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唐朝那些事兒》更多支持!正在薛世雄很失望的時候,竇建德正在謀劃著反擊,薛世雄不知道示弱隻是竇建德計劃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則更加重要,一擊即中,讓你大敗而回,最好讓你永無翻身之可能,你不是很牛嗎?你不是認為自己很厲害嗎?


    那麽就讓事實來證明咱們之間誰更加優秀吧。勝負也許不能全麵的說明問題,但是至少勝負可以證明誰更加適合在亂世生存。不是你,就是我!


    不是勝,就是敗!驕傲的人的頭腦往往不是清醒的,最起碼不是很清醒,很英明,他們往往會看輕對手,錯誤的判斷對手的能力和當時所麵臨的情況,而且錯誤的認為自己是對的,薛世雄也不例外,就在他得到竇建德逃跑消息的那一刻,他的大腦發出了錯誤的信號,竇建德害怕我,這並不是事實,但是薛世雄認為這是真的。


    於是他的部隊不像之前那麽嚴正以待,隨時進入戰爭狀態,即使在宿營時戒備也並不森嚴,將士們的戰鬥熱情逐漸減少,都認為這次已無仗可打,即使打也隻是些蝦兵蟹將。


    一個普通人的驕傲不算什麽,然而一個指揮官的驕傲,就會帶給整支部隊驕傲的情緒,一個驕傲的薛世雄帶著驕傲的三萬士兵作戰,我不知道前方等待他們的會是什麽。是勝利後的歡喜?還是宿命中的墳墓?


    竇建德已經得到了關於薛世雄的消息,他知道薛世雄很瞧不起自己,他沒有生氣。相反他認為這正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他決定對薛世雄采取行動。用事實告訴薛世雄,我不是草包,你才是。也許你以前不是。但現在,你是。也許你不願意承認,但是你必須承認。


    竇建德領著部隊走到距離薛世雄大營一百四十裏的地方停下,他要進行戰前的最後一次部署。他的計劃是這樣的,他領著幾千騎兵先行出發,主力部隊隨後跟進。在日出之前趕到薛世雄大營,發動襲擊,一舉將其殲滅。


    竇建德的計劃很好,但不能算做完美,這個計劃的關鍵就是一定要在日出之前趕到。趁著隋軍士兵還在熟睡中,在夜幕的掩護下發動襲擊,大薛世雄一個措手不及,但是如果在日出之前趕不到呢?那就悲慘了,麵對麵的和薛世雄交鋒,竇建德沒有把握能否獲勝,而且失敗的概率高於勝利的概率,要不然他也不用跑了。


    對於這個問題。竇建德已經想過,他不敢當麵麵對薛世雄的精銳部隊,於是竇建德和將士們約定。如果日出之後才感到薛世雄的大營,我們就繳械投降。竇建德不想讓他的士兵白白的丟掉生命,他為他們選擇了最好的兩條路,要麽大獲全勝,要麽投降免死。總之,生命高於一切。


    在忐忑中竇建德又一次帶著騎兵部隊出發了。他知道這次戰爭對他的意義,如果勝利。他就鏟除了前進路上的最大絆腳石,前途不可限量;如果失敗。是生是死就不好說了;這也是他當初遲遲不參加起義軍的原因,雖然這場賭博很精彩,卻要用命去做賭注。


    你不願意看到什麽,往往發生什麽,這句話對當前的竇建德很合適。天色微明,竇建德距離薛世雄的大營還有一裏,偷襲是不可能了,看來隻能執行第二方案,竇建德和他的將士們商量是不是就此投降。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突然間大霧彌漫,麵對麵都看不清楚對方,竇建德高興的說:“這是老天幫助我們啊!”


