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地士兵相互商議說:“朝廷忌憚我們力量強盛,所以才想方設法要分開我們。我們六州曆代都在一起,部隊從來沒有出過遠門,現在卻要骨肉分離,真是生不如死。”當晚,
軍中發生騷亂,亂兵到處縱火搶掠,並且包圍金波亭,王彥章力戰殺出條血路後才得以逃脫。到了天亮,亂軍進入牙城,殺死賀德倫的五百親兵,
然後把他安置在城樓之上。這時有一個叫張彥的小軍官,率領自己的鐵竿兄弟,走上街頭,阻止了士兵的打砸搶行為,城市這才安定下來。
事後,朱友貞派使者前去安撫亂軍,並且答應給個刺史讓張彥當當,張彥不為所動,隻是懇求朝廷不要使他們骨肉分離。談判不成功,使者灰溜溜的回來了,不過,
這時候他給皇帝出了個自以為很高明的主意說:“張彥這個人不足為慮,隻要讓劉鄩多派點兵馬,立刻就可以把他擺平,陛下請放心,不出幾日就可以把他的項上人頭送到京城。”在使者的眼中,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什麽難題,所有問題都可以用人來解決,
隻是大問題用的人多,小問題用的人少,而這個觀點居然被朱友貞認同了。於是朱友貞很爽快的拒絕了張彥的請求,隻是寫了一份語氣很客氣很客氣的詔書給張彥,
讓他一定要接受皇帝的封賞,一定要當刺史。不當就是不給皇帝麵子。於是使者再次屁顛屁顛的趕往魏州,張彥這時已經成為了魏軍的核心人物,當時看不起刺史一職。現在更是不放在眼裏,他看到朝廷還是一意孤行要分裂魏州,於是撕破聖旨,扔在地上,
叉著腰麵向南方大罵朝廷,然後又對賀德倫說:“天子昏庸,愚昧無知。被人牽著鼻子走,不知道我們這裏的實際情況。卻還要胡亂下達命令。
現在我軍雖然強大,但是如果沒有外援幫助的話,估計也是難以獨立支撐,我看我們最好還是投靠晉王把。”於是逼迫賀德倫向李存勖寫信請降。李存勖接到賀德倫的請降書後。高興地一直傻笑,之後立即命令李存審從趙州率領本部人馬進駐魏州作為援軍。
朱友貞很納悶,明明應該是那樣子的,怎麽會成了這樣子了呢,於是命令劉鄩派更多更多的人直逼魏州。
賀德倫既然已經上了賊船,就隻能硬著頭皮往前走,再次向李存勖告急,於是李存勖親率大軍出援。
賀德倫派人犒勞晉軍,並向李存勖獻策道:“除亂應當從根本上消除。”然後說張彥如何凶狠如何殘暴如何不是人。勸李存勖一定要先把他除去。李存勖聽後默然不語。
當然,不說話不等於不認可,李存勖進駐永濟後。張彥精心挑選了長得帥形象好氣質佳的銀槍校節五百人,到永濟求見李存勖,李存勖登上城樓對他說:“你欺壓主帥,虐待百姓,我們來這裏才幾天,就有幾百個人告你的狀。
我這次率軍前來。就是為了安撫百姓,並不是貪戀人家的土地。你雖然有功於我。但我卻不得不殺你以謝魏人。”於是斬殺張彥及其助手七人,其他的人都非常害怕。
李存勖說:“罪過隻有這八個人,其他人無罪,不過你們從今往後應該竭力聽從我調遣。”
眾人皆叩首服從,大呼萬歲。次日,李存勖輕裝進入魏博軍營,讓他們當作自己的衛兵,大眾於是心悅誠服。
賀德倫看見李存勖人心所向,於是拜請李存勖親自擔任魏博節度使,李存勖很不高興,相當之不高興地說:“我可不是貪圖你們的土地才來的,我是聽說汴梁的賊人侵害你們,所以才親率屬下遠道而來趕來救援,後來又聽說城中百姓遭到亂兵禍害,所以才暫且入城來撫慰他們,
明公您不加監察,竟然要把印信旌節讓給我,這實在不是我的本意啊”李存勖一手接過印信旌節,然後一本正經的說:“我是說啥也不能接受啊”。
賀德倫急了,說道:“現在敵人就在眼前,城中又發生了變亂,人心還不安定,我的屬下又被張彥殺光了,我現在單槍匹馬,怎麽能統帥得了別人的部下呢,萬一又發生了變故,我怕辜負了大王您的期望啊。”
