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正月,李嗣源又奉命討伐侵犯邊境的契丹,得勝而回。二月,李存勖郊天禮畢,論功賜李嗣源鐵券。
不久李嗣源又去平定潞州叛將楊立,將楊立擒回首都,被進封為太尉,並任汴州節度使和蕃漢兵馬總管。
後來,李嗣源又一次出兵北上擊潰契丹兵,然後調任鎮州節度使。
李嗣源謙遜和藹,從不在眾人麵前自誇。平時,帶領將士修理兵器,準備物資,都廉潔自律,不貪婪也不與他人發生矛盾。
李克用曾經試探他,讓他自己到府庫中去,說以前你立功很多,但沒有重賞過你,現在請你自便,想拿什麽東西就拿什麽東西吧。
李嗣源很淡定的去了,不過隻是拿了幾卷絲織品和幾千文錢就走了,回去之後,他又將這些東西都分給了部下。
有一次,他跟眾將在一起侃大山,其他將領都爭先恐後地誇誇其談,炫耀自己的勇猛善戰,而李嗣源卻緩緩地說:“大家用嘴戰勝敵人,而我則用手戰勝敵人。”眾將聽了,都慚愧的不再言語。
相傳,李嗣源有一次在外借宿,那一家的婦人剛好懷有身孕,沒有殷勤招待,及時給他們做飯。
這時孕婦聽到腹中的嬰兒說話道:“大家(指皇帝)到了,趕快準備飯菜吧。”
孕婦很奇怪,趕緊起來,親自將飯菜端到李嗣源麵前。李嗣源問她同樣一個人,為什麽前後的態度差別這麽大呢?孕婦就將原因告訴了他。
還有另一種說法是:李嗣源問孕婦為什麽先無禮而後恭敬,孕婦說:“公貴不可言。”
問她原因。孕婦說腹中小兒所言,李嗣源卻說:“老婦人說謊,她是怕我生氣給她帶來禍端。”
後來再問,確實如此。到後來,李存勖被殺,李嗣源奪得大寶,真的成為了皇帝。也就是史書上的唐明宗。
即位後的李嗣源實行了一係列的開明改革。首先殺小人清宦官,有效地防止了*的滋生。開始時是將盜掘唐朝陵墓的溫韜和後梁降將段凝賜死。
即位三個月之後。又以“縱貪饕之意,除官受賄,樹黨循私”之罪,將出身名門、勸進有功的宰相豆盧革及其所薦引的另一宰相韋說黜貶為“長流百姓”。不久又將豆盧革賜死。
此外又令諸鎮殺死莊宗時所派給地的監軍宦官,並將曾助紂為虐替莊宗幹壞事的數百名宦官,也一並抓捕處死。
當時,有數百名宦官在兵變混亂時逃到了山林中躲了起來,有的還出家做了和尚。
這一次,宦官基本被屠殺殆盡。對於伶人,由於跟李存勖一起誤國,也被予以殘酷殲滅。
一反李存勖在位時的奢侈之風,李嗣源下詔禁止進獻鷹犬珠寶珍玩之類的奢侈品。後宮也大量裁員,宮人隻留一百,宦官隻留三十。教坊留了一百,禦廚房也隻留下了五十人。
其他人可以自己選擇去向,又將宮中美貌女子遣送回鄉,隻留下老宮人灑水掃地。對政務、衙門也是盡量精簡,撤消了各個部門有名無實不起作用的機構。
又命各部軍隊就近征集給養,以節省運輸費用。減少國家開支。
接下來又下力氣整頓吏治,禁止官吏徇私請托。買賣官告文書,限製各級官吏薦引和蔭庇官員的數額,三令五申禁止官吏對人民任意搜求苛斂,並對違犯者予以嚴厲的製裁。財政大臣度支使孔謙,橫征暴斂,克剝百姓,民憤極大。
李嗣源做監國時,即宣布孔謙的罪狀,對他處以極刑,籍沒全部家產,隨即撤銷度支司,一概廢除孔謙所立的苛斂之法。
所發的敕書中寫道:“使生靈塗炭,軍士饑寒,成天下之瘡痍,極人間之疲弊。”但李嗣源還是明智地寬恕了他的家屬,隻沒收了家產沒有誅殺九族。