    借著大霧的掩護,竇建德領著騎兵衝入隋軍大營,士兵們奮勇殺敵,薛世雄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來不及做防守準備,隋軍士兵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打蒙圈了,紛紛翻出營寨逃走,薛世雄無法禁止,這個時刻這位驕傲的將軍不再驕傲,隻求保住一條命,在侍從們的保護下逃回涿郡。


    竇建德大獲全勝,薛世雄為他的驕傲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值得一說的是,被竇建德打敗後的薛世雄內心裏非常的鬱悶,總是轉不過那個彎,時間長了憋屈出一場病,而且一病不起,最終到閻王那裏報到。經過這場戰爭,竇建德的聲望呈直線上升,大家都記住了這個打敗薛世雄的農民領袖,因為薛世雄在他們眼裏簡直就是噩夢,然而這個噩夢被打敗了。


    竇建德打敗薛世雄,接著打敗宇文化及,又打敗了李神通,經過南征北戰,竇建德有了與王世充、李淵爭奪天下的資格。大戲將要開場。


    洛陽爭奪戰主角都已介紹完畢,演員們也如數登場,什麽媒體來采訪了,


    哦,來就來吧,咱們的大戲馬上開演。武德四年(621),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將上演傳頌千年的傳奇,有人要在這一年裏走向結局,有人要在這一年更加輝煌。實際上這場戲是在武德三年(620)開始的,準確的說是七月。


    武德三年七月,唐政權秦王李世民率兵討伐王世充,揭開了這場大戲的大幕。


    李淵要來打自己,王世充是知道的,他也做了安排,把所有的精兵強將都集中到了洛陽,以便於自己指揮,發揮鄭國的全部國力去打這一仗,他清楚,這一仗事關他的生死存亡,說真的,王世充本不想打這一仗,老老實實的過日子不好嗎?


    幹嘛總要動刀動槍的?王世充是這麽想的,他想好好的享受享受,可是李淵不幹,要麽把地盤給我,要麽我從你手裏搶走地盤,王世充選擇了第二種。


    慢慢的王世充知道了自己沒有守護住自己地盤的能力,李世民一路行軍不斷有王世充的屬下向李世民投降,李世民圍攻慈澗(洛陽城西)。王世充親率三萬精兵前去救援,被唐軍打敗,王世充下令撤出慈澗的守兵,向後撤退。


    王世充將軍隊駐紮在青城宮,李世民也緊隨其後追到此地。兩軍隔著洛水列陣對抗,王世充走到陣前對李世民喊話:“楊廣無道,天下大亂,唐朝在關中當皇帝,我在洛陽當皇帝,井水不犯河水。我並沒有侵犯過貴國的土地,今天大王帶著大軍來到這裏是幹為了什麽?”


    李世民派宇文士及回答王世充:“四海之內,莫非唐土,你要是識時務就投降算了,我保證封你一個大官。要是不識時務,我就打到你投降為止,你自己看著辦吧,總之沒有人可以阻止我大唐統一天下的腳步。”王世充又惆悵的說:“難道我們和平相處不好嗎?”


    宇文士及很堅定回答說:“不好,我們來的目的就是奪取洛陽,你肯交出洛陽嗎?”王世充沉默不語,隻有他自己知道打敗李密,稱帝洛陽。在隋末亂世中建立了自己當皇帝的國家是多麽的不容易,走到現在經曆了太多的艱難,王世充實在舍不得放棄這一切。想讓他乖乖的交出洛陽,要不是他走投無路,絕對是不可能的事。


    我要堅守著這一切,我打敗了看似強大的李密,我也相信我能打敗你李世民,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毛還沒有長齊。竟敢和我叫板,李世民的無禮之言激起了王世充久違的豪情壯誌。


    我想王世充要是早知道後來的事實。他就再不會有這麽自信,他會感覺這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竟然是這麽的可怕。可怕到了極點,可怕到了沒有人願意做他的敵人。


