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萬均、薛萬徹兄弟中槍落馬,隻能徒步與敵人作戰,強敵環伺之下,兩人險象環生,手下兵士死者十之六七。
契苾何力得到消息,率領數百騎前往援救,拚死力戰,“賊兵披靡”,終於將薛氏兄弟救出。
當時,吐穀渾可汗慕容伏允準備渡過突倫川(又稱圖倫磧,今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投奔於闐,契苾何力認為機不可失,
主張窮追猛打,薛萬均鑒於上次遇險的教訓,堅決反對這麽做。契苾何力闡述了自己的理由,“吐穀渾人逐水草而居,沒有定居的城郭,
一旦他們作鳥獸散,想傾其巢穴就很困難了”,他親自挑選上千名精銳騎兵,直撲突倫川,沙漠中幹旱無水,唐軍刺馬飲血,晝夜兼程,
終於追上了慕容伏允,斬首數千級,繳獲駝馬牛羊二十多萬頭,慕容伏允隻身逃脫,妻子都被唐軍俘虜。慕容伏允後來走投無路,自縊身亡,
慕容伏允的兒子慕容順向唐軍投降,被冊封為西平郡王,吐穀渾歸附唐朝,西北邊境得以安寧。
唐太宗聽聞大捷,派使者到大鬥拔穀(今祁連山扁都口)慰勞諸將。薛萬均想要獨攬大功,
竟然恩將仇報,誹謗契苾何力,契苾何力氣憤難當,拔刀而起,要殺薛萬均,眾將極力勸阻,
才沒有釀成流血衝突。唐太宗弄清了事實真相後,非常生氣,他決定剝奪薛萬均的官職,轉授給契苾何力。契苾何力此時表現得十分大度,侃侃而談,
向唐太宗講出了一番大道理。“如果因為我的緣故,解除薛萬均的官職,別人會認為陛下重夷輕漢。這樣一來,誣告的事情會越來越多。夷狄無知。會以為漢族將領都是如此,這對國家相當不利”,
唐太宗十分感慨,從此對契苾何力親睞有加,任命他為玄武門(長安太極宮北麵正門)宿衛,檢校屯營事,並把臨洮縣主嫁給他作妻子。
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任命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契苾何力為蔥山道副大總管,
率領步騎數萬征討高昌。高昌國王鞠文泰依附西突厥,阻撓西域各國與大唐的交通,還悍然發兵攻打依附大唐的伊吾(今新疆哈密)、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等國。
鞠文泰之所以如此膽大妄為,是因為高昌距離大唐有七千裏之遙,沙磧縱橫二千裏,數萬唐軍若要穿過沒有水草的荒漠之地,幾乎是不可能的。
可是契苾何力將這種不可能變成了可能,他熟悉當地地形,充當大軍向導。
引導唐軍順利到達磧口(今新疆輪台地區),鞠文泰得知消息,竟然活活嚇死。鞠文泰的兒子鞠智盛即位高昌國王。唐軍等高昌喪禮結束,
展開了雷霆攻勢,一路勢如破竹,直趨高昌都城,趕來救援高昌的西突厥援軍不敵唐軍攻勢,
被迫在可汗浮圖城(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向唐軍投降。鞠智盛眼見唐軍用上了體型巨大的巢車和衝城車,
城牆一片片坍塌,終於精神崩潰,出城投降。東西八百裏、南北五百裏的高昌國並入了大唐的版圖。大唐得人口三萬七千七百人,駿馬四千三百匹。
在高昌舊地設置了西州,在可汗浮圖城設置了庭州。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設置了安西都護府,打通了大唐通往西域各國的交通要道,
遏製了西突厥的囂張氣焰,這中間,契苾何力居功至偉,為大唐平定高昌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契苾何力奉詣回涼州看望母親和弟弟,順便視察本部落。
當時薛延陀成為鐵勒諸部中最強悍的部落,契苾部落與之同根同種,有很多人願意歸附,他們挾持了契苾何力的母親和弟弟,來到薛延陀可汗夷男的處所。
