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鄉原為鎮州屬地,跟梁境接壤,就像建國初期的海南島一樣,因為處於邊防重地,擔心發生戰爭造成破壞,所以不搞建設一樣,當時的鎮州也擔心梁軍經常侵掠,所以平時不備糧草。


    梁軍占據柏鄉後,因無糧草積蓄,隻能每天派人四處割草以飼軍馬,李存勖得知這一情況,經常派人抓幾個梁兵玩玩,當然,抓幾個人對梁軍來說當然是九牛一毛,


    傷不到筋骨,但其起到的心理恐嚇作用卻是相當明顯的,從此梁軍擔驚受怕,閉營不出,就連大小便也是就地解決,不敢越雷池半步。


    這時周德威又命胡騎環梁營馳射叫罵。梁軍見此情景,懷疑有詐,更加不敢出來應戰了,但軍馬又不能不喂,不得已隻好在自己占領的地區,掀了老百姓屋頂的茅草或折斷炕席喂馬,馬匹吃了這些東西之後,大批死亡,戰鬥力銳減。


    就在梁軍陷於困境的時候,周德威率三千精騎前去挑戰,困守的梁軍主將王景仁按捺不住,傾巢追擊。王景仁,原名王茂章。


    少年時即以勇武聞名,最初在楊行密帳下效力,每戰爭先,深受楊行密器重。天複二年(902年),朱溫遣朱友寧攻擊王師範,王師範不支,向淮南求援,楊行密命王茂章率軍七千前往救援。


    當時,王師範的軍隊分為兩柵,朱友寧攻其一柵。破之,再攻另一柵,王茂章度其力疲。出兵急攻,大敗之,斬朱友寧於陣上。


    朱溫聞訊,親率大軍二十萬前來參戰,王茂章閉壘示弱,伺其懈怠,毀柵而出。驅馳疾戰,戰酣退坐。召諸將飲酒,已而複戰。朱溫登高望之,得知是王茂章,歎曰:“使吾得此人為將。天下不足平也!”


    王茂章雖然屢次戰勝,但畢竟兵少,最後不支撤退,朱溫命大將楊師厚率兵追趕,王茂章命先鋒都指揮使李虔裕率兵阻擊,李虔裕誓死抗擊,使王茂章得以全師而退。


    天佑二年(905年),楊行密病故,其子楊渥代立。以王茂章為寧*節度使。楊渥素與王茂章不和,不久便發兵攻之。天祐三年(906年),王茂章率心腹投奔吳越王錢鏐。


    朱溫聞之大喜。命人花重金相召,一個是被動投靠,一個是主動招攬,一個是地方土豪,一個是全國首富,王茂章想都沒想。馬上歸順了朱溫,被恢複原職寧*節度使。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並改名為王景仁。


    周德威且戰且退,將梁軍引誘出三十多裏,一直來到高邑以南的野河邊,梁軍的魏、滑兩州軍隊列陣在東,宋、汴兩州軍隊列陣在西。此時梁軍中仍不乏精銳之師,陣容強大,加之壓抑多時,戰鬥力和士氣都很旺盛。


    擔任守橋任務的是鎮、定兩州之軍,雖拚死抵抗,但在梁軍一次次瘋狂的進攻下還是漸漸不支。身處遠端的李存勖見此情景扭頭對李建及說:“如果敵軍過了橋,就無法阻擋了,你有什麽打算?”


    李建及,許州人,原姓王。年輕時在李罕之手下做奴仆,光啟年中,李罕之到晉陽拜見李克用,挑選了一百名驍勇善戰的部下獻給李克用,李建及在就是其中之一。


    後來因功任武職,主管義兒軍,李克用賜其姓名曰李建及。


    李建及聽後二話不說,回身挑選了兩百勇士,挺著長槍嗷嗷叫著就衝上橋去,協助鎮定軍拚死抵禦,終於將梁軍壓製在大橋之外。雙方從上午鏖戰到下午,


    李存勖已是急不可待,對周德威說:“兩軍接觸,必然要分個勝負,我軍的興亡在此一舉。我打頭陣,公隨我進攻,如何?”