為了警示他人,李嗣源還下詔禁絕一切*事項。詔書中說,百官中有一些人任人唯親,幹涉朝政,勾結犯法,擾亂正常秩序。從此以後,一律禁止,再有營私舞弊的犯法徇私者,原來舉薦的官員也要貶官或者發配流放。
有的官吏私自在正稅之外加收租賦,被李嗣源貶官。亳州刺史李鄴因為貪贓被賜自盡。
汴州管倉官吏們由於犯貪贓被查處時,有人求情,其中有舊將功臣的兒子,而且又是李嗣源女婿石敬瑭的親屬,李嗣源舊將王建立也為其求情,減輕處罰。
在封建社會,特別是唐朝的法律中有一些條文就是規定了官吏和貴族享有的特權,他們如果犯罪,可以先請求皇帝裁決,如果皇上認為可以減免處罰,就依照他的意思辦,這就是有時候說的“朕即法律”。
李嗣源對王建立說:“王法無私,怎麽能因為是親戚而照顧呢!”然後下令拉出去處斬。
供奉官丁延徽監倉自盜,由於他平時巴結權貴,行賄攀附,所以侍衛使張從賓向李嗣源求情寬恕。
李嗣源怒斥道:“食我優厚的俸祿,不知為國做事,反而偷我倉儲財物,論罪當死!現在就算他是蘇秦再世,也不能說服我給他減刑,你說也沒有用!”然後命令處死。對於清廉的官員則是褒獎有加。
宰相李愚得病時,李嗣源派近臣翟光鄴前去探視問候,翟光鄴去了之後,看見李愚家裏家徒四壁,病床之上也僅僅是一條破毯子,翟光鄴回去後向李嗣源如實回報了所見的情況,李嗣源聽了很受感動,下詔賜李愚絹一百匹,錢十萬,床上鋪陳之物十三件。
對於敢於直言上書言政的忠臣。李嗣源也是很高興地給予賞賜。大理寺少卿康澄給李嗣源上書,提出了國家不足懼之事五種,深可畏之事六種。不足懼的事包括一些在他們當時看來是天上神靈發怒的自然現象。如星星有了異常現象、莊稼受災等,還包括小人的讒言。
六種可畏之事,即賢人藏匿、四民遷業、上下相徇、廉恥道消、毀譽亂真、直言蔑聞,他建議李嗣源對於不足懼的“存而勿論”,對於深可畏的要用心采取措施避免出現。李嗣源看後,非常高興,下詔對他進行獎賞。
新任宰相任圜管理國家財政。頗能建立製度,取得成效。在任圜等人的輔佐下。李嗣源針對後唐莊宗時的弊政,進行了一係列改革,如嚴格法製,禁止官吏科斂和貪墨。
禁止富戶投名影庇,逃免丁謠,禁止高利貸,禁止買賣人口,禁止虐殺奴仆,禁止虐待父母,禁止任意網羅、彈射、戈獵,禁止宰殺耕牛等。
一年之後,國家的政局有了明顯好轉。吏治和社會風氣也有所扭轉,人民生活初步得到安定,以至“雁門以北。東西數千裏,鬥粟不過十錢。”
李嗣源出身窮苦人家,十分關心百姓疾苦。曾多次下令赦免罪犯,減免災區百姓的賦稅丁徭,並諄諄告誡官吏“不得科斂百姓”,“不得邀難商旅”。
天成二年(927年)十月。他詔另“諸道州府,自同三年已前所欠夏秋稅租。並主持務局敗闕課利,並沿河舟船折欠,天成元年殘欠夏稅,並特與除放。”他還下詔廢除了一些地方巧立名目加收的捐稅,如“省耗”,“耗”指的是糧食和銀子的損耗。
糧食在儲存和晾曬的過程中可能會被老鼠和鳥類吃掉一些,百姓的散碎銀子在重新熔鑄成銀錠的過程中也會有一點損失。
所以在征稅的時候官府就將這些損耗預先加收,但一些貪官汙吏卻借機加大征收比例,中飽私囊。李嗣源就將這些不合理的稅收廢除了。還有的詔書中禁止富裕農戶逃避徭役,逃避租賦。
當時官宦大戶有一定數量的田地可以免除一切賦稅和徭役,因此,一些人就跟這些官宦人家訂立虛假的賣地契約,將耕地寫到他們名下,以此來逃避賦稅和徭役。
這不僅減少了國家的收入,也使地方官吏為了征夠賦稅,就將這一部分逃掉的賦稅平攤加到普通百姓身上,百姓的賦稅徭役本來並不太多,但時間一長,就變得越來越重。
