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德光聽從了他的意見,三月初一,耶律德光親自領兵十餘萬在澶州城的北麵排開陣勢,從東西兩麵橫向包圍澶州兩角,登城觀望,契丹大軍浩浩蕩蕩不見邊際。


    高行周的前鋒部隊在戚城之南與契丹軍交戰,從晌午到日落,互有勝負。耶律德光又指揮精兵向著晉軍中軍進擊,石重貴也率兵出來擺開陣勢嚴陣以待。


    楊承勳擔心禍及族人,便與諸弟共同計劃,殺掉節度叛官丘濤,以及親校杜延壽、楊贍、白延祚等人,割下他們的頭顱,派楊承祚送給李守貞。


    然後劫持了父親楊光遠,幽禁在私宅中,獻城投降。石重貴考慮到楊光遠曾從太原歸順,想保全他,有關官員說:“難道有叛逆滔天而被赦免的嗎?”


    於是命令李守貞自行處置。李守貞派人殺了楊光遠,然後以病死的名義上奏朝廷。


    就這樣,後晉第六個造反的節度使最終沒獲得什麽好下場。在楊光遠造反的時候,青州城發生了件有趣的事情,成了時人八卦的話題,當時有個姓孫的人被圍困在城中,他的田莊在青州西側。


    城門關閉了很久,內外隔絕,食物都吃光了,全族都愁苦歎息。某天,有隻小狗在旁邊走來走去,似乎很憂慮的樣子。孫某對小狗說:“家裏沒有糧食,人就要死了,怎麽辦?


    你能為我去田莊取米嗎?”小狗搖搖尾巴,好像聽懂了似的,這天夜裏,孫某把一個布袋和書信係在小狗背上,小狗就從排水溝出去,到了孫家的田莊就叫了起來。


    莊上的人開了門。拿下書信看了之後,讓狗背了米原路返回,就這樣。數月之內,如此往複。孫某全家得以不死。


    之前,耶律德光取得貝州、博州,對這些地方的人加以撫慰,等在馬家口跟戚城打了敗仗後,他十分氣憤,下令把所虜民眾全部殺死,俘獲軍士全部燒死,此舉引起晉人憤怒。舉國上下從此團結合力,奮起鬥爭。


    不久,契丹退兵,石重貴命令李守貞、符彥卿率兵東征。楊光遠兵少將寡,隻能繞城防守。同年十一月,楊承勳與他的弟弟楊承信、楊承祚見城中百姓相互蠶食殆盡,知道大事難成,便勸楊光遠投降。楊光遠不予采納,說:“我在代北的時候,曾經用紙錢駝馬祭祀天池。都沉入池中,人們說我有做天子的福分,應該暫且等待時機。不要輕易談論投降之事。”


    耶律德光見晉軍軍容嚴整,吃驚地對左右說:“楊光遠說晉兵的半數已經餓死,現在為什麽還有這麽多?”


    然後派出精銳騎兵左右攻擊,但晉軍紋絲不動,契丹軍退而向晉軍的東翼進攻,也無法攻克。


    戰至晚上,兩軍死傷不可計數。眼見勝算無望,契丹隻得引兵後退,在三十裏之外紮營。


    再戰契丹


    爺爺居然被孫子打敗了。身為上國國君的耶律德光越想越氣,於是在944年十二月卷土重來。再次領軍大舉南侵,當前鋒到達邢州時。


    後晉順國節度使杜威派人從小道向朝廷告急,石重貴本想親自出馬,但恰好病來如山倒,


    重病之中,隻好命令天平節度使張從恩、鄴都留守馬全節、護國節度使安審琦會合諸道兵馬屯駐邢州,武寧節度使趙在禮屯駐鄴都以禦契丹。


    不久,耶律德光率大軍趕來,在元氏建造牙帳,後晉朝廷懼怕契丹兵力強盛,下令張從恩等人稍作退卻,以避其鋒芒。


    諸君不要瞧不起撤退,撤退也是門學問,但無奈張從恩此人學習不好,難堪將才,在調度撤退中沒有章法,弄得諸軍恐慌,潰退如潮,士兵三五成群,丟盔棄甲,軍不成形,所過之處又焚燒搶掠,等退到相州時,全軍已無法再戰。


    945年正月,石重貴詔令趙在禮回師駐紮澶州,馬全節還師鄴都,張彥澤屯駐黎陽,景延廣把守胡梁渡。


    初三,張從恩奏報說契丹軍正逼近邢州。石重貴聽後方寸大亂,又趕忙命令滑州、鄴都方麵軍再次進兵抗拒。不久,契丹侵犯邢、磁、洺三州,所過之處,實行三光政策,幾乎把那裏搶光殺盡,然後又進入鄴都境內。


    十五日,張從恩、馬全節、安審琦帶領所部數萬餘人列陣於相州安陽水南岸。皇甫遇與濮州刺史慕容彥超率領數千騎兵到前方窺測契丹虛實,到了鄴縣,


    將要渡過漳水時,突然遇上數萬契丹兵,皇甫遇等人且戰且退,等到了榆林店時,契丹大軍已經趕上,皇甫遇與慕容彥超謀議說:“我們現在退走,將會死盡無遺!”