李存勖於是很難為情地兼任了魏博節度使,同時禮尚往來,給賀德倫安排了一個好位子——大同節度使,那裏遠離前線,比較安全,你沒事先去那裏吹北風去吧。
當時,銀槍校節在魏州城還是一如既往的驕橫霸道,不可一世。李存勖於是下令:從今以後有敢結黨、造謠、搶劫的,殺無赦。
並任命沁州刺史李存進為天雄都巡按使,凡違令者,嚴懲不貸,李存進超標準執行了李存勖的命令,凡是違令的,都公開斬首然後懸杆示眾,最後碎屍萬段。十天之後,城中恢複秩序。
劉鄩聽說晉軍主力已經趕到,就挑選精兵一萬,從洹水直驅魏縣。李存勖也親自趕到魏縣,與劉鄩夾河對峙。
這邊兩軍夾河相持,那邊晉軍也沒閑著,他們派人偷襲澶州,當時澶州刺史王彥章正在劉鄩大營聽命,他的一家老小因此被抓。
李存勖沒有虧待他們,暗地裏派遣使者前去勸降王彥章,王彥章很不買賬,怒斬來使,李存勖很生氣,把他一家人也都殺了。
有一天,李存勖閑來無事,想玩點刺激的遊戲,於是率領一百餘人過河偷看劉鄩大營,想想李存勖也真是無聊,又不是偷看大姑娘洗澡,一個臭老爺們有什麽可看的。
當天天氣不好。能見度不高,大老遠啥也瞅不清楚,李存勖往前走了幾步。還看不清,於是又往前走了幾步,這一看不要緊,忽聽鼓聲大作,殺聲四起,四麵而出的梁軍把李存勖重重包圍起來。
技術太差勁,偷窺沒成功反而被別人發現了。李存勖拔腿就跑,哦。不對,是拔著馬腿就跑,還真別說,李存勖不愧為一代豪傑。連逃跑都逃的英姿颯爽,左衝右突,所向披靡。
晉軍的單兵作戰水準也確實不是蓋的,以一對五十,梁軍居然沒有占到絲毫便宜。李存勖手下有個副將叫夏魯奇,山東青州人。
早年曾在宣武軍中任職,為人忠勇,後因與主將不和,投奔李存勖。被任命為護衛指揮使。
中國古代有史記載的四大百人斬中其中就有夏魯奇,其他三個分別是:項羽、冉閔、楊再興。
項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事思想兵家四勢中“兵形勢”的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分別為: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項羽堪稱中國曆史上最強的武將,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巨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製,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而後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曆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雖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為人不忍,又猜疑亞父範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
。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而死。
冉閔,亦作染閔,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人,十六國時期冉魏建立者。以勇猛著稱。350年稱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352年冉閔突圍不遂,為前燕皇帝慕容俊所擒,斬於遏陘山,後被追諡為武悼天王。
楊再興,廬陵吉水縣人,南宋抗金名將,初為流寇,後成為嶽家軍骨幹,為嶽飛破偽齊立下大功,大破金兀術於郾城下,史稱“郾城大捷”。後誤入小商河,戰死沙場。
