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麗泉蓋蘇文去世,諸子爭奪繼承權,唐高宗認為滅掉高麗的時機已經成熟,
契苾何力被任命為遼東道行軍副大總管兼安撫大使,受李勣的節製,分進合擊,進軍高麗。
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唐軍攻下軍事重鎮新城(今遼寧撫順北高爾山城),
留契苾何力鎮守。當時高麗軍十五萬大軍駐紮在遼水(今遼河),靺鞨數萬之眾據守在南蘇城(今遼寧撫順東蘇子河與渾河交流處),
契苾何力全然不懼,帶領唐軍浴血奮戰,斬首萬餘級,乘勝攻下了八座城池。
然後引軍與李勣會合,攻下大行(今遼寧丹東西南娘娘城)、辱夷(今朝鮮永柔境)二城,
高麗軍聞風喪膽,契苾何力的部隊長驅直入,與其他諸軍會師在平壤城下。總章元年(公元668年)九月,平壤陷落,
泉男建被俘,高麗全境自此平定。唐朝在平壤設置了安東都護府,任命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帶兵兩萬駐守當地,管轄當地的九個都督府。
契苾何力班師回國後,進封鎮軍大將軍,行左衛大將軍,改封涼國公,仍檢校右羽林軍。
上元三年(676年),吐蕃寇邊,唐高宗任命周王為洮州道行軍元帥,相王為涼州道行軍元帥,率領契苾何力前往征討。二王未能成行,契苾何力的作戰計劃也因此落空。
儀鳳二年(677年),契苾何力去世,陪葬唐太宗的昭陵,唐高宗追贈輔國大將軍和並州大都督,契苾何力的諡號為毅。
契苾何力有三個兒子。契苾明、契苾光、契苾貞。契苾明官至左鷹揚衛大將軍,
兼賀蘭都督,襲爵涼國公。契苾光在武則天時曾任右豹韜衛將軍。為酷吏所殺。契苾貞官至司膳少卿。
契苾何力生在唐初,可謂生逢其時、死逢其時。他遇上了唐太宗這樣的千古名君,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他與李靖、李勣這樣的將領並肩戰鬥,得到了蓋世名將的言傳身教,將他的軍事才能發揮到了極致。
他同樣死逢其時,如果等到唐高宗駕崩,武則天上台,酷吏橫行。
他縱然戰功赫赫,也難逃毒手。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一代異族名將,他的光輝形象,永遠照耀著湟湟大唐。
哥舒翰
“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詩作賦北窗裏,
萬言不直一杯水”。他是大唐戰史上功業彪炳的英雄,有關他的詩篇車載鬥量,連詩人李白也認為漢朝名將衛青都不能與之相比。
他是悲劇光環下的犧牲品,晚節不保,戰敗投敵,“醜哉舒翰,不能死王”,“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他是大唐開放博大的證明,
盡管他不能為大唐死節。他被叛軍殺害後,唐廷依然追贈他為太尉。諡號武湣,是是非非哥舒翰。他是大唐戰史上最令人惋惜的人物。
哥舒翰(?—公元757年),突厥人,突騎施哥舒部落首領的後裔。哥舒翰的祖父名叫哥舒沮,曾任左清道率,哥舒翰的父親名叫哥舒道元,曾任安西都護府副都護、赤水軍(今甘肅武威縣)使。
哥舒翰世居安西(今新疆庫車),他的母親尉遲氏是於闐(今新疆和田西南)王的公主,天之驕子,家境豪富,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哥舒翰文武雙全,仗義重諾,顯示了非同一般的資質,但由於他喜歡喝酒賭博,
一直沒有什麽大的出息。四十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他按照漢家禮節,在長安客居三年,卻為長安尉所輕視。哥舒翰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擊,
