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上也記載一個有關丹陽公主的趣聞,讓人倍覺唐人的溫磬和幽默。平陽公主的丈夫柴紹有一個輕功出眾的弟弟,


    外號“壁龍”,他如同古龍小說中的盜帥楚留香,神龍見首不見尾。唐太宗想要試探他的真功夫,就讓柴公子去偷丹陽公主的鏤金枕套。


    柴公子當即潛入公主的寢宮,伸出了他的“三隻手”,他將泥灰抹在公主的臉上,


    睡夢中的公主下意識地一抬頭,他迅即用另外一個枕頭換走了公主的寶物,等到早上公主察覺此事,鏤金枕套已在唐太宗的手中,


    唐太宗眼見他的空空神技,既驚且懼,就把他派到外地做官,終身不準返回京城,柴公子因此聰明反被聰明誤。隋唐時期,門閥世族製度一統天下,


    能做公主的丈夫,出身自然非同小可,薛萬徹的父親是隋朝左禦衛大將軍薛世雄,隋末時薛世雄擔任的是涿郡(今北京城西南)太守,他有四個兒子,


    薛萬均、薛萬淑、薛萬徹、薛萬備,個個武藝高強,後來都成為名垂青史的大唐英雄。


    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


    竇建德的軍隊與薛世雄的隋軍在河間(今屬河北)展開交鋒,隋軍遭到突然襲擊,又逢大霧迷漫,難分敵我,以致潰不成軍,薛世雄帶領數十個親兵逃回涿郡,羞愧難當,


    發病身亡。薛萬徹跟著哥哥薛萬均客居幽州,薛氏兄弟勇猛絕倫,割據一方的涿郡守將羅藝對他們十分賞識,青眼有加,後來,羅藝歸順大唐。


    薛氏兄弟也成了大唐的臣民,唐高祖封薛萬均為上柱國、永安郡公,薛萬徹為車騎將軍、武安縣公。顯示了李唐皇室對薛氏兄弟十分看重。


    公元618年,竇建德的十萬大軍直奔範陽而來。羅藝奉命阻擊,唐軍人少,幾乎沒有勝算,多虧了薛萬均出謀劃策,在竇建德軍渡河半道之際,


    雷霆出擊,大敗竇建德軍,竇建德吃了個悶虧。心有不甘,公元620年,率領二十萬軍隊氣勢洶洶而來,將幽州城團團圍住,幽州城險象環生,


    薛萬均和薛萬徹臨危不亂,從地道裏出城,繞到敵人身後展開攻擊,斬首一千兩百級,再次挫敗了竇建德的宏圖大計。李世民掃平劉黑闥。


    薛萬均擔任的是右二護軍,深受李世民的信任。入朝以後,薛萬均依然是李世民的手下。而薛萬徹則做了皇太子李建成的東宮副護軍。


    秦王李世民功高蓋世,手下又人才濟濟,奪儲幾乎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


    皇太子李建成處心積慮地陷害這位萬眾仰慕的弟弟,他想用烈馬摔死世民,未能得逞,又在酒中下毒,企圖讓李世民一命嗚呼,


    李世民忍無可忍,終於發動了玄武門兵變。殺死了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


    薛萬徹救主心切。率領東宮衛士拚命攻打玄武門,駐守玄武門的雲麾將軍敬君弘和內府中郎將呂世衡都死在了太子軍的手中。正在鏖戰之際。


    尉遲敬德提著李建成、李元吉的人頭趕到現場,向眾人示意,太子軍見主君已死,


    頓時喪失鬥誌,一哄而散,薛萬徹率領數十騎兵逃往終南山,以圖避開李世民的追殺,李世民一代明主,當然明白各為其主的道理,


    他愛惜薛萬徹的勇武,再三派人去向薛萬徹講明自己的意思,薛萬徹見李世民不計前嫌,終於“釋仗而來”,成為李世民手下的右領軍將軍。


    公元628年(唐太宗貞觀二年),


    朝廷打算掃滅依附突厥的梁師都,任命柴紹為主帥,薛萬徹為副將,薛萬均也隨軍出征,突厥聞訊派兵馳援,雙方在離梁師都盤據的朔方數十裏的地方迎麵碰上,


    薛萬均、薛萬徹奮起神威,斬殺突厥驍將,大挫突厥騎兵的銳氣,突厥人眼見討不到半點便宜,趕緊溜走,再也顧不上自己的盟友。唐軍長驅直入,


    直到朔方城下,梁師都經營朔方十幾年,城防堅固,唐軍若要強攻,也取之不易,因此有人建議暫緩進攻朔方城,薛萬均獨持己見,


    “朔方城死氣沉沉,鼓不能聲,這是破亡的征兆,我軍保持對敵人的強大壓力,


    必能占據朔方城”,事情果如薛萬均的預料,梁師都的堂弟梁洛仁審時度勢,動手殺掉了梁師都,向唐軍獻出了城池,唐軍不費吹灰之力,


    順利終結了梁師都在朔方十二年的經營,拔掉了這個曆年最久的割據勢力,薛萬均因功晉升左屯衛將軍,薛萬徹晉升為右屯衛將軍。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薛萬徹跟隨李靖大破東*突厥,俘虜頡利可汗,


