疑心,他決定拒絕李淵的命令,但是王伯當不同意,王伯當認為既然已經歸順了唐朝,就是大唐的臣子,要忠君愛國,就要聽從李淵的命令。對於李密準備回中原東山再起,明顯是反叛唐朝的行為,王伯當更加不同意,然而無論王伯當怎麽勸說李密,李密都堅定的認為,即使是死也不能再回長安伺候別人吃飯。
王伯當無可奈何,最後說了句:“要是這樣,咱們一起去死吧。”李密很惆悵的說:“李密還是當年的李密,王伯當已經不是當年的王伯當”。王伯當歎了口氣,沒有說什麽,在心裏下定決心,我不會背叛你的,即使所有人都背叛你。
李密錯了,王伯當還是那個王伯當,李密已經不是那個李密。當李密決定反叛唐朝的那一刻,就已經注定他那悲劇的結局。之後武德元年年底,李密占領桃林縣,脅迫部眾從山路前往伊州,唐將盛彥師早早埋伏伏兵在李密必經之路。李密全軍覆沒,盛彥師斬李密(37歲)、王伯當。
從一個一事無成的讀書人、滿腹熱血的少年到擁兵天下,又從天下第一諸侯到一個反賊,這就是李密蕩氣回腸、大起大落的一生。在他什麽都沒有的時候,飽經各種磨難,幾次有都有失去性命的危險,從一無所有到擁兵天下這個過程很心酸,很痛苦,要承受各種挫折、失敗、磨難的打擊。
意誌力不堅強的人,千萬別想著幹大事。從打敗王世充到被王世充打敗,李密的心理形成了一個非常大逆差,以至於北邙山之戰後,李密毫不猶豫的投降了唐朝,這一點他和項羽很像。韓信十麵埋伏,項羽不一定要烏江自刎,然而最後項羽還是死了,並不是對手打敗了他,而是自己打敗了自己,項羽的心理承受能力明顯不如劉邦。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對於李密的成功與失敗,我已經總結過,就在寫李密的開頭,還引用了*的一句話。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李密的成功,因為謙虛;李密的失敗,因為驕傲!對於李密這個人我也已經說過。
李密適合在逆境中成長,不適合在順境中生存!隋末第一諸侯,一代梟雄李密!李密死了,我們的故事還要繼續,王世充是李密的老對手,“老朋友”了,兩個人的交情那是沒得說,見麵要是不幹一仗都不是他們的性格。王世充打敗李密,這回是徹底消停了,回到洛陽的王世充舒了口氣,拍拍胸脯,自言自語:“可真不容易”。
。”(想知道《唐朝那些事兒》更多精彩動態嗎?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選擇添加朋友中添加公眾號,搜索“wang”,關注公眾號,再也不會錯過每次更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