契苾何力得知此事,極力勸阻大家,“皇上對各位不薄,對我也信任有加,大家怎麽能夠背信棄義”,
諸首領言道,“可敦和都督都去了薛延陀,你為什麽不去”,契苾何力表明態度,“我弟弟契苾沙門為人孝順,他能夠奉養母親,
我以身許國,決不會和薛延陀串通一氣”,諸首領蓄謀已久,不由分說,將契苾何力捆綁起來,強行帶到了薛延陀。
消息傳到了大唐朝廷,眾人議論紛紛,有人乘機落井下石,“人心各樂其土,契苾何力到了薛延陀,可謂如魚得水”,唐太宗此時卻表現了充分的自信,“此人心如鐵石,
一定不會背叛我”,事實證明了唐太宗的識人之明,契苾何力來到薛延陀可汗夷男的牙帳後,拒絕歸附,他箕踞而坐,拔出佩刀,大聲呼喊,
“豈有大唐烈士,受辱蕃庭,天地日月,願知我心”,割下左耳,表明自己效忠大唐的決心。
夷男勃然大怒,準備殺掉契苾何力,其妻出麵勸阻,方才留下了契苾何力的性命。薛延陀使者來到大唐,向唐太宗匯報了當時的情形,
唐太宗感動萬分,哭著對群臣說道,“不知契苾何力現在怎麽樣了”,他馬上派遣兵部侍郎崔敦禮持節到薛延陀,以下嫁大唐公主為條件,
換回契苾何力。契苾何力劫後餘生,升至大唐的右驍衛大將軍(正三品,唐朝的親王才正一品)。
夷男滿心歡喜,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他派人向唐太宗獻上了五萬匹駿馬、一萬頭牛、十萬隻羊作為迎娶大唐公主的聘禮,
唐太宗深知遊牧民族一般都是後妃操縱政權,大唐公主的兒子當上可汗,就是大唐帝國的外孫,外孫多半會親近母親的娘家,
所以對外嫁公主一向是毫不吝惜的,這回雖然事出有因。他還是打算履行約定。契苾何力熟知薛延陀的內情,他給唐太宗出了個主意,
“禮有親迎。讓夷男到京師來迎娶公主,或者到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也行。夷男害怕大唐,
必然不敢親來,他不來,這婚姻就成不了,鬱悶交加,肯定活不長,他的兩個兒子都不是善主,二子爭國是避免不了的。到時候內憂外患,
大唐可坐收漁人之利”,唐太宗依計而行,夷男果然不敢前來迎親,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他鬱鬱而終。一切正如契苾何力的預料,
薛延陀內亂爆發,自相殘殺,大唐乘機出兵討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滅掉了薛延陀。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不顧褚遂良等人的反對,親征高麗。唐軍到達白岩城(今遼寧遼陽東太子河北岸)的時候。
烏骨城(今遼寧鳳城東南)的高麗軍萬餘人趕來增援,契苾何力率領八百騎兵前去阻擊,陷入了高麗軍的重重包圍。
契苾何力的腰部被高麗軍的長矛刺中,傷勢嚴重,多虧部將薛萬備(薛萬均的弟弟)拚死救援,方才脫離險境。
契苾何力從未遭到如此敗績,情緒激憤,他簡單包紮了一下,又率軍出戰。斬首千餘人,追擊幾十裏。打得高麗軍抱頭鼠竄。唐太宗對契苾何力的傷勢十分關心,親自為他敷藥。仔細清理傷口,
表現了真摯的君臣情誼。白岩城攻破之後,唐太宗查出刺傷契苾何力的高麗人名叫高突勃,就把高突勃交給契苾何力,讓契苾何力手刃仇人,
不料,契苾何力不計一矛之仇,反而將高突勃釋放,他說,“兩國交兵,各為其主,高突勃千軍萬馬之中舍命刺我,實為義士,既無私怨,何必殺他”。
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太宗為打通西域商路,派兵攻滅西域的龜茲(今新疆庫車)。
龜茲王訶黎布失畢依附西突厥,屢屢與大唐作對,唐太宗任命阿史那社爾為昆丘道行軍大總管,