“慨然發憤折節,仗劍之河西”,到河西(今甘肅武威)節度使王倕帳下從軍。天寶元年(公元742年),
唐軍攻取了新城(今青海門源),王倕把這裏交給哥舒翰經營,哥舒翰治軍有方,號令嚴謹,“三軍無不震懾”,從這裏開始了他軍事生涯的起步。
天寶五年(公元746年),戰功赫赫的大唐名將王忠嗣兼任河西節度使,很快發現了哥舒翰這個人才,對他十分欣賞,提升他為衙將。哥
舒翰自幼就通讀《左氏春秋》、《漢書》,言行舉止,處處模仿古代的英雄人物,很對士兵們的胃口,他疏財重氣,很得士兵們的歡迎。
天寶六年(公元747年),王忠嗣又提拔哥舒翰為大鬥軍副使,開始獨擋一麵,對付吐蕃的入侵。
在討伐吐蕃的一次戰役中,有個副將不聽指揮,哥舒翰就用木棒打殺此人,軍士凜然,軍容大振。
苦拔海一戰,吐蕃軍分成三個梯隊,從山上疾馳而下。哥舒翰長槍折斷,就持半截槍與敵人搏殺,所向披靡,三路吐番軍都被打跨,
自此,哥舒翰名聲大振,朝廷任命他為隴西節度副使、都知關西兵馬使、河源軍(今青海西寧)使。
以前,每到麥熟季節,吐蕃就派騎兵去積石軍屯田的地方搶收麥子,他們得意地把積石軍麥田稱為“吐蕃麥莊”。哥舒翰得知這一情況,十分氣憤,他決定狠狠教訓吐蕃人。
七月,吐蕃的五千騎兵又來故伎重演,以往情形,唐軍都守在城中閉門不出,這次,
哥舒翰精心部署,層層埋伏,吐蕃軍猝不及防,竟無一人逃脫,從此再也不敢跑來搶麥。哥舒翰有個家僮叫左車,當時才十五六歲,臂力過人,
每次出戰,他就跟在哥舒翰身邊。哥舒翰擅長用槍,每當追上敵人,就用槍搭在敵人的肩膀上。一聲暴喝,敵人一回頭,咽喉就被刺中。
挑起五尺多高,摔在地上。左車下馬割下首級,以報軍功,主仆配合默契,習以為常,敵人膽戰心驚,視他倆為凶神惡煞。
唐玄宗晚年,依然極重邊功。天寶六年七月,他讓河西、隴右節度使王忠嗣攻打吐蕃據守的石堡城(今青海湟源西南)。對此,王忠嗣卻有自己的
看法,“石堡城地形險固,吐蕃舉國而守。
攻下此城,肯定要死數萬士兵。所得不如所失,倒不如休兵秣馬,見機行事”,
唐玄宗很不高興,十月,唐玄宗派將軍董延光攻打石堡城。下令王忠嗣出兵配合,王忠嗣不得已協助董延光,卻沒有全力以赴。
石堡城到期未能攻克,董延光將責任盡數推到王忠嗣身上,這時,宰相李林甫也來落井下石。
李林甫讓王忠嗣從前的一個下屬到京城告狀,
對王忠嗣進行誣陷,“我與忠王(後來的唐肅宗)從小一起長大,當擁戴他為太子”,唐玄宗大怒,將王忠嗣召回朝中。嚴加審訊。
唐玄宗又征哥舒翰入朝,有人勸哥舒翰多拿一些金帛去營救王忠嗣。哥舒翰坦言,“若直道尚存。王公必不冤死。如其將喪,多賂何為”,隻帶一個包裹入朝。
唐玄宗與哥舒翰談得十分投機,他讓哥舒翰取代王忠嗣的位置,擔任隴右節度支度營田副大使,充任隴右(今青海樂都)節度使。
臨別時,哥舒翰極言王忠嗣無罪,唐玄宗不聽,轉身離開,哥舒翰叩頭相隨,跪地哀求唐玄宗,“言詞慷慨,聲淚俱下”,
唐玄宗有感於哥舒翰的赤誠,明白了王忠嗣是冤枉的,終於高抬貴手,僅以阻撓軍功的罪名將王忠嗣貶為漢陽(今湖北)太守。
在這之前,唐玄宗曾因為同樣的原因,毫不猶豫地殺掉了三個兒子,還有一個女兒的丈夫,能夠如此對待自己撫養過的王忠嗣,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經過這件事,朝廷上下對哥舒翰交口稱讚,史書上記載,“朝廷義而壯之”。
王忠嗣被貶以後,無人再敢忤逆唐玄宗開疆拓土的心願,哥舒翰被委以重任後,當然知道自己該怎麽辦。
他采取步步為營的方略,在青海(今青海湖)修建神威城,把尖刀伸到了吐蕃軍的眼皮子底下,吐蕃人不甘受製,乘著大雪冰封,攻陷此城,
唐軍奮起神威,很快奪回了這座橋頭堡。哥舒翰再建一座應龍城,與神威城互為掎角,在此城派駐了兩千人,戰勢由消極防禦變為主動進攻,
戰爭的主動權已經到了哥舒翰手中。唐軍節節勝利,再次把目光投向了石堡城,為了奪回這個戰略要地,就算血流成河,唐玄宗也在所不惜。