為了防止地方官吏從中牟利,李嗣源下令將帳簿直接送到中央,由中央部門來征收賦稅和徭役。
如果有人隱瞞田地畝數,一經查出,就會加倍征收該戶的賦稅。另外,李嗣源免去了原來征收的每畝五文的道橋錢,將五文酒曲錢減少到三文。
對於百姓生活影響很大的債務利息也明文限製,債主得到的利息如果已經達到本錢的數額,就禁止再收利息,隻準收回本錢,如果利息累計數是本錢的兩倍就本利都不準再收。
這對於百姓來說,確實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將一些被債務壓得無法生活的人解脫出來。跟李存勖在位期間的搜刮百姓比較起來,李嗣源的這些措施確實值得稱道。
有一年春天,李嗣源在宮中眺望雨後初晴的曠野,遠處山坡上原以為是羊羔的東西再仔細一看竟是勞動的百姓。
李嗣源內心感慨不已,第二天他就親自趕到那裏,去看望百姓。見到有父子三人一同挽犁耕地,李嗣源當即命人賜他們耕牛三頭。
後來,李嗣源經過調查發現,政府實行的鐵器專營製度給百姓帶來了很多弊端,於是下詔廢除。
詔書中說,各地由政府部門監製的農具大小不一,形狀也不實用,剛剛使用不長時間,就破損不堪,難以使用。近期百姓雖然莊稼豐收,但物價很賤,百姓由於無錢購買農具,以致於私自鑄造,觸犯了法律。從今以後,包括農具和其他日用器物,準許自由鑄造使用,而百姓隻需交納農器錢每畝一文五分。
各地官府所屬的鑄鐵機構除了每年供應軍需及其他器物所用以外,隻出生鐵,並按照現價每斤減十文的價格出賣給百姓,就是熟鐵,百姓也可以自選。原來一些官府的經營機構和官吏全部撤消。
這樣做,不僅給百姓省了一些花費,更重要的是百姓自己鑄造提高了產品質量,對於農業生產所起的作用更大。
由於這項措施效果很好,後晉後漢和後周都繼續推行,沒有廢除。同時,李嗣源又命人為百姓挑選好的農具樣式,讓百姓照樣鑄造。
有了來自上層的體恤和支持,後唐農業發展很快,幾乎每年都能豐收,再加上沒有戰亂侵擾,中原地區的人民生活基本上達到了小康水平。
馮道跟他談論民事時對他說:“莊宗在末年時不知道體恤百姓和軍士,迷惑於聲色歌舞之中,使人怨而國亂。
陛下現在威望很高,天下五穀豐登,這也是陛下您實行仁政的結果,願陛下居安思危。”
李嗣源非常讚同,又問馮道民間有何疾苦,馮道便給他念了一首聶夷中的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穀,醫得眼下瘡,剜卻心頭肉。”
李嗣源聽了,異常感動,讓左右侍從記錄下來,自己經常拿出來誦讀,以此來提醒自己常想著百姓的疾苦,為民謀福。
在廣壽殿剛剛建好時,負責工程的官員請求用丹漆塗飾,以便看上去更加豪華一點。李嗣源卻說:“這個宮殿因為被燒過,所以不得不修,但隻求宏偉壯觀即可,不求華麗。”
先前,黨項族和其他部落總是以獻良馬為名將良莠不齊的馬匹送到京城。後唐就照價給他們付錢,但再加上他們住宿、吃喝以及得到的賞賜,每次都花費巨大,極為浪費。
李嗣源了解情況後,當即下詔禁止他們再到京城獻馬,隻在邊疆一帶設置馬場交易,這樣就大大節省了開支。
更多
作為帝王,李嗣源勇於改錯的作風也難能可貴。有一次,巡檢軍使渾公兒對李嗣源報告說,有百姓二人,用竹竿練習搏鬥,似乎有反叛之心。李嗣源聽了不禁大怒,馬上命石敬瑭前去調查。
