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裏那一個迫害林衝的高俅就很喜歡蹴鞠。《漢書枚乘傳》說蹴,用腳踢的;鞠用皮革做的,裏麵填滿東西。跟現在的足球沒有多大區別了。


    逃到成都


    唐僖宗一路狂奔逃竄,到了一出狹長山穀,才歇口氣。問此處是何方,幾個驚魂不定的家夥答曰,駱穀。駱穀在長安西約兩百裏地的周至縣,是關中與漢中的重要通道。三國時期,鍾會入蜀也是從駱穀、斜穀走的。再往西兩百裏,“明修暗道,暗度陳倉”的故事就發生在那裏。這些平時鳥都不願去拉屎的,戰亂時期,那是十分熱鬧的去處。


    先把驚慌失措的唐僖宗的事情暫且放一邊,說說前麵寫到替高湘說話的鄭畋。正直之士鄭畋此時任鳳翔節度使。鳳翔也在長安西麵,離長安約四百裏地,快靠近甘肅了。鄭畋得知僖宗離開長安,要去四川,他親自趕將過去,請皇上暫且到鳳翔去。僖宗見到鄭畋,自然十分高興,但是一聽鄭畋的意思,臉上頓生凝色。


    皇上考慮到鳳翔的西北都是胡人的勢力範圍,僖宗認為離“巨寇”太近,更不安全,沒有同意。所謂巨寇是指吐蕃、回紇兩個區域勢力。這都是那個可恨的安史之亂後產生的事情。皇上告訴他,他們準備到興元,也就是漢中征兵複國,看看能否打回京城,重收山河。鄭畋知道都是田令孜的把戲,多說無益。於是君臣一番勉勵,各自離別,不免傷感,血壓升高。


    僖宗召集陳敬瑄等人召開了臨時中央領導大會,說明到興元去的n理由。要是黃巢的勢力再強大大起來。那就學爺爺的爺爺唐玄宗去成都。隻要腦袋在脖子上,在目前百姓不完全認可黃巢的形勢下,到哪裏他還是皇帝。大家知道。都是田令孜兄弟的意思,沒人反對。臨時中央全會一致通過。


    雖然朝廷敗落到這種地步,還是有忠臣的,鄭畋就是一位。黃巢也知道,偌大的一個唐廷,忠臣就那麽幾個,如今死的也差不多了。隻有在鳳翔的鄭畋在那裏招風挺腰杆,要是能把鄭畋搞定,那唐朝真的斷氣了。黃巢忙不迭地派人趕到鳳翔去做鄭畋的工作。跟他說。隻要你老鄭投降,什麽都好說,赦免更不是問題。可是,鄭畋召集將士開會,慷慨激昂,動員將士準備抵禦。大家對前途似乎沒有信心,認為還是等形勢明朗點再說。倚牆的,觀望的,心裏早有小九九。朝廷重拾山河,他們還是做官;老黃能在長安立足腳跟。他們也是做官。大家看看當年曹操百萬大軍下江南,孫權手下那些人就是這樣的。大家都要吃飯,都要養家糊口。都家有八十老母,做誰的臣子都一樣。鄭畋聽到大家這麽說,十分傷心,急火攻心,一陣難過,血壓陡升,突然不支,摔到在地,不能說話。大家趕緊把他抬到裏屋休息。叫了郎中,一陣忙亂。


    雖然老鄭一時身體不好。但還有朝廷派來的監軍,監軍可以負責部隊工作。監軍也是倚牆草。觀望派,請黃巢的使者吃飯。大家看到監軍態度發生很大的變化,知道朝廷沒有什麽希望了,有些樹倒猢猻散的氣氛突然沒大家的哭聲渲染起來,大家不覺悲從心來,如喪妣考。大家痛哭流涕,濃烈的亡國氣氛彌漫開來,升騰升騰,籠罩籠罩,似乎要把大家窒息了。


    鄭畋在床上聽見一片哭聲,睜開眼,心燈突然亮了!他知道大家仍然心向朝廷,不想讓老曹的代替老李家的。他認為,隻有大家對朝廷的感情還在,剿滅黃巢,恢複京師沒問題。於是暗中叫人到床邊,如此這番地一一吩咐。於是,鳳翔熱鬧起來了,他們準備武器,深挖戰壕,訓練士卒。緊接著又跟相鄰的部隊聯合,集結鳳翔,吹響了向黃巢反攻的集結號。