契苾何力為副大總管,率領鐵勒十三州、突厥、吐蕃、吐穀渾騎兵十餘萬,
風馳電掣,向龜茲進發。唐軍首先擊敗了西突厥處月、處密兩部,掃清障礙,
消除進軍中的側後威脅,然後,自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以西,兵分五路,進攻龜茲北境。唐軍一路凱歌,先後攻破了龜茲大城五座,
共得小城七百餘個,俘獲男女數萬人,開辟了大唐通往西域的南路交通要道,大
唐的疆界擴張到了今天的中亞,設置了龜茲、焉耆、疏勒、於闐四個軍鎮,控製了西達蔥嶺(今帕米爾高原)的遼闊地區。西域震動,
西突厥、於闐、安國害怕之下,爭著犒勞唐師,送來駝馬和軍糧,此戰唐軍威名遠揚,大唐天可汗的名聲傳於八方。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駕崩,舉國哀痛,數百少數民族首領如喪親人,
有的用刀劃破麵孔,有的用刀割去耳朵,鮮血流了一地。大唐女婿鬆讚幹布也給新皇寄來國書,“先皇去世,天子新立,臣子有不忠者,我將率兵赴難”。
契苾何力與阿史那社爾依照突厥古老的風俗,要求殺身以殉,侍衛陵寢,唐高宗向他們說明了先皇的遺囑,不準他們殉葬,兩人這才作罷。
永徽二年(公元651年),西突厥阿史那賀魯以處月、處密、姑蘇、葛邏祿、卑失五姓叛唐,自稱沙缽羅可汗,擁兵數十萬,侵擾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
攻陷金嶺城及蒲類縣(今新疆奇台東南老奇台),掠走數千人。唐高宗任命契苾何力為弓月道大總管,征發秦、成、岐、雍府兵三萬人及回紇五萬騎兵討伐西突厥。
為了響應沙缽羅,處月部酋長朱邪孤注殺害唐招慰使、果毅都尉單道惠,
據守牢山(今新疆阿則博格多山),契苾何力兵分幾路,翻山越嶺,合擊處月軍,處月軍大潰,朱邪孤注拚命逃竄,唐軍緊追不舍,一直追出五百裏,
擒獲朱邪孤注,唐軍斬殺九千人,俘獲渠帥六十人,繳獲牛馬雜畜七萬頭,取處密時健俟斤、合支賀等而歸。顯慶二年(公元657年),
大唐雄師進攻沙缽羅可汗,西突厥自此灰飛煙滅,也是在這一年,契苾何力被授予左驍衛大將軍,進封郕國公,兼任檢校鴻臚卿。
龍朔元年(公元661年),唐高宗封契苾何力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協同其他部隊,水陸並進,征討高麗。
泉蓋蘇文派他的兒子泉男生帶領數萬高麗精兵守衛鴨綠水(今鴨綠江),諸軍都無法通過。
契苾何力的部隊趕到的時候,正值天寒地凍,江麵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契苾何力審時度勢,命令部隊履冰過河,鼓噪而進,唐軍勇猛絕倫,
勢不可擋,高麗軍潰不成軍,四散逃命,唐軍斬首三萬級,餘眾全部投降,泉男生隻身逃脫,狼狽不堪。正當契苾何力準備乘勝前進,
同羅、仆骨等九姓叛唐寇邊,事有輕重緩急,唐高宗詔令班師,契苾何力引軍回國。
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左武衛將軍薛仁貴在天山(即鬱都軍山)坑殺鐵勒九姓十餘萬人,俘獲葉護兄弟三人。
唐軍燒殺搶掠,鐵勒人競相遠逃,唐軍找不著鐵勒諸部,進展得很不順利。鄭仁泰的精銳騎兵越過大沙漠時有一萬四千人,因為糧食不繼,大
雪突至,回到邊塞時隻剩八百人,唐高宗眼見征討受挫,改變策略,讓威望素著的契苾何力擔任鐵勒道安撫使,前往安撫鐵勒諸部。
契苾何力知道鐵勒部眾叛唐肯定出自頭人的挑撥,他隻帶騎兵五百人,與鐵勒九姓會麵。他告訴鐵勒部眾,
“國家知道各位是被奸人所誤,才起兵造反,現在隻要各位悔過自新,朝廷就不咎既往”,鐵勒九姓得知朝廷有寬恕之意,都慶幸不已,
他們一起動手,抓獲官吏兩百餘人,送到契苾何力麵前。契苾何力列舉他們的罪狀後,