後來安重誨查明了事情的真相,原來是兩個小孩子在鬧著玩,但此時那兩個兒童已被處死。(未完待續)
不久李嗣源又去平定潞州叛將楊立,將楊立擒回首都,被進封為太尉,並任汴州節度使和蕃漢兵馬總管。
後來,李嗣源又一次出兵北上擊潰契丹兵,然後調任鎮州節度使。
李嗣源謙遜和藹,從不在眾人麵前自誇。平時,帶領將士修理兵器,準備物資,都廉潔自律,不貪婪也不與他人發生矛盾。
李克用曾經試探他,讓他自己到府庫中去,說以前你立功很多,但沒有重賞過你,現在請你自便,想拿什麽東西就拿什麽東西吧。
李嗣源很淡定的去了,不過隻是拿了幾卷絲織品和幾千文錢就走了,回去之後,他又將這些東西都分給了部下。
有一次,他跟眾將在一起侃大山,其他將領都爭先恐後地誇誇其談,炫耀自己的勇猛善戰,而李嗣源卻緩緩地說:“大家用嘴戰勝敵人,而我則用手戰勝敵人。”眾將聽了,都慚愧的不再言語。
相傳,李嗣源有一次在外借宿,那一家的婦人剛好懷有身孕,沒有殷勤招待,及時給他們做飯。
這時孕婦聽到腹中的嬰兒說話道:“大家(指皇帝)到了,趕快準備飯菜吧。”
孕婦很奇怪,趕緊起來,親自將飯菜端到李嗣源麵前。李嗣源問她同樣一個人,為什麽前後的態度差別這麽大呢?孕婦就將原因告訴了他。
還有另一種說法是:李嗣源問孕婦為什麽先無禮而後恭敬,孕婦說:“公貴不可言。”
問她原因。孕婦說腹中小兒所言,李嗣源卻說:“老婦人說謊,她是怕我生氣給她帶來禍端。”
後來再問,確實如此。到後來,李存勖被殺,李嗣源奪得大寶,真的成為了皇帝。也就是史書上的唐明宗。
即位後的李嗣源實行了一係列的開明改革。首先殺小人清宦官,有效地防止了*的滋生。開始時是將盜掘唐朝陵墓的溫韜和後梁降將段凝賜死。
即位三個月之後。又以“縱貪饕之意,除官受賄,樹黨循私”之罪,將出身名門、勸進有功的宰相豆盧革及其所薦引的另一宰相韋說黜貶為“長流百姓”。不久又將豆盧革賜死。
此外又令諸鎮殺死莊宗時所派給地的監軍宦官,並將曾助紂為虐替莊宗幹壞事的數百名宦官,也一並抓捕處死。
當時,有數百名宦官在兵變混亂時逃到了山林中躲了起來,有的還出家做了和尚。
這一次,宦官基本被屠殺殆盡。對於伶人,由於跟李存勖一起誤國,也被予以殘酷殲滅。
一反李存勖在位時的奢侈之風,李嗣源下詔禁止進獻鷹犬珠寶珍玩之類的奢侈品。後宮也大量裁員,宮人隻留一百,宦官隻留三十。教坊留了一百,禦廚房也隻留下了五十人。
其他人可以自己選擇去向,又將宮中美貌女子遣送回鄉,隻留下老宮人灑水掃地。對政務、衙門也是盡量精簡,撤消了各個部門有名無實不起作用的機構。
又命各部軍隊就近征集給養,以節省運輸費用。減少國家開支。
接下來又下力氣整頓吏治,禁止官吏徇私請托。買賣官告文書,限製各級官吏薦引和蔭庇官員的數額,三令五申禁止官吏對人民任意搜求苛斂,並對違犯者予以嚴厲的製裁。財政大臣度支使孔謙,橫征暴斂,克剝百姓,民憤極大。
李嗣源做監國時,即宣布孔謙的罪狀,對他處以極刑,籍沒全部家產,隨即撤銷度支司,一概廢除孔謙所立的苛斂之法。
所發的敕書中寫道:“使生靈塗炭,軍士饑寒,成天下之瘡痍,極人間之疲弊。”但李嗣源還是明智地寬恕了他的家屬,隻沒收了家產沒有誅殺九族。
為了警示他人,李嗣源還下詔禁絕一切*事項。詔書中說,百官中有一些人任人唯親,幹涉朝政,勾結犯法,擾亂正常秩序。從此以後,一律禁止,再有營私舞弊的犯法徇私者,原來舉薦的官員也要貶官或者發配流放。