四人的作戰記錄記載如下:
項羽: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一府中皆懾伏,莫敢起……項王乃馳,複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複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史記?項羽本紀》
冉閔:閔所乘駿馬曰朱龍,日行千裏。閔左操雙刃矛,右執鉤戟,以擊燕兵,斬首三百餘級。”——《資治通鑒?卷九十九?晉紀二十一》。
閔所乘赤馬曰朱龍,日行千裏,左杖雙刃矛,右執鉤戟,順風擊之,斬鮮卑三百餘級。”——《晉書?卷一百七?載記第七?石季龍下》
楊再興:興單騎入敵陣,欲擒宗弼,不獲,身被數創,猶殺敵數百人——《宋史?楊再興傳》。統製官楊再再興以單騎入其軍,擒兀術不獲,手殺數百人而還。——《續資治通鑒》。
統製官楊再興單騎入敵陣,欲擒宗弼,不獲,身被數十創,猶殺數十百人而退。——《建年以來係年要錄?卷一三七》。
楊再興單騎入虜陣欲直擒兀術不獲殺數十百人而還身被數十創。——《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四》
而在這一戰中,夏魯奇也總是衝在隊伍的最前麵,與包圍他的梁軍展開肉搏戰,從中午一直打到下午五點,晉軍隻戰死七人,而梁軍戰死的卻不計其數。
僅夏魯奇一人就殺死一百多人,他自己也是遍體傷痕。
正在李存勖一行支持不住的時候,李存審率領大軍趕來,從梁軍包圍圈的外麵殺出條血路把李存勖等人救了出去。李存勖環顧身邊的隨從說:“剛才差點出了個大洋相。”
大家都說:“剛才足以讓敵人開開眼界,見識見識大王的英武形象了。”夏魯奇因為這次的勇猛行為,被李存勖賜姓名為李紹奇。
劉鄩為這次沒有抓住李存勖而大加惋惜。不過一步百計也不是白給的,他料定此時太原必然空虛,於是率領大軍直奔太原。晉軍見劉鄩幾天都沒有出來挑戰,深感奇怪,連忙派兵出去打探。
偵察兵回來報告說城中沒有煙火,隻有旗幟往來走動。李存勖說:“我聽說劉鄩用兵,一步百計,這一定是他在使詐。”
再探,得到的情報是劉鄩大軍已經走了兩天了。李存勖說:“劉鄩用兵擅長偷襲別人,短於與人決戰,我想他現在已經到太行山腳下了。”
於是立即發騎兵追趕。這時候,老天偏偏下起了連綿陰雨,大軍行動不便,晉軍翻山越嶺,攀援藤葛前進,許多士兵墜崖而死。
在花了死亡百分之三十的代價後,他們終於趕在梁軍之前率先進入太原城。劉鄩走在半路,聽說晉軍已經有所準備,知道此計難成,再加上糧草不足,便及時改變行軍路線,停止進攻太原。
周德威在幽州得知劉鄩西上,在沒有請示的情況下就率領一千幽州騎兵援救太原,趕到土門時,劉鄩已經撤到宗城了。
當時晉軍缺糧,劉鄩知道臨清有糧,想占據該地,從而斷絕晉軍糧道。
周德威火速追趕,兩天之內就追到了南宮,派出騎兵抓了劉鄩的偵察兵十幾個人回去,砍斷他們的手腕,再放回去,讓他們跟劉鄩說:“周侍中已經占據臨清了。”
劉鄩聽後十分震驚,心想這周德威怎麽這麽牛叉啊,以前一直知道他不是十三太保,沒想到他是神行太保啊。
第二天清晨,周德威的部隊從劉鄩的營邊掠過,趕著進入臨清,這回周德威是真的進了臨清了,周德威向劉鄩眨眨眼睛說:“劉鄩同誌,也不是隻有你一個人會用計策,這個我也會”。劉鄩隻好退守堂邑,周德威整軍進攻,沒有成功。
次日,劉鄩軍撤退莘縣,周德威再次尾隨。李存勖的大營也駐紮在莘縣以西三十裏外,煙火相望,兩軍每日都有多次戰鬥。
劉鄩在莘縣日久,通過甬道饋運補給,晉軍多次挑戰,劉鄩避而不出。晉人無法,就攻破甬道,並用千餘把斧頭同時砍斷梁軍營寨的木欄,梁人驚憂外逃,晉軍守株待兔,見一個抓一個,見兩個抓一雙,梁軍損失慘重。(未完待續)