    然後二人約束全軍,停止退卻,排兵布陣,視死抵抗,從午時到未時,兩軍力戰數百回合,雙方死傷慘重。


    交戰中,戰馬不幸被殺,皇甫遇便舍馬步戰,他的仆人杜知敏把自己的坐騎讓給他,皇甫遇於是乘上戰馬繼續戰鬥。


    等危困稍稍緩解,再去尋找杜知敏,才發現他已被契丹軍擒去,皇甫遇說:“杜知敏是個義士,不能丟棄他。”於是又與慕容彥超躍馬殺入契丹陣中,奪回了杜知敏。


    不一會兒,契丹又派出新兵來戰,此時晉軍已經疲憊不堪,無力抵抗,二人悲壯道:“我們這些人已經不能退走,看來隻能以死報國了。”


    此時,已近黃昏,拒守在安陽的晉軍諸將見探測的兵馬還不回來,正煩躁不安,忽有一騎來報,說皇甫遇等人被北兵數萬人圍困,恐怕命不久矣,安審琦聞之,


    立即點齊兵馬,要去救援,張從恩拉住他說:“此話未必可信,假如虜兵真的蜂擁而至,即使把我軍全部派出,恐怕也難以抵禦,您去了又有什麽用?”


    安審琦不為所動,堅決地說:“成功失敗。乃是天意,即使不管事,也理當共同承受後果。


    假如胡虜不繼續南侵。而把皇甫太師白白丟失,那我們還有何麵目去麵見天子!”


    說罷領軍渡過安陽水向北進軍。契丹兵看到煙塵揚起,以為晉中大軍來救,馬上解圍而去,皇甫遇等人這才得以解困,與諸將一起返歸相州。再說契丹方麵,潰退的士兵邊退邊喊“晉軍全部過來了,晉軍全部過來了!”


    當時耶律德光正在邯鄲,聽說後。立即向北遁走,一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一直逃到鼓城。


    而這邊,晉中諸將也是惶恐不安,張從恩擔心道:“契丹把全國人馬都調發而來,而我們兵微將寡,城中糧食也不足十天之用,萬一有奸人到契丹那裏去報告我軍虛實,虜兵全部調發過來包圍我們。沒多久我們就會全軍覆沒。


    不如現在引兵就食黎陽倉,南麵依靠大河來抗拒敵軍,方可得以萬全。”議論遲遲未決。張從恩也不管他人,自己帶著所部兵馬先行出發,諸軍無法,也隻得跟隨其後,擾亂中,士兵找不到將軍,將軍找不到士兵,又亂的像從邢州出發時那樣狼狽。


    張從恩擔心契丹大軍追的太緊,匆忙中留下五百步兵守護安陽橋。四更時,主持相州事務的符彥倫對將佐說:“今晚全城亂哄哄的。人們都沒有戰鬥的意誌,隻靠五百個疲憊之士。又怎麽能守住橋梁呢!”


    說完就下令把人招進城來,依城固守。天亮時,守城的士兵揉了揉眼睛往城下一看,隻見數萬契丹騎兵已經列陣在安陽河北了。


    符彥倫也不著急,讓城上的士兵揚旗鼓噪,契丹人沒有看過《空城計》,也不知城中虛實,保險起見,隻好繞過相州,渡水南進,後晉朝廷這次趕忙派張彥澤率軍增援相州。


    趙延壽等人到達湯陰後才得知相州空虛,於是拉轉馬頭,帶領兵馬再次殺回相州城下,做出攻城的樣子,符彥倫仍然不慌不忙道:“這是胡虜將要退走的前奏。”


    然後派出五百全副武裝的士兵,列陣在城北嚴陣以待,不久,契丹果然退兵。


    二十三日,振武節度使折從遠進擊契丹,包圍勝州,接著又攻打朔州。北麵副招討使馬全節奏報說:“據投降的人講,虜眾不多,應該乘著他們散歸部落的時機,直襲幽州。”


    石重貴深以為然,便向諸道征兵打算親征。契丹人從恒州還軍,派出老弱病殘驅趕著牛羊大搖大擺的從祁州城下經過,刺史沈斌見敵軍勢弱,便出兵攻擊,


    不料正中敵計,契丹用精銳騎兵奪取了城門,導致州兵無法回城,趙延壽知道城祁州城空虛,趕忙率領契丹兵攻城。


    沈斌在城頭指揮作戰,趙延壽對他說:“沈使君,你是我的老相識,擇禍不如選擇輕的,為什麽不早早投降!”