    使大唐的版圖擴展到現在的貝加爾湖以北,突厥部落有十多萬人內附,薛萬徹因功進爵為郡公。


    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吐穀渾悍然寇邊,唐太宗派李靖、薛萬徹等人出擊吐穀渾。薛萬均、薛萬徹為軍先鋒,率領一百騎兵在前開路,


    他們與數千吐穀渾騎兵在路上遭遇,薛萬徹單騎衝入敵陣,縱橫馳騁,所向披靡,他回來後告訴諸將,


    “賊人容易對付”,大家跟著他一起衝殺,將敵人斬首數千級,薛萬徹人馬都被鮮血染紅,立下了大功。在隨後的赤水源(今青海湖附近)之戰中,


    薛萬均、薛萬徹遭到吐穀渾優勢兵力的圍攻,戰馬斃命,他們隻能徒步與吐穀渾騎兵苦戰,手下士兵十有六七已經陣亡,形勢危險萬分,


    契苾何力聽到消息,帶領數百騎兵殺入重圍,衝開一條血路,將薛萬均、薛萬徹從鬼門關救了回來。在契苾何力的極力堅持下,


    唐軍乘勝追擊,直搗敵人巢穴。斬首數千級,繳獲駝馬牛羊二十萬頭,一直追到河源(今約古宗列渠)。吐穀渾可汗慕容伏允雖然一時逃脫,卻走投無路。後來在絕望中自縊身亡。


    捷報傳來,唐太宗派使臣在大鬥撥穀(今祁連山扁都口)犒賞三軍,薛萬均自恃漢將身份,竟然恩將仇報,竊取契苾何力的戰功,契苾何力怒火中燒,準備砍掉薛萬均的腦袋泄憤,


    眾人極力勸阻。才未釀成流血衝突。唐太宗得知真相以後,十分惱怒,他要剝奪薛萬均的官職給契苾何力,契苾何力卻說出了一番大道理,


    “如果因為我的緣故嚴懲薛萬均,恐怕蕃將會認為皇上重胡輕漢,隻會助長蕃將的誣告之風,夷狄無知,會以為漢將都會象薛萬均這樣,


    對朝廷產生疑慮。這不是有利於國家安寧的事情”,唐太宗為契苾何力的心胸所感動,原諒了薛萬均的一時糊塗。對薛萬均從輕處置。


    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以高昌國隔斷西域朝貢為理由,派侯君集帶領數萬大軍出征,薛萬均擔任先鋒,


    一路勢如破竹,高奏凱歌,高昌國王鞠智盛在唐軍的強大攻勢下被迫投降,鞠氏高昌從此成為曆史名詞,大唐在高昌舊地設置了安西都護府。


    天山以南的龜茲(今新疆庫車)、疏勒(今新疆喀什)、於闐(在今新疆和田)、焉耆(在今新疆焉耆)四個軍鎮都在安西都護府的管轄之下,唐高宗顯慶年間。


    安西都護府的治所移到龜茲,天山以北的西突厥舊地也歸於安西都護府的管轄。


    薛萬均因平滅高昌的戰功進封潞國公。很快他就受到朝臣的彈劾,說他與高昌女子有染,唐太宗準備追究這件事,


    魏征予以勸諫,“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現在讓薛萬均與一個亡國女子對質風流韻事,即使事情屬實,也是小事而已,如果隻是傳言,會產生很不好的影響”,唐太宗聽從其言,不再理會這件事。


    唐太宗遊覽芙蓉園,薛萬均因為“清宮不謹”而下獄,他氣憤難當,竟至憂死,唐太宗十分悲痛,將薛萬均陪葬昭陵,以示恩寵。後來唐太宗在宴會上賞賜群臣貘皮,


    叫到薛萬徹的時候卻喊成了“薛萬均”,唐太宗心有所感,“薛萬均是朕的勳舊之臣,現在突然叫出他的名字,莫非是死者地下有知,也想得到這賞賜”,


    就讓人燒掉一張貘皮,給薛萬均“寄去”,在座眾人無不感歎一代帝王的至情至性。


    由於唐朝將歸降的東*突厥部眾安置在漠南地區,


    引起了薛延陀(鐵勒諸部之一)的強烈不滿,貞觀十五年,薛延陀入侵居於漠南的李思摩部落,李思摩抵擋不住,向中央政府頻頻告急。公元641年,薛萬徹作為副將,跟隨徐世勣討伐薛延陀,


    唐軍的六千騎兵與二十萬薛延陀軍在諾真水一帶(今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境內)展開激戰,