石堡城的地勢極為險要,隻有一條山路通往城中,雄偉堅固,易守難攻,
一向為吐蕃軍的前沿陣地,唐軍多次試圖奪回石堡城,都未能奏效,這次,
唐玄宗勢在必得,將朔方、河東等地十萬多士兵統歸哥舒翰指揮,以傾國之力,奔襲石堡城。
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六月,一場攻堅戰打響了,
唐軍加上突厥阿布思部共有兵力六萬三千人,而吐蕃守軍僅僅數百人,但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吐蕃人據險而守,他們貯藏了足夠的檑木和滾石,
牢牢封鎖了通往城中的唯一山道。唐軍猛攻數日,死傷枕籍,仍然不能得手。哥舒翰焦急萬分,他要殺一儆百,
拿攻城先鋒官高秀岩、張守瑜開刀。高秀岩、張守瑜懇求寬限三日,如果到期不克,
甘心伏罪。唐軍不惜一切代價,發起一輪又一輪的衝鋒,死傷數萬人之後,終於如期攻下了石堡城。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切都正如王忠嗣的預料。此戰吐蕃方麵有四百人被俘,其中包括大將鐵刃悉諾羅,
這個可以直達河湟的戰略要地再次回到了唐軍手中。唐玄宗十分欣慰,哥舒翰因軍功拜特進、鴻臚員外卿,一個兒子成為五品官,賜物千匹,
賜莊園一座,加攝禦史大夫,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又加封開府儀同三司。
石堡城之戰雖然讓唐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收複戰略要地的積極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大唐以此為契機,步步進逼,全部收複了九曲部落,吐蕃東進的跳板被拆掉了,
唐軍在河西、隴右的戰場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到了天寶十三年,大唐與吐蕃的分界線已經推進到青海湖至黃河河曲以西一線,
“是時中國盛強,自安遠門西盡唐境凡萬二千裏,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哥舒翰每次入朝,
總是騎著白駱駝,一天就能行走五百裏。天寶十三年七月,哥舒翰在新收複的九曲設置了洮陽(今甘肅臨潭西南)、澆河(今青海貴德境)二郡,
成立了宛秀、神策二軍,神策軍後來在唐代宗逃難時護駕有功,入京成為中央政府直接控製的禁軍,德宗、憲宗時常以此軍討伐藩鎮,
長安西麵和北麵防禦吐蕃的部分任務也由神策軍來承擔,宿衛和征戰,神策軍充當了頂梁柱的作用。
李林甫與安祿山交好,哥舒翰則與楊國忠關係融洽,楊國忠取代李林甫成為宰相以後,拉攏哥舒翰,打壓安祿山。
唐玄宗得知哥舒翰與安祿山、安思順關係不睦,趁著天寶十一年三人一同入朝的機會,撮合他們冰釋前嫌。唐玄宗派宦官高力士設宴款待哥舒翰和安祿山,
讓皇帝眼中的兩個大紅人以兄弟相稱。安祿山酒足飯飽之際,主動向哥舒翰示好,“我父親是胡人,母親是突厥人,
你父親是突厥人,母親是胡人,我們的血脈如此類同,怎能讓人不感到親近呢”,哥舒翰讀過不少史書,回答得頗有意思,“古人雲,野狐向著自己出生的洞窟嗥叫,
是不祥的兆征,因為它已忘本,我哥舒翰怎能不盡心呢”,安祿山大字不識一蘿筐,一聽之下,以為哥舒翰譏刺自己,勃然大怒,
指著哥舒翰破口大罵,“你這突厥狗敢如此說話”,哥舒翰正要起身回罵,高力士向他連使眼色,這才沒有演變成全武行。
哥舒翰屢立戰功,加上宰相楊國忠要拉攏他一同對付安祿山,官運亨通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天寶十二年,哥舒翰兼任河西節度使,進封涼國公,食實封三百戶,不久,進封西平郡王,天寶十三年,再拜為太子太保,加實封三百戶,兼任禦史大夫。(未完待續)