    黃巢見鄭畋不投降,由宰相尚讓帶兵,下令進攻鳳翔。鄭畋抵抗黃巢兵,取得大勝,剿滅了兩萬多人,“伏屍數十裏”。這一失敗,對黃巢是一種心理暗示。


    881年,陳敬瑄上表請皇上到成都去,田令孜在一旁勸導。兄弟倆一唱一和,終於把僖宗帶到了成都。


    黃巢在長安,唐朝尚書省裏有人做了一首詩,嘲諷黃巢。宰相尚讓認為此人應該在省官到門卒之中。他們把這些人都抓了,刑訊逼供,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這些人被倒掛在樹上,挖眼睛,割耳朵。因為查不出來,又大肆收捕能寫詩的人。唐朝是一個詩歌大國,不知道有多少李白杜甫李商隱。一抓,抓了三千多。這三千人都一一過堂審問,大刑伺候,都沒問出個幾斤幾兩。但是,黃巢卻把他們全殺害了。何止斯文掃地?是一場曆史性的災難,否則,唐朝的詩歌讓現在的教授們再琢磨一輩子還沒個完!這些人平日裏以文會友,翰墨書香,風花雪月,或慷慨激昂,或沉鬱頓挫,沒有想到死於一場浩大的文字獄。文化的傳承過程中,又抹上了濃烈的黑暗色彩。


    濫殺無辜,必失民心,哪裏能坐江山?四月,黃巢退出長安。當他們退兵時,老百姓協助官兵,爭相用磚頭瓦片追打。誰扔磚頭瓦片多,誰就能發泄更多的仇恨。一個新興的政權,這麽讓人仇恨,怕是太失敗了吧?


    可是,長安人哪裏知道,那些扔磚頭瓦片痛打黃巢兵的一雙雙手磚瓦溫度猶在,進城的官兵就開始搶了。真真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趕走了豺狼,爬來了更凶狠的毒蛇。他們把宮裏搶得一踏精光,然後上百姓家搶去。見什麽搶什麽,貪金銀玉帛的搶錢財,見妓妾媳婦搶美貌女子。以至糧食柴火,豬羊牛馬,雞鴨狗兔,無一幸免。長安城裏雞犬不寧,哭聲一片,亂象一城。屍體滿溝,血流成河。但沒有人給他們下半旗致哀。看來政府軍的強盜行為跟黃巢的部隊毫不遜色啊!


    黃巢聽說唐兵也不過如此,以為百姓心向大齊政權。便韁繩一扯,個罪惡轉身。再次攻打長安。兩軍在長安城內、外一陣凶橫的廝殺,又是血流成河,不忍描述。唐兵將領宗楚、唐弘夫戰死。唐兵的軍士因為搶的東西太多,舍不得丟,戰鬥十分不便。有一則耳熟能詳的寓言說,一個商人渡河,到了江中船破了。大家都極力遊到了對岸,可他仍然在江中浮沉。上岸上的人叫他趕緊把身上的錢扔了。他卻要錢不要命,最後淹死。曆史上又一次演了要錢不要命的人生悲劇。這就導致政府軍死傷*成。


    黃巢說,這一次對不起得很呐!先前你們用石頭瓦片打他們,現在開始屠殺!血海!血海!《資治通鑒》記載:“謂之洗城。”不是水洗,是血洗。剛才前麵說的宗楚,因為怕鳳翔爭功,黃巢回兵攻長安的情報沒有通報鄭畋,導致大失敗。長安再次淪陷。


    此時的高駢在廣陵,即揚州。皇上派人讓他出兵,他靜觀待變。無意出兵,導致曹全晸大敗。黃巢兵更加多了,蚊聚蜂集。勢力大增。


    關於這件事,大致情況這樣:


    879年,王仙芝死後,尚讓跟黃巢合並,成了氣候。黃巢向襄陽進攻,劉巨容跟江西的曹全晸在荊門相拒。朝廷提拔曹全晸為天平節度使兼東麵副都統,曹全晸命長子曹翊領兵追擊黃巢,但陷入埋伏。曹翊力戰陣亡,曹全晸痛失長子。黃巢率軍十五萬攻擊山東青州。曹全晸手下隻有六千人,拚死抗擊。竟然將黃巢打得大敗。但手握大軍的都統高駢拒不支援,曹全晸孤軍難支。退屯泗上,最後全軍崩潰。曹全晸不顧兵少,誓死相拚,力盡而死。父子倆為了一個衰敗於風雨飄渺之中的朝廷唱了一曲哀歌。