    周德威急忙攔住馬頭勸阻道:“看梁軍的氣勢,以逸待勞方能克製,硬碰硬的戰勝並不容易。他們離開營寨已有三十餘裏,即便帶了幹糧,也沒時間吃。傍晚之後,士卒戰鬥一日,又累又餓,必想撤退。


    到時再派生力軍進攻,必能大勝。但現在進攻就不好說了。”


    到了傍晚,梁軍經過一天的奪橋之戰,已經精疲力竭,晉軍作為防禦一方,因投入較少所以得以保存戰力。


    周德威看到梁軍徐徐撤退,趁機大呼:“梁軍要逃!”晉軍將士這些愣頭青一聽,要逃?那就得追啊,也不管真假,一


    擁而上,對梁軍進行了猛烈的攻擊。魏、滑軍首先崩潰,李嗣源見狀奔至西陣大聲喊道;“東陣已經逃了,你們還要留下來嗎!”接著周德威攻右翼,李嗣源攻左翼,鼓噪而進。


    這時李存璋率領的步兵也趕了上來,大呼道:“梁兵也是我國的百姓,誰要是把值錢的東西留下來,


    就可以活命。”正常人一聽就知道這是忽悠人的,但人在危急情況下的智商基本上可以忽略為零,所以梁軍士兵一廂情願的相信了他的鬼話,


    考慮到自己身上除了腦袋也沒啥值錢的東西了,於是邊跑邊把身上的盔甲、兵器一起扔了,卻沒想到,人家不僅要他們的東西,還要他們的腦袋。


    趙國人一直因深、冀兩城的守軍被梁朝所殺而懷恨在心,所以也顧不得收撿戰利品,隻是像農民伯伯一樣提著刀,一味的揮刀、割頭、揮刀、割頭,一路割頭下去,因此梁朝的龍驤、神捷等精銳部隊幾乎都被割頭殆盡,從野河到柏鄉,橫屍遍野,


    看到這些,農民伯伯趙國人摸了摸臉上流淌的血水,高興地笑了,今年是個豐收年。王景仁、韓勍、李思安等將領僅僅率領數十騎逃了回去。


    這一戰。晉軍總共斬殺了兩萬多個梁軍首級,至於沒有來得及割下的首級更是不可計數,李嗣源等人一直追到一百五十餘裏外的邢州才停了下來。河朔一帶大為震動。杜廷隱聽說梁軍吃了敗仗,立即拋下深、冀二州撤軍而去。


    此戰過後,河北局勢大變,王鎔、王處直從此全麵投入李存勖的懷抱,李存勖基本控製了河北地區,對梁朝的優勢越發明顯,梁軍從此一蹶不振。


    驚弓之鳥


    當皇帝之前。朱溫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當時手下猛將如雲,謀臣似雨,金戈鐵馬,氣吞河山如虎。那是多麽的意氣風發。


    自從當了皇帝之後,老朱家墳頭上的風水仿佛一夜之間都被抽幹了,朱溫黴運當頭,幹什麽事情什麽事情不順,打什麽仗什麽仗失敗,本想封狼居胥,卻一次次隻贏得倉皇北顧。


    潞州之圍、柏鄉之戰後,梁軍更是如驚弓之鳥,以至於到了談沙陀而色變。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地步。


    911年,李存勖進兵魏州。當時。羅紹威已死,他的兒子羅周瀚繼位,朱溫認為羅周瀚年紀尚小,難以禦敵,加以對他父親原有舊將不太信任,於是任命李振為天雄節度副使。在一小隊士兵的保護下乘夜趕小路進入魏州城,幫助羅周翰守城。


    幾天之後。李存勖在黎陽觀察黃河形勢,梁軍本來有一萬多人預備渡河,聽說晉王來了,都紛紛丟下船隻各自逃命而去。當月初十,周德威攻下貝州、夏津、高唐、博州、東武、朝城等地。進攻澶州時,刺史張可臻丟下城池倉皇跑路,被朱溫斬首。


    後來周德威一路凱旋,進攻黎陽,攻下臨河,淇門,逼近衛州,並侵擾新鄉、共城等地。


    不久之後,朱溫從相州出發到達洹水。


    當夜,邊境上的官員報告說晉、趙兩國的軍隊已經南下,朱溫立即整軍前進,到達魏縣後,有人報告說:“沙陀兵來了!”士兵們一聽,驚慌失措,很多人趁機逃走,隊伍馬上就垮了,以至於嚴刑懲罰都無法禁止。不久又有報告說敵人並沒有來,上上下下這才稍微安定下來。


    一次,朱溫登上觀津塚,這時趙國部將符習率領幾百騎兵巡邏經過,當時這支小部隊也不知道前方就是大梁皇帝朱溫陛下,冒冒然就風馳電掣般的向朱溫發起了衝鋒,當所有小讀者都不忍心地把眼睛一閉,