契苾何力被任命為遼東道行軍副大總管兼安撫大使,受李勣的節製,分進合擊,進軍高麗。
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唐軍攻下軍事重鎮新城(今遼寧撫順北高爾山城),
留契苾何力鎮守。當時高麗軍十五萬大軍駐紮在遼水(今遼河),靺鞨數萬之眾據守在南蘇城(今遼寧撫順東蘇子河與渾河交流處),
契苾何力全然不懼,帶領唐軍浴血奮戰,斬首萬餘級,乘勝攻下了八座城池。
然後引軍與李勣會合,攻下大行(今遼寧丹東西南娘娘城)、辱夷(今朝鮮永柔境)二城,
高麗軍聞風喪膽,契苾何力的部隊長驅直入,與其他諸軍會師在平壤城下。總章元年(公元668年)九月,平壤陷落,
泉男建被俘,高麗全境自此平定。唐朝在平壤設置了安東都護府,任命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帶兵兩萬駐守當地,管轄當地的九個都督府。
契苾何力班師回國後,進封鎮軍大將軍,行左衛大將軍,改封涼國公,仍檢校右羽林軍。
上元三年(676年),吐蕃寇邊,唐高宗任命周王為洮州道行軍元帥,相王為涼州道行軍元帥,率領契苾何力前往征討。二王未能成行,契苾何力的作戰計劃也因此落空。
儀鳳二年(677年),契苾何力去世,陪葬唐太宗的昭陵,唐高宗追贈輔國大將軍和並州大都督,契苾何力的諡號為毅。
契苾何力有三個兒子。契苾明、契苾光、契苾貞。契苾明官至左鷹揚衛大將軍,
兼賀蘭都督,襲爵涼國公。契苾光在武則天時曾任右豹韜衛將軍。為酷吏所殺。契苾貞官至司膳少卿。
契苾何力生在唐初,可謂生逢其時、死逢其時。他遇上了唐太宗這樣的千古名君,知人善任,用人不疑。
他與李靖、李勣這樣的將領並肩戰鬥,得到了蓋世名將的言傳身教,將他的軍事才能發揮到了極致。
他同樣死逢其時,如果等到唐高宗駕崩,武則天上台,酷吏橫行。
他縱然戰功赫赫,也難逃毒手。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一代異族名將,他的光輝形象,永遠照耀著湟湟大唐。
哥舒翰
“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詩作賦北窗裏,
萬言不直一杯水”。他是大唐戰史上功業彪炳的英雄,有關他的詩篇車載鬥量,連詩人李白也認為漢朝名將衛青都不能與之相比。
他是悲劇光環下的犧牲品,晚節不保,戰敗投敵,“醜哉舒翰,不能死王”,“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他是大唐開放博大的證明,
盡管他不能為大唐死節。他被叛軍殺害後,唐廷依然追贈他為太尉。諡號武湣,是是非非哥舒翰。他是大唐戰史上最令人惋惜的人物。
哥舒翰(?—公元757年),突厥人,突騎施哥舒部落首領的後裔。哥舒翰的祖父名叫哥舒沮,曾任左清道率,哥舒翰的父親名叫哥舒道元,曾任安西都護府副都護、赤水軍(今甘肅武威縣)使。
哥舒翰世居安西(今新疆庫車),他的母親尉遲氏是於闐(今新疆和田西南)王的公主,天之驕子,家境豪富,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哥舒翰文武雙全,仗義重諾,顯示了非同一般的資質,但由於他喜歡喝酒賭博,
一直沒有什麽大的出息。四十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他按照漢家禮節,在長安客居三年,卻為長安尉所輕視。哥舒翰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擊,
“慨然發憤折節,仗劍之河西”,到河西(今甘肅武威)節度使王倕帳下從軍。天寶元年(公元742年),