軍中發生騷亂,亂兵到處縱火搶掠,並且包圍金波亭,王彥章力戰殺出條血路後才得以逃脫。到了天亮,亂軍進入牙城,殺死賀德倫的五百親兵,
然後把他安置在城樓之上。這時有一個叫張彥的小軍官,率領自己的鐵竿兄弟,走上街頭,阻止了士兵的打砸搶行為,城市這才安定下來。
事後,朱友貞派使者前去安撫亂軍,並且答應給個刺史讓張彥當當,張彥不為所動,隻是懇求朝廷不要使他們骨肉分離。談判不成功,使者灰溜溜的回來了,不過,
這時候他給皇帝出了個自以為很高明的主意說:“張彥這個人不足為慮,隻要讓劉鄩多派點兵馬,立刻就可以把他擺平,陛下請放心,不出幾日就可以把他的項上人頭送到京城。”在使者的眼中,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什麽難題,所有問題都可以用人來解決,
隻是大問題用的人多,小問題用的人少,而這個觀點居然被朱友貞認同了。於是朱友貞很爽快的拒絕了張彥的請求,隻是寫了一份語氣很客氣很客氣的詔書給張彥,
讓他一定要接受皇帝的封賞,一定要當刺史。不當就是不給皇帝麵子。於是使者再次屁顛屁顛的趕往魏州,張彥這時已經成為了魏軍的核心人物,當時看不起刺史一職。現在更是不放在眼裏,他看到朝廷還是一意孤行要分裂魏州,於是撕破聖旨,扔在地上,
叉著腰麵向南方大罵朝廷,然後又對賀德倫說:“天子昏庸,愚昧無知。被人牽著鼻子走,不知道我們這裏的實際情況。卻還要胡亂下達命令。
現在我軍雖然強大,但是如果沒有外援幫助的話,估計也是難以獨立支撐,我看我們最好還是投靠晉王把。”於是逼迫賀德倫向李存勖寫信請降。李存勖接到賀德倫的請降書後。高興地一直傻笑,之後立即命令李存審從趙州率領本部人馬進駐魏州作為援軍。
朱友貞很納悶,明明應該是那樣子的,怎麽會成了這樣子了呢,於是命令劉鄩派更多更多的人直逼魏州。
賀德倫既然已經上了賊船,就隻能硬著頭皮往前走,再次向李存勖告急,於是李存勖親率大軍出援。
賀德倫派人犒勞晉軍,並向李存勖獻策道:“除亂應當從根本上消除。”然後說張彥如何凶狠如何殘暴如何不是人。勸李存勖一定要先把他除去。李存勖聽後默然不語。
當然,不說話不等於不認可,李存勖進駐永濟後。張彥精心挑選了長得帥形象好氣質佳的銀槍校節五百人,到永濟求見李存勖,李存勖登上城樓對他說:“你欺壓主帥,虐待百姓,我們來這裏才幾天,就有幾百個人告你的狀。
我這次率軍前來。就是為了安撫百姓,並不是貪戀人家的土地。你雖然有功於我。但我卻不得不殺你以謝魏人。”於是斬殺張彥及其助手七人,其他的人都非常害怕。
李存勖說:“罪過隻有這八個人,其他人無罪,不過你們從今往後應該竭力聽從我調遣。”
眾人皆叩首服從,大呼萬歲。次日,李存勖輕裝進入魏博軍營,讓他們當作自己的衛兵,大眾於是心悅誠服。
賀德倫看見李存勖人心所向,於是拜請李存勖親自擔任魏博節度使,李存勖很不高興,相當之不高興地說:“我可不是貪圖你們的土地才來的,我是聽說汴梁的賊人侵害你們,所以才親率屬下遠道而來趕來救援,後來又聽說城中百姓遭到亂兵禍害,所以才暫且入城來撫慰他們,
明公您不加監察,竟然要把印信旌節讓給我,這實在不是我的本意啊”李存勖一手接過印信旌節,然後一本正經的說:“我是說啥也不能接受啊”。
賀德倫急了,說道:“現在敵人就在眼前,城中又發生了變亂,人心還不安定,我的屬下又被張彥殺光了,我現在單槍匹馬,怎麽能統帥得了別人的部下呢,萬一又發生了變故,我怕辜負了大王您的期望啊。”
李存勖於是很難為情地兼任了魏博節度使,同時禮尚往來,給賀德倫安排了一個好位子——大同節度使,那裏遠離前線,比較安全,你沒事先去那裏吹北風去吧。
當時,銀槍校節在魏州城還是一如既往的驕橫霸道,不可一世。李存勖於是下令:從今以後有敢結黨、造謠、搶劫的,殺無赦。