將這兩百餘人統統處斬,鐵勒九姓自此而定。契苾何力還將死於路上的唐軍士兵進行了安葬,做了大量撫恤工作。(未完待續)
契苾何力得到消息,率領數百騎前往援救,拚死力戰,“賊兵披靡”,終於將薛氏兄弟救出。
當時,吐穀渾可汗慕容伏允準備渡過突倫川(又稱圖倫磧,今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投奔於闐,契苾何力認為機不可失,
主張窮追猛打,薛萬均鑒於上次遇險的教訓,堅決反對這麽做。契苾何力闡述了自己的理由,“吐穀渾人逐水草而居,沒有定居的城郭,
一旦他們作鳥獸散,想傾其巢穴就很困難了”,他親自挑選上千名精銳騎兵,直撲突倫川,沙漠中幹旱無水,唐軍刺馬飲血,晝夜兼程,
終於追上了慕容伏允,斬首數千級,繳獲駝馬牛羊二十多萬頭,慕容伏允隻身逃脫,妻子都被唐軍俘虜。慕容伏允後來走投無路,自縊身亡,
慕容伏允的兒子慕容順向唐軍投降,被冊封為西平郡王,吐穀渾歸附唐朝,西北邊境得以安寧。
唐太宗聽聞大捷,派使者到大鬥拔穀(今祁連山扁都口)慰勞諸將。薛萬均想要獨攬大功,
竟然恩將仇報,誹謗契苾何力,契苾何力氣憤難當,拔刀而起,要殺薛萬均,眾將極力勸阻,
才沒有釀成流血衝突。唐太宗弄清了事實真相後,非常生氣,他決定剝奪薛萬均的官職,轉授給契苾何力。契苾何力此時表現得十分大度,侃侃而談,
向唐太宗講出了一番大道理。“如果因為我的緣故,解除薛萬均的官職,別人會認為陛下重夷輕漢。這樣一來,誣告的事情會越來越多。夷狄無知。會以為漢族將領都是如此,這對國家相當不利”,
唐太宗十分感慨,從此對契苾何力親睞有加,任命他為玄武門(長安太極宮北麵正門)宿衛,檢校屯營事,並把臨洮縣主嫁給他作妻子。
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任命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契苾何力為蔥山道副大總管,
率領步騎數萬征討高昌。高昌國王鞠文泰依附西突厥,阻撓西域各國與大唐的交通,還悍然發兵攻打依附大唐的伊吾(今新疆哈密)、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等國。
鞠文泰之所以如此膽大妄為,是因為高昌距離大唐有七千裏之遙,沙磧縱橫二千裏,數萬唐軍若要穿過沒有水草的荒漠之地,幾乎是不可能的。
可是契苾何力將這種不可能變成了可能,他熟悉當地地形,充當大軍向導。
引導唐軍順利到達磧口(今新疆輪台地區),鞠文泰得知消息,竟然活活嚇死。鞠文泰的兒子鞠智盛即位高昌國王。唐軍等高昌喪禮結束,
展開了雷霆攻勢,一路勢如破竹,直趨高昌都城,趕來救援高昌的西突厥援軍不敵唐軍攻勢,
被迫在可汗浮圖城(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向唐軍投降。鞠智盛眼見唐軍用上了體型巨大的巢車和衝城車,
城牆一片片坍塌,終於精神崩潰,出城投降。東西八百裏、南北五百裏的高昌國並入了大唐的版圖。大唐得人口三萬七千七百人,駿馬四千三百匹。
在高昌舊地設置了西州,在可汗浮圖城設置了庭州。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設置了安西都護府,打通了大唐通往西域各國的交通要道,
遏製了西突厥的囂張氣焰,這中間,契苾何力居功至偉,為大唐平定高昌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契苾何力奉詣回涼州看望母親和弟弟,順便視察本部落。
當時薛延陀成為鐵勒諸部中最強悍的部落,契苾部落與之同根同種,有很多人願意歸附,他們挾持了契苾何力的母親和弟弟,來到薛延陀可汗夷男的處所。
契苾何力得知此事,極力勸阻大家,“皇上對各位不薄,對我也信任有加,大家怎麽能夠背信棄義”,