有的官吏私自在正稅之外加收租賦,被李嗣源貶官。亳州刺史李鄴因為貪贓被賜自盡。
汴州管倉官吏們由於犯貪贓被查處時,有人求情,其中有舊將功臣的兒子,而且又是李嗣源女婿石敬瑭的親屬,李嗣源舊將王建立也為其求情,減輕處罰。
在封建社會,特別是唐朝的法律中有一些條文就是規定了官吏和貴族享有的特權,他們如果犯罪,可以先請求皇帝裁決,如果皇上認為可以減免處罰,就依照他的意思辦,這就是有時候說的“朕即法律”。
李嗣源對王建立說:“王法無私,怎麽能因為是親戚而照顧呢!”然後下令拉出去處斬。
供奉官丁延徽監倉自盜,由於他平時巴結權貴,行賄攀附,所以侍衛使張從賓向李嗣源求情寬恕。
李嗣源怒斥道:“食我優厚的俸祿,不知為國做事,反而偷我倉儲財物,論罪當死!現在就算他是蘇秦再世,也不能說服我給他減刑,你說也沒有用!”然後命令處死。對於清廉的官員則是褒獎有加。
宰相李愚得病時,李嗣源派近臣翟光鄴前去探視問候,翟光鄴去了之後,看見李愚家裏家徒四壁,病床之上也僅僅是一條破毯子,翟光鄴回去後向李嗣源如實回報了所見的情況,李嗣源聽了很受感動,下詔賜李愚絹一百匹,錢十萬,床上鋪陳之物十三件。
對於敢於直言上書言政的忠臣。李嗣源也是很高興地給予賞賜。大理寺少卿康澄給李嗣源上書,提出了國家不足懼之事五種,深可畏之事六種。不足懼的事包括一些在他們當時看來是天上神靈發怒的自然現象。如星星有了異常現象、莊稼受災等,還包括小人的讒言。
六種可畏之事,即賢人藏匿、四民遷業、上下相徇、廉恥道消、毀譽亂真、直言蔑聞,他建議李嗣源對於不足懼的“存而勿論”,對於深可畏的要用心采取措施避免出現。李嗣源看後,非常高興,下詔對他進行獎賞。
新任宰相任圜管理國家財政。頗能建立製度,取得成效。在任圜等人的輔佐下。李嗣源針對後唐莊宗時的弊政,進行了一係列改革,如嚴格法製,禁止官吏科斂和貪墨。
禁止富戶投名影庇,逃免丁謠,禁止高利貸,禁止買賣人口,禁止虐殺奴仆,禁止虐待父母,禁止任意網羅、彈射、戈獵,禁止宰殺耕牛等。
一年之後,國家的政局有了明顯好轉。吏治和社會風氣也有所扭轉,人民生活初步得到安定,以至“雁門以北。東西數千裏,鬥粟不過十錢。”
李嗣源出身窮苦人家,十分關心百姓疾苦。曾多次下令赦免罪犯,減免災區百姓的賦稅丁徭,並諄諄告誡官吏“不得科斂百姓”,“不得邀難商旅”。
天成二年(927年)十月。他詔另“諸道州府,自同三年已前所欠夏秋稅租。並主持務局敗闕課利,並沿河舟船折欠,天成元年殘欠夏稅,並特與除放。”他還下詔廢除了一些地方巧立名目加收的捐稅,如“省耗”,“耗”指的是糧食和銀子的損耗。
糧食在儲存和晾曬的過程中可能會被老鼠和鳥類吃掉一些,百姓的散碎銀子在重新熔鑄成銀錠的過程中也會有一點損失。
所以在征稅的時候官府就將這些損耗預先加收,但一些貪官汙吏卻借機加大征收比例,中飽私囊。李嗣源就將這些不合理的稅收廢除了。還有的詔書中禁止富裕農戶逃避徭役,逃避租賦。
當時官宦大戶有一定數量的田地可以免除一切賦稅和徭役,因此,一些人就跟這些官宦人家訂立虛假的賣地契約,將耕地寫到他們名下,以此來逃避賦稅和徭役。
這不僅減少了國家的收入,也使地方官吏為了征夠賦稅,就將這一部分逃掉的賦稅平攤加到普通百姓身上,百姓的賦稅徭役本來並不太多,但時間一長,就變得越來越重。
為了防止地方官吏從中牟利,李嗣源下令將帳簿直接送到中央,由中央部門來征收賦稅和徭役。