並任命沁州刺史李存進為天雄都巡按使,凡違令者,嚴懲不貸,李存進超標準執行了李存勖的命令,凡是違令的,都公開斬首然後懸杆示眾,最後碎屍萬段。十天之後,城中恢複秩序。
劉鄩聽說晉軍主力已經趕到,就挑選精兵一萬,從洹水直驅魏縣。李存勖也親自趕到魏縣,與劉鄩夾河對峙。
這邊兩軍夾河相持,那邊晉軍也沒閑著,他們派人偷襲澶州,當時澶州刺史王彥章正在劉鄩大營聽命,他的一家老小因此被抓。
李存勖沒有虧待他們,暗地裏派遣使者前去勸降王彥章,王彥章很不買賬,怒斬來使,李存勖很生氣,把他一家人也都殺了。
有一天,李存勖閑來無事,想玩點刺激的遊戲,於是率領一百餘人過河偷看劉鄩大營,想想李存勖也真是無聊,又不是偷看大姑娘洗澡,一個臭老爺們有什麽可看的。
當天天氣不好。能見度不高,大老遠啥也瞅不清楚,李存勖往前走了幾步。還看不清,於是又往前走了幾步,這一看不要緊,忽聽鼓聲大作,殺聲四起,四麵而出的梁軍把李存勖重重包圍起來。
技術太差勁,偷窺沒成功反而被別人發現了。李存勖拔腿就跑,哦。不對,是拔著馬腿就跑,還真別說,李存勖不愧為一代豪傑。連逃跑都逃的英姿颯爽,左衝右突,所向披靡。
晉軍的單兵作戰水準也確實不是蓋的,以一對五十,梁軍居然沒有占到絲毫便宜。李存勖手下有個副將叫夏魯奇,山東青州人。
早年曾在宣武軍中任職,為人忠勇,後因與主將不和,投奔李存勖。被任命為護衛指揮使。
中國古代有史記載的四大百人斬中其中就有夏魯奇,其他三個分別是:項羽、冉閔、楊再興。
項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事思想兵家四勢中“兵形勢”的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分別為: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項羽堪稱中國曆史上最強的武將,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巨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製,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而後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曆時四年的楚漢戰爭,期間雖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為人不忍,又猜疑亞父範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
。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邊,自刎而死。
冉閔,亦作染閔,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人,十六國時期冉魏建立者。以勇猛著稱。350年稱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352年冉閔突圍不遂,為前燕皇帝慕容俊所擒,斬於遏陘山,後被追諡為武悼天王。
楊再興,廬陵吉水縣人,南宋抗金名將,初為流寇,後成為嶽家軍骨幹,為嶽飛破偽齊立下大功,大破金兀術於郾城下,史稱“郾城大捷”。後誤入小商河,戰死沙場。
四人的作戰記錄記載如下:
項羽: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一府中皆懾伏,莫敢起……項王乃馳,複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複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軍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史記?項羽本紀》
冉閔:閔所乘駿馬曰朱龍,日行千裏。閔左操雙刃矛,右執鉤戟,以擊燕兵,斬首三百餘級。”——《資治通鑒?卷九十九?晉紀二十一》。
閔所乘赤馬曰朱龍,日行千裏,左杖雙刃矛,右執鉤戟,順風擊之,斬鮮卑三百餘級。”——《晉書?卷一百七?載記第七?石季龍下》
楊再興:興單騎入敵陣,欲擒宗弼,不獲,身被數創,猶殺敵數百人——《宋史?楊再興傳》。統製官楊再再興以單騎入其軍,擒兀術不獲,手殺數百人而還。——《續資治通鑒》。
統製官楊再興單騎入敵陣,欲擒宗弼,不獲,身被數十創,猶殺數十百人而退。——《建年以來係年要錄?卷一三七》。
楊再興單騎入虜陣欲直擒兀術不獲殺數十百人而還身被數十創。——《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四》
而在這一戰中,夏魯奇也總是衝在隊伍的最前麵,與包圍他的梁軍展開肉搏戰,從中午一直打到下午五點,晉軍隻戰死七人,而梁軍戰死的卻不計其數。
僅夏魯奇一人就殺死一百多人,他自己也是遍體傷痕。
正在李存勖一行支持不住的時候,李存審率領大軍趕來,從梁軍包圍圈的外麵殺出條血路把李存勖等人救了出去。李存勖環顧身邊的隨從說:“剛才差點出了個大洋相。”
大家都說:“剛才足以讓敵人開開眼界,見識見識大王的英武形象了。”夏魯奇因為這次的勇猛行為,被李存勖賜姓名為李紹奇。
劉鄩為這次沒有抓住李存勖而大加惋惜。不過一步百計也不是白給的,他料定此時太原必然空虛,於是率領大軍直奔太原。晉軍見劉鄩幾天都沒有出來挑戰,深感奇怪,連忙派兵出去打探。
偵察兵回來報告說城中沒有煙火,隻有旗幟往來走動。李存勖說:“我聽說劉鄩用兵,一步百計,這一定是他在使詐。”
再探,得到的情報是劉鄩大軍已經走了兩天了。李存勖說:“劉鄩用兵擅長偷襲別人,短於與人決戰,我想他現在已經到太行山腳下了。”
於是立即發騎兵追趕。這時候,老天偏偏下起了連綿陰雨,大軍行動不便,晉軍翻山越嶺,攀援藤葛前進,許多士兵墜崖而死。
在花了死亡百分之三十的代價後,他們終於趕在梁軍之前率先進入太原城。劉鄩走在半路,聽說晉軍已經有所準備,知道此計難成,再加上糧草不足,便及時改變行軍路線,停止進攻太原。
周德威在幽州得知劉鄩西上,在沒有請示的情況下就率領一千幽州騎兵援救太原,趕到土門時,劉鄩已經撤到宗城了。
當時晉軍缺糧,劉鄩知道臨清有糧,想占據該地,從而斷絕晉軍糧道。
周德威火速追趕,兩天之內就追到了南宮,派出騎兵抓了劉鄩的偵察兵十幾個人回去,砍斷他們的手腕,再放回去,讓他們跟劉鄩說:“周侍中已經占據臨清了。”
劉鄩聽後十分震驚,心想這周德威怎麽這麽牛叉啊,以前一直知道他不是十三太保,沒想到他是神行太保啊。
第二天清晨,周德威的部隊從劉鄩的營邊掠過,趕著進入臨清,這回周德威是真的進了臨清了,周德威向劉鄩眨眨眼睛說:“劉鄩同誌,也不是隻有你一個人會用計策,這個我也會”。劉鄩隻好退守堂邑,周德威整軍進攻,沒有成功。
次日,劉鄩軍撤退莘縣,周德威再次尾隨。李存勖的大營也駐紮在莘縣以西三十裏外,煙火相望,兩軍每日都有多次戰鬥。
劉鄩在莘縣日久,通過甬道饋運補給,晉軍多次挑戰,劉鄩避而不出。晉人無法,就攻破甬道,並用千餘把斧頭同時砍斷梁軍營寨的木欄,梁人驚憂外逃,晉軍守株待兔,見一個抓一個,見兩個抓一雙,梁軍損失慘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