諸首領言道,“可敦和都督都去了薛延陀,你為什麽不去”,契苾何力表明態度,“我弟弟契苾沙門為人孝順,他能夠奉養母親,
我以身許國,決不會和薛延陀串通一氣”,諸首領蓄謀已久,不由分說,將契苾何力捆綁起來,強行帶到了薛延陀。
消息傳到了大唐朝廷,眾人議論紛紛,有人乘機落井下石,“人心各樂其土,契苾何力到了薛延陀,可謂如魚得水”,唐太宗此時卻表現了充分的自信,“此人心如鐵石,
一定不會背叛我”,事實證明了唐太宗的識人之明,契苾何力來到薛延陀可汗夷男的牙帳後,拒絕歸附,他箕踞而坐,拔出佩刀,大聲呼喊,
“豈有大唐烈士,受辱蕃庭,天地日月,願知我心”,割下左耳,表明自己效忠大唐的決心。
夷男勃然大怒,準備殺掉契苾何力,其妻出麵勸阻,方才留下了契苾何力的性命。薛延陀使者來到大唐,向唐太宗匯報了當時的情形,
唐太宗感動萬分,哭著對群臣說道,“不知契苾何力現在怎麽樣了”,他馬上派遣兵部侍郎崔敦禮持節到薛延陀,以下嫁大唐公主為條件,
換回契苾何力。契苾何力劫後餘生,升至大唐的右驍衛大將軍(正三品,唐朝的親王才正一品)。
夷男滿心歡喜,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他派人向唐太宗獻上了五萬匹駿馬、一萬頭牛、十萬隻羊作為迎娶大唐公主的聘禮,
唐太宗深知遊牧民族一般都是後妃操縱政權,大唐公主的兒子當上可汗,就是大唐帝國的外孫,外孫多半會親近母親的娘家,
所以對外嫁公主一向是毫不吝惜的,這回雖然事出有因。他還是打算履行約定。契苾何力熟知薛延陀的內情,他給唐太宗出了個主意,
“禮有親迎。讓夷男到京師來迎娶公主,或者到靈武(今寧夏靈武西南)也行。夷男害怕大唐,
必然不敢親來,他不來,這婚姻就成不了,鬱悶交加,肯定活不長,他的兩個兒子都不是善主,二子爭國是避免不了的。到時候內憂外患,
大唐可坐收漁人之利”,唐太宗依計而行,夷男果然不敢前來迎親,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他鬱鬱而終。一切正如契苾何力的預料,
薛延陀內亂爆發,自相殘殺,大唐乘機出兵討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滅掉了薛延陀。
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不顧褚遂良等人的反對,親征高麗。唐軍到達白岩城(今遼寧遼陽東太子河北岸)的時候。
烏骨城(今遼寧鳳城東南)的高麗軍萬餘人趕來增援,契苾何力率領八百騎兵前去阻擊,陷入了高麗軍的重重包圍。
契苾何力的腰部被高麗軍的長矛刺中,傷勢嚴重,多虧部將薛萬備(薛萬均的弟弟)拚死救援,方才脫離險境。
契苾何力從未遭到如此敗績,情緒激憤,他簡單包紮了一下,又率軍出戰。斬首千餘人,追擊幾十裏。打得高麗軍抱頭鼠竄。唐太宗對契苾何力的傷勢十分關心,親自為他敷藥。仔細清理傷口,
表現了真摯的君臣情誼。白岩城攻破之後,唐太宗查出刺傷契苾何力的高麗人名叫高突勃,就把高突勃交給契苾何力,讓契苾何力手刃仇人,
不料,契苾何力不計一矛之仇,反而將高突勃釋放,他說,“兩國交兵,各為其主,高突勃千軍萬馬之中舍命刺我,實為義士,既無私怨,何必殺他”。
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太宗為打通西域商路,派兵攻滅西域的龜茲(今新疆庫車)。
龜茲王訶黎布失畢依附西突厥,屢屢與大唐作對,唐太宗任命阿史那社爾為昆丘道行軍大總管,
契苾何力為副大總管,率領鐵勒十三州、突厥、吐蕃、吐穀渾騎兵十餘萬,
風馳電掣,向龜茲進發。唐軍首先擊敗了西突厥處月、處密兩部,掃清障礙,
