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前碰麵會“留兵海外,殄滅高句麗!”劉仁軌一語道破皇帝的真實目的!那我們把目光從百濟向北移到高句麗,高句麗最近是什麽情況?我們先看看被大唐“長期襲擾,拖垮之,伺機消滅之”的蘑菇戰術折磨了十五年的高句麗現在的景象:“國內生產遭到破壞而停滯下來;人民的負擔因戰爭而日益增加,生活麵臨破產”


    之高句麗的敗亡;“人財兩方麵損失嚴重”“曠日持久的戰爭嚴重削弱了高句麗……大唐的蘑菇戰術取得了顯著的效益,此時的高句麗正如當初太宗設想的一樣“數年之間,千裏蕭條,人心自離”韓國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淵蓋蘇文就這樣被折磨了一十五年,直到公元660年,大唐出兵百濟之時,才稍稍歇了一口氣。不過,他這一口氣也並沒有歇太久。


    大唐皇帝李治的辦事效率還是很高的,660年7月滅亡百濟,9月大軍班師,當年12月就出征高句麗做了一係列安排(有興趣就看看,沒興趣就跳過去,因為最終大軍出發前,皇帝又做了人事調整),準備一舉滅亡高句麗:任左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浿江道行軍大總管;


    任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任左驍衛將軍劉伯英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任蒲州刺史程名振為鏤方道行軍總管;各總管即日起開始做戰前準備!


    公元661年正月,大唐從河南、河北、淮南三地六十七州招募誌願兵44646人,送往平壤道行營及鏤方道行營;當月,又任鴻臚卿蕭嗣業為夫餘道行軍總管,率回紇等少數民族士兵前往平壤道行營;公元661年四月,皇帝李治又對部分總管的責任轄區做了人事調整並敲定了最終的出征名單:任兵部尚書、參知政事(宰相)


    任雅相為浿江道行軍總管;任左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道行軍總管;任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平壤道行軍總管;任鴻臚卿蕭嗣業為夫餘道行軍總管;


    左驍衛將軍、白州刺史龐孝泰(滿門忠烈)為沃沮道行軍總管;以上各路總管共率三十五軍。水路分道,共擊高句麗!大唐聲勢很大,這五位行軍總管分別率部從高句麗的東北部(沃沮道)、北部(夫餘道)、西北部(遼東道。即首征高句麗時行軍方向)、西部(浿江道、平壤道)四個方向五路大軍齊頭並進。


    按慣例,在大軍出發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各位總管大人!契苾何力與蘇定方大家應該都熟悉了,這裏就不再介紹了。重點介紹下其他的幾位吧!這幾個人還是值得認識一下的!第一位,浿江道行軍總管、兵部尚書、參知政事任雅相。任雅相絕對算是高官,但是曆史上卻沒有單獨立傳。


    既然我們講的是軍事,那就先看他軍事方麵的信息:此人四年前即公元657年曾隨蘇定方出征過一次突厥,但基本上是跟蘇定方屁股後麵混的,沒有單獨出過謀劃過策,更沒有單獨率兵廝殺過。也就是說,軍事方麵,也就是個實習生的級別。


    雖然我們講的是軍事,但也看看他其他方麵的信息:他在軍事以外的表現遠遠高於其軍事才能,既然能夠做到尚書、宰相,說明此人政務能力超強,如果一條條說,費時間,大家也沒興趣,我就說一個例子吧。一個流傳千古的例子:


    任雅相被任命為浿江道行軍總管,按官場潛規則來說,這種時候拉幾個親朋好友到軍隊裏做事是很正常的。一旦戰勝,捷報上不差那幾個名字,到時候皇帝一高興,說不定就能封個一官半職,但是任雅相沒有這麽做,他沒有這麽做的原因就是一句話,這句話也代表著他的為官思想,這句話也讓我們後人肅然起敬:“官無大小,皆國家公器。豈可苟便其私!”


