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熙元年,五月初三。</p>


    早朝。</p>


    奉天殿。</p>


    朱高煦升座之後,文武百官三呼萬歲見禮。</p>


    禮畢。</p>


    朱高煦抬手示意司禮監新任太監康平宣旨。</p>


    康平心領神會,懷中抱著一卷聖旨,躬身走到大殿之上群臣的正前方,麵朝群臣站定。</p>


    與此同時,兩位年輕的內侍躬著身,疾步走到康平左右兩邊停下。</p>


    隨即,康平扯著嗓子高聲道:“陛下口諭,自今日起,保留祭天地社稷宗廟及大朝會等重大隆重場合之跪禮,聽旨、聽宣、領旨、領命、奏報、奏言時之跪禮,一概改為作揖禮。”</p>


    “陛下聖明!”</p>


    群臣聞言,皆躬身作揖,齊聲高呼道。</p>


    康平又道:“宣詔!”</p>


    於是,兩名內侍一左一右緩緩展開聖旨。</p>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原大理寺卿呂震陷害故大理寺少卿尹昌隆一案,數日前錦衣衛奉朕之命查出真相,朕已對相關從犯加以處決,並下旨恢複尹昌隆清白及追加諡號。”</p>


    “因有朝臣受到此案牽連,被朕降職或罷官,導致各部堂官空缺,故特旨對六部、大理寺、都察院等衙署主官加以調整。”</p>


    “調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吳訥任大理寺卿,擢順天府尹顧佐為都察院右都禦史。”</p>


    “命吏部尚書蹇義兼內閣顧問,遷交趾布政使黃福為吏部左侍郎,升內閣顧問文淵閣大學士楊士奇任吏部右侍郎。”</p>


    </p>


    “命禮部尚書於彥昭兼內閣顧問,升內閣顧問武英殿大學士黃淮為禮部左侍郎,升禮部郎中曾棨為本部右侍郎。”</p>


    “命戶部尚書夏原吉兼任內閣顧問,升內閣顧問金幼孜任戶部右侍郎,升戶部郎中陳山任本部左侍郎。”</p>


    “升兵部左侍郎齊泰為本部尚書兼內閣顧問,遷交趾按察使陳洽為兵部左侍郎,升內閣顧問東閣大學士楊榮為兵部右侍郎。”</p>


    “命工部尚書宋禮兼任內閣顧問,遷遼東布政使吳中任工部右侍郎,升工部郎中蔡信任本部左侍郎。”</p>


    “升調兵部郎中張本任刑部左侍郎,升刑部郎中段民任本部右侍郎。欽此。”</p>


    隨著康平高呼一聲“欽此”,作為宣旨的尾聲。</p>


    下一刻,大殿之上,凡是被到名字的官員,皆依次躬身出列,作揖行禮道:“臣遵旨,謝吾皇聖恩!”</p>


    楊榮、楊士奇、黃淮、金幼孜一躍從正五品的內閣顧問,成為了正三品的六部侍郎。</p>


    這讓一眾朝臣大吃一驚,可他們仔細一想,又覺得理所應當。</p>


    永樂初期,在文淵閣辦差的內閣七顧問,分別是解縉、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p>


    後來胡儼被調去國子監,主持國子監改製為國子監常科書院之事,方孝孺遂被朱棣調入內閣,並因年紀最長,成為諸內閣顧問之首。</p>


    永樂中期,隨著九科取士的科舉新政全部鋪開,朝廷需要編著越來越多的書籍,於是朱高煦奏請朱棣,在禮部下增置了正四品衙門版印司,專門負責編寫教材與著作相關書籍。</p>


    而書生氣特別重且治政能力明顯不足的方孝孺與解縉,被朱高煦以“分科著編書籍乃朝廷百年大計”為由“委以重任”,分別兼任版印司的司正與副司正,開始了漫長又充實的編著書籍的工作。</p>


    解縉、方孝孺兩人一幹就是二十餘年,他們為大明王朝的文化及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p>


    所以,在永樂二十年胡廣病逝之後,朱棣的內閣班子,真正做著顧問之事的人隻有黃淮、楊士奇、金幼孜、楊榮四人,解縉、方孝孺兩人成了實際上的掛名顧問。</p>


    如今,黃淮、楊士奇、楊榮、金幼孜四人調離內閣升入六部,各擔任一部侍郎,皆位居正三品。</p>


    這意味,他們從原先隻能向大明皇帝獻言獻策的“小角色”,一躍成為了可以製定大明王朝某一方麵國策的“大人物”!</p>


    位高權重,不外如是!</p>


    比如說,戶部右侍郎金幼孜,雖然位居戶部尚書夏原吉之下,可他卻是戶部主辦大臣,戶部大大小小的事,幾乎都要過一遍他的手。</p>


    戶部掌大明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其內部辦理政務按地區分工而設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錢糧外,亦兼管其他衙門的部分庶務,職責多有交叉。</p>


    一般而言,戶部尚書夏原吉主要掌大明全國戶口、賦役方麵的政令,而左右侍郎則掌管稽核版籍、賦稅征收等會計、統計事務。</p>


    左右戶部侍郎還可以因地製宜,起草足以影響數府乃至數省的收稅、免稅(一定年限)的戶部政令,呈給大明皇帝批示,乃是妥妥的大權在握!</p>


    雖然內閣六位顧問被調離四位,可六部之中的五部尚書卻兼了內閣顧問的官職。</p>


    這樣一來,內閣依然是七人編製,隻不過解縉、方孝孺還是在幹著編著書籍的差事罷了。</p>


    不僅如此,等很多朝臣回過神來,才赫然發現,此時的六部九卿,與永樂前中期相比而言,已經全部換上了當年的太子黨,也就是如今的乾熙皇帝朱高煦的人。</p>


    由於都察院的最高主官分為左、右都禦史,故而大明王朝的“六部九卿”共有十人,分別是吏、禮、戶、兵、工、刑六部尚書與左、右都禦史、通政使、大理寺卿。</p>


    可以說,六部九卿十人之中的刑部尚書熊概、通政使權謹、都察院左都禦史劉璟三人沒有加新的官職或升調外,其餘七人皆有兼職或升調。</p>


    此時的禮部尚書於彥昭、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工部尚書宋禮、兵部尚書齊泰、左都禦史劉璟、右都禦史顧佐等七人,早在朱高煦還是太子時,就已經被貼上了太子黨的標簽。</p>


    而通政使權謹唯一的女兒權書瑩,乃是朱高煦的後妃。</p>


    雖說權書瑩在數十年前因產後虛弱感染風寒而病逝,但權謹作為朱高煦的嶽丈身份,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事實。</p>


    至於差點喪命的刑部尚書熊概,也是朱高煦開恩才得以免於一死,準其官複原職,戴罪立功。</p>


    滿朝文武都明白,這一番人事調動,意味著屬於朱棣的永樂時代已成為過去,屬於朱高煦的乾熙時代正式開啟!</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朱棣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步驚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步驚俗並收藏重生朱棣之子最新章節