    心想:完了,這幫可憐的人死定了的時候,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不知誰說了句:“晉國大軍到了!”朱溫嚇得拔腿就跑,把出行用的帷帳都丟了。直到跑到棗強,跟楊師厚的大軍會合之後,方才平靜下他那顆撲通撲通亂跳的小心髒。


    912年,李存勖集中兵力,進攻幽州劉守光。朱溫想真是天助我也,可以趁其主力不在,一雪前恥,順便還可以占點小便宜,於是引兵渡河,攻打鎮定二州,號稱五十萬大軍。當時,駐紮趙州的是九太保李存審。


    李存審,字德祥,原名符存審,今河南淮陽人。年少時性格豪邁,為人俠義,且機智多謀。


    符存審曾被敵軍俘虜,將要處決的時候,他指著一堵危牆對行刑人說:“請將我斬於此牆之下,以便那些頹垣敗瓦覆蓋我的屍體,也算是為孤魂造福,不至客死異鄉而無人埋葬。”


    行刑人可憐他,便要把他移到牆下處斬。就在小兵押送符存審動身之際,敵軍首領擁著歌妓飲酒,想要找個人唱歌助興。那名歌妓就對首領說:“俘虜中有個叫符存審的人乃妾身舊識,不如就讓他為我擊掌伴奏吧。”首領一時興起,就當場把符存審放了。


    有時候,多一項不起眼的技能,多一個不起眼的朋友,或許會幫你一個很起眼的大忙。唐末中和年間,李存審追隨光州刺史李罕之征殺沙場。


    後來李罕之因不敵秦宗權而投奔諸葛爽,李存審隨著到河陽擔當小校一職,屢戰秦宗權有功。


    諸葛爽死後李罕之逃到懷州,部下不滿其品性暴戾而紛紛四散,李存審也再次投晉王李克用,展開其南征北伐的將領生涯。


    在陪同李克用西征討伐赫連鐸時曾“冒刃死戰,血流盈袖”,李克用親自為他治療傷勢並日夕慰問。


    乾寧初年李存審出任先鋒大戰李匡儔,一舉攻下居庸關。


    翌年討伐邠州時,邠之勁屯兵龍泉寨,其位置四麵懸崖且石壁險固,李存審擊退王行瑜,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攻下龍泉寨,回師後被授予“檢校左仆射”。


    後輔佐李嗣昭攻打汾州李瑭,李存審生擒李瑭,憑此功升遷左右廂步軍都指揮使。天祐三年出征潞州,與李嗣昭在上黨降服丁會,又合兵周德威在夾城取勝,封忻州刺史及蕃漢馬步都指揮使。


    天佑七年,出任蕃漢副總管,負責領兵鎮守太原。李存審曆經百戰,未嚐敗績,與周德威齊名。


    在歐陽修所撰的《新五代史》裏,李存審是列傳中唯一得以保留原本姓氏的人,其餘獲授國姓的眾人皆被記載為李姓。


    當時,李存審兵少,副將趙行實建議退入土門以避梁軍鋒芒,李存審沒有答應。後來賀德倫進攻蓨縣,


    李存審對史建瑭和李嗣肱說:“大王正在應付幽、薊二州之事,分不出兵馬給我們,南方的軍務通通委任給我們幾個人,現在蓨縣正在告急,


    我們怎麽能作壁上觀呢?如果任由賊兵攻下蓨縣,那麽他們一定會繼續西侵深、冀二州,這麽一來災禍就更加嚴重了,我想現在應該想個萬全之策來擊退敵人。”


    史建瑭,其父為史敬思,是李克用的十一太保,驍勇善戰,號稱白袍史敬思。上源驛館之戰中,為保護李克用撤退,力戰而死。


    史建瑭少以父蔭,在軍中任職,在李克用的關照下和征戰中逐漸嶄露頭角得到器重。由於史建瑭每戰必身先士卒,很快便成為一員屢立戰功、智勇雙全的名將。


    世人稱之為“史先鋒”。李嗣肱是李克用弟弟李克修的兒子。


    於是李存審率軍扼守下博橋,另派史建瑭、李嗣肱捉拿俘虜,史、李二人捉住了幾百名四處伐木割草的梁兵並把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都殺掉,隻留下了其中幾個人,砍掉每人的一條臂膀,放了回去,並對他們說:“回去告訴朱溫,晉王大軍已到。”


    當時,蓨縣還沒有攻下,朱溫率領楊師厚的五萬人馬,去跟賀德倫會合,以便共同圍攻蓨縣。(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