    雖然沒有被立傳,雖然沒有耀眼的功績!但是。夠了,僅憑這一句話。僅憑這一思想,任雅相,您仍然可以青史留名——在我們後人心裏!第二位,夫餘道行軍總管、鴻臚卿蕭嗣業。此人不簡單,出身好,口才佳!蕭嗣業,*,祖父為淩煙閣二十四攻城之一、宋國公蕭瑀。少年時曾在突厥待過近20年,對邊境民族事務比較熟悉。


    公元646年,李世勣平定薛延陀,薛延陀可汗咄摩支率殘部逃脫,李世勣派時為通事舍人的蕭嗣業前去勸降。蕭嗣業是怎麽忽悠咄摩支的我不知道,我隻在史籍上看到了他忽悠地結果“招慰部領,送於京師,磧北悉定”!


    真是厲害,一張嘴頂的上千軍萬馬,一張嘴就平定了整個磧北(大漠以北地區,泛指薛延陀等北方民族區域)!軍事方麵,蕭嗣業還有過一次經曆,公元657年,與任雅相一起跟隨蘇定方討伐西突厥,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蘇定方擊敗突厥之後,蕭嗣業帶隊去追擊了一下!第三位,左驍衛將軍、白州刺史龐孝泰白州,今廣西博白縣,真真正正的嶺南之地!


    龐孝泰在此次征戰中的表現絕對可以史上立傳,進不了正傳,也完全可以進得了<忠義傳>,可惜,我翻遍了《新唐書》也沒有他的信息。我總是想不明白,大唐無將無兵可用了麽?竟從萬裏之外的白州調來龐孝泰,而且帶來的都是地道的5000廣西兵。廣西兵的戰鬥力曆來是中國最強,可現在是出征高句麗,氣候、飲食、習慣等等各個方麵都難以適應!


    最後說一下,此次出征,龐孝泰大人還帶上了他的13個兒子,一起來為國家效力!認識完以上三位總管大人,大家可能心頭就籠罩起陰影了,這都怎麽安排的啊?就調整成這樣了:不是沒帶過兵的(任雅相與蕭嗣業),就是用兵欠佳的(龐孝泰及5000廣西兵)。


    這還沒開始打。似乎就看到結果了!不過,諸君放心,還有兩位高手——契苾何力與蘇定方!把獨耳將軍派上場。看得出來高宗李治是誌在必勝!把滅國專家派上場,看得出來高宗李治是誌在必得!


    雄赳赳!氣昂昂!我本想直接跳過去。進入戰場,但是有個問題連自己也說服不了,如果不分析一下,總感覺缺點什麽!什麽問題呢?就是高宗為何在臨戰前進行人事調整。前麵介紹過各位總管大人的基本信息,其他幾位如任雅相之輩,軍事能力也就那樣兒,調或不調,對戰爭影響不大。關鍵是契苾何力與蘇定方兩位總管大人的調整。


    契苾何力總管,由浿江道調到遼東道!蘇定方總管,由遼東道調到平壤道!浿江,是今天流經北朝鮮的大同江;平壤,是今鮮的平壤;遼東,是今天的遼寧省;根據地理位置,可以得知,進軍浿江與平壤


    走的是海路;進軍遼東,走的是陸路;簡單點說,就是把契苾何力由海路總管調整為陸路總管。走太宗首征高句麗時的路線;把蘇定方由陸路總管調整為海路總管,渡黃海,進入浿江流域。直搗平壤!


    這個解釋就說的過去了,畢竟契苾何力曾更隨太宗李世民參加過15年前的首征高句麗,對遼東方麵比較了解。而蘇定方,去年率海路水師渡黃海,經白江,直搗泗沘!這樣的安排,對於兩位總管來說,也是各盡其能吧!


    他們兩位將不負眾望,率軍橫掃一切敢於阻擋的高句麗軍隊!注意:是他們“兩位”!不是他們“全部”!好了。簡單分析完人事調整的原因,我們就回到高句麗前線吧。大軍已經出發了!從各位總管的行軍路線。我們能夠看的出來,大唐對高句麗的戰略與去年滅百濟的戰略如出一轍——分進合擊。水陸並進,兵臨都城!


    所以,對於高句麗而言,其防禦要點有二:陸路防禦天險為鴨綠江;海路防禦要點為浿江!隻要派重兵扼守此兩條天然河流,將大唐陸路大軍阻擋於鴨綠江以北,將大唐海路大局阻擋於浿江入海口之外,黃海之內!則平壤無憂!