    沈斌說:“侍中父子因為失算陷身在胡虜那邊,忍心率引犬羊來摧殘父母之邦,自己不認為慚愧和羞恥,反而有驕傲的顏色,這是為什麽呢!沈斌即使弓折矢盡,寧可為國家去死,也不能仿效你的所為!”第二天,城池陷落,沈斌自殺。


    十九日,石重貴詔命北麵行營都招討使杜威率領本道兵馬會合馬全節等人共同進軍。


    三月初九,杜威等諸軍在定州會合。十四日,晉軍攻打契丹,契丹泰州刺史晉廷謙投降。


    十八日,奪取滿城,擒獲了契丹酋長沒剌及其兵眾兩千人。十九日,又奪取了遂城。


    正當大軍勢如破竹,反攻前景一片大好的時候,趙延壽親兵中有投降的人報告說:“耶律德光已回到虎北口,聽說晉兵襲取泰州,又帶領兵馬向南進軍,大軍約有八萬之眾,預計明晚就會殺到。”杜威等人害怕,趕忙退守泰州。


    二十二日,契丹大軍到達泰州,晉軍向南撤退,契丹軍緊隨其後,晉軍再次退守陽城。


    二十四日,契丹兵大舉攻來,晉軍與之交戰,勉強驅逐他們十餘裏路,契丹跨過白溝而去。


    二十六日,晉軍集結成陣列繼續向南行進,契丹兵再次從四麵八方合圍過來,晉軍諸軍極力抗拒,這才得以勉強行軍十餘裏路。


    二十七日,晉軍到達白團衛村,埋下鹿角柴障安營紮寨。契丹大軍將晉軍團團圍住,並派兵繞到寨後斷絕了晉軍糧道。


    當天傍晚,東北風大起,晉軍掘井取水,往往剛一出水,井口就崩坍崩壞,士兵隻好取出帶水的泥漿,用布帛擰絞出水來飲用做飯。


    天亮時,風刮得更猛,耶律德光對三軍下令說:“晉軍隻此而已,此次務必將把他們全部擒獲,然後直取大梁!”


    說罷拔出長劍,命令鐵鷂軍下馬拔除鹿角柴障,攻入營寨,與晉軍短兵肉搏,又順風縱火揚塵以助聲勢。


    晉軍將士都十分憤怒,大呼說:“都招討使為什麽不出兵,讓士兵們白白送死!”諸將請求出戰,杜威說:“等風勢稍微轉緩後再看可不可以出戰。”


    李守貞反對說:“敵兵人多而我們人少,風沙之內,看不清誰多誰少,隻有奮力作戰才能取勝,這個風來的正是時候,如果等到風停,我們這些人就剩不下了幾個了。”


    說完,不等杜威下令,便當即大呼:“諸軍齊發,向賊兵進擊!”然後又輕蔑地回頭對杜威說:“令公您善長守衛,我李守貞用中路軍與敵人決一死戰了!”


    張彥澤也召集諸將問該如何是好,諸將都說:“胡虜現在正得到順風,應該等到風往回吹時再同他們交戰。”


    張彥澤也深以為然。等諸將退出後,馬軍右廂副排陳使藥元福獨自留下對張彥澤說:“現在軍中已經**到了極點,如果等到風回,我們這些人已經成了俘虜。


    敵人認為我們不能逆風出戰,我們更應該出其不意地攻擊他們,這正是用兵的詭詐之道啊。”馬步左右都排陳使符彥卿也說:“與其束手就擒,不如以身殉國!”


    最終,三將達成一致,與皇甫遇帶領精銳騎兵出西門進擊契丹,契丹陣列被突然衝擊,一下子退卻了好幾百步,才穩住陣腳。


    符彥卿對李守貞說:“是拉著隊伍往來遊弋呢,還是一直向前進擊,直到打勝為止呢?”李守貞說:“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怎麽能夠調轉馬頭!應該長驅直進直到取得勝利為止。”


    符彥卿等躍馬而去,率領一萬多騎兵橫衝契丹軍陣,呼聲震動天地,最終,契丹兵大敗而走,勢如山倒。


    李守貞命令士兵拔去鹿角,出陣戰鬥,步兵和騎兵聯合進擊,把契丹兵向北驅逐了二十餘裏。


    契丹的鐵鷂軍下馬之後,倉皇之間來不及上馬,把戰馬鎧甲兵仗丟棄得遍地都是。契丹的散兵敗將到了陽城東南水上,方才整複了陣列。


    杜威說:“賊兵已經破膽,不能再讓他布成陣列!”於是派出精銳騎兵追擊他們,契丹兵都渡水逃去,耶律德光乘坐奚車奔逃十餘裏路,追兵緊急,便舍棄奚車,跳上一匹駱駝,倉皇逃去。


    晉軍諸將請求急速追趕,杜威擺擺手說說:“遇上敵人幸而沒有死掉,還想進一步索求衣囊嗎?”


    李守貞也說:“兩天來人馬都渴到了極致,現在剛喝了水,身子加重,難以追奔,


    不如保全軍隊還師。”於是退守定州。那邊,耶律德光逃回幽州後,氣的把酋長們各打軍杖數百,才稍稍解氣。這樣,契丹的第二次侵略戰最終以失敗告終。(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