    既然談不攏,戰爭是難以避免的。李世民在北邙山紮營,王世充領著兩萬精銳部隊出洛陽城向唐軍發起進攻,李世民命屈突通率五千人迎戰,李世民告訴屈突通:“你先去,我襲擊他的後路。”屈突通和王世充在洛水邊大戰,士兵們奮勇殺敵,鄭軍人多,唐軍漸漸有些支持不住,這時候李世民領著主力騎兵部隊突然在鄭軍的背後出現,與屈突通表裏呼應,很快唐軍的騎兵就衝破了鄭軍的陣腳。


    王世充感覺到了壓力,但這是他最後的底牌,他不想就此失敗,指揮部隊穩住陣腳,進行殊死搏鬥,李世民身先士卒,領著騎兵向鄭軍發動衝擊,步兵隨後跟進,鄭軍的意誌力很堅強,被衝破後,迅速複合陣形,從早上一直打到中午,在李世民率領騎兵的反複衝擊下,鄭軍士卒大潰,王世充很無奈的逃回洛陽。這一戰共俘虜斬獲鄭軍士卒八千餘人,追兵一直打到洛陽城下。


    這次戰敗後,王世充已經沒有了底牌,他的雄心壯誌隨著戰敗煙消雲散,每天都能聽到部下大將在外戰敗的消息,即使某天天氣好,聽不到戰敗的消息,也能聽見向唐軍投降的消息,唐軍已經包圍了洛陽,王世充沒有能力再出城作戰,對於王世充來說能夠守住洛陽都是一種幸運,但是王世充有一種預感,洛陽早晚會被攻陷,指望別人來求援是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


    王世充也許並不了解自己的水平,但是他看別人還是很準的,他知道自己手下的大將沒有一個人是李世民的對手,就在王世充徹底絕望的時候,上天送給了他一絲希望,這個希望來源於一使者,一封信。一個竇建德的使者,一封竇建德寫給王世充的信。


    接到竇建德的使者和信,王世充已經很驚訝了,再看到信上寫的內容,王世充的大嘴幹脆就閉不上了,拍拍臉,掐掐耳朵,看看自己是不是在做夢,怎麽跟做夢似的。王世充的表現之所以這麽誇張,不是他在表演,而是他不敢相信這真是竇建德寫給他的信,信上的內容讓他原本沉於穀底的心升了上來,“你現在是不是很困難,我馬上去救你。”


    竇建德很實在,沒有客套話,直接進入主題,看到這樣的內容王世充能不吃驚嗎?這個時候還有人來救自己,王世充真的很感動,這個人是竇建德,王世充就更加感動了。


    要知道兩個人的關係並不是很好。而且曾經沒少大打出手過,不是你占了我一個郡,就是你搶了我一個縣,王世充和竇建德挨著,這樣的領土爭端從來沒有斷過。兩個人都不老實,仗也沒少打,恩恩怨怨積攢起來兩個人的結怨已經很深。


    王世充做夢也想不到竇建德會在這個時候拉兄弟一把,他不在擺架子,為了保命摒棄了先前的恩恩怨怨,馬上派侄子王琬、長孫安世前去求援。王世充就像一個溺水的人。忽然間看到了一根稻草,雖然明知道稻草救不了自己的性命,也會牢牢的抓住不放手。


    更何況王世充認為竇建德比稻草有用處的多,如果說天下間還有人是李世民的對手,王世充相信這個人就是竇建德。沒有別人了。臨行前,王世充囑咐王琬:“速去速回,一定要在洛陽城破之前趕回來,要不然我們就無法再見了。”


    王琬點點頭,轉身離開,他無法保證什麽,能做的隻有盡全力去完成任務,他始終記得王世充那個期盼和信任的眼神。這個任務並不是誰都行的。事關洛陽和王世充一家的生死存亡,能夠把這個任務交給王琬,足以看出王世充對王琬的信任。然而後來的事實證明王世充選錯人了。