唐軍攻取了新城(今青海門源),王倕把這裏交給哥舒翰經營,哥舒翰治軍有方,號令嚴謹,“三軍無不震懾”,從這裏開始了他軍事生涯的起步。
天寶五年(公元746年),戰功赫赫的大唐名將王忠嗣兼任河西節度使,很快發現了哥舒翰這個人才,對他十分欣賞,提升他為衙將。哥
舒翰自幼就通讀《左氏春秋》、《漢書》,言行舉止,處處模仿古代的英雄人物,很對士兵們的胃口,他疏財重氣,很得士兵們的歡迎。
天寶六年(公元747年),王忠嗣又提拔哥舒翰為大鬥軍副使,開始獨擋一麵,對付吐蕃的入侵。
在討伐吐蕃的一次戰役中,有個副將不聽指揮,哥舒翰就用木棒打殺此人,軍士凜然,軍容大振。
苦拔海一戰,吐蕃軍分成三個梯隊,從山上疾馳而下。哥舒翰長槍折斷,就持半截槍與敵人搏殺,所向披靡,三路吐番軍都被打跨,
自此,哥舒翰名聲大振,朝廷任命他為隴西節度副使、都知關西兵馬使、河源軍(今青海西寧)使。
以前,每到麥熟季節,吐蕃就派騎兵去積石軍屯田的地方搶收麥子,他們得意地把積石軍麥田稱為“吐蕃麥莊”。哥舒翰得知這一情況,十分氣憤,他決定狠狠教訓吐蕃人。
七月,吐蕃的五千騎兵又來故伎重演,以往情形,唐軍都守在城中閉門不出,這次,
哥舒翰精心部署,層層埋伏,吐蕃軍猝不及防,竟無一人逃脫,從此再也不敢跑來搶麥。哥舒翰有個家僮叫左車,當時才十五六歲,臂力過人,
每次出戰,他就跟在哥舒翰身邊。哥舒翰擅長用槍,每當追上敵人,就用槍搭在敵人的肩膀上。一聲暴喝,敵人一回頭,咽喉就被刺中。
挑起五尺多高,摔在地上。左車下馬割下首級,以報軍功,主仆配合默契,習以為常,敵人膽戰心驚,視他倆為凶神惡煞。
唐玄宗晚年,依然極重邊功。天寶六年七月,他讓河西、隴右節度使王忠嗣攻打吐蕃據守的石堡城(今青海湟源西南)。對此,王忠嗣卻有自己的
看法,“石堡城地形險固,吐蕃舉國而守。
攻下此城,肯定要死數萬士兵。所得不如所失,倒不如休兵秣馬,見機行事”,
唐玄宗很不高興,十月,唐玄宗派將軍董延光攻打石堡城。下令王忠嗣出兵配合,王忠嗣不得已協助董延光,卻沒有全力以赴。
石堡城到期未能攻克,董延光將責任盡數推到王忠嗣身上,這時,宰相李林甫也來落井下石。
李林甫讓王忠嗣從前的一個下屬到京城告狀,
對王忠嗣進行誣陷,“我與忠王(後來的唐肅宗)從小一起長大,當擁戴他為太子”,唐玄宗大怒,將王忠嗣召回朝中。嚴加審訊。
唐玄宗又征哥舒翰入朝,有人勸哥舒翰多拿一些金帛去營救王忠嗣。哥舒翰坦言,“若直道尚存。王公必不冤死。如其將喪,多賂何為”,隻帶一個包裹入朝。
唐玄宗與哥舒翰談得十分投機,他讓哥舒翰取代王忠嗣的位置,擔任隴右節度支度營田副大使,充任隴右(今青海樂都)節度使。
臨別時,哥舒翰極言王忠嗣無罪,唐玄宗不聽,轉身離開,哥舒翰叩頭相隨,跪地哀求唐玄宗,“言詞慷慨,聲淚俱下”,
唐玄宗有感於哥舒翰的赤誠,明白了王忠嗣是冤枉的,終於高抬貴手,僅以阻撓軍功的罪名將王忠嗣貶為漢陽(今湖北)太守。
在這之前,唐玄宗曾因為同樣的原因,毫不猶豫地殺掉了三個兒子,還有一個女兒的丈夫,能夠如此對待自己撫養過的王忠嗣,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經過這件事,朝廷上下對哥舒翰交口稱讚,史書上記載,“朝廷義而壯之”。
王忠嗣被貶以後,無人再敢忤逆唐玄宗開疆拓土的心願,哥舒翰被委以重任後,當然知道自己該怎麽辦。
他采取步步為營的方略,在青海(今青海湖)修建神威城,把尖刀伸到了吐蕃軍的眼皮子底下,吐蕃人不甘受製,乘著大雪冰封,攻陷此城,
唐軍奮起神威,很快奪回了這座橋頭堡。哥舒翰再建一座應龍城,與神威城互為掎角,在此城派駐了兩千人,戰勢由消極防禦變為主動進攻,
戰爭的主動權已經到了哥舒翰手中。唐軍節節勝利,再次把目光投向了石堡城,為了奪回這個戰略要地,就算血流成河,唐玄宗也在所不惜。
石堡城的地勢極為險要,隻有一條山路通往城中,雄偉堅固,易守難攻,
一向為吐蕃軍的前沿陣地,唐軍多次試圖奪回石堡城,都未能奏效,這次,