    公元661年7月蘇定方率部抵達浿江(今朝鮮大同江),浿江戰略位置極為重要,高句麗都城平壤就位於浿江下遊!浿江繞平壤城而過,為其水路要衝!看樣子大唐的蘑菇戰術把高句麗折騰地遠比史料記載的還嚴重。戰略地位如此重要的浿江,麵對唐軍,竟然不堪一擊!實在沒什麽可寫的了:“蘇定方破高麗於浿江,屢戰皆捷,遂圍平壤城。”


    這是平壤道的蘇大總管開門紅了!遼東道的何力大總管呢?隻要能夠突破鴨綠天險,與蘇定方會師於平壤城下,高句麗指日可下!公元661年9月契苾何力率部抵達鴨綠江。淵蓋蘇文極為重視鴨綠江的防守,他知道,大唐水師即使進入浿江,若無陸路大軍配合,也不會產生致命傷。畢竟,水師一無根據地,二苦於後援不暢,隻要堅守不出,大唐水師自退!


    但是陸路就不是這麽回事了。隻要唐軍能夠一路過關斬將,兵臨平壤,那恐怕是趕都趕不走的了。所以,他暫時將防禦重心放在了鴨綠天險!


    淵蓋蘇文下了血本:由其長子淵蓋男生親率精兵數萬防守鴨綠江!關鍵詞:親子!精兵!數萬!淵蓋蘇文決心將唐軍阻擋在鴨綠江之北!淵蓋男生成功了,一邊是大河屏障,一邊是數萬精兵,史載:“(大唐)諸軍不得度(渡鴨綠江)。”


    那個年代沒有天氣預報是很要命的,因為沒有天氣預報,高延壽的十五萬大軍被龍門農夫薛仁貴折磨地生不如死;同樣,沒有天氣預報,淵蓋男生的數萬精兵即將麵臨滅頂之災!


    “諸軍不得度”?那是因為契苾何力沒有來。大軍正在鴨綠江邊徘徊無措時,契苾何力率軍也到了,他到的時機比較好,正趕上“冰大合”——江麵結冰了!


    契苾何力率軍直接履冰過河。或許是出於高句麗“精兵”的意料之外,或許是高句麗兵聽說過這個契苾何力曾以800騎擊潰過萬餘高句麗援軍。


    當高句麗士兵被唐軍的戰鼓聲吵醒時,看到了正在渡河的唐軍。此時此刻,高句麗軍沒有想到“擊敵於半渡”,而是轉身就跑(各種史料都沒有留下此時雙方有交戰的記錄)。


    過河了,一馬平川的,跑起來方便你,當然,追起來也方便!史載“高麗大潰,追奔數十裏,斬首三萬級,餘眾悉降。”——《資治通鑒》《三國本紀》也坦然地記載:“我軍潰奔,何力追數十裏,殺三萬人,餘眾悉降。”真是沒法看,不精彩!


    沒勁頭!淵蓋男生第一次與唐軍打交道,就落了個“僅以身免”的下場,一路狂奔,丟人現眼地從鴨綠江跑回平壤了。他自己並沒有料到,五年之後,他將重新走上這條路,不過,不再是丟人現眼,而是雄赳赳氣昂昂地走向平壤!


    好了,五年後的事情就等五年後再說吧。看看眼下!鴨綠江已克,前方一路無阻,唐軍加快了向平壤的行軍速度,他們要趕去跟蘇定方會合!一起合圍平壤!平壤危矣!


    淵蓋蘇文雄起各路唐軍在幾位總管的帶領下,日夜兼程,向平壤開去。曆經浿江、鴨綠江之戰後,淵蓋蘇文又用出了他的“王八戰法”,全部龜縮不出。唐軍一路無阻,前方就是平壤!形勢一片大好!世事卻難料!公元660年10月,回紇與同羅、仆固犯邊。


    回紇、同羅、仆固大致位於今天蒙古國的範圍,其中回紇勢力最大,基本為原來薛延陀的地盤;同羅、仆固族,跟我們的獨耳將軍契苾何力所在的契苾族一樣,都是鐵勒族的分部,這三個勢力所據的地域廣闊,實力強大,騷擾了中原宗主國很長一段時間。


    其中回紇直到約200年之後才完全滅亡,壽命比大唐還要久遠;好了,以後在《大唐征戰天下》時再詳細介紹北部各族勢力吧。這裏要告訴大家的就是,當時大唐北部的勢力遠比高句麗的威脅大、恩怨糾葛深。(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