消除進軍中的側後威脅,然後,自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以西,兵分五路,進攻龜茲北境。唐軍一路凱歌,先後攻破了龜茲大城五座,
共得小城七百餘個,俘獲男女數萬人,開辟了大唐通往西域的南路交通要道,大
唐的疆界擴張到了今天的中亞,設置了龜茲、焉耆、疏勒、於闐四個軍鎮,控製了西達蔥嶺(今帕米爾高原)的遼闊地區。西域震動,
西突厥、於闐、安國害怕之下,爭著犒勞唐師,送來駝馬和軍糧,此戰唐軍威名遠揚,大唐天可汗的名聲傳於八方。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駕崩,舉國哀痛,數百少數民族首領如喪親人,
有的用刀劃破麵孔,有的用刀割去耳朵,鮮血流了一地。大唐女婿鬆讚幹布也給新皇寄來國書,“先皇去世,天子新立,臣子有不忠者,我將率兵赴難”。
契苾何力與阿史那社爾依照突厥古老的風俗,要求殺身以殉,侍衛陵寢,唐高宗向他們說明了先皇的遺囑,不準他們殉葬,兩人這才作罷。
永徽二年(公元651年),西突厥阿史那賀魯以處月、處密、姑蘇、葛邏祿、卑失五姓叛唐,自稱沙缽羅可汗,擁兵數十萬,侵擾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
攻陷金嶺城及蒲類縣(今新疆奇台東南老奇台),掠走數千人。唐高宗任命契苾何力為弓月道大總管,征發秦、成、岐、雍府兵三萬人及回紇五萬騎兵討伐西突厥。
為了響應沙缽羅,處月部酋長朱邪孤注殺害唐招慰使、果毅都尉單道惠,
據守牢山(今新疆阿則博格多山),契苾何力兵分幾路,翻山越嶺,合擊處月軍,處月軍大潰,朱邪孤注拚命逃竄,唐軍緊追不舍,一直追出五百裏,
擒獲朱邪孤注,唐軍斬殺九千人,俘獲渠帥六十人,繳獲牛馬雜畜七萬頭,取處密時健俟斤、合支賀等而歸。顯慶二年(公元657年),
大唐雄師進攻沙缽羅可汗,西突厥自此灰飛煙滅,也是在這一年,契苾何力被授予左驍衛大將軍,進封郕國公,兼任檢校鴻臚卿。
龍朔元年(公元661年),唐高宗封契苾何力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協同其他部隊,水陸並進,征討高麗。
泉蓋蘇文派他的兒子泉男生帶領數萬高麗精兵守衛鴨綠水(今鴨綠江),諸軍都無法通過。
契苾何力的部隊趕到的時候,正值天寒地凍,江麵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契苾何力審時度勢,命令部隊履冰過河,鼓噪而進,唐軍勇猛絕倫,
勢不可擋,高麗軍潰不成軍,四散逃命,唐軍斬首三萬級,餘眾全部投降,泉男生隻身逃脫,狼狽不堪。正當契苾何力準備乘勝前進,
同羅、仆骨等九姓叛唐寇邊,事有輕重緩急,唐高宗詔令班師,契苾何力引軍回國。
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左武衛將軍薛仁貴在天山(即鬱都軍山)坑殺鐵勒九姓十餘萬人,俘獲葉護兄弟三人。
唐軍燒殺搶掠,鐵勒人競相遠逃,唐軍找不著鐵勒諸部,進展得很不順利。鄭仁泰的精銳騎兵越過大沙漠時有一萬四千人,因為糧食不繼,大
雪突至,回到邊塞時隻剩八百人,唐高宗眼見征討受挫,改變策略,讓威望素著的契苾何力擔任鐵勒道安撫使,前往安撫鐵勒諸部。
契苾何力知道鐵勒部眾叛唐肯定出自頭人的挑撥,他隻帶騎兵五百人,與鐵勒九姓會麵。他告訴鐵勒部眾,
“國家知道各位是被奸人所誤,才起兵造反,現在隻要各位悔過自新,朝廷就不咎既往”,鐵勒九姓得知朝廷有寬恕之意,都慶幸不已,
他們一起動手,抓獲官吏兩百餘人,送到契苾何力麵前。契苾何力列舉他們的罪狀後,
將這兩百餘人統統處斬,鐵勒九姓自此而定。契苾何力還將死於路上的唐軍士兵進行了安葬,做了大量撫恤工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