    在這裏,唐軍領教了薛延陀軍獨出心裁的戰法,他們五人為一組,四人在前麵衝鋒陷陣,一人在後麵看守戰馬,如果己方人員戰死,


    看馬人就帶走馬匹,不讓馬匹落入敵人手中。剛接戰時,薛延陀軍流箭如雨,唐軍的很多戰馬被射死,徐世勣命令大家下馬步戰,唐軍手持長槊,


    氣勢如虹,與薛延陀軍展開殊死搏鬥。在徐世勣的授意下,薛萬徹帶領數百騎兵繞到敵後,將看馬人和戰馬統統俘獲,切斷了薛延陀軍的後路。


    唐軍一鼓作氣,斬首三千級,俘敵五萬餘人,繳獲戰馬一萬五千匹,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公元646年,唐軍掃滅薛延陀,大唐的版圖擴張到了貝加爾湖的大漠南北,在這裏設置了安北都護府,管轄漠北的鐵勒諸部。薛萬徹由於戰功顯赫,改封左衛將軍,他的一個兒子被封為縣侯,


    皇帝將自己的妹妹丹陽公主嫁給薛萬徹,加封薛萬徹為駙馬都尉,後又升為代州都督、右武衛大將軍,唐太宗曾對別人說道,


    “當今名將,隻有徐世勣、李道宗、薛萬徹三人,徐世勣、李道宗就算不能大勝,也不會大敗,薛萬徹如果不是大勝,必定大敗”。


    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任命薛萬徹為青丘道行軍總管,帶領偏師三萬征討高麗國,大軍乘樓船出海,渡過鴨綠水(今鴨綠江),


    在大行城與上萬高麗步騎激戰,唐軍斬高麗悍將所夫孫,很快就抵達了泊汋城(今遼寧丹東東北),在泊汋城下把上萬高麗守軍打得落花流水,


    高麗全國震動,三萬援軍趕來與唐軍對決,卻被唐軍打得潰不成軍、拚命逃竄。在唐軍的不斷騷擾下,高麗國糧食欠收,民生凋弊,陷入了大廈將傾的惶恐之中。


    薛萬徹雖然節節勝利,個人性格上的弱點卻為眾將所不容,有人上書說他驕橫拔扈,“任氣不能下人”,唐太宗念及他的功勞,隻是對他出言勸告,自己將上呈的書信燒掉。


    副將裴行方告發薛萬徹對朝廷心存怨望,徐世勣認為事態嚴重,要求唐太宗處罰薛萬徹,


    “薛萬徹高官顯爵,位至大將軍,又是公主的丈夫,卻心懷不平,其罪該殺”,唐太宗是個念舊的皇帝,當然不想要薛萬徹的命,他將薛萬徹免官徙邊,


    過了沒多久,薛萬徹就遇赦而還。唐高宗永徽二年,薛萬徹被授予寧州刺史,入朝後,他與房遺愛關係密切,常在一起打獵,


    房遺愛是已經去世的貞觀宰相房玄齡的兒子,又是唐太宗女兒高陽公主的丈夫,交往之中,薛萬徹不自覺地卷入了房遺愛的密謀,兩人商議一旦國家有變,當扶助荊王李元景登上皇帝寶座。這件事情敗露以後,


    唐高宗毫不留情,將與此案有牽連的皇親國戚一網打盡,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等人被斬首,吳王李恪、高陽公主、巴陵公主等人被迫令在家中自盡。


    薛萬徹的妻子丹陽公主此時已經去世,不然,絕對逃脫不了賜死的命運。薛萬徹臨刑的時候,黯然感歎命運的無常,“我本是大好的健兒,


    理當為國家效死,卻遭受懦夫的牽連,命喪黃泉,真是不值”,他解衣對監刑者說,“快來殺我”,劊子手為他的威嚴所懾,雙手發抖,


    一刀下去,斬之不死,薛萬徹大聲喝道,“為什麽不用力”,劊子手膽戰心驚,連著砍了三次,才砍下薛萬徹的頭顱。


    謀反之罪,株連九族,薛萬徹的二哥薛萬淑,曆任右領軍將軍、梁郡公、暢武道行軍總管,此時已經去世,薛萬徹的弟弟薛萬備素有孝行,受到過唐太宗的大力表彰,他曾跟隨唐太宗東征高麗,


    在契苾何力身陷重圍、身受重傷的危急關頭,單槍匹馬,闖入千軍萬馬的戰陣之中,救出了契苾何力,他後來又跟隨阿史那社爾出擊龜茲,


    說服於闐王歸順大唐,立下了不小的功勞,他當時是左衛將軍,當然在劫難逃,被朝廷流放到交州(今越南河內市西北),流落蠻荒,殊為可惜。


    薛萬徹“籌深行陣,勇冠戎夷”,


    卻依然逃不出權勢人物的宿命,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從灸手可熱到冷月荒墳,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悲劇,這種血與火的循環,


    幾乎伴隨了每一次的宮廷鬥爭,扳倒薛萬徹的長孫無忌後來整個家族都被唐高宗連根拔起,拋入了絕望的境地,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時代,


    一切確如古人的感歎,“功,也不久長;名,也不久長”、“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