    接到李世民攻打洛陽的消息時,竇建德正在另一個割據勢力孟海公作戰。無論是在團隊建設,還是在領導人的素質上,竇建德集團都要優於王世充集團,當然了,無論怎樣。他的團隊都無法和唐朝的團隊相比,而且同樣是唐朝的團隊。李世民集團要比李淵集團更加優秀,這也是後來李世民能夠創下貞觀盛世的原因之一。


    有著政治敏感度的竇建德。知道唐軍消滅了王世充,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於是當部將劉斌提出救援洛陽,聯鄭抗唐的計劃後,竇建德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


    派使者向王世充表達救援之意,王世充派王琬、長孫安世求援。武德四年(621)二月,竇建德打敗了孟海公,率著勝利之師踏上了求援洛陽的道路。


    唐軍在洛陽的情況並不是很樂觀,雖然把王世充困在洛陽城內,不敢出城作戰,但是他們也久久攻不下洛陽。洛陽城中有兩種殺傷力非常大的武器,可以說王世充能夠在李世民的猛攻下守住洛陽,多虧了這兩種武器。


    一種是可以發射五十斤巨石,射程二百步的巨炮,另一種是連發強弓,弓像車輪一樣,可以連續發射八支箭,類似於現在的機關槍,射程五百步,箭頭像大斧,殺傷力極大。在這樣的強大防禦武器下,李世民四麵圍攻,日夜不停,很長時間沒有攻下洛陽。


    洛陽城中的守軍幾次有要從城牆下來投降唐軍的,都被王世充發現後屠殺,在王世充恐怖加血腥的統治下,鄭軍士兵很少還有膽子要投降的了。


    在洛陽城下曠日持久,早有人建議李世民撤回關中,李世民在分析了當時的情況後做了一個判斷,當時的洛陽城已經成了一座孤城,周圍的原屬王世充的城池不是被唐軍攻下,就是主動向唐軍投降,洛陽城內的情況也很糟糕,被圍了這麽久,他們的糧食早吃光了,隻要再堅持堅持,就能逼著王世充出城投降。


    聽說竇建德來救援洛陽,唐軍上下一片恐慌,一個王世充已經夠讓人頭疼的了,又來了個竇建德趟這趟渾水,屈突通等大將主張,以免腹背受敵,解除對洛陽的包圍,將軍隊後退,等待可以打敗竇建德的機會。李世民又一次用他清醒的頭腦全麵的分析了一下當時的情況,


    他知道王世充之所以在這麽困難的情況下依舊堅守洛陽,是在等竇建德來救他,說白了,就是在他的心中還有一個念頭,一個指望,如果自己打敗了竇建德,王世充的指望也就沒有了,那樣王世充不用打都會投降。相反,如果不打竇建德,讓竇建德來到洛陽城下,和王世充會師,那樣情況就真的對自己不利了。


    所以不能撤,隻有打,不能讓竇建德來到洛陽,要在半路上就打敗他,李世民選擇了虎牢。虎牢這個地方大家並不陌生,三國裏麵三英戰呂布就是在這裏,虎牢自古以來就是戰略要地,攻家必爭,守家必防。竇建德要想到達洛陽必須路過虎牢。


    現在的虎牢正好控製在唐軍的手裏,李世民下定決心不能讓竇建德通過虎牢,他命令屈突通輔佐李元吉繼續包圍洛陽,自己親率騎兵前往虎牢。


    有李世民守在這裏,就算竇建德長了翅膀他也飛不過去,竇建德手下謀士淩敬向竇建德獻計,咱們沒必要在這裏耗著,我們可以繞過虎牢,攻擊唐軍的後方(占領河陽,收複河東,威脅長安),這樣做有三個好處,第一、沒有重病防守,如入無人之境,沒有太大的風險;第二,我們開拓地盤,擴大領土;第三、洛陽的包圍,自然而然的就解了。(小說《唐朝那些事兒》將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qdread”並關注,速度抓緊啦!)(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