唐玄宗勢在必得,將朔方、河東等地十萬多士兵統歸哥舒翰指揮,以傾國之力,奔襲石堡城。
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六月,一場攻堅戰打響了,
唐軍加上突厥阿布思部共有兵力六萬三千人,而吐蕃守軍僅僅數百人,但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吐蕃人據險而守,他們貯藏了足夠的檑木和滾石,
牢牢封鎖了通往城中的唯一山道。唐軍猛攻數日,死傷枕籍,仍然不能得手。哥舒翰焦急萬分,他要殺一儆百,
拿攻城先鋒官高秀岩、張守瑜開刀。高秀岩、張守瑜懇求寬限三日,如果到期不克,
甘心伏罪。唐軍不惜一切代價,發起一輪又一輪的衝鋒,死傷數萬人之後,終於如期攻下了石堡城。
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切都正如王忠嗣的預料。此戰吐蕃方麵有四百人被俘,其中包括大將鐵刃悉諾羅,
這個可以直達河湟的戰略要地再次回到了唐軍手中。唐玄宗十分欣慰,哥舒翰因軍功拜特進、鴻臚員外卿,一個兒子成為五品官,賜物千匹,
賜莊園一座,加攝禦史大夫,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又加封開府儀同三司。
石堡城之戰雖然讓唐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收複戰略要地的積極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大唐以此為契機,步步進逼,全部收複了九曲部落,吐蕃東進的跳板被拆掉了,
唐軍在河西、隴右的戰場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到了天寶十三年,大唐與吐蕃的分界線已經推進到青海湖至黃河河曲以西一線,
“是時中國盛強,自安遠門西盡唐境凡萬二千裏,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哥舒翰每次入朝,
總是騎著白駱駝,一天就能行走五百裏。天寶十三年七月,哥舒翰在新收複的九曲設置了洮陽(今甘肅臨潭西南)、澆河(今青海貴德境)二郡,
成立了宛秀、神策二軍,神策軍後來在唐代宗逃難時護駕有功,入京成為中央政府直接控製的禁軍,德宗、憲宗時常以此軍討伐藩鎮,
長安西麵和北麵防禦吐蕃的部分任務也由神策軍來承擔,宿衛和征戰,神策軍充當了頂梁柱的作用。
李林甫與安祿山交好,哥舒翰則與楊國忠關係融洽,楊國忠取代李林甫成為宰相以後,拉攏哥舒翰,打壓安祿山。
唐玄宗得知哥舒翰與安祿山、安思順關係不睦,趁著天寶十一年三人一同入朝的機會,撮合他們冰釋前嫌。唐玄宗派宦官高力士設宴款待哥舒翰和安祿山,
讓皇帝眼中的兩個大紅人以兄弟相稱。安祿山酒足飯飽之際,主動向哥舒翰示好,“我父親是胡人,母親是突厥人,
你父親是突厥人,母親是胡人,我們的血脈如此類同,怎能讓人不感到親近呢”,哥舒翰讀過不少史書,回答得頗有意思,“古人雲,野狐向著自己出生的洞窟嗥叫,
是不祥的兆征,因為它已忘本,我哥舒翰怎能不盡心呢”,安祿山大字不識一蘿筐,一聽之下,以為哥舒翰譏刺自己,勃然大怒,
指著哥舒翰破口大罵,“你這突厥狗敢如此說話”,哥舒翰正要起身回罵,高力士向他連使眼色,這才沒有演變成全武行。
哥舒翰屢立戰功,加上宰相楊國忠要拉攏他一同對付安祿山,官運亨通就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天寶十二年,哥舒翰兼任河西節度使,進封涼國公,食實封三百戶,不久,進封西平郡王,天寶十三年,再拜為太子太保,加實封三百戶,兼任禦史大夫。(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