如果有人隱瞞田地畝數,一經查出,就會加倍征收該戶的賦稅。另外,李嗣源免去了原來征收的每畝五文的道橋錢,將五文酒曲錢減少到三文。
對於百姓生活影響很大的債務利息也明文限製,債主得到的利息如果已經達到本錢的數額,就禁止再收利息,隻準收回本錢,如果利息累計數是本錢的兩倍就本利都不準再收。
這對於百姓來說,確實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將一些被債務壓得無法生活的人解脫出來。跟李存勖在位期間的搜刮百姓比較起來,李嗣源的這些措施確實值得稱道。
有一年春天,李嗣源在宮中眺望雨後初晴的曠野,遠處山坡上原以為是羊羔的東西再仔細一看竟是勞動的百姓。
李嗣源內心感慨不已,第二天他就親自趕到那裏,去看望百姓。見到有父子三人一同挽犁耕地,李嗣源當即命人賜他們耕牛三頭。
後來,李嗣源經過調查發現,政府實行的鐵器專營製度給百姓帶來了很多弊端,於是下詔廢除。
詔書中說,各地由政府部門監製的農具大小不一,形狀也不實用,剛剛使用不長時間,就破損不堪,難以使用。近期百姓雖然莊稼豐收,但物價很賤,百姓由於無錢購買農具,以致於私自鑄造,觸犯了法律。從今以後,包括農具和其他日用器物,準許自由鑄造使用,而百姓隻需交納農器錢每畝一文五分。
各地官府所屬的鑄鐵機構除了每年供應軍需及其他器物所用以外,隻出生鐵,並按照現價每斤減十文的價格出賣給百姓,就是熟鐵,百姓也可以自選。原來一些官府的經營機構和官吏全部撤消。
這樣做,不僅給百姓省了一些花費,更重要的是百姓自己鑄造提高了產品質量,對於農業生產所起的作用更大。
由於這項措施效果很好,後晉後漢和後周都繼續推行,沒有廢除。同時,李嗣源又命人為百姓挑選好的農具樣式,讓百姓照樣鑄造。
有了來自上層的體恤和支持,後唐農業發展很快,幾乎每年都能豐收,再加上沒有戰亂侵擾,中原地區的人民生活基本上達到了小康水平。
馮道跟他談論民事時對他說:“莊宗在末年時不知道體恤百姓和軍士,迷惑於聲色歌舞之中,使人怨而國亂。
陛下現在威望很高,天下五穀豐登,這也是陛下您實行仁政的結果,願陛下居安思危。”
李嗣源非常讚同,又問馮道民間有何疾苦,馮道便給他念了一首聶夷中的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穀,醫得眼下瘡,剜卻心頭肉。”
李嗣源聽了,異常感動,讓左右侍從記錄下來,自己經常拿出來誦讀,以此來提醒自己常想著百姓的疾苦,為民謀福。
在廣壽殿剛剛建好時,負責工程的官員請求用丹漆塗飾,以便看上去更加豪華一點。李嗣源卻說:“這個宮殿因為被燒過,所以不得不修,但隻求宏偉壯觀即可,不求華麗。”
先前,黨項族和其他部落總是以獻良馬為名將良莠不齊的馬匹送到京城。後唐就照價給他們付錢,但再加上他們住宿、吃喝以及得到的賞賜,每次都花費巨大,極為浪費。
李嗣源了解情況後,當即下詔禁止他們再到京城獻馬,隻在邊疆一帶設置馬場交易,這樣就大大節省了開支。
更多
作為帝王,李嗣源勇於改錯的作風也難能可貴。有一次,巡檢軍使渾公兒對李嗣源報告說,有百姓二人,用竹竿練習搏鬥,似乎有反叛之心。李嗣源聽了不禁大怒,馬上命石敬瑭前去調查。
後來安重誨查明了事情的真相,原來是兩個小孩子在鬧著玩,但此時那兩個兒童已被處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