    當黃巢在青州大敗之際,有人勸劉巨容趁勝追擊。他說,國家喜歡辜負人,有急事就要將士上戰場,打了仗,卻沒人給他們一點獎賞。事情之後,根本不管將士的生活和情緒,甚至有的還無功有過呢。還不如留下黃巢,作為富貴的資本。這種做法,曆史上叫“養寇”。這種養寇的事件還是很多的。因此,黃巢東山再起,招兵買馬,轉戰江南。一路南下,占據信州、杭州等十五州。


    880年,黃巢屯兵信州,即現在的江西上饒。此時,很多士兵生病,傳染開來,死了很多。加上張璘進攻,黃巢耍了個花招,送給他金銀,還寫信給高駢,希望得到他的引薦。高駢這人奸詐得很,騙黃巢說,他一定讓朝廷給你當個節度使。那時候,朝廷已派了三支部隊到了淮南,攻打黃巢。高駢擔心被他們分走功勞,跟朝廷說,用不著,他的部隊就能拿下黃巢,讓他們走好了。於是,三支部隊就這樣撤退了。黃巢知道這個軍機,他不投降了,還請戰,結果張璘戰死。


    高駢奸詐無比,心狠手辣。他原來跟周寶的關係很好,後來地位漸漸高升,超過周寶,所以小看周寶了。


    高駢看到天下這麽亂,有吞並江東之誌。他寫信要周寶準備舟船,共同北上援助朝廷。周寶把他當好朋友,支持他,一直抓緊準備。可是,據可靠情報,不見高駢北上意圖。他心存疑慮,便夤夜訪之幕客,才知道高駢真正的意圖是想吞並他。周寶嚇出一身冷汗,直罵高駢不是人。兩人鬧翻了。


    朝廷多次要他出兵,看客,你知道他怎麽說?他說因為周寶是他的後患,不能出兵北上了。司馬光說他“實無赴難心,但欲禳(讀嚷)雉集之異耳”。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廣陵府屋頂飛來一雙野雉。占卜的人認為野雉來做窩,這是空城之兆。而高駢就是要起兵反唐,他不管那麽多。在後來的882年,朝廷見高駢這種表現,大失所望,奪了高駢的兵權和財權。他臣節即虧,再也不給朝廷上交錢獻糧。不過,後來他鬧個腦中風,成了個癱子。歪著個嘴巴,哈喇一流一流的,走起路來一隻腳在地上刷子刷子。


    高駢本也是文人,卻嘲笑文人將軍。鄭畋為朝廷草擬詔書,罵他個狗頭噴血。鄭畋說當年東晉謝玄破苻(讀服)堅於肥水,後來大唐宰相裴度平吳元濟於淮西,未必儒臣不如武將!


    此時,李克用聯絡河東共同討伐黃巢。但是,他的沙陀兵到了河東,放縱將士,大肆殺掠。後又在曲陽、榆次殺掠,百姓苦不堪言。河東就是黃河以東的山西,後兩城地都在山西北部。


    殘殺姬妾


    僖宗到了成都,四方諸侯都送來金銀珠寶,給朝廷接風。僖宗覺得要感謝蜀軍的支持,準備獎賞,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樂得做個大度皇帝。當然跟著他從長安一路奔命的人也少不了獎賞。這是皇上的意思,可是,田令孜把錢賞賜給了隨駕軍士,比如後麵將詳細講到王衍,而四川的士兵半個銅錢也不給。用杭州話說,田令孜很克急的。然而對當地的土客都頭卻十分大方,每人送金杯一隻。田令孜有意造成不公平,殺雞給猴子看,以此抬高威信。


    當分送金杯時,發生了一件事,四川黃頭軍將領郭琪拒絕了他的獎賞。何故如此呢?他說四川將士跟朝廷來的將士一樣護駕,沒少挨刀槍,沒少流血,沒少犧牲,為何半個銅錢都不給?這樣做,要是發生變故,誰承當責任?


    田令孜覺得這個刺頭太辣人了,滿頭惱火,責問他,你有何功勞!那老郭也不客氣,唰——的一聲,脫了衣服。在場的人都看呆了:一身金瘡啊!他怒目圓睜道,老子征伐邊場,跟黨項十七戰,契丹十餘戰,難道不是為朝廷嗎!怎麽你信口雌黃,說沒功勞就沒功勞了呢?(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